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康熙赞许道。
“爷谬赞了。”
成德低头,说道。
“你不用谦虚我心里头有数”康熙道。他看了一眼前面的茶楼,悦来客栈,道:“东亭,我们去那里头吃点东西吧。记得也就一两年前,我们出来是不是也到过这个地方,似乎是,那里头有人说书啊,能听到很多的故事,进去瞅瞅”
成德点点头:
“是。”
“真是怀念那个时候,不大忙,可以常常出来,也没什么顾虑的我越来越忙了,你看看东亭,越老越谨慎了。”康熙指着东亭,对成德说道。他一边说,一边摇了摇头:“以后还是要多多的出来走走,这样”
成德点点头。
如果是昨天,康熙能看到那个椅子的小偷,也许能够明白,除掉鳌拜了,但是,民间的很多后患还是没有解决的。
不过,东亭此刻却是想的,如果是康熙常常出来,却是个非常大的麻烦啊
悦来客栈今日里,仍旧很是热闹。
小二引着康熙等人到了二层的一个临窗的位置,座位离说书的不太远,周围也是不少人,正合了康熙的意愿,能够多多的听人说话。
今天说书的,是从外地来的人,口音是带着吴语的话。好在,他似乎在努力的学北方人说话,大家也都听得懂。
“今儿呢,我们说一段古书上的事儿话说在周朝啊,有一个著名的暴君,大家猜猜是谁呢”
像往常一样,说书的人在开始就卖关子。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吗这个故事可真老啊”
有一个客人说道。
烽火戏诸侯,是康熙读史书的时候,最最不耻的故事了,为了一个女人的一笑,失去了江山,成为了千古的笑料。
“这个老故事呢,我们也就不说了,大家再猜猜不是明君,是暴君啊”
说书的人提示着。
“那么,是周厉王”
有一个客人说道。
说书人打了一下竹板:
“这个客人还真是说对了,今天,我们就讲这个周厉王的故事了。话说,这个周厉王施政暴虐,老百姓活不下去了,自然而然就是民怨四起了。可是,这民怨传到了周幽王的耳朵里头去了,他听了,自然是很不满意啊。于是他就想了一个办法,让人秘密的监视着老百姓说什么,听到了什么,都是要去给他报告的。有的人说了不和他心意的话,他就杀掉人。渐渐的,老百姓知道他的措施了,就自然而然的不敢说什么了举国上下不再敢对国事评头论足了,就是相互见面,也不乱搭腔,而是道路以目。就是拱拱手,行个礼,就赶紧走了。生怕是说了什么话啊后来呢,这个周厉王高兴地对邵公说:我能够统一思想,不再有人敢胡言乱语。话说,邵公是个良臣啊,他就这个机会,就发表一通很高明的言论呢想来,我们在做的书生,是都背的过的吧。意思是说,皇上,您这是强行封老百姓的嘴,哪里是老百姓真就没有自己的想法了啊,哪里是大家就没有怨言了,只是不敢说了而已啊要知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老百姓也是一样的道理啊当然,这番话周厉王听不进去,老百姓还是敢怒不敢言。之后的结果呢,大家就可想而知了,周朝的吏治越来越**,终于是亡国了其实,这个周厉王也是人傻,不过,有时候,自以为聪明的人,也能办出这傻事儿来没有人批评了,以为就是没有人有怨言,就放松了警惕,必然是会亡国啊”
说书的人,一痛的感叹。
这番感叹,听在康熙的耳朵里,也是一惊。
 ;。。。 ; ;
三二章 沉思往事(二)
更新时间:20101128
千帐灯江南旧事,独家首发于网,暮雨初歇作品。
book。
说书的人,敲打着竹板,说的一本正经,听着的人,也觉得新鲜,毕竟,这个不同于往事讲的隋唐英雄传,七侠五义。
“话说呢,这从无到今,无论是大家常常说的那无道昏君,还是大家心中的所谓的圣明皇帝,都是林林总总,少不了这些事儿的。不仅是如此,有时候,越是说,看着是圣明君主的时代,比这愚蠢的事儿都是有的。接下来呢,我再说说,说起来还是前朝的事儿,说的就是前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了。这个朱皇帝,想当年是乞丐,和尚,盗贼起家的。虽然是之后再怎么修饰,这个出身也是掩饰不了的。是以,这个朱皇帝呢,就是非常的都不愿意人们提起这些个事儿。不仅仅是这些事儿,甚至,与这相关的字,与这相关的词儿,都是不允许的。于是,就出了很多荒唐事儿。我们现在说说,就当是个笑话。不过,当时也是血流成河的故事啦”
说书人很是感叹。
“话说,这个明太祖朱元璋十分讨厌的字眼呢,就是和“贼”“寇”等等有关的了,他对他当过和尚的历史,也好似格外的不满意的。虽然和尚大慈大悲也是个不错的出身,可是,朱皇帝呢,不是那种德高望重的和尚,似乎就是为了有吃的,才会是寄居寺庙里头的,所以啊,他对“光”、“秃”、“僧”这些字都非常讨厌。话说,他的避讳这么多,而且,他也是不会明说的。大家想想,他要是说,你们不许说光这个字,不许说秃这个字,那么,不就自己证明了他那他自认为不光彩的经历了吗可是,他不说,就是憋在肚子了,这麻烦就来了”
