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当秀发拂过钢枪-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然间,他非常非常地想念那个人,想得心痛。

  到校后,程阳先让姚远代为看管自己的行李,他提着韩雪的大包小包东奔西颠帮她报名,再送她到宿舍,帮她安排妥当后,才放心地离开。这时天色已晚,自己报名的事,只能拖到第二天。

  韩雪送程阳到宿舍楼下。程阳说:“回去吧!以后自己照顾好自己,你这丫头,真让人不放心。”他说的时候甚至有点恶声恶气,担多大重任似的。

  “放心!”韩雪也没好气地回绝他,“我又不是小孩子。”

  “你是,”他肯定地说,“其实我们都是。”

  韩雪不吱声,跟着程阳默默地走。

  “别送了,回去吧!”程阳的声音温和了许多。

  韩雪站定。天气燠热,夜色蒙胧。程阳的眼睛里闪过许许多多韩雪一直回避的东西。韩雪相信自己的第六感觉,它准确无误万无一失。程阳的确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个秘密是双方家长的企盼并与韩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你说呢?”他又温和地问。

  韩雪点点头。啊,没关系,韩雪知道程阳是不会说的,只要他们两个还未戴军官衔,他一定是不会说的。韩雪了解程阳就如同了解她自己。他是一个好男孩,守口如瓶的理智为他们的年轻平添了无数的轻松和快乐。

  目送着程阳远去,韩雪转身上楼。校园的广播里,清晰地飘来罗大佑的《光阴的故事》——

  遥远的路程昨日的梦以及远去的笑声,再次的见面我们又经历了多少路程。不再是旧日熟悉的我有着旧日狂热的梦,也不是旧日熟悉的你有着依然的笑容。流水它带走了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就在那多愁善感的初次回忆的青春……

  蓦然间,韩雪对即将开始的军校生活,内心有了新的期许。

  她想,人不能总是沉醉在一种辉煌或失落于一种痛苦里,如意或不如意的种种终会过去。

  明天,又将是一个新的开始。

第一百零二章  军校之初(1)
入校后,程阳、韩雪和姚远三人住在不同的校区。军校管理严,尤其是刚开学那段日子,他们相互很少来往。

  起初的日子,姚远一直比较孤独,不是说他与大家处得不好,而是他没交到一个像大年、柱子、吴帅那样掏心掏肺的朋友。到校没多久,他开始一天比一天怀念驻守在大漠戈壁深处的兄弟,空闲时间几乎全用在了给他们和沈初写信上。

  姚远报到的同时,沈初也回校了。他们又开始频频给彼此写一些风花雪月纤尘不染的情书,两人约好了似的彼此很少提及沈初家人的态度。

  可回避不等于忘却,它就像姚远心口一块无法痊愈的伤疤,一根扎在肉里挑不出的小刺,总会在不防之间触碰,引来钻心的疼痛。

  姚远想,也许沈初和他一样,也经常为此事苦恼。他不想让沈初独自面对,想与她共同承担,可又爱莫能助。

  有次姚远写信给沈初,希望自己能写信给她的父母,通过这种方式能让他们对自己多一层了解。可沈初害怕姚远火上浇油弄巧成拙。她写信告诉姚远,让他放心,她说她自己会解决好。从此,他们就不再提及。

  姚远常用沈初说过的“事虽难,做则成;路虽远,行则至”来勉励自己,安慰自己,可又会常常陷入不知如何做、朝哪里行的茫然中。明知阻碍重重,几次也想回头,却发现自己已走的太远了,想回头已经找不着岸了。

  沈初来信,再没有人像在哨所一样跟姚远抢了,姚远心里反而有一种深深的失落,读信时那份兴奋也相应减了不少。双休日或节假日,他喜欢独自一个人溜到学校后门口的小河边。许多时候,那里只是他一个人的世界。

