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天尘劫-第1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此处,正拿着茶杯喝着茶的人放下手中的茶杯。轻声唤道:“小二哥!”

小二面带喜气的转过身来:“客官你还有何吩咐?”

“听小二哥说禹商之间的战力本是相当。来了什么高人什么的……”

“哦,原来是此事呀。官人你不知道,本来禹商之间吧还是姻亲,战力又几忽相等。可是不知怎么的,突然来了几位高人拜访皇室。具体情形我不知道,只知道接下来就发生了战争。”

一行赶着大队人马的富户走过坐了下来,听到有人打听此事。

“哎,这位官人我劝你还是不要打听此事为好。”

“为何?哦,看这位官人的气势,似是朝中之人!”

“不错,在下忝为刺州御使。”

“原来如此,在下对于两国之战颇有些兴趣,不知官人可否告知一二。”

那人四下望着了一眼,放下心来,道:“嗯,那几位高人神通广大,但此处相差国都不下千里之遥。想必也不能知道是在下泄露的消息。事情是这样的……”

原来,一个月前,皇宫突然出现数名身穿白袍的修士,他们打着的名号叫什么圣地盟。乃是修仙上人。然而,他们说什么在禹国境内发现了一个灵脉的存在,而在这个灵脉之中他们探索到此处有大量的灵石存在,为了得到这个灵石他们命令国王派出数百万人力进行发掘。可是如此一来便惊动了商朝。

不知怎么的商朝也出现了数名身穿紫袍的修士。而他们对外的名号乃是证道盟。为了得到那个矿藏,便控制住两国国群调动不下数十万大军进行征罚。不仅如此,两方高手之间还爆发了数场斗法。不过,最后总是以平手结局。

如此一来,便造成两国数千万的百姓陷入战争的阴影之中。

听完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陈风可以清楚的确定些次必是为了灵脉矿藏大打出手。只是没想到,证道盟与圣地盟之间的战斗竟然引发到了如此规模。连俗世界都被牵联到。

修真界的法则本来就是自成一界,自古律法便规定不可太过入世。也正是因为这种律法的规定,从而使得俗世界可以在强者环伺的情况下享受半刻安宁。可是如今这条法则竟被公然挑衅而没有人出面制止。足可见今日之修仙界混乱程度。

“公子,依在下看来,公子乃大富贵之人。万不可得罪了那几位,否则休矣。”

那一袭白袍身影慢慢拉长,背过身去,露出一个淡定的笑容。

“不用担心,在下的事在下明白。不过,我是不会让手无寸铁的人们丧生于这种混乱之中的。”

白袍一闪,一阵波纹涌动,之前坐在长凳之上白袍青年就这样凭空消失。

刺史看得一愣,拜服下去,口中不住喃喃道:“神显灵了,神显灵了。我们看到神了,不错,神要为我们平定这乱世。一定是这样,大家都来拜神,这样乱世就会结束了!”

禹州纪年,五月十三日,大风。

一袭白袍突现帝宫,袭杀白衣神界使者数名,定禹都。战事十日后止!

商都纪年,五月十三,风和日丽。

自北门入一白袍修士,与神界使者争论不休,次而斩杀数名使者,国都大定,与禹之战事十日后止。

在禹国南部,一座城郊,一座高大的生祠被立了起来,而雕相的容貌正是陈风无疑。此后自禹国统治千年间香火一直不断。

陇南之地,天都历五十年混乱终于一统。平天王一统天国八十郡,自号平天大帝。改年号为天禧。

天禧元年,平天大帝就任大帝之位,国泰民安,四海皆平。

雁城如今已经被平天大帝赏赐给陈家四子陈暌以奖赏他对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而陈暌如今的职位已至帝国大元帅,陈家一时显赫无比。

聚虎镇。

如今的聚虎镇来往的人流川流不息,各种来自各国的商品流通在这位偏向西南的都会。雁城,自从陈家四子陈暌就任天朝大元帅后,此处便无限的繁华起来。当初的陈家庄如今范围已经扩大数十倍,人口也从之前的数百增至如今的上万人。