说书人喝了口水,继续说道:“话说,有一个官儿,想拍拍朱元璋的马屁。可是,马屁不是谁都会派,谁都能拍,谁拍马屁就会有用的,这马屁要是万一给拍到了马蹄子上,是要惹麻烦的。这个官儿,麻烦就要了。这个当官的呢,是个书生,他给朱元璋说,光天之下天生圣人是、为世作则、。你看看,这里头,有光啊,有则啊对就是这个则字,朱皇帝说,这个则字,与贼字很相近啊,这个文,就是讽刺他了。于是,皇帝大怒,皇帝一怒,就是血流成河的事儿。这个拍马屁的官员,就这样的一命呜呼了”
说书人说的一唱三叹一般,像是半开玩笑,可是,却是带着深深的悲悯。连康熙听得也不由得有些动容了。
“中原文字昌盛,本来就该是多多鼓励士人写文,要是这样的避讳起来,大家也都停了笔,也都不敢说,不敢想了,看看那八股文,那般的没用,没有任何经世致用的价值,这样的国家和朝廷,不亡了才怪了”
康熙感叹道。
成德看了一眼康熙,思索着,刚想要说话,可是,说书人又继续说了起来。
“你说,你这个拍马屁的,拍到了马蹄子上,是活该的遭罪了,我人品清正,我特立独行,就做了一个为民请命的好官,这样行了吧。我不写了,我不拍马屁,这样就安全了吧别,你想的容易,可是,有时候你不想拍马屁,可是,这个活也是任务,让你不干不行呢话说,前朝的习惯,每逢这过年,这皇帝过寿,这册立皇后等等的重大礼节的时候呢,文武大臣们,都是有任务。必须是都要上表庆贺。这就是规矩,相当于皇帝说了你们,都得我给我洋洋洒洒的写上一大篇文章,来庆贺啊。不写不行。”
说书人学得绘声绘色,引来众人哈哈大笑。
只是,康熙却显得落寞。
虽然,现在,他的治下,并没有明文的规定,但是,这也是个约定俗成。那一些文辞华丽的庆贺表,写得可是动听之极,只是,读着只觉得腻烦了。绞尽脑汁的恭维词,初到耳朵时候好听,但是,稍微的一反思,一想,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了,眼里头,也都是臣工们谄媚的样子。是以,初时,康熙还看看那些贺表,之后,就很少看了。但是,这种惯例,却也是一直都存在的。
“话说,你道是所有的贺表都是有大臣们写的吗那才怪呢。那些臣子们,哪里个个都写得出锦绣文章呢。小老头我不才,也给县太爷当过主簿,知道这里头的事儿。这当官儿的,十有**,是没空写文章的,也写不出来的。而且,有那空,肯定是要陪着家里头的七姨太九姨娘了,哪里是会理会这个。别看他们说的是情真意切,是怎么忠心,其实不过是为了手里头的权力让自己多捞点,他们心里头有谁才是个怪”
说书的人肆意的批评着朝政,句句都仿佛是一箭中的一般,让康熙不由得多做反思。这个人,当真是个不简单的人啊。
“咱们书归正传的说啊一直以来呢,这个朱皇帝大字不识几箩筐,可是,他知道书生呢,还是有些本事的。可是他看不起书生。他认为呢,书生最大的本事就是喜欢讥讽朝政,喜欢讽刺时局于是,他对这些帮助当官的给他写贺表的书生很是忌讳,所以,每篇贺表他都是一看再看,再看三看的朱皇帝忌讳多,给他寻出错来的还不少。话说,小老头我是江淮人,这当江淮的方言,则、与、贼、读音相似,不像现在这帝都的话,是分得出来的。所以,朱元璋就受不了这个字,朱元璋以为这是在讥讽他有落草为寇的经历。很多人就是因为这个字,被杀了。我估计啊,这些书生啊,这些官员啊,到死,都不一定知道是触犯了什么忌讳死的。真格是死不瞑目,还死不明白啊这死的人里头,不下几十个吧”
说书人感叹着。
“哎,这个事儿,都埋进土里头了,说出来,徒增伤感啊”
一个人叹了口气。
“是啊,是伤感啊客官你听着是伤感了吧。小老头我说的也伤感啊可是,这种事儿要真是埋进了土里头也好。可是,远不是那么回事儿啊我说这段书,是有我的意思的啊”
说书的人抹了一把眼泪:“实话实说的,我不是无缘无故说这个的。是想给大家提个醒啊这个事儿,是自古有之呢。我们现在,也算是个盛世了,也算有着太平了,可是,你别以为,不会轻易的脑袋就搬家。我以前也不是说书的,也不是走江湖唱曲儿的,也是个书生呢。可是,后来我一个朋友,很有才华的朋友啊,就是因为写了一本书里的几个字,也就是,有个几千字吧,就脑袋搬家了。看了他的教训啊,我就想了,我得说书,大家注意着,别乱说啊别乱写,不然的话,死了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我的朋友死得冤枉啊,可是,连个冤枉都没地儿说,小老头说书,就是算纪念这个朋友吧。让大家知道,他们是真冤枉啊”
说书人越说越是动感情,不断的用袖子擦着眼泪。
“说书的,你的朋友是为什么死得怎么听得这么模糊啊”
有个书生打扮的客人问道。
“明史,庄廷龙的案子啊”说书人叹道。
在座的,知道的,都是一惊,没有听说的,却是一脸的茫然。
康熙已经眉头紧皱。他的手握着拳头,脸色沉肃。
成德望了望康熙:“爷,不过是说书的”
“恩恩”康熙神色缓了缓,点点头。
“勿谈国事啊大家给老人家点银子吧”
茶馆老板见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