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如此江山-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薛仁贵投军之后,并没有被打压,而是很快脱颖而出。因为此时正赶上李世民大举发兵,亲征高丽的大战。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啊。
  薛仁贵随大军来到辽东的安地,刚好遇到刘君邛率领的一支军队被高丽军队围困。薛仁贵二话不说,拍马冲将过去,一个回合就将敌军将领斩于马下,并且割下首级,系在马鞍上。敌军一下子被镇住了,吓得慌忙撤退。古人常说,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若探囊取物,那本来是夸大之词,可薛仁贵却是货真价实地给上演了一回。他这个开场亮相,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不过相比后面的他在安市城下的精彩表演,这只能算是小试牛刀。
  薛仁贵在安市城下的那次表演,非常具有传奇色彩。可以说,即使他一生只此一战,那也足以青史留名了。当唐太宗亲率大军,攻打到安市城下的时候,这次出征高丽的战役,达到了高潮。安市是高丽重镇,高墙深池,防御措施做到了极致,说它“坚不可摧”,并不夸大。同时,高丽方面摆出决一死战的架势,又派遣了名将高延寿率兵二十万来增援。因为如果唐军攻下安市,就可以直指平壤,安市已经是最后的防线了。而在唐军方面,则是时间紧迫,眼看冬季来临,如果不能取胜,必然会因为粮草不济、天寒地冻而铩羽归去。百战百胜的唐太宗丢不起这人啊。所以,唐军也是孤注一掷了。
  乌云压城,高丽二十万大军依山扎营。而唐朝大军如潮水般涌上前去,两军撞在一起,就像浪头撞上了岸边礁石,激起了冲天浪花——大战开始了!在唐军的后方高地,黄伞盖之下,唐太宗亲临观战。此时的他肯定会涌起无限感慨——想当年,每次决战,他总是身先士卒,在血雨腥风中舍生忘死地驰骋、搏杀,敌人在眼前,如同潮水般不断涌来,又如潮水般不断退去……而现在的他,身份尊贵,自是不能再以身犯险,只能充当一名旁观者,看着别人的惊心动魄,听着别人的杀声震天,远远传来!
  突然间,他看到一个身穿白袍的战士,大声呼喊着,一马当先冲入高丽军中,就如同一把斧头砍入敌阵,劈开了一条长长的裂痕。只见他手里拿着一支罕见的兵器——戟,挥舞起来,人马辟易,宛如天神一般。那一身白袍,此时此刻,在万军之中,是如此地醒目,不仅高丽军都瞩目,唐军也是以他为目标,开始拼命往这个方向冲击,让那条裂痕越来越大。虽然高丽军队拼命拥上来,想堵住唐军,维持住阵形,可是白袍战士实在太威猛了,左冲右突,所向披靡。正在此时,越积越厚的云层似乎也忍受不了这激烈的气氛,突然一道闪电,划破了天空,一声霹雳巨响,震彻战场,紧接着唐军趁势大呼,声势相应,更是气势如虹。高丽大军终于开始混乱,只一瞬间,崩溃,瓦解,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战,结局已定!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三、白袍小将(2)
唐太宗虽然身经百战,可看到眼前这一幕,也不禁呼吸加重,心潮澎湃。他立刻派身边使者,拍马赶去问:“先锋白衣者谁?”使者回报,就是那个注定要飘扬的名字——薛仁贵!
