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异时空-解放-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际上通产省在限制进口汽车的方面,执行了比明文规定更为严格的限制措施。首先是禁止“官用车”的进口,各政府机关用轿车必须使用国产轿车。但这种极其严格的限制措施,也招来了很多非难。警察厅说国产警车的性能太差,遇到开进口轿车逃跑的犯人根本追赶不上。因此警察厅要求进口一些高性能的外国轿车作为警

  车,但通产省仍然不批准警察厅进口外国轿车。通产省的官员解释说:“现在是国产轿车发展的关键时刻,为了保护本国的汽车工业,不得不这么作。大家再忍一忍,过5、6年后国产轿车的质量就会好起来。”

  通产省对“民用车”的进口也同样采取极其严格的限制措施。当时除了美国驻军的家属,外国人公馆等情况外,本国人想进口外国汽车几乎不可能。对民用轿车进口限制意见最大的是出租汽车公司。当时日本国产轿车的售价和外国轿车一样,但质量却有天壤之别。外国轿车可以开10年,国产轿车则开1年就得报废,而且国产车故障不断,象玻璃玩具一样碰一下就坏。使用国产轿车使出租汽车公司的利润大打折扣,所以出租汽车公司强烈要求通产省放开轿车进口的严厉管制,甚至有人指责通产省象战前的东条英机政府一样独裁专制。但通产省仍然严格地执行进口轿车的限制,当时日本人可以搞到的进口轿车基本都是来自美国驻军家属出售的二手车。

  在保护国产轿车的同时,通产省也在考虑怎样才能尽快地建立起本国独立的轿车工业。通产省考虑了三个方案:1、由国内的技术力量自行开发研制。但这样需要相当的时间,成功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2、从先进国家招聘技术人员来日指导轿车技术的开发。比如战后法国就招聘德国的轿车技术人员到法国研制轿车,取得了巨大成功。3、从国外引进轿车生产线和主要零部件,在日本组装生产轿车。在组装生产的过程中学习对方先进的生产技术,逐步实现零部件的国产化,最后实现轿车的完全国产化。

  当时通产省并不想扶持太多的轿车制造商,因为轿车制造商太多,必然导致资金和技术的分散,不利于培养有竞争力的厂商。通产省当时认为日本只要丰田和日产两家轿车制造商就够了。1951年底,通产省自动车课的官员招请丰田和日产两家公司的首脑进行协商。自动车课的官员说明了通产省考虑的三个国产轿车发展方案,询问采用哪个方案可以在5年之内开发研制出具有与外国轿车竞争抗衡能力的国产轿车。日产公司当即表示选择“引进技术”的第3方案,认为这是最保险、最可能实现的方案。而丰田公司却选择了“自力更生”的第1方案,希望政府给予贷款的支援。

  通产省同意了丰田公司和日产公司所选择的不同道路,于是日本的轿车工业在“引进技术”和“自力更生”两条道路上同时推进。

  四、国产轿车的诞生

  1952年,在通产省的主导下,日产公司开始和英国奥斯汀公司协商引进轿车生产技术,1953年正式决定引进奥斯汀公司的A40小轿车生产线。但通产省给日产公司规定了严格的附加条件,必须在5年之内实现100%的国产化。而日产公司在3年10个月后,就实现了100%的国产化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开始自行研制小轿车,最终成为日本的第二大汽车制造商。

  丰田公司以前也曾和美国的福特公司商谈过引进轿车生产技术,但由于种种原因协商未能成功,于是丰田公司下决心走自行研制的道路。但1947年丰田自行研制的SA型小轿车的巨大失败,曾一度迫使丰田中断了轿车的研制。1951年底,由于朝鲜战争军需生产带来的景气,公司决定重开小轿车的研制。

  这次丰田吸取上次的经验教训,必须生产一种能卖得动的轿车。为了造出能卖得动的轿车,首先要搞清轿车的主要买主是些什么人,他们对轿车有什么要求。于是丰田公司对轿车的买主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当时日本的一般工薪阶层的月薪是1万日元左右,而小轿车的售价是100万日元左右,一般工薪阶层根本买不起轿车。轿车的买主除了政府机关外,最大的客户是出租汽车公司。

  既然出租车行业是最大的买主,丰田决定制造一种主要面向出租车的轿车。丰田对全国各地的出租车公司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出租车司机对出租车的要求是:1、要求一种省油,车身小型灵活的轿车。美国轿车太费油,而且车身大,在日本的窄小马路上行驶不灵活。2、要求有良好的乘坐舒适性。由于当时的国产轿车其实是在小卡车上套一个轿车壳子,所以国产轿车的乘坐舒适性和外国车有云泥之差。3、要求对恶劣道路有良好的适应性。当时日本的沥青铺装道路还不到5%,所以对轿车的恶劣道路适应性有特别的要求。4、要求有良好的外观。国产车的新车还看得过去,但使用几个月后就到处锈迹斑斑,车门也关不紧,窗玻璃也合不上。

  丰田针对此要求,终于研制出一种能满足出租车使用的,特别结实耐用、又乘坐舒适的小型轿车。丰田将其命名为“皇冠”牌小轿车。1955年10月,排气量1500毫升的“皇冠”牌小轿车在日本开始销售,立刻大受好评,使丰田公司一举占领了国内轿车的主要市场。在占领国内市场以后,丰田公司又瞄准了外国市场。在197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以后,省油的日本小型轿车开始风靡世界,1980年,日本的汽车产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

  五、后记

  1980年日本的汽车产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令世人大吃一惊,但他们多半没有想到这原来是日本的官僚们在35年前制定的长远规划结出的果实。另外,日本的半导体工业,电子工业也都是计划经济成功的典型。

