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猎天下Ⅰ之枋头明月-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诩对我还算温存,只是没有太大的耐心,我既然不给他好的脸色,也不陪他唱歌饮酒作乐,宫中自然有其他的嫔妃愿意千方百计博取他的欢心。于是,在最初的宠爱之后,他离开了我。可是,最近一个月,元诩忽然改变态度,几乎天天向我这里跑。我喜欢声乐,他便陪我听遍宫中所有乐曲,看完所有舞蹈。
  终于有一天,我终于知道元诩改变的原因,因为他想让我写一封信给我的父亲,我却劝他打消这个主意:“皇帝,太后是你的亲生之母,绝不会做出那样的事情,你放心吧。”
  元诩误解了我,以为我推脱,立即许愿:“如果你还不满意,事成之后,我封你为皇后。”
  我目光跃动,直视元诩重复我刚才说过的话:“陛下,你误会了,我只是不相信太后能够做出那样的事情。”
  “哼,我亲眼所见,还能有错。”元诩提起自己的生母,眼中竟冒出怒火:“她身为皇太后,不守妇道,竟将中书舍人郑俨和徐纥引入后宫,轮流侍寝。”
  雄才大略的孝文帝元宏病死后,次子元恪继位。皇后不曾生育,元恪便立充华嫔所生的儿子元诩为太子。按照祖制,凡为皇帝生下太子的嫔妃一律处死,以免以皇太后的身份干预朝政,因此后宫的嫔妃只求生公主,而不愿生太子,甚至宁肯终生不育。先帝为感谢胡充华,下令革除杀太子生母的旧制,并且封胡充华为贵嫔。先帝病逝,元诩即位,年仅六岁,尊生母胡贵嫔为皇太后,以元诩年幼为由,胡太后临朝听政。胡太后聪明机智,喜爱读书写作,善射,射箭能射中针孔。朝廷一切政务都亲手批阅处理,她执政不久,她便开始恣意放纵,大肆挥霍,政事松驰,终于激起六镇叛乱。入朝官员,无人敢禀报实情,都异口同声劝慰:那仅是小股盗贼,无需圣虑。对于胡太后的秽乱后宫的事情,我也有所耳闻,我相信真有其事,我不相信的是另外一件事:“陛下,太后或许私事不检,却绝不会谋害自己亲生之子。”
  胡太后生下元诩,先帝元恪知道深宫禁忌,担心儿子有事,另择良善之人妥善照看,禁止生母探访。胡太后不能亲自养育元诩。可能是这个原因,母子的关系并不和睦,不过我仍不相信母亲能够谋害其亲生之子。
  元诩靠在我的肩膀,面色血红,他平日面色苍白,即便饮酒过量,也不改其色,今天与往日十分不同。他似乎急于得到我的亲笔书信,连忙解释:“胡氏已经动手了,支持我的大臣不是不是赐死,就是罢官,我不能坐以待毙。”
  “哦,是吗?”也许我深居宫中,不了解宫廷斗争内情,元诩竟然称呼生母为胡氏,显见双方已经水火不容。元诩在朝中势力被母亲连根拔起,唯一可以依靠只有身为肆州刺史,手握重兵的父亲,便天天到我这里来,让我写信给我父亲出兵洛阳:“可是,如果调遣我爹爹入京勤王,会不会彻底把事情做绝,失去挽回的余地?”

22,喋血皇宫(2)
“哼,胡氏已经把事做绝,不是她死就是我亡!我已经下诏到秀容草原,密令你父入京勤王。只要大军攻入洛阳,我就册封你为淑妃。”元诩提起母亲满脸恨色,胡太后自知所作所为不够谨慎,担心左右向元诩汇报,找各种借口除去元诩身边的亲信之人,竭力阻塞视听。元诩得知母后的丑行,决心笼络亲信大臣,迫使胡太后交出大权,亲理国政,从此母子二人的隔阂越来越深。元诩看我脸色不好,随即安慰我:“不过,你别担心,她毕竟是我的生母,年纪也大了,应该在后宫享受清福。我今年十九,正应该挺身而出,担负起天下的重任。”
  元诩说话之间,胸口不停起伏,脸色由红转黑,我不由得担心他的身体:“陛下,你喝多了吗?为什么脸色如此可怕。”
  “潘妃产女,今晚满月,胡氏在后宫设宴。我本不想去,却拗不过她。哼,有什么好怕的,我是皇帝,难道她敢谋害我不成?”
