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生于望族-第1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怡沉默地思索着,一旁冬葵见她面色不好 ,只当她是为了长房的态度生气,便故意扯开了话题,对秀竹说:“往日咱们见了侍郎府的做派,只当是见了世面,没少夸他家的规矩,没想到今儿见了李家的做派,我才知道什么叫令行禁止!到底是武将人家,行动就是利索干脆,赵嬷嬷出门才多久?他家的人居然已经赶到了!”

秀竹也惊叹不已:“我还当他 家至少要到午饭时才会派人来呢!”

文怡闻言心下一动,也觉得李家人来得未免太快了些,一直安静地坐在车厢门口的何家的便回头禀道:“小姐,是小的自作主张了,其实这些人不是李家派来的,是骆安打外头雇的人。”

文怡主仆三人齐齐吃了一惊,车帘外头便传来了骆安的声音:“大小姐,这是小人的主意。因何嫂子听说府里太夫人和夫人都往小姐那边去了,担心小姐会吃亏,小的便说,索性寻几个人来 ,冒充李家人把小姐接走算了 ,省得李家来得晚了,小姐受了气。这几个兄弟,还有他们家里的女眷,都是老车把式了,京城里大小官儿最多,不是人人家里都养得起马车与车夫的,他们做这一行,从车马到跟车的婆子与骑马的伴当都齐备了,生意好的很,只是侍郎府家大业大,从没光顾过罢了。

小姐放心 ,他们穿的都是特地制的衣裳,京中官宦人家的仆役,差不多都是这个打扮,不是眼光老到又熟知各家情形的,决计瞧不出来!”

文怡听得目瞪口呆,想到平阳平阴也不是没有这样受雇为人赶车的车夫,但装扮成官家仆妇的却从 没有过,也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主意。不过她细心一想,又觉得这法子高明。京中官儿最多,不少都是低品级的,若没有丰厚的家财撑着,仅凭那点俸禄,有几家能过得富裕?又不像地方上的官员那样可以收刮民脂民膏。但凡做了官的,谁又愿意承认自己穷?出门做客,寻亲访友,少不得打肿脸充胖子,摆一摆虚排场。与其费钱去养一年用不上几回的马车与车夫,倒不如临时雇,像骆安找的这些人那样,又体面又省钱,不知内情的人,还当他们家真能养得起这么多的随从呢。

想到这里,文怡微微一笑,便对车外道:“辛苦了 ,若不是你向的这个法子,我还要苦恼如何应付大伯祖母呢。”

骆安在外头笑了两声,却缓缓停下了马车,连前后跟车的婆子与骑马的随从也都停了下来。文怡心中警惕,悄无声息地抬手从头上拔下一根银簪,握在手里,将袖子扒下盖住。冬葵看得心惊,悄悄掀起窗子瞧了瞧外面,见是一处陌生的巷子,无人经过,脸色一下白了,何家的见状不妙,忙问:“小骆,怎么停下来了?”

“没事。”骆安轻描淡写地道,”小人只是想请小姐的示下,眼下究竟去哪里?真要到李副统领家去么?若是小姐后悔了,再转回侍郎府也还来得及。”

车厢外头,骆安似是叹了口气:“小人就只好陪您走一遭了。不过说起来府里到底出了什么事情?小姐毕竟还是未出阁的姑娘家,竟然要离开族人亲长投靠远亲,定然有个缘故。小人只担心小姐年轻,一时冲动之下犯了糊涂,日后懊悔也来不及了。因此请小姐给小人一句准话,究竟是为了什么才离了侍郎府的?”

文怡心中微动,听骆安的口气,倒不像是有什么歹意,反而像是在探口风。只是这种事,有必要坦白告诉他吗?