  近年来于中国政府提出要走市场经济道路的口号,但一些日本经济学者却有不同看法,他们认为中国从来就没有搞过真正的计划经济。因为中国的计划经济从来没有一个明确具体的发展计划,比如中国政府1980年提出要在2000年前使中国经济翻两番,可是却没有提出怎样才能实现经济翻两番的具体计划。现在中国政府又提出要搞科技兴国,可是仍然没有拿出怎样实现科技兴国的具体方案。中国政府以前搞的计划经济,不过是一种“摸石头过河”的碰运气方法,而且经济政策朝令夕改,不能算作真正的计划经济。

  现在不少中国学者把计划经济模式看成一无是处,认为市场经济模式才是振兴中国经济的灵丹妙药。其实计划经济对于市场经济来说,仍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当代发达国家中,国家主导的计划经济成分也占相当的份额。日本经济的成功就可以说是计划经济成功的典型,应该值得我们借鉴。中国政府应该重新检讨一下计划经济的问题,找出一条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 

  感受朝鲜人民生活

  有关朝鲜的话题媒体上报道的不少,为了真实地感受一下朝鲜人民的生活情况,笔者于去年7月18日至19日和今年6月24日至26日先后两次去朝鲜旅游。去年是从吉林省珲春过境,参观了朝鲜东北部的咸镜北道罗津市和先锋郡(现合为一市叫罗先市)。今年是从辽宁省丹东市入境,从新义州到平壤,又到了板门店的军事分界线。可以说,这两次朝鲜之行都是带着一大堆问号去的,第一次归来感受不错,但我看到的毕竟只是朝鲜边境地区的一个很小的'局部',朝鲜全国情况怎样?这是我第二次去朝鲜又带去的一个问号。而我第二次从朝鲜归来的时候,许多问号都变成了感叹号了。 

  感受'吃'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几年来,一直传说朝鲜人民在闹饥荒,西方媒体更是夸大其词,竭力渲染。去年7月18日,我第一次去朝鲜,旅行团事先打了招乎,说到朝鲜吃不饱饭,于是在过境的前一天,我们每个人都采购了一大堆食品,以备'应急'。当日中午,我们赶到了罗津市。完全出乎我们预料,第一顿饭就很丰盛,8菜一汤,大米饭,鸡、鸭、鱼、肉,新鲜的蔬菜,花样齐全,每人还有一只螃蟹,大家吃得很饱。第二顿、第三顿,顿顿都是如此。大家带过去的食品根本没有派上用场。我问朝鲜的导游小程,老百姓能不能吃饱?小程说,能吃饱。 

  我们游览了罗津市容,又逛了农贸市场。市场里各种农副产品应有尽有,二斤重的大螃蟹,一只才10元人民币(在朝鲜可以用人民币来购物)。在罗津市和先锋郡,笔者所看到的过往行人都很健康,没有面带菜色的,不像是挨饿的样子。没有要饭的乞丐。这里的人们精神面貌给人感觉是蛮好的。 

  有过去年的经历,今年笔者再次去朝鲜,就不再带食品了,同团的人仍不信,还是把大包小包的食品拎过去了。这次第一顿饭是在新义州,一上火车就为每人发一份盒饭。主食是大米饭。菜四样:有熟牛肉、炖鸡块、辣白菜和凉拌西红柿。此后3天,每顿饭都能吃饱吃好。在平壤我们下榻的47层羊角岛饭店,竟吃上了品种多样味道可口的自助餐,饭后还备有苹果、西瓜等水果。在国内听说朝鲜这几年由于连年的水、旱等自然灾害,粮食减产,不能自给,需要大批进口粮食。对这个问题,我同朝鲜的导游李镜顺女士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你们现在每人每月粮食定量是多少?' 

  '30公斤。' 

  '每公斤大米多少钱?' 

  '8分钱。'她又补充说:'国家有补贴。国家从合作社收购价,每公斤大米是8角6分朝元,卖给老百姓是每公斤8分朝元。'她围绕这个话题接着向我们介绍了朝鲜农业情况:'为了发展农业,我们从1954年开始到1958年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在农业税收方面是实行实物税制。战前,农民上交国家的实物税占自己收获量的25%;战后,降到,1959年降到。到1966年,全国完全废除了农业实物税,从此宣告了没有税制的社会主义农村的诞生。我们是没有税制的国家。' 

  '城乡老百姓都能吃饱饭吗?有没有饿死人?'笔者又提出去年曾在罗津提出过的问题。'能吃饱,没有饿死人。虽然因为灾害,我们需要进口一部分粮食,但是农民和城里人都有饭吃。'她回答的很肯定。 

  在乘坐的大巴车上,笔者发现一本中文版的《朝鲜》画刊,就拿过来看,2002年6月号,新出版的。我看到了这么一段话:'在'苦难的行军'时期,全国由于帝国主义联合势力的扼杀政策,经受严重的困难,粮食短缺,电力不足,材料匮乏,工厂停电……。1995年,金正日同志给全党的信中说:'让我们作为金日成主席的战士、作为他的学生,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国家,紧密团结,艰苦奋斗……'江界市发动群众坚持生产,首先是想尽办法解决粮食问题。他们努力探索解决代食品,渡过了难关……'。 

  两次朝鲜之行所见所闻,印证了《朝鲜》画刊上的这段话。沿途看到,无论是山坡还是沟壑,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能够种庄稼的地方都种上了庄稼。在平壤市风光秀美的大同江两岸和居民楼、办公楼的间隙,都可以看到零零星星的小块庄稼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