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转折1927-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先把轰炸机封存;空中加油机封存;这些飞机发动机也封存起来,以后我们要发展高性能飞机,这是最好的研究样本,不过现阶段我们还是先封存起来;
  飞机维修设备中,能用来维修直升机的我们我们转移到253兵工厂,成立一个维修车间维修我们的直升机;油气弹提取30枚出来作为航空大队的标准弹药,20枚配给南下集团,10枚配给留守集团,余下的全部封存。”
  张卫补充道:“外面那些多余的弹药,我们也有必要将一部分运进来存放,只要留够南下集团使用就可以了,留守集团随用可以随取,不必要留这么多在外面。不然那些弹药、物资堆在那里实在令人难以放心。”
  “对了,说到物资,部队现在穿的都是冬季作训服,原来换下的春秋作训服这次有没有跟着部队一起过来?将来我带着南下集团肯定要用到的。”李锦江忽然向张卫问道。
  张卫不由苦笑了起来:“你问我,我还问谁!不过,按照这次演习的情况,恐怕没有带上,自然也就没有过到这个年代来。而且,出于演习需要,我们现在用的是高原迷彩。今天侦察机拍到的照片显示,周围都是雪地,我们的机械车辆一旦开出去,简直就像是靶子。”
  李锦江惊道:“你这个政委也太称职了吧!后勤大队的喷涂设备你难道都没有注意过?可是,你总该知道,车辆迷彩随时可以更新喷涂的!”
  张卫脸红了一下,随即强辩道:“我怎么不知道,我说的是我们现在用的都是高原迷彩‘服’,雪地迷彩服不知道有没有呢。小李子!你笑什么笑!当心我回去关你禁闭!”
  这里的小李子是张卫的警卫员,叫李菁,年轻胡子少,喜欢拔不喜欢剃,常拔得一点痕迹都不露,加上名字又比较女性化,所以李锦江就把张卫对自己的称呼“小李”转到李菁身上,称之为小李子,李菁不同意,表示反对,但张卫听了后,却认为非常贴切,虽然张卫平时不叫,但也没给他平反。
  张卫和李锦江搭档以来,就没少受李锦江的感染,仿佛年轻了许多,加上张卫平时就常与女儿玩乐,很开得玩笑,李菁没少见张卫挨李锦江糗,知道张卫也就是威胁一下,不会真拿自己怎么样,笑笑也就置之不理,去努力履行自己的职责。
  倒反是李锦江笑得更大声了,笑得张卫一点脾气都没有,就差打揖作躬求他,此时,李菁提醒道:“江大队长来了。”
  江雨居是一个比较正派,不苟言笑的人,听到他来,李锦江也就老老实实的收敛了。待江雨居来到,李锦江和张卫布置了当前的工作,简单的和他谈了谈对后勤大队的打算,嘱咐其注重做好设备的改造工作,然后询问他目前部队的装备情况。
  交谈之下,李锦江和张卫大喜过望,因为江雨居的严谨,按照那名TZD师长所交代的,部队要在高原集训半年多的情况。江雨居就将进入高原前换装下来的春秋作训服整理好,和夏服一起装入野战集装箱,先行运进了第七战略储备仓库;由于高原雪山多,部队可能在雪山展开训练,雪地迷彩外套则作为部队随时备用的装备装载在了后勤大队中。
  同时,第九数字化师为丰富战士生活,搞的图书馆、运动器材、战士网吧等一系列的休闲娱乐设施,江雨居也按照要求装了满满的十三个野战集装箱过来,现在全部堆放在第七战略储备仓库中,由于这些东西不算第七战略储备仓库的,因此就没有入仓储电脑进行管理。这也就是刚才李锦江和张卫全然不知道的原因。
  李锦江和张卫不约而同的握住江雨居的手,心中做出了一个看似英明,在以后却令他们头痛不已的决定,决定任命江雨居为后勤部部长。同时,两人还想用个形容词形容一番自己的心情,以表现自己对江雨居的感谢。可瞪着眼睛想了半天,都想不出一个恰当的,又必须是褒义的词语来,最后两人相对苦笑,尴尬无比,只能将江雨居的手摇个不停。
  最后,还是江雨居打破了“局面”,给李锦江和张卫迎头浇了一桶冷水:“由于使用了太多野战集装箱装载杂物,我们的粮食储备一直都很低,每月都必须由云南军区进行一次补给,上次补给后,至今我们的粮食储备只剩下十多天了。”
  注:首先,因为这是旧的厂,因此厂名编号是3位。其次,为什么不是624、672厂,那是因为不能描写现实。第三,所以,尽管李锦江所在的中华国原来的2012年的厂名不是这个编号,小子也只能让它是这个编号了。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在北方的12月被浇下一桶冷水,直寒入骨的感觉,李锦江和张卫此刻就有了深刻的体会!十多天的粮食储备,也就是说,过上十多天,这全师上下2万多人就要没有饭吃了!人没有饭吃会有多大的麻烦?这个问题不想而知。
  可是,1927年的冬天又不比2012年已经全球升温的冬天,现在北方的12月,天寒地冻的,早就一片冰雪。当初如果部队不是在云南演习,早早换上了冬装,现在自己就已经头痛脑胀了。
  可现在也没好什么,天寒地冻的,上哪里找粮食去?冻饿之下,部队会怎么样,饿急了会不会把自己煮着吃,那就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了。想到“当年”淮海战场上被困的GM党士兵吃死人的事,顿时两人失去了行动的能力,开足了脑浆在迅速的思索解决的办法。
  张卫首先向江雨居发问道:“连压缩干粮一起算上了吗?”得到否定的答复后,张卫松了一口气,江雨居按足了后勤条例储存压缩饼干,这些压缩饼干足够部队用个20天的,现在还有至少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足以打土豪斗地主开展土地革命解决粮食问题了。
