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本战国史-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谓“摄关”,“摄”自然指的是“摄政”,也就是在天皇幼年时代表天皇掌权,而“关”呢,指的就是“关白”。所谓“关白”,从字面上来说,是一种奏报官,向天皇禀报奏章之类,实际上权力不止于此。877年,藤原基经成为阳成天皇的摄政,在宇多天皇时,又改任“关白”,藤原基经就成为第一个关白。这样天皇幼年、病弱时,藤原家就为摄政,等天皇成年亲政后,就为关白,摄关政治就成为定例延续下来。摄关时代是藤原家的全盛时期,这个时期的藤原家可以说是权倾朝野,大有曹操之风,天皇废立、国政大事无一不出自藤原家,地方领主也纷纷寄进,以求庇护。藤原家因此也被称为“摄关家”。

天皇、摄关、武家(3)
摄关对天皇来说等于把政权拱手相让,天皇当然不甘于这种局面,于是,天皇发明了“院政”与之抗衡。
  院政始于白河天皇时期,白河天皇在位13年,他于1086年主动退位,传位给太子崛河天皇,新的天皇当时只有8岁,白河天皇退位后就出家为僧,成为“法皇”,法皇以太上皇的身份设立院厅,继续执政。这样就避免了新的年幼天皇即位后摄关家继续把持朝政的局面。这个办法很好,鸟羽和后白河天皇也仿效这个做法,院政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摄关,日本政坛也就出现了摄关和院政博弈的局面。
  三、武家VS天皇
  武士的形成,源于日本平安时代末的庄园公领制。律令制是日本仿效中国唐朝早期的制度而形成的,其基础建立在“公地公民”的经济关系上,国家通过租庸调等方式剥削农民,土地为公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荒田开垦出来,出现了土地私有化。占有土地的领主出于免税等考虑,将土地所有权名义上捐献给公家、贵族或寺社,这就出现了寄进制庄园,而这些开发土地的原主就被任命为庄官,负责实际管理和经营土地。后来日本为限制土地私有,又推行了知行国制,授予部分贵族特定国的国司推荐权,并给予公领地的收益,是为“知行国”,国司原本为律令制下管理地方的行政官员,至此而一变为公领的受领者。国司进一步将土地经营权和行政权分给乡司、惣司、保司实际执掌。庄园和公领由于互相争夺土地资源而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事实上,无论是庄园还是公领,都出现了名义拥有权和实际经营权的分离,形成了日本特有的庄园公领制。
  在这种制度下,原本律令制的班田和租庸调制崩溃了。担任国司和庄官的人都要承担向中央或领主交纳税收的义务,为了保护自身的经济利益,他们将领地内的部分人武装起来,同时,朝廷出于安定地方社会治安的需要,也把捕盗、征税等权力下放给国司,形成了“国衙军制”。因此,地方的国司和庄官逐渐演变为军事贵族,武士集团形成了。
  到11世纪,武士已经成为日本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并被分割为两大集团,桓武天皇的后裔桓武平氏和清和天皇的后裔清和源氏。两大集团开始了争夺政权的斗争,摄关和院政之间的抗衡也夹杂在这个斗争之中。
  平氏先声夺人,平清盛在1159年的“平治之乱”中,击败了源义朝,从而获得了后白河天皇的信任,平清盛后任太政大臣。这标志着一个变化:以往是天皇利用武士来进行*,现在武士开始获得政权甚至凌驾于天皇之上。平清盛和后白河天皇的关系极度恶化后,他就囚禁了后白河天皇,独揽政权,今天京都的六波罗仍然保留着平氏执政时的遗迹。
