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后找人从新刻的。
刘协尴尬道:“那个,什么,朕明天就找人给姐姐刻一个,不,刻十个,就不怕掉了,恩,对,朕的玉玺也要多刻两个,到时候上面的字花了,或者摔坏了之类的也好换。”
“扑哧——”
伏寿笑道:“陛下当做衣服呢,还准备换洗的。陛下不必为姐姐刻,姐姐过几天就找到了,真的,这国之重器怎么能随便刻呢?”
“哦?”刘协见伏寿似乎有点奇怪:“姐姐确定过几天就能找到?”
“恩,当然。”
“为什么现在找不到,过几天就找到了?”
“这个······反正过几天就找到了嘛。”
“有问题,说实话。”
“姐姐说的就是实话。”
“撒谎!赶快从实招来,否则朕抽死你。”
“扑哧——”
“严肃点儿!额······朕说道哪儿了?”
“陛下说想睡觉了。”
“屁!别想忽悠朕,朕说你有事情瞒着朕,老实交代,否则朕把你往死里整。”
“姐姐不怕!”
“额······你把玺印给谁了?”
“没,没给谁,在姐姐这儿,肯定没给谁,陛下怎么这么问?姐姐怎么能把玺印随便给人呢?没有,绝对没有。”
“哦!朕是问你,姐姐的玺印是云儿还是月儿收着的,你这么紧张,就是有别人了?”
“没有。”
“国舅?付完!!”刘协一下就想到了皇后他爹。之所以叫国舅而不叫国丈,是因为汉朝还没有丈人这个称呼。
“不是,姐姐没有把玺印给父亲。”
“一定是。”
“不是,那时父亲还没回洛阳。”
“那时?那时是什么时候?姐姐把玺印给别人的时候?”
“······”
“哗哗哗——”一件件衣服满屋子飞。
“说。”刘协坏笑道。
“不说。”
“哗啦。”又是一件衣服飘落。
“说不说?云儿,月儿,来给朕擂鼓助威,朕要骑人······”
“说,说,姐姐说。但是说了陛下可不要生气哦。”
龙床上,刘协摆着一个西部牛仔的造型,把伏寿骑在身下。
刘协在伏寿白花花的屁股上拍了一把,道:“说吧。”
伏寿吞吞吐吐的道:“其实,其实,姐姐把玺印给了,哦,不,是借给了军师。”
“军师?”刘协念道:“郭嘉?什么时候?啊?郭嘉临走前?难怪那神棍临走前还来皇宫!”
“其实军师没有背叛陛下,他此次是为了陛下的大计而奔走,军师知道陛下素来强硬,不喜欢向别人低头,所以他就跟姐姐说,姐姐觉得军师说得不错,于是就把玺印借给了军师。”
“他没有走?这么说他真要回来?可是,他有什么大事需要离开?而且不能告诉朕一声?”
伏寿趴在床上,理了理凌乱的长发说:“陛下初到洛阳,而陛下又对洛阳世家处处打压,军师料定世家必定生乱,军师说陛下可以暂时压住局面,但是不可能完全断绝世家的反弹。这样一来,洛阳就会长期处于动荡之中,这样不利于陛下的大计,还有曹操和张绣对洛阳虎视眈眈。军师此去正是为陛下排除外敌,希望给陛下的崛起赢得时间。这些事军师告诉姐姐的,而且姐姐看得出来军师对陛下忠心耿耿,所以就把玺印给了他,他说他有时候需要假借一下姐姐家族的影响力去号令关东世家。”
刘协知道伏寿也不能知道得更多了,他也不清楚郭嘉到底去做了些什么,而且还去了宛城,但是他心里一直觉得郭嘉对于张绣出兵洛阳似乎早有预料,难道他此去宛城是为了化解这次危机?但是凭他一人之力又如何化解呢?
刘协抚摸着伏寿洁白的后背,说:“姐姐怎么不早告诉朕?害得朕一直以为郭嘉叛逃了,心里一直恨着他呢。”
伏寿说:“是军师不让姐姐说的,他说这样可以激励陛下奋发图强。”
刘协笑了,他心里唯一的芥蒂终于释怀了,郭嘉并没有背弃他,这对他来说是一种感激,更是一种自信。刘协大笑着纵马扬鞭,挺枪而入。
“啊呜——陛下,你······”
“姐姐,你真是一匹日——行千里的宝马!骑感很好。”
云儿、月儿双手搭着拍子:“陛下,加勒个油······”
正文 【74】张伯渊兵临城下(2)
却说刘协拖延着迟迟不给黄巾军和匈奴骑兵封赏,只是每天跑到两军大营去慰问一番。
其实刘协早已准备好了封赏两军的诏令,之所以迟迟不发倒不是因为郭嘉没有带回皇后的玺印,而是时机未到,刘协谋划着等到张绣大军赶到的时候才宣布对两军的封赏。这次的封赏可谓异常丰富,丰富得连刘协都想举兵造反。
三日后,正月十三。
刘协骑在月儿娇小柔弱的身子上,手里把玩着娇羞的云儿,脑袋埋在伏寿姐姐白花花的沟壑中,汗流浃背,孜孜不倦的做着早操。
当牛做马的月儿趴在床上痛苦的喊着口号:“一二三四,啊呜——,二二哎呀——三四,三二三四,穿了,四呀——二呀——救命呀——三四······”
刘协:“姐姐,你什么时候把董湘妹子弄进宫来?朕还有一只手空着呢。”
伏寿:“姐姐已经去提过亲,陛下再忍半个月!对了,那个匈奴小公主怎么办?看她的身板比我大汉女子强出不少,她来了,我们姐妹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刘协:“她?早着呢,匈奴人不会让他们的公主嫁给汉朝皇帝的,要等朕打败了匈奴收服河套之后才能下手呢。”
伏寿:“那岂不是要等很久?”