文怡还在犹豫,何家的已经凑过来小声道:“小姐,告诉他也无妨,他嘴还算紧,况且府里连他户籍家人都一清二楚,罗家又用过他,应该 还算可靠。”文怡想了想,便略点了点头。

何家的于是便对骆安道:“这事儿说来话长,打半年前三姑太太回老家省亲时,请了大老太太为媒,别房的两位太太作证,向我们六房的老夫人提了亲事,定的是我们小姐跟柳姑爷的一个侄儿。小姐随大老太太进京就是为了这事儿,没想到三姑太太忽然说柳姑老爷给他侄儿另寻了一门好亲,竟是反口不认曾与我们小姐有约。大老太太不为小姐说话,反倒帮着三姑太太逼我们小姐退让,还说要为小姐另寻人家。我们小姐上有祖母在堂,怎能随她们摆布?只是担心她们的手段,因此才想这去寻李家表姑太太设法。”

何家的这番话,简简单单地把事情 经过说了出来 ,却隐隐暗示了文怡这桩婚约是明定下来的,又将责任全部 归到柳家头上 ,甚至隐晦地指责柳家贪图富贵背信弃义,侍郎府则为了自己的利益欺压别房的孤女。文怡听了暗暗叫好,对何家的顿时刮目相看,她以前只觉得这个媳妇子老实能干有眼色,没想到口才心计也这样 好。

车厢外头静了一静,过了好大一会,骆安才用一种有些古怪的语气道:“原来如此,那还真是件大事!小人这就送小姐到李副统领府上去!”说罢,马车又再次起行了,而先前停下来后便一直沉默不语仿佛什么话也没听到的随从们也重新翻身上马跟随而去。

文怡却察觉到几分异样,这群车夫,伴当,婆子,真的只是寻常的市井小民吗?虽然是假装的管家仆从,可观他们的言行,甚至比一般官宦人家的男女仆役都 还要强,该有的礼数一点不缺,该装 木头人的时候也懂得装木头人,即便是侍郎府中训练有素的家生仆役,也未必及得上他们。怪不得、方才他们李家仆役,侍郎府上下竟无人起疑心!

文怡不由得又记起了第一次见到骆安时的情形,当时她还觉得他谈吐不凡,不像是个车夫,现下越发起疑了。

那些跟车的男女仆役,全都与他配合默契,若说是新相识的,她决计不会相信,但若说是熟人,她又记得骆安是东平府人士。不管怎么说,他这样一个人物,有这样的才干,又能与这么多训练有素的人配合得这么好,实在不像是会屈就一个仆从的角色,他为什么会上侍郎府来?她会不会。。。。。。无意中招惹了什么不该招惹的人?

就在文怡为了骆安的来历而烦心之际,马车已经来到了李家大门口。一个骑马的随从前去拍门,嗯、、门房随即报了进去,不一会儿,李太太已经大踏步迎出门来,赵嬷嬷就颤悠悠地跟在她身边。文怡从车帘后看见她们的脸,顿时松了口气,把袖下那根银簪又重新插回了头上。看来她没信错人。

赵嬷嬷急急扑上来问:“小姐怎的自己过来 了 ?嬷嬷才跟表姑太太说过了,表姑太太正要派人去 接小姐,没想到却听到门房来报说小姐到了!”

第一百六十三章 将门之女

李家宅子不大,前后只有三进,墙是新刷不久的,屋顶的她片也有最近修补过的痕迹,院角种的树,虽是在冬天里,但也委实太矮小了些,显然是才栽下不足半年。

因为宅子小,进了大门后,路过一溜儿排房,便直接进了二门。

这里已是内宅了。李太太挽着文怡进了正屋坐下,便让人上茶添火盆。

做活的丫环只有四个,身材壮实,动作却十分利落,虽说长相平平,但那红扑扑的脸蛋却添了几分矫俏。文怡觉得她们不象是京城或常见的南方女子,便多看了几眼。

李太太见状笑道:“ 这几个都是我从北边带回来的,做事利索着呢!这京城的使女,一个个矫滴滴的,哪有边城的女孩儿能干?!”见丫环们已上完茶添完火盆,便吩咐:“表小姐带子几个人来,你们请下去招待些茶水点心,大冷天的出门,可别着了凉。让厨房烧一锅浓浓的姜汤送上来!”