  大战方罢,唐太宗立刻召见了薛仁贵。薛仁贵驰马而来,身上的白袍,早已是血迹斑斑,手持长戟,而腰间还挂着两张弓。唐太宗一见到他,就大声赞叹,赏赐他许多财宝和战马,然后当场升他做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游击将军是唐代的军衔,称为“武散官”,是从五品上——要知道,在不久之前,他还只是个普通战士,而在稍早之前,他还只是个躬耕垄亩、不直一名的农夫而已。而这个“从五品上”,标志着他已经进入中高级武官的阶层。如果一定要用现代的军衔比拟,相当于少校。用“连升三级”来描述都已经不够了。
  更重要的是,薛仁贵得以在唐太宗面前充分地展示了一把英雄形象,得到了皇帝的激赏。甚至唐太宗还说了这样夸张的话:“朕旧将皆老,欲擢骁勇付阃外事,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皦将。”意思是,我手下原先的猛将都老了,以后要看你的了。这次出征的成果,就是发现了你啊。俗话说得好,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啊!这份赏识,比做到“少校”那可重要得多了。唐军中“少校”成堆,可能得到皇帝如此称赏的,那绝对是百年难遇啊。就唐太宗这句话,薛仁贵也足够了。
  回师之后,薛仁贵又升迁为“右领军中郎将”(“正四品下”,相当于“上校”)。而且“北门长上”——驻防北宫门玄武门,这可是保卫皇帝和皇宫安全最重要的禁军部队。一个新的将星,正在冉冉升起。
  话说回来,薛仁贵的际遇,恐怕也只有在唐太宗手下才会出现。唐太宗破格提拔人才是很出名的。当然,前提主要是薛仁贵自己勇猛善战。此外,他的那身白袍,恐怕是要占据首功了吧!如果他不穿白袍,战场上就不会引起轰动,达不到震撼人心的效果,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很可能入不了唐太宗的眼。这个创意自然是超级地帅!要知道,战场上穿白袍,那是冒了极大的生命危险的。自古有“临阵不自标异”一说,意思是为将者临阵时装束不得标新立异,要注意伪装,以免成为对方的首要攻击目标。《淮南子》就曾经说过:“将军不敢骑白马,盖惧其易识也。”穿上白袍,那对方肯定拿你当靶子招呼了。当初唐太宗屡次亲自率军冲锋陷阵,也都是掩盖真实身份的,他的盔甲装饰都与众人相同,以至于好几次,他战后回军营,都要脱下头盔来表明身份。否则一上战场,敌人肯定拼死了要消灭李世民先。事实上,薛仁贵自己后来也不再穿白袍了。晚年有一次上战场,敌人不相信是薛仁贵领军,他于是脱下头盔来表明身份。薛仁贵穿白袍,有少年轻狂的味道,但更多的恐怕还是“富贵险中求”的心理吧。还好,这招恰好契合了唐太宗的张扬个性。
  不过,薛仁贵这个白袍举动,确实超级酷,也非常富有戏剧性,所以后来民间故事中,人们心目中,超一流的将领,都是穿白袍的,比如赵云、罗成等,动不动就是“银盔银甲素罗袍,手使亮银枪”,端的是帅。这个造型的成功,创意专利毫无疑问应该归于薛仁贵。
  

四、薛仁贵征东
虽然薛仁贵是唐太宗钦点的“新一代”领军人物,但他的致命弱点是出身低微,缺乏军中资历。这个弱点,也是后来导致他大非川一役大败的根本原因。所以,他被破格提拔防守玄武门之后,一守就是十多年,失去了再次放入囊中的机会。因为高宗时代,主持军政大局的,正是“旧人”李。四处出征的,也都还是些“旧人”如苏定方等。
  薛仁贵就这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守卫着玄武门,兢兢业业。终于,在永徽五年(654),薛仁贵有机会救了唐高宗一次。当时山洪暴发,直冲玄武门,薛仁贵不顾自身安危,登门向皇宫大呼,高宗因此得以避险。于是他不仅被赏赐了一匹御马,而且不久之后再次获得了出征的机会。努力工作,总有回报啊。