  “你饮酒了吗?”他脸色越来越差,竟然由黑转青。
  “我本不想饮,却拗不过她,仅饮一杯。”元诩仍不自知,冷哼之间嘴角已带血丝。
  “御医,快,快请御医。”虎毒不食子,在这个可怕的宫廷,人竟不如禽兽,元诩没有猜错,胡氏已经对他下了毒手。
  我心脏恐怖跳动的声音,想必元诩也能听见,他紧皱眉头,似乎感受到腹中的疼痛,用手一抹嘴角,黑紫色的血液在他指尖迅即凝固,成为黑痂。
  元诩目光慌乱,饱含不解:“我怎么了?我为什么流血?啊!我的肚子!”
  元诩惊呼一声,鲜血如同泉涌,从嘴角、眼睛和耳朵中涌出,她趴在我的胸口,喘气声音仿佛雷鸣。宫女们慌作一团,四处奔走,御医噔噔小跑而来,扑通跪倒在元诩面前,急急掰开元诩的嘴角,探入银针,一道黑线顺着雪亮银针向上游走。
  银针刚刚出口,元诩睁开右眼,眼中布满血丝:“御医,怎么了?中毒?”
  御医勉强挤出笑容,拱手禀报:“无妨,陛下照顾潘妃,劳累过度,休息一阵就好。”
  我刚松口气,元诩却劈手抓住御医脖领:“胡说,你为什么骗我。”
  御医双手急摆:“不敢,微臣不敢,陛下真的没事,好好休息吧。”
  元诩突然厉声大喊:“护卫,拿下此人,严加审问。”
  元诩身边只有我的宫女,护卫都在寝宫之外,御医脸色雪白,慌张站起,推开宫女夺路就跑。我急忙传令:“快,快,唤外面的护卫截住……”
  元诩突然按住我的嘴巴,阻止我的喊声:“别喊,让宫女跟出去,看他去哪里。”
  一名机灵的宫女跑出宫门,向御医出逃的方向眺望,然后大步跑回禀报:“他向北宫宣光殿去了。”
  元诩仰天长叹,泪水和着血水从眼角流出:“母亲,我本就是你身体里的一块肉,你竟然下此毒手!”
  我已经被吓坏,还没有想明白这是这么回事,元诩咳出口中血块,呼吸稍微畅通:“母亲刚在宣光殿设宴,逼我喝下毒酒,御医必是向他通报去了。”
  我还是没有明白:“母亲怎能谋害亲子?会不会是其他人下毒?”
  元诩苦笑,无力靠在我的肩膀,不屑于回答这个问题。不过,皇宫护卫立即证明元诩判断不错,他们不但没有追赶御医,反而咣当锁死大门。这是策划严密的宫廷密谋,胡氏先期下毒,派遣御医勘察结果,回去禀报,然后关闭皇宫大门,封锁消息。等我明白这一切的时候,已经无能为力,元诩头颅无力搭在我的肩膀,鲜血溅满我全身,手脚渐渐冰凉,呼吸声音消失,气息断绝。
  我呆呆望着夜空,这是什么样的世界,动物尚有舔犊之情,胡氏毒杀亲子,岂非禽兽不如?我知道皇宫的黑暗,却从来没有想到竟然黑暗到这个程度。我忽然想起草原,那里有恶狼,它们却不会自相残杀,草原上有狂风,却没有皇宫中这么诡谲,那里还有自由自在的生活和我曾经热恋的男人。
  北魏公元528年二月二十五日,北魏年仅十九岁的皇帝元诩暴亡。二月二十六日,胡太后宣布皇女继承帝位,大赦天下。不久下诏说潘充华所生皇女,不是皇子,临洮王元宝晖的嫡长子元钊,是孝文帝后裔,应该继承大统。文武百官一律晋升二级,宫廷禁卫武士一律晋升三级。二十七日,三岁元钊登基。
  三月二十八日,魏帝元诩安葬于定陵,庙号肃宗。
  

23,智仙神尼(1)
三月二十六日,沧州城下,攻城号角响彻云霄,遍布城下的尖头栌和轒轀车已经撞毁沧州城一角。一骑斥候急速绕过万重攻城大军,奔至葛荣战旗之下,大声禀报:“陛下,胡太后毒杀亲子,册立三岁幼儿为帝。”