陈家大殿如今已被翻然一新,几乎所有的建筑都用汉白玉垒成。可是当初陈家庄的古老建筑仍然保留,演武场更是被当成一个宝物一般保存下来。正是此处见证了陈家数名英豪的强势崛起。

一个佝偻的身影拄着拐棍轻轻漫步在演武场周围,老迈的声音中有些许苍凉之感。身后跟着一大票陈家子孙,而周围则已被身穿黑色盔甲胸前纹着一团云状的纹饰。

咚咚,拐棍声轻轻的敲击了地面两下。佝偻的身影慢慢高大起来,望着眼前的演武场,回过头去看着身后被一个妇人抱住的婴孩道:“辛儿,看,那里是你爸爸经常呆的地方。那个时候,他呀一点儿都不听话,可是吧,没想到后来却也长成了顶天立地的男人。”说完,笑了笑,转而看向另外一个方向。

妇人会意抱着怀中的孩子走上前来:“陈紫嫣,好名字,陈淋这小子虽然没做什么了不得的事。不过孩子的名字倒是取得挺好。”拄着手杖的手轻轻颤抖着,慢慢挪过来,贴近了张大了眼睛的孙女笑道:“来,嫣儿,叫祖爷爷。”

小人儿听了,眨巴了两下眼睛,似是想要张嘴。不过却喊不出声音来,到最后使劲了吃奶的力气也只听到:啊……啊啊……

太公爽朗一笑,摸着茂密的胡须哈哈道:“看看,我的小小孙女都知道叫人了。哈哈哈……”

周围的人看到太公如此爽性的笑容,纷纷露出一丝笑意。

“只是,不知风儿这小子到哪里去了。怎么今天还没回来呢?”太公的声音有些许苍凉之感,一旁听着的几名儿孙纷纷交换了一个眼神,眼神之中略有些失望神色。

“圣驾到!”

忽然一阵鼓罗之声响起,沉沉的金属之声幽幽响了起来。大地开始颤抖起来,有节奏的雷鸣之声开始一阵阵响了起来。

“陛下来了,去见礼吧!”太公脸上有些许不大高兴。今日乃是自己小寿,家人难得聚在一起,皇帝却在此时打扰了这份安宁。真是扰兴……

圣驾到!门童的声音慢慢响起来,陈家庄又开始热闹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动了起来,准备烟火的准备烟火,准备食物的准备食物,一切都进行的有条不紊,而指挥着这一切的女人如果让陈风看到一定会大吃一惊。

云姬,陈风接触到的第一个裸体女人。当初若不是得罪了了不得的势力,也许两人之间便要发生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世事多变,便是如此多舛。岁月老去,而她的面容却好像未曾为岁月摧残,不仅如此,原来的绝色之中显然又凭添了数分动人的气质,若是仔细瞧便会发现她那藏于紫纱之中的皮肤越发明亮动人,眼神也越发清灵起来。

“太公!”盈盈施了一礼,便是绝代风华,见过她真正面容的人不多。但凡是见过她的女人便对她难以忘怀。

太公的眼中闪过一丝怜爱之意,稍有欠意的道:“姬儿,安好?”

“孙媳一切都好!”

太公点了点头,“那就好,哎,风儿这家伙还不回来。难道连我这老头的大喜之日都忘了,真不是个家伙。”

“太公,风他一定是有什么不得已的苦衷,相信不久之后他便会回来的吧。”

太公的目光柔和下来,柱着手杖的手轻轻敲了一下地面,尔后又无力的放下,“是我陈家亏欠了你呀。”

“太公……”

