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氏只重重地叹了口气。
“娘,说这话不是给你添堵的。只想告诉你,这是恶人有恶报,你要是跟着上火,就是我过错了。”
宋氏苦笑道:“毕竟是做了多年的夫妻。听他这样,我心里也不好受。要不,你回去看看?”
张四娘挑眉,立刻炸了毛,“娘,你有没有搞错?!让我回去看他?啧啧啧,那还不如给我一根绳吊死算了。”
宋氏捂住她的嘴,斥道:“呸呸呸!小孩子家的,口没遮拦。你咋啥话都说呢!不去就不去,也没啥大不了的。你往后可不准说这样戳娘心窝子话。”
张四娘心道,还不因为你总拎不清状况。但面子上还顾着宋氏的情绪,点了头。
“我瞧着顾家爷爷在这儿住着还挺好。都说让我姥娘过来住,偏不听。放着好日子不过,非得留在村子里。”
宋氏笑着抚了下四娘的头,“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活法。你姥娘这辈子就是劳碌的命。让她歇着,她也待不住。你爷爷也是苦了半辈子了,我这身子也不争气,把他接过来,侍奉他过好日子。我的内疚也少一些。”
算下来,宋氏成亲也四个多月了。肚子一点动静都没有,难道是真的生不出吗?
张四娘觉得命运有时太不公平。凭啥张义光能弄大刘寡妇的肚子,而善良的宋氏始终生不出孩子呢。
“娘,要不再让我姑夫帮你看看?或者。这县城里有没有这方面的好郎中,再看看或者吃些药调养呢?”
宋氏垂下眼眸。慢慢地摇摇头。
张四娘怕宋氏伤心,忙安慰了几句,直到宋氏再露出笑脸,才带着如意回了房。
洗漱过后,如意帮张四娘擦着头发。
如今张四娘的头发再也不像从前那般枯黄了,长长的,黑亮的头发垂下来。很是漂亮。
连如意都对她这头发赞不绝口,夸她的头发又密又顺。
听到门外有踩雪声,咯吱咯吱地响起。
如意出去,与人低语了几句。再进屋里时,手里多了一个信封。
“是孙叔,说方才有人在院门外要将这个交给小姐。”
空无一字的信封,拿在手里沉甸甸的。
“没说是什么人吗?”
张四娘自从穿越到古代,还一次都没有收到别人写给她的信。
如意摇头。“奴婢方才已经问过了,送信的是一个婆子。指名说要给小姐的,孙叔这才把信送过来。”
“哦!”张四娘心下猜疑了半晌,也不知道是何人。
如意见她只拿着信不拆,想必是不想她知道。
便利落地将床被铺好。退到了外间歇息。
张四娘这才慢慢将信拆开,借着烛光,赫然看到开头的几个字:四娘,我是沈驰。
她的手一抖,信封啪嗒一声,掉在地上。
“小姐?”
如意听到动静,在房外唤了一声。
“没事儿,你睡吧。”张四娘下意识地说道,带着几分慌乱,将那信封捡起放在桌面上。
沈驰的字写得非常漂亮,遒劲有力,隽秀挺拔,一如他的人。
信不算长,但内容却让她惊讶万分。
沈驰竟然知道她开了面馆的事情。廖廖几句话深藏着太多的担心。在看到信的结尾处,沈驰让她以后有事找胡老伯。张四娘心下恍然,印证了之前对胡老伯身份的猜想。
这样一来,倒让张四娘松了一口气。连带着对如意也稍稍放下了一些戒心。
第二天一早,张四娘吃过早饭,看着宋氏做针线活儿。
昨天挑了一些上好的衣料买回来,宋氏打算赶在年前给家里人都做身新衣穿。
“娘,你还说姥娘是个劳碌命,你瞧瞧你,不也一样嘛。县城里有裁衣店,你带着喜欢的拿过去让他们做就是了。何苦这般熬着,小心累得眼睛又痛了。”
张四娘从盘中取出一个柿饼,放到宋氏的嘴边,喂着她吃了一口。
宋氏笑道:“大针小线的,还是自己做得心里有谱。你姥娘的腿脚怕冷,棉花得多续点……哟,今年的柿饼可真甜。你得空给你姥娘带回去些,嗯,给你爷也带过去点。上了年纪的人啊,喜欢吃些甜的,要不然嘴里总觉得没味儿。”
张四娘自然知道宋氏指的那个爷爷是张家的。
即使宋氏不说,她也会给他稍带过去。到时,只管让何氏过来取就是了。这大半年的光景,张四娘明里暗里也没少往张家倒腾吃喝。
每次偷偷让何氏或梁子过来,都是为了给老爷子带东西。
这时,如意进来回道:“小姐,前厅有客要见你。”
有客?既然被称为客,那就不会是如意经常看到的人了。会是谁呢?
这新宅装修进驻后,也不过三个的光景,除了家里及相熟的,几乎没有人知道这新宅。
宋氏也觉得十分诧异,见张四娘看她,便道:“会不会街坊?但要见,也该见我啊。”
“得,咱们也别猜了。我去前厅瞧瞧去。”
第201章 到访
廊间的雪细细碎碎的,踩在脚下,发出轻微的声响。
“孙叔天不亮就已打扫过了。”如意扶着张四娘,见她的眼睛一直盯着地面,怕她以为孙叔偷懒没扫过雪。
张四娘知道如意一向细心善于揣摩,只是这次未免是多想。不由得笑道:“我还不至于因为这点子小事计较。”
如意有些不好意思,平白的解释,倒显得自己的气量小了。
到了厅前,如意挑起棉帘,主仆两人前后进了屋子。
因新宅刚入住不久,访客极少。这前厅平日里显少围上炉子,显得清冷些。
椅子上坐着一个披着厚裘的女子,正脱了鞋将脚放进蹲在地上的丫鬟怀里,皱着眉嘴里还在轻声的抱怨着。
听见门口有动静,抬头的一瞬正与张四娘的目光撞个正着。
竟然是她!