  1181年,平清盛去世,源氏在源赖朝的带领下得以复兴,源赖朝通过联姻关系得到了北方豪强北条时政的支持,因而起兵*平氏,在消灭平氏势力和源氏内的其他反对势力以后,1190年,源赖朝上京,成为朝廷的控制者,他以后白河天皇的名义掌握朝政。1192年正式成为“征夷大将军”,建立镰仓幕府,幕府时代到来了。武家成为日本政坛的主导力量,而天皇则退居为象征性的中央政府。
  在武家政权中,幕府是实际上的最高统治机关,幕府领地由将军派遣守护和地头,分别管理军政和社会治安等事务。源赖朝还规定了“御家人”制度,武士是将军的“御家人”,将军赐予土地,保护他们的利益,武士则必须奉公效忠将军。还有一些“非御家人”的武士,也被纳入幕府的体系之中。在关东,幕府拥有关东御领和御分国作为“知行国”,拥有领地的支配收益权,而在其他地区,庄园和公领仍然拥有经济收益权。事实上,在镰仓时代,地方的守护和地头权力受到了诸多的限制,因此,庄园公领制得到了继续的发展。
  武家政权的建立把天皇放到了次要的地位,天皇当然不可能轻易地放弃权力。于是,在幕府政治建立以后,武家和天皇也开始了博弈。
  源赖朝死后,他的岳父北条时政就成了镰仓幕府的实际控制者,其后,镰仓幕府的权力一直控制在北条家手中,这就使幕府内部出现了内讧。承久三年(1121),后鸟羽天皇号召*幕府的执政北条义时,在源赖朝的妻子北条政子的鼓动下,御家人集结成了大规模的军队,很快就击败了天皇的军队,后鸟羽天皇被流放,参与反幕的武士全被处死。幕府在京都设置六波罗府,由六波罗探题负责京都的安全和监视朝廷。天皇失去了掌握军队的权力,也失去了夺回朝政的可能性。
  后醍醐天皇即位时已经31岁了,他决定再次尝试倒幕夺权,1333年,在经过两次失败后,后醍醐天皇终于联络各地豪强发动倒幕战争,镰仓是时已经失去了对许多地方的控制,关键时刻,幕府的足利尊氏倒戈加入天皇一方,镰仓幕府宣告终结。
  镰仓政权结束后,后醍醐天皇以 “建武”作为年号,表示要仿效汉光武帝复古中兴,重新建立天皇为核心的政权。建武中兴不到三年,就又被战乱中止,后醍醐天皇派遣足利尊氏*镰仓残余势力北条时行,而足利尊氏在消灭北条时行后,占据镰仓,自立为征夷大将军,同时反攻京都,后醍醐天皇战败,被囚禁并被迫传位给光明天皇。足利尊氏在京都建立了室町幕府。不甘失败的后醍醐天皇逃到京都南的吉野,成立南朝,与足利家的北朝对峙,直到1392年,北朝才正式统一,室町幕府为第二个幕府政权。
  

应仁之乱(1)
应仁元年(1467),日本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乱,这一场战乱波及全国,持续长达十年之久。这场战乱以其开始的时间为名,被称为“应仁之乱”。一般认为:应仁之乱是日本战国时代的开始。许多历史书里对这场战乱语焉不详,事实上,应仁之乱的发生有其深层原因。
  一、八岐大蛇
  《日本书纪》中记载着著名的“八岐大蛇”的传说。传说中的八岐大蛇是一条有八个脑袋的怪物,而我们这里说的八岐大蛇指的是室町幕府,为什么这样比喻呢?这要从室町幕府的建立开始说起。
  日本东京皇居前的楠木正成像:楠木正成为日本镰仓时代末至南北朝时期的名将,在足利尊氏建立幕府时,他拥护南朝后醍醐天皇,成为建武新政的捍卫者。因勤王之功,在日本明治以后被尊称为“大楠公”。他成为护卫皇室的象征而立马于皇居之前。足利尊氏建立幕府的过程波折重重,在消灭北条时行后,足利尊氏开始在镰仓培植自己的势力,这就引起了后醍醐天皇的不满,于是,天皇派出了*军,*军却在骏河和箱根两战两败,足利尊氏占据了京都,天皇逃到了比山。也许是胜利来得太快了,足利尊氏在京都还没站稳脚跟,就遭到天皇军队的围攻,一再失利后,不得不将京都拱手相让,逃到九州。第二年三月,足利尊氏卷土重来,击败楠木正成和新田义贞两人,再次进入京都,拥立光明天皇,同时将后醍醐天皇从比山上“请”了下来,囚禁起来,逼迫其将代表皇权的三种神器传给光明天皇。