丫环们大声应了,便热情地扯了赵嬷嬷与冬蔡等人下去。文怡先是呆了一呆,反应过来后忙向李太太道谢。李太太摆摆手,示意她先喝一碗浓浓的铲茶下去, 卜脸也红润起来了,方才放下心,说起了正事:”我都听赵嬷嬷提过了,你再给我细细说一遍,究竟是怎么回事?”

文怡心里暖哄哄的,自然而然地就把事情经过说了出来。

李太太听得冷笑一声:“ 你们长房的那几位,倒是好盘算。这么说,是为了保住你那个姐姐的婚事,所以对你这边就不上心了?,文怡点了点头,又有些迟疑地说:“ 不瞒表姑母,柳大哥      我是见过的,也知道他家里的事,他虽是嫡系,但因为父母双亡,从小就养在柳姑父跟前,只是关系并不亲近。我猜想柳家对他的婚事安排,是打着不让他得妻族助力的主意。我这边是这样,如今说的那门亲事       也是这样。只是他家庚帖都送过来了,八字也合过,这会子才说要变卦,我是不能忍的!”小 松 瓜 瓜

李太太挑了挑眉,道:“ 这柳家也太可恶了!当初给你们说亲时就可恶,如今更可恶!”说罢略一沉吟:“ 放心吧,这件事就交给我!柳家眼下寻的亲事,是个武官的女儿吧?是前头元配留下来的,但现在父亲又要了继室,在家不大受待见?虽不知道是哪一家的,但丧妻再娶前头元配又生了一个女儿的武官并不多,而能被那位柳尖人看中的,想必官职也不会太高。待我叫人打听去,若是认得的,自然要劝他们别应,若是不认得,就托相熟的人家捎话过去,怎么也得拦下了文怡听得一愣,待慢慢理解了李太太话里的意思后,她开始庆幸,选择向李家求助,似乎是个再正确不过的决定了。

接着又说了一会儿话,门外的媳妇子便来报:”小姐过来了。”

李太太忙道:“ 这是我大闺女春熙,比你大一岁,还有个小儿子叫冬瑞,快满十三周岁了,眼下在外头胡闹呢,怕要晚上才回来。你这几日就先跟春熙在一起玩儿吧,别想太多。”

文怡应着,便瞧见门帘子一挑,走进来一个身量高挑的少女。咋一看上去有些清清冷冷的,肤色白誓如雪,眉眼细长,连唇色也仿佛比别人淡了几分。她上得前来,先向母亲请了安,接着便转向文怡:“ 我方才听说有客来,就是这位顾家表妹?表妹有礼了。”连声音都透着清冷。

文怡忙回了礼,口称“ 李家姐姐”,心里却在想,表姑母瞧着是个和气人,怎会生了个女儿,却是冰雪一般的性子呢?偏又取了个名字叫春熙,字里行间便透着暖。她开始担心这位表姐不好相处了。

众人坐下说了一会儿话,文怡听李春熙说了几句,倒慢慢放下心来。李春熙性子清冷,声音也清冷,但话里话外,眉头眼间,却并无孤傲之色,大概只是性情如此,倒不是个难相处的。文怡试问了几句,发现她平时爱看些山川地理、兵法游记之类的杂学,琴棋书画之中,只好棋艺,其他的一概不喜。作为将门虎女,她还会骑射武艺,在北方时,就没少拉着弟弟出门游猎,因为李副统领公务繁忙,李冬瑞的骑术与箭法,甚至还是她这个姐姐亲自传授的。文怡不由得肃然起敬。

李春熙倒是不以为意:“ 准城倒还罢了,小时候,爹爹在北望城驻守了几年,把娘和我都带去了。那城里上至八十岁的老太太,下至三岁小儿,无人不习武,若有敌军来犯,人人都能杀敌。我那时都有六岁了,也拎得动菜刀,甩得起鞭子,自然要学点本事。弟弟的武艺本是爹爹教的,只是爹爹有时忙得连饭都没空吃,又不能放着弟弟不管,我就只好代劳了。这事在北望城原是极寻常的。”

李太太也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可不是么?你别瞧表姑母如今这个模样,那几年里也学过些拳脚功夫,骑马射箭也是会的,只是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