  葛荣得到这个消息仰天哈哈大笑,右手止住身后号角:“胡太后毒杀亲子,禽兽不如,岂能坐拥天下?儿郎们,沧州城墙已经打开,我们今日攻陷沧州,明日围攻邺城,后天就打入洛阳,天下就是我们的了。”
  号角声音再度响起,三座高耸如云的飞楼缓慢启动,楼顶挤满手持楯牌的攻城士卒,跨过填平的护城河,箭雨向城头罩下。飞楼之下,千军万马狂飙猛进,直奔那个被撞开的城墙缺口。
  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并、肆、汾、广、恒、云六州讨虏大都督尔朱荣坐于帅帐,众将大声议论军情,声音几乎冲破帐顶。尔朱荣却以手支腮,面对四份信件,沉思不语。第一份是来自河北的战报,葛荣攻陷沧州,俘获刺史薛庆之,城中居民几被杀光。尔朱荣请旨亲率三千精骑东援,攻击葛荣,这封奏折却被朝廷驳回,复函中声称莫折念生枭戮,萧宝寅就擒,万俟丑奴请降,关陇已经平定,北海王元颢帅众二万镇守相州,抵御葛荣南下,不须再派兵马。这两份往来书信并列一起。第四封却是皇帝元诩的密旨,声称胡太后秽乱宫闱,奸邪充斥朝廷,下一步就将谋害自己,请求尔朱荣入京勤王。
  尔朱荣脑中的念头左右翻滚;东出太行山进攻葛荣?难道我竟然不管皇帝密旨?按照皇帝的旨意入京勤王?胡氏是皇帝生母,人家母子之间的事情岂用我来掺和?
  帐外战马嘶鸣,红旗斥候策马入账,撞翻画屏。斥候骑兵滚鞍落马,急声禀报:“大将军,京城急报,皇帝驾崩,新君即位。”
  尔朱荣五内俱焚,双手一拍几案,四封信件在空中飘扬:“什么?你胡说!”
  皇帝叠废叠兴,皇宫大喜大悲,近在咫尺的永宁寺却静悄悄无动于衷,她们奔走相告,喜形于色:“菩萨显灵了。”
  当初,兴建寺庙挖掘地基的时候,得到三十躯金像,胡太后认为神奇,便大兴土木营建,使得永宁寺成为规模首屈一指的皇家寺庙。永宁寺中有九层浮图,举高九十丈,在京师外百里,可以遥遥望见。浮图四角皆悬金铎,合上下有一百二十铎。浮图有四面,每面有三户六窗,户皆朱漆。扉上五行金钉,其十二门二十四扇,合有五千四百枚。复有金镮铺首,殚土木之功,穷造形之巧。佛事精妙,不可思议。绣柱金铺,骇人心目。至於高风永夜,宝铎和鸣,铿锵之声闻及十余里。
  永宁寺内有僧房楼观一千馀间,雕梁粉壁,青璅绮疏,难得而言。栝柏松椿,扶疏檐霤;藂竹香草,布护阶墀。浮图北有佛殿一所,形如太极殿。中有丈八金像一躯、中长金像十躯、绣珠像三躯、金织成像五躯、玉像二躯,作功奇巧,冠於当世。
  数十天前,一名小尼姑在数十天前在佛殿前打扫,举首之间,忽然发现左侧玉像的神色竟与往日不同。小尼姑放下扫把,盘腿坐地仔细回忆,忽然忆起,这座本来脸色和睦的佛像竟然皱起眉头。这佛像在佛堂中并非显眼,却独得永宁寺主持惠成师太青睐,她每日必双手合十。小尼姑常在旁边清扫,无意中多次听到,师太口中所述竟不是佛经,而是天下大势。
  小尼姑惊呼一声,扔下扫把,仓皇逃出,唤来更多比丘沙弥,大家侧头端详,议论纷纷,有人说小尼姑多事,也有人说佛像的神态确实与往日不同。议论许久,众人散去,开始关注这座佛像。第二天,天未放亮,佛像前已经聚集无数尼姑,指指点点,本来合十的双手竟然打开,仿佛要推门而出。那日扫地的小尼忽然跪倒,急急叩首,口中喃喃有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