刘协:“也没多久,就今年的事儿。”
伏寿:“怎么?陛下今年要派兵北上攻打匈奴吗?”
刘协:“不是,是朕亲自带兵去。”
伏寿:“那怎么行?太危险了。”
刘协:“怎么不行?不还有算无遗策的郭神棍吗?保管大胜而归。月儿,还行么?还吃得下吗?”
月儿:“恩,啊!还,还行。”
刘协:“真的?朕怕你成了烈士。”
月儿:“······”
云儿:“该!谁让这丫头运气不好排最后一个呢?!”
刘协:“呼呼,算了,到此为止吧,朕要上早朝了,姐姐过来,张开嘴······嗯······乖!”
天还没亮。
刘协穿戴整齐,衣冠楚楚的,一点禽兽样儿都没有,威风八面。他迈着方步走上王座坐下,开始了早朝。
这日早朝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写修缮洛阳的具体问题,还有一些城外农民春耕的问题。
到了早朝快结束的时候,忽然有士兵奏报紧急军情说张绣一万前锋已经到了洛阳城南八十里,今天下午就能赶到洛阳。张绣大军还远在三百里外。
一时间朝堂之上一片繁杂,官员们面露惊恐,交头接耳。
刘协也暗自皱眉,这是张绣的一万骑兵,刘协早就知道此次张绣只带了一万骑兵和一万步兵,其余全是严纲的新军。这一万骑兵听说是张绣最近打造的一支精锐骑兵,这次竟然全部派来了。
之所以包括刘协在内的所有人都感到惊讶那是因为昨天他们得到消息敌军都在三百里外,没有先锋,而一夜之间忽然冒出一万前锋骑兵来,怎能不让人惊讶?不过刘协在想现在积雪融化,道路上泥泞不堪,就算是骑兵行军速度也不可能这么快,难道这一万骑兵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现在洛阳的守城工作还在继续,并没有完工,城外匈奴和黄巾军也还没有撤离。
虽然一万骑兵并不能对洛阳进行攻击,因为骑兵不善攻坚,但是,却可以起到足够的骚扰作用,使得洛阳的守备工作无法继续。
就在朝堂上乱哄哄的时候,又一个急报到了,说张绣派使臣前来求见皇帝,中午便到。
使臣?这张绣派使臣来干什么?刘协想不通,匆匆安排好朝臣们之后,便退朝了,然后刘协叫来了杨奉、董承、付完、朱展、魏桀、张超商讨对策。
听雨阁。
刘协试探性的说:“兴义将军,卫将军,如今大军来犯,洛阳危在旦夕,不知二位可有退敌之策?”
这哪是在求什么退敌之策啊!分明就是让二人劝说黄巾军和匈奴骑兵帮着小皇帝打张绣嘛。
大家都知道张绣号称五万大军,其实除了张绣自己的两万人马有足够的战力之外,严纲的三万人马纯粹就是摆设。
但是,洛阳也仅仅只有三万兵马,这还是算上黄巾军和匈奴骑兵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但是守城已经绰绰有余了,况且皇帝早就已经派人向河内太守求援去了,估计河内援兵不在一万五千之下,而杨奉也已经奉命调遣了河东的两外黄巾尽数赶来支援。而且洛阳周边小城也能聚集一万左右守军。所以说张绣虽然五万大军浩浩荡荡而来,却并不是什么危在旦夕的事情。
杨奉和董承纷纷答道:“臣愿为陛下剿灭贼子,拱卫京师。”
刘协当然也知道张绣这五万人根本不能把自己怎么样,但是他担心的是张绣的大军围城太久,各路救援的兵马来得太慢,会耽搁了春耕。刘协还指望着靠自己前世的知识发展洛阳农业,革新商业,让百姓们丰衣足食,然后可以提供足够的军粮秋后讨伐匈奴呢,若是被耽搁了,今年就打不成匈奴了。
事情不能拖到明年,因为刘协知道今年是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明年就是公元197年,那是风起云涌的一年,刘协会有更重要的计划。因为明年,按照历史的轨迹,曹操讨伐张绣其猛将典韦和长子曹昂都将战死,而且袁术将会称帝。
所以现在刘协担心的不是不能让张绣退兵,而是如何让他尽快退兵。
刘协笑道:“两位将军,谁敢率军前去与张绣前军一战?”
这时候,董承和养分都迟疑起来,他们都没有想过要跟张绣硬拼,况且对方还是一万骑兵,黄巾军和匈奴骑兵哪一支都打不过人家。
刘协也知道他们不肯,同样的道理,连刘协自己也不肯让自己的一万军队去跟张绣死磕。
这时国舅付完说道:“臣认为,洛阳初定,百废待兴,此时不可与之战,况且不久就是春耕时节,若是耽误了农时就会影响百姓生计。所以臣认为应当怀柔。”
“怀柔?”刘协听付完说中了自己的心事,便问道:“什么办法?可尽快退敌吗?”
“可以!”付完说:“陛下只需大势赏赐张绣,许以高官厚爵,然后再许之以关中之地,想来张绣也不会太过放肆,或许会暂退兵锋也不一定啊。”
乞降么?刘协心里暗自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