皇家的礼仪果然繁锁,不过对于本就严以律家的陈家庄而言,这些却根本不是什么问题。只是皇帝会亲自前往雁城拜会太公,倒是让陈家中人有些受宠若惊之感。

“陛下”,太公执杖,带领着陈家众人弯身下去。而身后的众陈家人则拜服在地面。

“太公请起”,平天大帝长相并不出众,说起来更见有些普通。不过,眉羽间却显出一丝霸气,双目更是有神,举手投足间一股军伍的萧煞之气四散而出。亲手将太公扶持起来,“长者,在下早已通告陈暌,陈家太公不可行之大礼。如今长者亲自迎接,折煞在下了。”

“陛下乃是天国最尊贵,长者之名更是陛下恩赐,身为臣子拜服陛下乃是理所当然。”

“好说,好说”,平天大帝心情顿时一爽。说话时,眼神却是转而看向一旁站立着的身穿黑袍的黑魇军众人。面色一变,正色道:“早就听闻黑魇军大名,今日一看,气势果然非同一般。”

太公眉头一挑,略欠身道:“黑魇军乃是在下孙儿私军,不识法度,还请陛下见谅。”

平天大帝呵呵笑道:“好说好说,在下听闻太公第三孙才能更上于四子陈暌。今日一见,由此军便可见其气魄非同一般。太公今生得子孙如此,不负此生。”

“得此儿孙,也是在下幸运。”

哈哈哈……爽朗的笑声顿时传遍方圆数里。

陈家殿上。

“大哥,今日陛下带来一整个军团的凤羽军,此是何意?”

“二弟,我知道你的担心,可是,殿下出行,带来万人倒也不见得有什么不妥吧。”

“大哥,我也知道。可是,最近听闻朝廷上有些不利于陈家的传闻,说什么陈家手眼通天,功盖于顶,怕就怕陛下听了这些传闻。”

“嗯”,陈家老大面上露出一丝凝重,半响才道:“二弟,你的忧虑并没有错。吩咐下去,甲士做好应变的准备,若是平天帝真想要我们陈家人的命,今日便让他有来无回。”

陈家老二顿时大喜,“是”,领命去了。

此时,云姬正搀扶着太公陪着平天大帝欣赏着陈家的风光。

“今日之见,正好应对了陈家崛起之路。太公,平日我便在思索,能够陪养出如此优秀的儿孙,这样的家族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存在。直到了解了太公过往轶事,方才知晓,原来一个家族的崛起非是一人能够促成。而是几代子孙一同努力方才形成。而陈家的崛起正是太公以下三代子孙一同努力方才达成。不知太公治家的理念是什么,如果将这种理念传承全国,何愁我天国不强盛。”

“陛下雄心,老朽见识了。”

“呵呵……”

太公站直了身子,顿了顿道:“说起来,这一生,我一直严历的要求着自己的儿孙。可是临老方才悟到一个道理,若要家族兴旺……”

平天大帝停了下来,全神贯注的注视着太公。

“想要家族兴旺,却是要借用我孙风儿的一句话:只有家人和慕,全心协力,方能兴旺。”

简单的话语,也许所有人都知道这个道理。可是平天大帝不知怎么,竟然感受到了从老人口中说出这话的那种力量。久久驻足,方才离去。许多年以后,梁家传人每每翻阅平天大帝的笔录时便会发现其中叙述最多的便是有关世家陈族的事情。

“余常以为治国之事须以武备为先,以文人大能为辅。但余观陈家方日余,心中感慨,余数十年之追求却不及陈家治家之道。治国之术如同治家,使天下大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余常思陈家势力危及皇室,但余观陈家之后方悟古世家之所以传承千古而不败。乃是常兴武备,不以国居,不以民居,不以长者居。太平时能入世治世,战乱时能入世平定四方。此乃大仁之道,吾之子孙万不可动陈家分毫。不仅如此,在位之时须谨言慎行,万不可骄纵跋扈。”

太史官常思先帝之所以言于斯,遂查于陈世家。方才发现,梁朝千年统治中共发生三次排陈事件。但每次都以皇族完败终结,最终上位者皆为梁宗余氏而代之。遂奇,旦日欲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