  后醍醐天皇传位后不久便南逃到吉野山,另立朝廷,日本开始出现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所以室町幕府从一开始就处在时刻面临战乱的局面中,正是这种局面让室町幕府成为八岐大蛇。
  这条八岐大蛇的八个脑袋就是“关东公方”和“三管四职”。这后面有很复杂的关系,我们先从“关东公方”说起。
  在南北朝对峙的局面下,幕府的所在地就设置在京都,一来京都靠近南朝,便于幕府及时对南朝的动向做出反应,二来控制京都有很深刻的舆论意义。但京都地处日本的中央,幕府设置在京都,对北方关东地区的统治就有点鞭长莫及。镰仓以来,关东就是幕府的核心。在这种情况下,足利尊氏采用的办法就是派次子足利基氏统领关东的武藏、甲斐、伊豆等十州,这一统领的据点设在镰仓,所以称为“镰仓公方”或者“关东公方”。这就是室町幕府这条蛇身上的第一颗脑袋,而且这个脑袋硕大无比,几乎和身子等长,长到了畸形的地步。这个脑袋的麻烦之处还在于,它长了两颗毒牙。关东公方的政务协助者为“关东管领”,一般由上杉家世袭,上杉家分为山内上杉家和犬悬上杉家,我们所说的两颗毒牙就是这两家。关东管领由这两家轮流世袭担任,关东的势力也分为三股:关东公方的直属“奉公众”;山内上杉家势力和犬悬上杉家势力。两颗毒牙咬到舌头,就会危及脑袋的安全。应永二十三年(1416),犬悬家的上杉氏宪就不满关东公方重用山内家的上杉宪基,发动了对关东公方的叛乱,幕府出于自己的利益支持公方,这场“上杉禅秀之乱”就以关东公方获胜宣告结束,山内上杉家的势力开始膨胀。幕府也从中看到了这两颗毒牙的作用,便极力拉拢山内家。在此后的关东战乱中,山内家这颗毒牙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应仁之乱(2)
另外七个脑袋就是“三管四职”。三管四职的由来还要从镰仓时代开始说起。镰仓幕府建立以后,幕府中央设立了政所、侍所和问注所,政所辅助将军处理政务,侍所则是负责幕府的警备工作,问注所是司法机关。室町幕府建立以后,也把这样的机构设置沿袭下来,设置幕府的管领和侍所,原来的政所和问注所重要性大大下降。而关键的部门:管领和侍所都由有力的守护大名世袭担任。其中管领一职由斯波、细川、畠山三家守护大名轮流担任,称为“三管领”,侍所的首长所司由赤松、山名、一色、京极四家担任,称为“四职家”,两者合称为“三管四职”。实际上,“三管四职”不只垄断了幕府官职而已。
  室町时代的守护与镰仓时代不同,这一时期确立了“守护领国制”,大大增强了守护的权力。镰仓时代,守护只有地方治安和军事的权力,对于庄园和公领,守护能干预的方面极少。在室町时代,中央赐予守护种种经济权力,比如“半济”,本为“免除年贡一半”,后来蜕变为授予守护征收一半数量年贡的权力。守护逐渐侵蚀原本的庄园和公领的自主权,进而演变成守护大名。何况室町时代的守护由任命逐渐转变为家族世袭,这更进一步加强了地方权力。国司的行政职能逐渐被守护所取代,守护成为地方的领主。将军对守护大名势力的扩张从一开始的竭力抑制到后来终于无可奈何,室町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