  河不大,河水清澈。河滩上是白杨树林,不稠密,树下是绿茵茵的草滩。深秋时份,树叶开始泛黄,阳光照在上面,反射出金灿灿的光。

  姚远躺在草地上,要么看书,要么读沈初的来信。再没人跟他抢了,就一个人慢慢品读。有时候,他什么也不干,躺在草地上静静地看着深邃的蓝天,看着金色的秋叶,听着缓缓的流水声,还有头顶树叶与秋风的私语,这时候感觉河滩静极了,甚至有种荒凉的感觉,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荒凉。

  姚远喜欢这种荒凉。

  这时候,他心里总有种别样的莫名的滋味,一种只可意会不能与人分享诉说的滋味。

  有时候躺着躺着,姚远就会忘了是在另一片河滩,而是依然躺在他魂牵梦绕夜夜萦回的昌马河河畔,依然躺在那片温热的戈壁滩上。猛然坐起来,看到一片不一样的风景,就有种恍然如梦的感觉。那一刻,他就会越加想念那条河流,那片空旷的戈壁,以及那里的兄弟,想的发疯。

  起初的这段日子,思念野草一般,在他心里疯狂滋长。他一次又一次陷入这种近似乡愁的情绪里,无法自拔。

  乡愁是什么?在姚远的印象中,乡愁是故乡屋顶升起的一缕吹烟,是山梁上父亲暮归时的剪影,是黄昏中母亲悠长的呼唤。他从来没想到,此生,会对故乡之外的另一个地方,一片荒凉的戈壁滩,燃起深深的乡愁。

第一百零三章  军校之初(2)
与姚远的闷闷不乐相比,程阳、韩雪的军校生活真可谓春风得意。

  韩雪因为发表过不少文学、新闻作品,入学没多久,她便成了校报的特约撰稿人,学习之余,每天采访、写稿,忙得团团转,日子过得充实和快乐。只是,她清楚地认识到,这一次,她绝不能因为个人爱好而荒废学业。于是,在去编辑部、去宿舍甚至去饭堂的路上,她都口中念念有词,一刻也不放松学习。很快,许多人都知道了这个勤奋好学的女学员。

  而程阳,以第一名的成绩入校,又因会小提琴拉,被校乐队吸收,几乎每个周末都有专场演出。高大帅气的他很快在校内有了自己的“纷丝”,成了校园的名人。

  没过多久,姚远也走出郁闷,找到了最初的开心与快乐。

  给姚远带来转变的,依然是沈初的书信。

  宿舍里第一个要看沈初信的人是原雷,青海人。他四肢修长,一见到他就让人想到两手过膝的刘备。班里五公里他经常独占鳌头,姚远虽然能跟在他后面,但他是在戈壁滩逆风跑练出来的,而原雷,绝对有长跑的天赋。他睡在姚远上铺,对姚远的喜怒哀乐尽收眼底。有一天,姚远坐在床沿上看沈初的来信,看的忘我,独自乐了。

  “谁来的信,写啥呢,把你乐成这样?”姚远抬头发现原雷从上铺伸出头来,像一只要够着吃草的长颈鹿。

  “朋友的信,没啥。”像被人窥见了隐秘,姚远极忙掩饰。

  “女朋友的吧?能不能让我也瞧一瞧?原雷试探着问道。

  “可以。给。”终于有人要和他分享了,姚远甚至有点迫不及待。

  原雷一拿上信,宿舍里其他战友也一下子围了上来。事实上,他们看到姚远几乎每隔三天就收到一封同一个人的来信,感到非常好奇,真想知道他们每天究竟写些什么,早就按捺不住想看了,只是姚远不合群的态度让他们多少有些不好开口。

  沈初的信写得真的很棒,一般没有太多的儿女情长,而多是一些生活杂感、随笔之类。她的文字,透明清澈,有一种蛊惑人心的力量,能让人上瘾。读她的信,你就像和一个多话的邻家女孩聊天,话题新鲜,娓娓道来,不管信写的多长,你都不会觉得烦。只感觉如沐春风,如赏秋月,心情会变得沉静而愉悦。

