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悦农门-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婆子指的是张四娘那天站的那棵老榆树。

    “不,不是我。”张玉凤红着脸分辨道,“我是替别人问的。”

    赵婆子一撇嘴儿笑了,她还想说上几句什么,可没等开口呢,就听到从东窗那边传来了赵氏低低的喊叫声:“娘——娘——”

    赵半仙儿和赵婆子一听这喊声,就知道闺女又偷摸地给他们送东西吃了。于是,脸腾地一下就红了起来,神色也有些慌乱。

    他们对视了一下,然后又瞅瞅张玉凤,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应付这个局面。最后,还是赵婆子的心眼来得快,她故意抬高嗓门同张玉凤说话,想让赵氏听见,有个知会儿,就不会再趴在那儿傻喊了。可是,赵氏偏没听到,她端着一盘刚炖出锅的蹄膀,把脑袋从窗口探出来,仍然长一声,短一声地叫着:“娘——娘——”

    赵婆子一看她叫起来没完没了的,就赶忙大声喊了起来:“金凤啊,你叫魂呢啊?玉凤来了,我跟她唠会嗑儿,瞧你这通穷喊!”

    她在喊到玉凤这两个字的时

    候,特别加重了语气,这一招,果真灵验,赵氏攸地把脑袋缩了回付出,再也不吭声了。

    “我二嫂想是喊你有事。”张玉凤就从炕上溜下来,“我也该走了。”

    “她能有啥事儿,你别听她喊叫。你坐你的。”赵半仙儿和赵婆子齐声挽留。

    此刻,他们已经显得十分从容不迫了,就象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可张玉凤呢,却没有再留下来。她想。今晚正是月圆之夜,待晚上众人赏月时再寻机会溜出去,到村头那个老榆树下面好好地拜一拜,认它做干娘。

    张玉凤是与大魁一家人前后脚进的院子。

    张老爷子只当她到大门去迎他们一家人去了,对她没多加留意。

    大魁一家四口带了节礼过来——两条鱼、一坛子青梅酒、一纸包月饼。何氏也代表张老家送了回礼——两斤猪肉,一个湖青色的尺头。

    元娘一直跟着何氏在灶间帮着忙活,听到梁子他们都来了,又喜又忧。

    当下寻了二娘过去,找个背静的地方,让她堤防点柱子。别再让他偷进大房里拿东西。

    二娘的眼睛一直盯着饭桌子。想着待会儿上桌先夹哪盘菜。后夹哪盘菜……她嗯啊的胡乱点着头。元娘还想对二娘搁下几句狠话。让她警醒着点,就见梁子朝她们这边走来,便住了话头。扬声道:“梁子哥,你来了?”

    梁子冲着元娘一笑,露出雪白的牙,“嗯,来了。”

    二娘见元娘与梁子说话,正好腾不出空儿管她,撒开腿就往席面那儿跑。

    元娘想喊她却已经来不及了。

    看到梁子对她傻笑,心又怦怦地乱跳了起来,脸微红,没话找话:“上次你给的那个水梨挺好吃的呢。四娘吃了好几个。”

    梁子的笑容一凝,虽在笑,却有些不太自然,“……她,她都给吃了啊?”

    元娘的脸就更红了,摇头,“我留了一个,一直没舍得吃。怪甜的……”

    梁子这回就笑得很舒朗了,挠了挠头,“你别舍不得吃,我那儿还有,要不哪天……嗯,要不明天就给你捎过来几个……到时,你别让她们知道……”

    “那多不好……怪麻烦你的……”

    张四娘点着马杆从菜园子里出来,宋氏让她帮着割把韭菜,一会儿好炒鸡蛋。

    忽听到有人说话,细听了几句后,便停下了脚步。

    原来梁子与大姐……

    梁子品行好,还能干,对元娘来说,算是极配的。虽说是祖辈上的两姨亲戚,却是出了五伏的。可以通婚,元娘今年十四了,也该到了说亲,订亲的时候了。

    也不知道这两人要聊上多久,宋氏还等着她手里的韭菜,她故意大声咳了咳,听说话的声音没了,才点着马杆儿走了出来。

    元娘惊讶:“四娘,你啥时候去的菜园子呢。咋不让我去搭把手?”

