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悦农门-第1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老爷子默了一会儿,“看看吧,实在不行,大魁一家来帮忙。咱不让他们白帮,给他们家半亩地的收成。”

    张义忠没吭声。半亩地的收成,老爷子还真大方。他与大魁如今是半个亲家,两家好得像一家,倒也没什么话说。可为了宋氏的地,把自家半亩地的收成拱手送人,他还是很心疼的。

    同样因着买地的事情,宋家也在商谈。

    里长带着镇上的牙侩郑连杰给宋家人认识。

    “你们想买西山村的还是附近的村子都行?要买多少?”

    “郑大叔,我们想在西山村买三亩地。您帮我们瞧瞧,有没有离家近点的?”张四娘笑问道。

    郑连杰见一个小孩子与他说话,没大理会,去问宋王氏,“这事儿,咱们家四娘张罗的。你听她的就行。”

    郑连杰又瞧了张四娘一眼,见她笑盈盈地看着自己,咳了一声,翻看着手里的册子,“你们要是买地,还要在西山村,还得离家近……我看看……”

    “老四啊,你好好给他们找找。价格上也别太贵了。”齐里长帮着宋家压价。

    郑连杰呵呵一笑。“齐大叔,我跑牙侩这行当也有十多年了。你看我啥时候糊弄过乡亲。你老放心吧。”

    他说完,低头将册里又翻了一翻,指着上面的字道:“西山村的地都在村西,大多有人种了。要说是买三亩的话,也就只有村北九连洞山脚下对面的那块了。共五亩地,是薛家的地头。前些日子他家不是搬到外乡去了嘛。这地就空下来,要价是每亩五两银子。五亩地都是良田。你们三亩的话,怕是人家也不能分着卖,剩下的两亩地不大大小的,也不好再卖了。”

    意思是说,要买就买五亩,三亩薛家未必能卖。

    可五亩买下来。雇工的钱就得多加了。

    “而且人家要是现银。五亩地你们要是嫌多的话,我再帮你们多打听着。但肯定在西山村是买不着了。”郑连杰又道。

    张四娘道:“郑大叔,你带我去瞧瞧这五亩地呗。”

    宋王氏与宋氏都大概知道那薛家地头在哪里。只有张四娘还不知道。她做事一向小心,地还是要亲自看过之后再买。

    “行,你要真是诚心想买,我这就带你过去。”郑连杰是个爽快人,他看出来这个小姑娘在宋家的份量,也不迟疑,马上就带着她往薛家的地头上去。

    宋氏也跟着一起过去瞧。

    到了地头一看,张四娘发现,这薛家的五亩地与河滩地只隔了一个坡道儿,东边是太子河。北面是九连洞山,南边是村舍。西边连着王二家的两亩地。

    这确实如郑连杰所说,如果只买三亩地的话,剩下的两亩不好卖。

    宋氏俯身抓了把土,捻了下,地还是不错的。

    “你们看,怎么样?五亩地能全买不?”郑连杰看出张四娘对这地头还是满意的。

    张四娘四处看了看。笑道,“方才我娘也看了,这地是不错。但是我刚才看了这附近都没有井,浇水种地会很麻烦。咱家情况又特殊,都是女人,老的老,小的小。实在是有些吃力。到时,雇工浇地种田的话,都会因此损失一笔银钱。”

    张四娘就和郑连杰商量,地的价格再往下让一让,就更好了。

    “而且,我们可是给的现银。”

    郑连杰点头,说去找薛家人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往下压点银子。

    “四娘,你这是……要买地?”王大山扛着锄头过来。

    “没买呢,就是过来看看。”张四娘笑着向他打了声招呼。

    “这是薛家的地,已经不种了。你们要是买下来,我能帮着你种。”王大山笑着说道,看着四娘的时候,眼睛亮亮的。

    王家是西山村的猎户。以打猎为生,这几年山上的猎物不好打了,这两亩地是前年才买的。一家四口的吃喝嚼用就在上头。

    “帮我种地?你不打猎了?”张四娘笑呵呵地问道,大山人不错。她相信大山说要帮她,准能帮。但是,大山娘可不能乐意。

    经过大山娘的那一通闹后,虽说两家也有些来往。但她能从大山娘的态度上看出她不喜欢自己。更不希望大山和她走得太近。

    当初让她嫁给大山,被宋王氏以她已订亲为由给拒绝了。大山娘一直都耿耿于怀。

    大山挠挠脑袋,憨笑道:“打完再帮你种也是一样的。”

    “行。那我雇工的时候,我一定找你来。”

    “雇工?你这是什么话,我帮你,不要钱的。”大山凝住了笑脸,急道。

    “好了,好了。这都是后话,我得看能不能把这地买了再说。”张四娘对他挥了挥手,跟着宋氏回去了。

    王大山紧抿着嘴唇,目送着张四娘离去,然后闷着头往自家地头走去,一下一下地刨着垄。

    大山是个有心性的人。他自打从镇上回来后,就从他娘口中得知他走之后的发生的事情。包括,大山娘提亲未果。

    其实之前,大山对四娘并没有那个意思。他到县城找郑小豹算账,并不全是因为张四娘。他是借着此事了结他与郑小豹之间的一段恩怨。只是事赶事的都凑在一处,让旁人多少有些误会了。

