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县县委、政府决定安排李铭他们这拨市里来的工作组进驻玉泉酒厂搞试点。这个厂就是荷花就业的那个酒厂,她对厂子早已没有信心,口头禅总是“我那个破厂”,所以她才想到占运光那里找出路。
接受任务后李铭心下想,酒厂办不好,是不应该的,酒厂都亏本还干什么干,究其原因是现在管事的干部有责任心的人太少了,都是自己顾自己,县里更没有人认真去去过问它,本来如果厂子不行,县经贸委就可以派人去剖析去对症下药解决的。可是后来知道谁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想管事的又没有权,说到底还是精神状态问题,不,还是体制和机制问题。
厂里因为经营管理不善,贷款旧欠数目很大,始时银行对酒厂自然是信心百倍,放贷是大胆的,后来看出不是人家别地方酒厂那么回事了,银行方面精灵了起来,就开始刹车,不肯再贷了。前一阵子,厂里头儿想力挽狂澜,又搞了职工入股形式集资,规定每个职工入两三股,每股为5000元。职工们开始还蛮有信心,一听说这么做厂子就属于大家的了,于是人人借债入股,最少的也入一股,所以一下子集资了上百万元资金,接着也搞了“减员下岗增效”等相应改革。按说厂子可以起死回生了吧。酿酒业,本是高利润的行业啊,咋还会亏损呢?细查,还是管理落后,酒的质量上不去,更没有市场品牌,在这酒业市场竞争激烈,品牌林立,广告轰炸的年代,在市场上要挤进去获得一席之地,当然不容易,没有真功夫和超级能力,是很难找到自己位置的。接着又发生了在购买原材料过程被对方骗走几十万元资金的事件,在讨取货款过程,又被银行趁机扣去了部分旧欠,弄得县里分管经贸委的副县长出面,都无济于事。这么一折腾,等于雪上加霜,资金问题比过去更困难了一层。如此这般,厂子就像被放了血的大猪一样,没有滚汤烫,活活不起来,杀杀不下去,其处境可想而知。这回的难处,不光厂里没有班上,连大家入股的钱,都肉包子打狗不再回来了,于是厂区里哇声一片,惨不忍睹。
此时还发生了夫妇俩闹自杀的事件,李铭他们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入玉泉酒厂的。一进厂遇到这事,他就先抢着去救寻短见夫妇,又让县医院先给予抢救,一切费用由他担保,这事儿感动了许多人,后来这对夫妇终于脱离危险,康复出院后,医疗费是李铭通过相关部门解决的。但是桥归桥,路归路,你姓李的是好官归好官,可搞改革就不那么容易了。始时职工们以为是上级派来处理他们集资失败和资金被骗这些烂事的,大家纷纷便把厂长如何笨蛋无能、班子如何败家子等的愤怒都爆发了出来。当李铭他们工作组把来意向大家细说以后,大家才明白他们不是来处理这档子事的,只说要进行深化改革,还说这是中央的精神。改革过程,除了上级支持部分资金外,主要靠体制和机制的改革,提出公开招标拍卖厂子,然后把拍卖的资金作为补偿职工“置换身份”的身价,最终将所有的员工,包括原来的厂领导班子成员,通通实行重新返聘,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合同制”员工;而拍卖中标的人,不管是一个人还是多人股份的,就是这个厂的老板了。对于这样强烈反差的改革,许多人几十年做“主人翁”做惯了当然想不通,仿佛自己完全被剥夺了政治地位,堂堂一个国营职工,有的还是国家正式干部,落得只是个为私人老板的打工仔,感情上受不了,有许多人责问李铭:这么着,还有什么“主人翁”地位?还有什么“工人阶级领导”的国体?还说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在宪法上写明了的,难道没有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篡改了吗?有的人还冲着李铭问,你恐怕是外国派来的吧?又说,农村搞改革,农民辛辛苦苦又回到解放初,总还有个土地自己种,可以解决,而我们工人为什么还不如农民,这一改革,分明是要退到解放前了呢?