    眼睛却慌忙瞅了梁子一眼,想知道他刚才发现四娘没?

    梁子对她摇头,上前说道:“妹妹慢点走,来,我帮你拿菜。”

    自然而然地从张四娘手里接过了菜,又自告奋勇地往灶间送。

    “梁子哥人真好,还勤快!”张四娘故意这么说道。

    元娘当然也是这么认为的,可赞扬的话,当着四娘的面儿,竟怎么也说不出口来。硬是憋了个大红脸儿。

    中秋的席面照例是开了两桌,男女分坐两桌。

    张老爷子是家里最长年的,这饭前讲话自然落到了他的头上。于是,张老爷子端着酒杯,说了今年家中的几件喜事,做买卖,添牲口、置田地,今年的收成也比往年多一些。日子越过越好,人也要越来越团圆……诸如此类的话。

    语毕,张老爷子夹了头筷子,众人方跟着动筷正式开席。

    男人们一旦喝起酒来,话就多了。

    大魁瞧了眼大郎与梁子,眼中满是感慨,“这兄弟两人都一般大,瞧你家大郎多有出息。现在不仅识字儿,还能去跑生意去。比我们家梁子、柱子强多了。”

    大郎自从得了四娘的劝儿,现在为人处世事上渐渐通透了些。家里有些场面儿上的事情,都由他来出头。就比如这次去镇上给周掌柜的送节礼。

    “嗳,大魁兄弟你说这话就不对了。我就瞧着梁子顺眼。干活肯出力,人还实诚。酿酒的手艺与你也学了个**不离十。将来,开门立户的也不会饿着肚子。”

    何氏往饭桌上端骨头汤,听着这话,就道:“他爹说的对。我瞧着梁子将来会有大出息的。”

    这何氏又犯子随便插话的老毛病。

    张义忠瞪了她一眼,又往张老爷子那处瞧,生怕爹不高兴。

    却见张老爷子的目光落在梁子的身上,若有所思的模样。
第七十一七十二章
    两章合一、求粉红票

    ………………………………

    张老爷子对大魁一家印象挺好。

    做了二十多的青梅酒,口碑一直不错。如今,他家也得了四娘的牵线儿,与得月楼签了供酒的合约。只要这酒不出什么差头,就能一直做下去。

    家里除了酿酒这个营生外,还有八亩田地,大魁的媳妇郑氏也是一个庄稼地里干活的好手……这辈子吃喝上应该是不愁的。

    张老爷子将梁子看了又看,越看越喜欢。

    郑氏素知何氏说话啪啦,看不清眉眼的脾性,但好在人特别的实在,心眼也好,使人忽略到她的缺点。庄户人家,看人就看勤不勤快。别的都在其次。

    郑氏看到张义忠没给何氏好脸儿,忙起身打圆场,“哎哟,大嫂,还有汤没上呐?我去帮你端去。”

    何氏与郑氏常来往,也没与她客气,两人说说笑笑地往灶间里去。

    大铁锅里滚冒着热气,何氏盛了两大碗汤,郑氏帮着切了香菜沫儿,往盛好的汤碗里一洒,香气袭人。

    何氏就要去端那汤,被郑氏拉住,两人寻了小板凳坐了。

    “不忙,他们吃喝还得一阵子。这汤怪烫的,等会儿咱俩再往上端。”郑氏挽着何氏的手,亲亲热热地说。

    何氏忙了一天了,也是累了。正好在灶间歇歇乏儿,听到外面的男人们说话,她亦笑道:“听到没。都在夸你家梁子呢。哟,梁子可与咱家大郎同岁呢吧。过了年,就十六了吧?”