    他懒得解释什么,后来与张四娘接触得多了,才发现这小丫头与别的女孩子都不同。单精明这一条,就谁也比不过她。

    他留了心,私下里找大郎问了四娘的亲事,结果才知道张家并不知四娘订亲一事。他就想到,一定是宋家人不想结亲。可当时的情况也是特殊的,谁能让一个小姑娘在自己生死未卜之际嫁给自己呢。那是害了人家。这事儿,他娘做得是有些过份了。换成谁,谁也不能干。

    很快,他又释然了。他现在回来了,还活得好好的。他能打猎,也能种地。什么事,他都主动帮着四娘去做。他相信,以四娘的精明,她一定会有所发现的……

    他停了下来,摘下腰间的汗巾子,抹了把头上的汗。

    看了看那紧临着自己家田地的地头,开心的笑了。

    到了晚间,郑连杰将薛家的口信带了回来,原五亩地二十五两银子,如果一气儿给现银的话,就折算二十二两银钱,不能再低了。

    张四娘盘算了下,又问了宋王氏与宋氏的意思,都觉得这个价钱买下五亩地,也算是划算的。就点头应下来。

    此时天色已晚,郑连杰约好明天一早到地头丈量土地,核对地契,再到镇上写买卖田地的文书,就成了。

    张四娘让宋王氏母女歇着,自己则亲自将郑连杰送出院门口。

    她没有马上让他走,而是问道:“郑大叔,我自己打算在镇上买处两进或三进的院子。你有空儿就帮着我瞧看着。”

    郑连杰讶异,“你要在镇上买院子不在这儿住了?那你们刚买的五亩地还种不?”

    张四娘并没有向他解释什么,只道,买院子的事情不急。等到冬天前打听到了就行。而且,又叮嘱买院子的事情,有了消息就直接与她说,暂时不打算告诉宋王氏母女两人。也要他对此事保密。

    郑连杰做的是牙行的生意,自然知道要嘴巴紧才能有生意。

    买院子也是一桩买卖,他哪有不应的。点头让她放心。

    心中却是骇然,这小姑娘的胆子怎么这么大,连买院子的事情都敢做主。

    他也听说过这个张四娘,是个做生意,赚钱的好手。但毕竟是头一次与她接触,孩子毕竟是孩子,做事有没有准头,就看这桩买卖做得如何了。

    张四娘送完郑连杰回来,说起雇工的事情。

    眼下正是春耕的时节,这五亩买回来,三个女人肯定做不来。雇长工没有必要,于是,张四娘就商量着,雇几个短工来帮忙。
第139章
    ps:

    这两天忙着做报表,明天上午税务局来检查。老天保佑一切顺利吧。

    今天只能一更了。

    感谢cindyj1808同学的粉红票,先记下,尽快加更!

    ************************

    宋王氏也知家里如今这情况,必要雇短工的。物色了几个人选,只等把地买到手里头,再去问问人家愿不愿意。张四娘想到王大山说要帮着种地,就跟宋王氏母女两人说了,如果人手不够的话,也可以考虑一下王大山。

    张四娘提出让王大山当雇工,可完全没有想到王大山的主观意愿是无偿帮着她干活的。单就张四娘来说,即便王大山来帮忙,她也不会白让他干活的。

    “我今天瞧了那地,没有井。将来担水浇地也辛苦。是个让人头痛的事儿。”

    张四娘想到那五亩地没有井,要是一挑子一挑子的担水,那可要累坏了。王大山家的地也是担水浇的,可人家再累也是两亩地。她家是五亩,根本没法比。

    “我看,到时用驴车送水?”宋氏微皱着眉道,嘴上这么说,心里可心疼那毛驴了。

    “要不,买头牛吧。犁地也得用它,还是用牛车送水吧。”宋王氏也舍不得。

    张四娘摇头,“买牛是应该的。但用牛来拉水这点我不赞同。这事儿还得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宋王氏母女两人对视了一眼。张四娘的话有时听着很新鲜。啥叫本质?还解决问题呢。

    两人笑了笑,这孩子眼睛好了,嘴里头的新鲜词儿也多了。

    “姥娘,你和娘看到咱这五亩地的位置了没?它的东面过缓坡直奔太子河的河滩地。也就是说,咱家的地离太子河是最近的。如果在太子河岸上建一个水车,就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这个水车不仅可以浇灌咱家的地。只要是九连洞方向的地。都能浇灌到。”

    “你这是要做水车?”宋氏讶异地问道。

    张四娘瞧了瞧宋王氏,“咋?咱这没有水车?还是你们从来都没有看说过这个叫水车的东西?”

    宋王氏摇头,“这水车咱们当然都知道。都知道水车好,可做这个水车要花好多银子,谁能去弄那个?有水车的地方,多半是官府拿银子建的。前朝的时候,别的村子也有建过。可新朝之后。都再也没听说过官府帮哪个村子建水车了。”

    哦,原来是这样。这么看来,新朝之后的年景并不如前朝。但张四娘并没有发现哪个庄家人抱怨说新朝不好的。只要勤快,肯出力,吃上饭还是没有问题的。

    “那咱们去找里长说说这事儿呢?别的村人咱不用问,九连洞的村人水车一旦建好,获利最大。就得让他们或出钱或出力。”

    “四娘。姥娘知道你能耐。啥事都能想得到。可建水车不是小事。建一个水车好比建半个私塾,少说也得五十两银子。咱家也拿不出这笔银子。你说找里长,你得先看看九连洞这一带住的都是什么人家。一来人口少,二来将此地所有的田地加起来,也不过四十多亩。你说,谁愿意出银钱建水车。不值当。他们宁可自己费把子力气担水去,也不愿意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