  李锦江想的却是更为深远,因为他一直有个规划,打算把原第九数字化师的人马组成特种作战部队,也就是甲A的部队;抽调部分有指挥能力的官兵搭配以后招的兵,使用以后自己生产的武器,这样的组成才是甲种部队;甲种部队淘汰下来的和缴获的敌方武器,加上甲种部队淘汰出来的人员,及甲种部队的预备人员,就组成地方军区的乙种部队;地方军区之外,再按县成立民兵组织,使用乙种部队淘汰的武器。
  那些压缩干粮,热量值高、体积小、重量轻、易携带,李锦江的打算,是作为特种作战部队作战时的标准口粮,根本就没打算现在浪费。他心中已经有了提供粮食的对象,那就是前面发现的那支GM党的部队。而且,他也正想利用这次机会,好好试试1927年部队的作战实力,看看自己部队作战能力与之的对比。
  在费了一番口舌之后,李锦江轻易的就把张卫说服了。李锦江当即通知师部参谋进行气象测量,进行电脑模拟将来两天的气候条件,准备拟订作战计划。在通知参谋时,李锦江猛然发现,自己对电脑等先进的科学仪器,已经太过于依赖了。如果此刻电脑故障了,没有电脑模拟气象状况,那么未来几天里的天气情况,自己又将如何判断呢?要知道,现在是1927年,电脑的硬件如果坏了,那绝对是没有得修的。
  李锦江想到了过去看到的一篇文章,写的是美军对高科技的病态依赖。相比之下,自己现在不也正是如此吗!对高科技的依赖,全师上下恐怕都是一个样,如果离开了数字化终端,李锦江简直想象不出全师上下的仗还能怎么打。
  看来,是要加大全师上下的“独立”意识了。一边走出仓库,李锦江一边把自己的想法与张卫谈了谈,张卫也深以为然,但真要从此不用电脑,或者说,此次作战不利用先进的电子设备,李锦江和张卫却是不敢。依赖一旦养成了,决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够放弃的,也决不能忽然冒冒失失的一下就停止使用,那样反而会造成难以承受的损失。
  李锦江当即通知了参谋处,要求他们先不要使用电脑,按照自己经验对天气进行预测,然后,不管参谋们纳闷的询问,再次强调了一遍必须在不用电脑的情况下,先进行自己判断,然后就挂掉了通讯器。两人走出仓库来,李锦江决定到侦察连去了解一下情况,张卫便去布置战斗前的动员,以及通知各团、大队,新作出的少用高科技设备的决定。
  此时夜幕早已经降临,月亮弯弯的挂在天边,月色下驻地映出清清一片惨白,那是草地、树木上已经结上的白霜。在2012年12月时,驻地所在的这条地峡由于处在西南方向,海拔两千多米而已,还没有雪,也有较高的湿度,现在那些水汽由于迅速受冷,都凝结成了霜。而此刻,地峡外面早已是一片冰天雪地,月色下亮得似乎就如白天的阴云天气一般。
  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进行夜间突袭,效果固然会有,但决不能最大的发挥数字化师的优势。李锦江默默的想到,自红军时代开始,我军就擅长于夜战、突袭作战,这绝不是说我军喜欢偷偷摸摸、鬼鬼祟祟,而是这样的战法保证了战役的突然性,能够最大的减少伤亡,同时还能获得最大的战果。
  从那时红军的条件来看,这样的战斗也有些迫不得已因素在内,现在自己来到这个时代,虽然武器先进了,人员的素质也高了,但夜战、突袭作战反而更要加强。在漆黑的夜晚,戴有微光/红外夜视仪,服装上有可关闭的特殊波段红外标记的数字化师的战士,即使不启动数字化终端,在面对现阶段的所有敌人时,与其说是战争,不如说是单方面的屠杀。
  启动数字化终端后,己方的态势一目了然。同时,一个敌方的目标只要暴露在某一个单位面前,就等于暴露在了整个数字化师的火力之下。而且数字化终端还会自动分析目标的威胁等级,根据己方态势选出最适合打击目标的己方武器单位,给出相应的建议。一旦目标威胁达到了严重的危险程度,数字化终端还会进行警报提示。
  从发现敌方目标到反馈到战场指挥部,再到战场指挥部命令下达,整个过程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然后,可以摧毁该目标的适当火力在一秒内就会作出反应。这样,战斗越是敌我交错,越是气候条件差就对数字化师越有利。李锦江现在期待的,就是一个刮风下雪,漆黑如墨的夜晚。
  不一会,李锦江就回到了师部驻地,他找到了侦察连连长秦一鸣,对他下达了侦察命令后,再提出了以后尽量少用电子设备的要求,让他们在先进行一番手工侦察、测绘,得出结果后,再用电子仪器侦察、测绘,以培养手工能力,减少对电子设备的依赖。
  随后李锦江回到了师指挥部,参谋们已经将未来几天内的天气情况作了预测,参谋宁河将分析报告交给李锦江,没有什么底气说道:“根据今天电脑采集到的气候情况,我们几个参谋的分析报告,我们预计有大约20%的准确率。”
  李锦江在心中叹了一口气,知道这份报告是不能拿来用的。过去数字化师能够直接得到军委的气象学家们给出的气象预测结果,然后数字终端根据战地情况再作出战地气候条件的预测。现在,数字化师已经不可能有任何支援了,今后的气象预测工作就只能靠自己培养的气象学家。
  师参谋部的参谋们都学过一定的气象知识,又熟悉参谋工作。要培养气象学家,一方面要寻找部队下面有没有人才,要从外面找人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