  这次出征还是打高丽。高宗初年最大的课题就是要征服高丽。高宗想做孝子,要替老子出这口气。但高丽是块硬骨头,不好啃。于是李就采取了消耗战策略。时不时地派人马去骚扰一下,让高丽不得安定,疲于奔命。薛仁贵憋得太久了,这番出征,那真如猛虎下山,一发不可收,战无不胜:
  贵端之战:显庆三年(658),薛仁贵在贵端城(位于今辽宁浑河一带)击败高丽军,斩首三千余级。
  横山之战:显庆四年(659),薛仁贵与高丽大将温沙门战于横山。当时,薛仁贵手持弓箭,一马当先,冲入敌阵,被射者无不应弦倒地。薛仁贵的骑射功夫一点没有耽搁下。
  石城之战:同年,薛仁贵又与高丽军战于石城。当时高丽军中有个将领非常善射,一连射杀了唐军十余人,无人敢当。薛仁贵见状大怒,单枪匹马,直冲敌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到敌将面前,这人几乎惊呆了,手足无措,都没来得及放箭,已经被薛仁贵轻舒猿臂,手到擒来。一般只有在小说中才能看到的情节,居然再次上演了。真不愧是“*星附体”的猛将啊。
  由于薛仁贵的赫赫战绩,战后,他被任命为左武卫将军,这是“从三品”,高级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少将”;封河东县男,这是封爵,可以世袭,标志着他已经是个“贵族”了。搁在汉代,相当于封侯。
  不过,在这些征讨活动中,薛仁贵都还只是副将,领军者是程名振、梁建方、契苾何力等名将。所以,他起到的作用也都是亲上战场的搏杀,并没有展示排兵布阵等军事谋略方面的才能,他还只是给人以“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印象。
  但是在七年之后的唐灭高丽的战争中,除了李之外,薛仁贵已然成为最关键的一员战将,居功至伟。他不仅再次展示了勇猛无敌的气概,也非常充分地显示了对战机的把握。如果说李是艾森豪威尔,那薛仁贵就是巴顿将军。这一战,让他完成了从猛将到名将的一次飞跃,他的名望地位已经不可动摇。正因如此,后人编写薛仁贵的故事,直接命名为《薛仁贵征东》,显然,他的无数战绩中,最被后世民间认可的,还就是他灭高丽这一战。
  乾封元年,公元666年,一个很吉利的年份。但对高丽来说,却出现了灭亡征兆——发生内讧。大将泉男生要投诚归附唐朝!这是个重大的好消息,高宗命令两位名将庞同善、高偘去办理接收事宜。但事情没那么简单,泉男生的弟弟泉男建不服,又率兵拒守。看来,不动点真格的,还真不行。
  要打仗?派薛仁贵!于是薛仁贵再率一支部队前去增援。他星夜兼程赶到新城,刚好遇到敌军偷袭庞同善的军队,算他们倒霉,正撞在枪口上。
  原来,庞同善进军到金山的时候,遇到了高丽大军,一时不敢前进,结果被高丽大败并追击。在危急时刻,薛仁贵的援军再次拍马赶到。虽然薛仁贵军队并不多(可能只有三千人),但他观察了战场形势,发现高丽大军一心往前追击,队伍拉得过长,侧面防护不够。于是,薛仁贵当机立断,率全军横击,如一把巨大的铡刀从天而降,一下子将敌军截成首尾不能相顾的两部分。正高歌猛进的高丽军转眼之间变成了仓皇溃败的一方。真是世事难以预料。
  这一战下来,斩首五千(《资治通鉴》记载是“五万”,似乎太多。古代将领报告战绩,照例会虚报十倍之多。《资治通鉴》可能没有缩水),而且顺带攻克了南苏、木底、苍岩三城,终于和降唐的泉男生部队会合。任务完成得很精彩,为此高宗皇帝亲笔写诏书慰劳薛仁贵。这也是难得的殊荣,相当于特等功嘉奖。
  

五、名将的诞生
直到此时,薛仁贵还只是个猛将。他要脱胎为名将,还需要更多的表现,尤其是独当一面指挥军队的才能。而这一刻马上到来了,这就是扶余城之战。
  金山之战后,全军士气高涨,斗志昂扬。薛仁贵一看将士可用,当即提出要一鼓作气,进军扶余城。对这个“意外”的作战计划,其他将领都纷纷反对。这个反对未尝没有道理:唐军善于野战,而高丽军善于守城,其优势是明显的。当年唐太宗亲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