    郑氏道:“可不,梁子正月里生人。一到正月就满十六了。听说。你家大郎要说亲了?是哪家的姑娘啊?”

    何氏笑着拍了她一下,“就你消息灵通!这也没啥瞒的,只不过,头次相看,还不知道能不能成呢。怕大郎面子矮,不成的话,不好意思见人。”

    “相看相看,看中了才成,看不中了就算过了这骨节。哪有一次就成的?不用不好意思。是咱村的姑娘不?”郑氏追问道。

    何氏摇头,“找的贾媒婆。说是旋子村的吴家姑娘。比大郎大一岁。”

    郑氏笑道:“大一岁正好。懂事。将来还好生养。”

    “咱家不求别的,别嘴碎,能干活的姑娘就行。”何氏对这个吴家姑娘期望也是很高的。

    郑氏附合道:“对。咱们庄户人家求的就是这样的人。只要能干活,懂事,贴心……就像你们家元娘。她可是咱们村出了名的能干。谁要娶到她,可就是有福了……”

    何氏笑着点头,元娘在家里确实帮了她不少的忙,包括跟着四娘做买卖,人也越来越活络了,也很有自己的想法。

    说心里话,她一点都舍不得元娘嫁出去。家里的元娘能干,二娘就变得馋懒的。一点都指望不上。能不给她惹祸就不错了。

    郑氏见话聊得差不多了,就和何氏端了骨头汤出去。

    赵氏不断地给三娘夹菜,让她多吃点肉,长得再圆润一些,才好看。

    元娘看着她娘们俩个一个劲儿的狂吃,就忍不住刺了一句:“二婶就是心疼孩子呐,不像咱娘净瞧使唤人。三娘明儿个一早就走了,之前也不出来与咱们亲香亲香,隔了这么久才出来见人面一次,打眼儿这么一看呐,我还以为出来了一个白面团儿呢。”

    四娘扑哧一声就笑了,她眼盲,这老张家人可是一眼也没见着过。元娘说三娘像个白面团儿,可见不干活在家里头闷着养着的,人确实能变白净,还圆润。

    “大姐,那不叫白面团儿。”她插了一句。

    元娘与四娘待的时间久了,渐渐摸清了她的脾气,知道四娘这是替她顶话儿呢,就接引地问了一句:“哎呀,大姐没学问,不会说话,四娘你说,那叫啥?”

    三娘气哼哼地停了筷子,瞪着元娘与四娘。

    “那叫猪圆玉润。”四娘嘿嘿地笑了几声。

    元娘没学问,四娘则是故意诱导她往别处想,一听是猪,元娘就笑得开心了。

    赵氏不乐意了,“猪什么猪?这家里头有比咱家三娘能吃的主儿。”说着就朝闷头苦吃的二娘瞟了一眼。

    嘀咕句:“三娘能吃,她能接住膘儿。有人能吃,不长肉。没的糟蹋粮食。”

    何氏跟着傻笑,“能吃好,大过节的,能吃就多吃点。”

    郑氏却是听出了一些门道儿,目光朝着三娘、二娘身上溜了一圈儿,暗皱了眉头,装着啥也没听明白,跟着附和:“就是呢。三娘多出息啊,都能到大户人家当陪读了。这十里八村的,可是头一份儿呢。”

    郑氏这话,赵氏爱听,当下就笑眉笑眼地给郑氏夹了只母螃蟹,“嫂子,你尝尝,鲜着哩,全是肉儿。”

    赵氏自己也挑了一只母蟹,油亮的蟹黄儿,让她忍不住流口水,用筷子一戳就把整个儿的黄儿戳下来,搁进嘴里,满足地品嚼着。

    不意看到宋氏的冷淡与小姑张玉凤的心不在焉,心中甚是畅快,拾起酒杯抿了一大口青梅酒。

    这日子要是过得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