  大家看了她的信,也自然就想看第二、第三次,到后来,又开始了沈初一来信姚远先靠边站的情景,而且轮 到的周期更长了。他们也开始“咱们家初咱们家初”的叫开了。时间一长收不到信,也开始变得比姚远还着急。

  是沈初的信,让姚远在进校快两个月的时候,终于融入了这个群体之中。

  年底,吴帅来信,说大年退伍了。他说大年走得远比姚远坚强潇洒,他没看到大年掉一滴眼泪。可姚远知道,大年走得并不轻松,他在昌马河哨所呆得最久,对哨所的感情远比他和吴帅、甚至比柱子都深。他坚强的背后,是怎样的撕心裂肺难以割舍,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清楚。

  吴帅在信中还说,姚远和大年相继走后,他突然发觉那片戈壁是那么的空旷,那么的辽阔,望都望不到边。他们在的时候,他并不觉得,可他们一走,感觉马上就不一样了,那片大戈壁让他整天感觉空荡荡的。虽然中队又补充了一名战士,可依然没法填补他内心这种空荡荡的感觉。新来的战士不习惯,经常淌眼抹泪压床板,他也学着他们把带他到柱子的坟前,给他讲柱子及姚远的故事,效果并不怎么明显,他觉得自己都有些黔驴技穷了,好在沈初还时常有信来,沈初的信比他苦口婆心的说教管用多了。

  在姚远走后,沈初还坚持给哨所写信,是姚远央求的。因为他知道,那个孤独的小哨所,已经对沈初的来信有了某种依赖,没了这份依赖,那种可怕的寂寞会再次卷土重来。 。 想看书来

第一百零四章  文凯探家
春节前夕,文凯便请了探亲假。两地分居假、探望父母假合起来,算路途请了四十多天,终于可以在家过年了。这是文凯入伍以来休的最完整的一个假,他对这个假期充满期待,希望通过休假,让他和宋小雅的感情峰回路转。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宋小雅要和文凯离婚的消息,已经在支队机关传的尽人皆知。临离队时,政委还专门把他叫去交待,要他务必处理好个人的感情问题。政委语重心常地说,你的事我也听说了,感到非常痛心也非常愧疚,是我们这些当领导的,对你们这些基层干部关心不够。我首先代表党委向你道歉。你这次回去,一定要做好你妻子的思想工作,有什么需要组织出面的,你尽管吭声。“后院不失火,前院得安宁。”只有处理好家庭问题,你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

  政委的一席话,说得文凯眼眶湿润。他只有一个劲儿地点头。

  要回家了,可没有一次回家像这次一样,让他心情如此矛盾,让他如此踌躇。他心里一点自信都没有。一年了,宋小雅依然还和自己打冷战,让他摸不清头脑。火车快到家的时候,他也第一次有了“近乡情更怯”的感觉。

  文凯回到家,见到宋小雅。那双曾经盛满爱意盛满柔情的眼眸,变得像一片空旷的戈壁,什么内容也看不到,没有因文凯的到来,表现出一丝愤怒抑或一丝欣喜,而是波澜不惊。

  同时,宋小雅变得对文凯很客气,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客气,客气的让文凯都感到陌生,感到有些不认识宋小雅了。这让他一下子慌了,才感觉到问题很严重很棘手,让他无从着手。

  文凯也只好陪着笑,小心翼翼地看着宋小雅,回到自己的家反倒像进了大观园的林妹妹,生怕说错一句话,走错一步路。与妻子这么多年,他没想到宋小雅身上还有这一面。但是,不论妻子怎样对他,他都能理解,毕竟,是自己让妻子经受了那么多煎熬。

  做饭的时候,宋小雅还是做了一桌文凯爱吃的菜,让文凯心里无比感动。他想,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