张四娘万没有想到来人竟然是张三娘。
她怎么知道的这个地方?按下心中惊疑,面上不动声色笑道:“姐姐真是消息灵通呐。”
张三娘抽回脚,由着丫鬟将鹿皮短靴套好,言语间轻慢道:“不灵通怎么办?我岂不是少了一个好妹妹?”
一个‘好’字咬得重重的。
张四娘闻言,唇角弯起一抹冷笑,并不接她的话,只上下打量三娘的穿着打扮,“姐姐的日子过得还不错。”
张三娘得意的一笑,岂止是不错。
“怎么,妹妹都不赏我一杯茶嘛。”张三娘言有所指,四娘多次与她交锋,那点子小心思。也是知道的。遂打发了心有狐疑的如意去泡茶。
三娘也让身边的丫鬟随之一起去了。
“这里也没有外人了,你有什么事就直说吧。我还有别的事,也没有太多的功夫与你叙旧。”张四娘单刀直入,直奔主题。
三娘冷下脸,这个张四娘真是不识好歹,若不是……她岂会这般屈尊纡贵地跑到这种乡下地方来寻她。
“你的脾气可是一点也没变呐。”屋子里太冷,华丽的裘衣摇曳而起。张三娘慢慢地在屋子里踱起步子。本想孔雀开屏引人羡。却不想人家理都不理,找错了对象。
见张四娘连正眼也不瞧她一眼,只好继续说道:“你的本事不小。能在镇子上立住脚跟,我心里也是对你有着几分佩服的。但镇子再大,再好。也只不过是乡下。能赚的也不过是些小钱儿。”
她看了张四娘一眼,想从她的脸上看到迫切与贪念。
平静无波。
是她掩饰得好。还是她无欲无求?
无欲无求?怎么可能呢。张四娘可以有名的聚财童子。拼了命的赚银子,她怎能不心动。
“我这次回来。一来是与家人过年守个团圆。二来就是为了你。”张三娘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很诚恳,“我在路上听闻府城除夕那天会有年会,历时三日。比起县城里正月十五的灯会还要热闹。妹妹,不想去看看?”
府城的年会她也听说过。热闹是一定的。想去看看的想法却没有过。三娘特意的提及,不知葫芦里卖得什么药,张四娘便有些不耐道。“你到底想说什么?再不说实话,你就请回吧。”
张三娘被她这毫不客气的话刺激到了。梗着脖子便要回敬几句,这时,如意与自己丫鬟端着茶盘子进了屋。
张三娘将狠话咽下,语气生硬道:“我本不想打击你。但你实在不识好人心。念在我们自小一处长大,我不得不提醒你,若有空便去年会那儿瞧瞧。你做得出来的东西,别人未必比你差!锦儿,我们走。”
如意见张四娘面无表情的站着不动,将人送出了宅子。
“姑娘。”如意回来后,张四娘已经回了自己的屋子,斜倚着床榻,拢着暖炉看书。
张四娘嗯了一声,眼皮儿也没抬一下。
如意坐在榻前的小杌子上,拨弄着火盆子里的炭,似不经意地闲聊,“姑娘的堂姐好气派,一点也不像从乡下出来的。方才听她的丫鬟说,是昨儿夜里才进的县城。现在原来黄府的老宅子里住呢。”
张四娘的睫毛一抖,想到昨天下午看到的那位黄公子。难道是与他一起回来的?若是,那么张三娘也跟着黄家人一起进了京城?
如今,张三娘这么穿金戴银地过来,是否也在暗示她在黄府的地位已发生了变化。
“姑娘,府城那里会不会?”张三娘的话,让如意不免有些担忧。
这四季春秋天才开业,这才入了冬,远在府城就有了类似的吃食。
对于这一点,张四娘并不感到惊讶。算算时间,也差不多能传到府城了。其实,她还觉得有些慢了。
反而是张三娘这般“好心”地提醒,让她忧思。
先是鼓动她去府城,后又出言提醒。听起来似为她好,可这绝不会是她张三娘的作派。再三的鼓动她去府城,究竟有如所图?
眼下离过年还有些时日,年会去不去,到时再决定也不迟。
“即便有了,也不怕。这货比三家,咱们是最正宗的,难道咱还怕了不成?”张四娘出言宽慰,将书合上,“这两天暂且先不去铺子,你随我去挑几个使唤的人。”
即便是宋氏千般万般的不愿,人送到面前,她也不好再说什么。
一个管事儿婆子姓汪,五十多岁的年纪,人很精神,也很懂得规矩。四娘由着她挑了两个丫头,一个厨娘。
汪婆子进入角色很快,不用四娘嘱咐,带着人见了宋氏后,便分派了各自的活计。
顾家人口不多,活儿也算轻省。汪婆子在宅院各处转了后,对四娘打了保票,让她放心。
张四娘对汪婆子还算满意。目前虽看不出什么,倒是难得她有眼色。不到半天的功夫。就知道这顾家能做主的不是别人,正是眼前的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