不通归不通,政策在那儿,工人们只得按市里工作组定的方案进行改革,其方法步骤都要走。李铭比别人高一筹的是,他回到市外经委,凭着自己对本单位有财政支配权的优势,借来100万元资金,除了一部分注入工厂进行必要的转动外,大部分拿来帮助那些困难职工度过难关,当大家知道内情后,对他又一次地另眼相看了,十分感动着。觉着李铭毕竟是自己人,与别的领导干部不一样,首先在吃住方面就比较艰苦,能够与工人打成一片,不是搞改革把厂子卖了以后拉倒,当甩手掌柜,一切让私人老板去吆喝,而是站在工人群众一边,要求资方必须按照党的政策,对工人们的社保医保等待遇一个都不能少,所有人都要进行妥善安置。使得大部分人员都能够得以返聘。在竞争工厂(后改公司)管理人员上岗时,使大家没有料到的是荷花竟然夺得销售科长的职位。因为荷花的看家本领明摆着:她提出的年销售额、费用包干等硬性指标和自掏10000元作为押金的条件,比谁都出的高,这销售科长的桂冠自然只得由她攀摘了。
后来大家都知道了李铭同荷花一家人的关系背景,才意识到荷花这么大胆出手,背后就是李铭在支持她。李铭当了这么多年的市外经贸委主任,对于酒这样的商品销售经验和建立起销售网络,那不是小菜一碟。对荷花只要稍加指点,她自然就能够驾轻就熟了。
同时,在厂里他又和那些老师傅商量着如何提高酿酒的质量,和老板讲如何发挥工人群众的积极性,正确建立起新型的劳资关系,还有就是如何打品牌,做广告,这在厂子改革之初,他就帮这个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这个玉泉酒业公司越做越大,名气也越来越大,成为县里纳税大户,与李铭的心学和鼎力支持不无关系。
果然,后来荷花在玉泉酒业公司大大风光了起来,接着又升任成销售副经理,厂子的销售渠道,越拓越宽,老板见她果然不负众望,都要对她高看着。返聘的职工们不但出勤率得到保障,月收入也有了较大的提升。
此外,企业老板在玉泉酒的质量、工艺科技和广告宣传上也下了很大功夫,他们的主流产品是集白酒和色酒之间的绿玉色中低度酒,既可口又不上头,还能起保健作用。消费者饮用之后还想再饮,如此这般,“玉泉美酒”自然就打开了市场,成了遐迩闻名的知名品牌。
玉泉酒业公司起死回生了,这场改革于成功了。
本来李铭派差期限时间一到,是可以回到市里的,可他又觉得在这里这样做事更有意思,能够体现自己的价值,就没有及时回去,当建朱市组部征求他意见是不是再干一期时,他就答应再干一期。
为此,李铭在秦县留下了好口碑,玉泉酒业公司的员工,包括老板,都把他当成再生父母。等到公司经济效益上去了,原先李铭从市经贸委借得那100万元周转金也如数返还了,只是作为支持企业改革,不计利息罢了。
李铭的出现,使荷花就没有去占运光的建材公司了。荷花知道自己能有今天,全是李铭为他创造的,他曾私下里对李铭说,李铭哥哥,你对我恩重如山,我不知道该怎么报答你呀。
李铭却说,荷花,你不用感谢我,其实你们厂子是有很大潜力的,你想想看,酿酒业虽然税率高,但利润空间是很大的,只要在质量管理和创造品牌上下功夫,加上必要的市场开拓,最后自然会“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你要好好干,老鼠拉风掀,大的在后头呢。
荷花又说,李铭哥哥,不管你怎么说,荷花我总该感谢你呀。接着她走近他,向他抬着脸,还用当年的口吻说,你还能像当年一样亲我一回吗?
李铭毕竟是有血有肉的盛年汉子,哪经得起她这么*,顿而浑身热辣辣起来,于是应道,能。接着他就扳过她的头,在她的额前亲了一下。当年,他就是这么亲她说的呀。
但她今天却要回报他一个热烈的唇吻&;not;&;not;&;not;……。
他虽然没有回避,但也仅此打住,理智告诉他,朋友妻不可欺,特别是王达敏目前正处于困难期,自己还没有伸出手去帮他,更不能去伤害他。人虽然都是自利的,有本能欲望的,男女之情的诱惑难以抵挡,可是人得讲品位和道德底线,这大概就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根本区别吧,他想王达敏是个多好的男人啊,可这荷花却这么不自重,将来一定会出问题的,我是达敏好友,无论她多么主动,我都不能去横刀夺朋友之爱!这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七章 独闯冷门
由于玉泉酒厂的试点成功,县里便把李铭安排坐镇指导面上的国企全面改革工作。县里官员多多,有的不愿蹚这潭浑水,想担纲的又一眼看去就明白背后有不地道的狐朋狗友,想捞一把,所以就这李铭*最合适了,李铭也没有推诿。
王达敏所在的林科所,也叫林业科技中心,就要进入正式定性定编和定人头阶段了。人员要精简,是头一桩事,根据王达敏的条件,去留可是尴尬的事情。他虽不是科班出身的专业人才,却是所里的业务骨干;虽不是国家正式干部,却有县人事局的聘书,当时发聘书时说过,一旦被聘了,待遇和正式干部一样,今天怎么因为精简人员,就可以另眼相看呢?这显然有失公信。说他不是专业技术人员不假,可他也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工龄更是资格不浅。按说他有李铭这层关系,让他给相关领导打个招呼,留住他,那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么。可是王达敏偏不去找,而是抱着听其自然的态度。他心下想,李铭已经帮荷花很大的忙了:帮助她返聘成功,帮她开拓市场,还为她垫了押金,可谓恩重如山哪,自己还要让人家再出面说情照顾,委实张不开这个口了。
荷花自然知道他的德性,死要面子活受罪,就说,是不是再由她去代为转达,他连忙不不不地阻止她,说,你千万不,人家一个七尺汉子,我也还是个堂堂须眉,人家帮了我的老婆,自己还好意思再去麻烦稍带着一起来呀,那我还有什么自尊可言,我宁肯饿死也不能这么做。接着他又对妻子说,你现在有了好岗位,就要珍惜它,要为李铭争气,就不要再想着去占运光公司的事了。至于我么,没有关系的,我已经想到了一个好的主意,办法总归是有的……。
荷花听说他有主意有办法了,心里高兴,便打断他的话,问道,什么好主意?
王达敏知道妻子一向急功近利,不肯把自己的主意就对她直说,而是闪烁其辞地应道,还不到时候,到时候了你自然就明白了,现在暂时不用你操心。
荷花见他故作深沉状,便撇一下嘴说,还当聘用干部?
王达敏应道,天无绝人之路!
荷花见他依然神秘叨叨地不肯吐露真情,也就由他,便自己上班去了。
王达敏这几天不到单位上班,也不等什么人事安排方案了,而是连续几天往枫树湾老“泰山” ——也就是荷花父亲那儿跑。二十年过去了,荷父依然在那儿当他的菜农。只是早就自己种责任地了,生活水平当然也比当年强过了许多,两老住的房子也早就焕然一新。对于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