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皇商-第1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方甚至能出两季水稻。”王诩脸上绽放着自豪的笑容,“我更加知道,已经有江南巨贾承接下了朝廷的和买,其人握有通达的船纲和驮队,江南存储满仓的粮食,就能源源不断地输往西北。”

“诸位!”王诩起身,负手昂头,“不久的将来。西北的百姓就能过上吃饱穿暖的生活。甚至会比以前好上很多。这不是假设,而是现实。”

王诩的语气坚定沉稳,不容置疑,不仅因为这是要为后话做好铺垫,更是因为这一切缔造者就是他王诩本人。

虽然,其中还有很多艰困没有解开,比如说毛织品的积压和钱财的来源问题。但是眼下要做的重塑西军精神信仰比之这些更为重要。

这番话犹如庖丁解牛,剔筋去肉,留下一堆惨烈而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摆在这些将士们的眼前。

诸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脸上除了震惊还是震惊。

“可是…王签判,若是你所说的有天变成现实,那么朝廷募兵的待遇就会提高,定然会让士兵要过得比百姓好,这样也能招募到士兵。”郭成想了想,似乎找到了一个驳斥王诩的说法,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郭指挥所言极是。”王诩首先肯定了郭成的话,“但是其一。既然百姓能吃饱穿暖。何必为了吃得更好而冒生命危险,出生入死地去当兵。其二。就算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那么朝廷的开支定然陡增,招募一个兵丁哪怕多给五文钱,那么十个兵丁呢?一百个呢?如今大宋光是禁军就是六十六万人,这又是多少。众所周知,自王荆公之变法后,朝廷虽国库充盈,但是能经得住几番的折腾。”

王诩说着,故作一番担忧的神色,“曾枢密曾亲口在邵牧面前提及过此事,神色亦是忧虑不已。”

王诩搬出了千里之外无从对证的曾布说事,更添了几分说服力。

这话让在场众将接无可接,王诩说的句句属实,根本无从辩驳。

“想必邵牧应该有办法吧?”郭景修忽然醒味儿过来,今天来是这儿是王诩请他们来的,当然王诩不会让这话题走进死胡同。

“伯永兄抬举,邵牧确实有一个办法。”王诩准备将已经备好的东西抛出来。

“还望王签判详言。”慕化接口道,他倒是想听听这个状元出身的签判,有何高见。

“精神和信仰。”其实,为国家的军队重塑精神和信仰,本该至上而下,由皇帝颁布诏令,这样的效果最是明显,但是王诩已经等不及了,或者准确点说,是北宋已经不能再等了。思想的传播和深化,需要一定的时间,非是说出来,就能被人认可接受,然后就能起到作用的。

“精神和信仰?”在座诸将几乎是异口同声。

“对,正是精神和信仰。诚如折指挥所言,为何折家军愿意为国尽忠,保卫边疆,而可以不求回报。因为他们守卫的不仅是大宋朝的基业,更是他们世代居住的土地。这就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有了这种东西,即便是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也能死战!即便是在荒漠无助的情况下,也能死战!即便是在铁蹄碾压下,也能死战!”

“这,就是信仰!”王诩说完,用诚挚的眼神扫视了一圈在座诸将。

说着,王诩将自己总结完善后的儒魂七律道了出来。

“义”是将士准则中最严格的教诲,要求将士必须遵守义理和道德。

“勇”要求将士具备敢作敢为、坚忍不拔的精神,同时要有高强的武艺。

“仁”使将士不至成为黩武主义的武夫,而要具有宽容、爱心、同情、怜悯的美德。

“礼”不仅仅是风度,更是对他人的情感和关怀的外在表现。

“诚”要求将士保持诚实,同时要摆脱来自诸如商人阶层之类的诱惑。

“名”的意识包含着人格的尊严及对价值明确的自觉,它要求将士为了名誉而愿意付出一切,又要具有分清是非保持忍耐和坚忍的品行。

“忠”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它是存在于各种境遇中的人们关系的纽带,忠于自己的祖国是每一个将士必须恪守的信条。

“以上儒魂七律,便是每一个将士都该拥有和坚持的精神信仰。做到如此,我们大宋才能拥有更多的折家军、种家军,甚至是更多的超越二者守护赵宋江山的赵家军!”

传播思想和理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无论再艰难困苦,王诩都决定坚持下去。就像当年红军在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的情况下,依旧坚持着宣扬**,最终培养了一大批拥护**的精兵强将,个个能征善战,并且到最后收获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王诩要的也是这样的结果,万事开头难,只要走出了第一步,那么接下来就会逐渐地好起来,所有的军人都将拥有信仰,拥有无可匹敌的战斗意志和精神,最终不仅能荡平西夏,更能实现中华民族屹立亚洲,傲视世界的梦想,对此,王诩一直坚信着。

第一百九十七章 推广成果

十几天的时间,断断续续地有武将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不过让王诩倍感欣慰的是,郭景修和折彦质两人,两人若非是有什么军情任务,一旦歇下来,就会来“捧场”。

不过这一天,一切都不同了,因为章楶来了,还带着泾原路主将王文振和副将张诚。

王诩精神振奋,慷慨激昂地将完了这堂课之后,被章楶单独地留了下来。待众将都离开之后,章楶才笑着开口道,“果然是状元出身,不仅能作词填赋,自创学派,还能弄出这一套来,不简单啊。”

王诩有些不好意思,他没想到章楶今天不请自来,原本王诩是打算有些成效之后,再行告诉章楶的,因为这事王诩心头七上八下,也不知道能不能做好,若是慢慢到后来,只剩郭景修和折彦质二人来,这套理论就算是推行不下去了,“哎,知州您就莫要再调侃邵牧了,邵牧眼下都快进行不下去了。”

“哦?!我看这儿还蛮热闹的嘛,怎么会进行不下去了?”章楶哈哈一笑问道。

王诩无奈地将自己的担忧和之前没有告诉章楶的原因统统都说了出来。

章楶静静地听着,最后才开口道,“邵牧啊,你愿听章某之诚言否?”

“望知州不吝指教。”王诩恭敬地一拱手道。

“你当得‘不世奇才’四字!”章楶面色严肃,没有半点打趣的样子。

王诩有些汗颜,这套理论和办法都是剽窃而来,自己只是“搬运工”罢了。

“不过,你也有些操之过急,更有些杞人忧天了。”

“请知州教诲。”从初识的第一天,王诩就打从心底敬重佩服章楶。当然就想听听长辈上官的意见。有些事不是懂得历史,掌握了先进文明和手段就能看透的,还需要人生的阅历。

“你那个新的耕种方法,我在秦州已经见到过了,的确能让粮食增产。不过,要在整个西北推广开来,一则是需要时间。二则需要朝廷首肯,三来富裕出来的劳力当然就能开垦出更多的耕田,种出更多的庄稼。但是这是需要时间的,非是说一天两月就能完成的。再说说纺织院,纺织院的确是很好,但是它出现之后。会让很多依靠手工纺织毛皮的百姓失去生存依靠,而且价格一落下来,购买毛料的钱却一文不少,人工的钱也少不了,想必你也会吃不消。”章楶语重心长地给王诩分析着。

这些问题王诩都多多少少想到了,而且纺织院的事,他已经找到了一条出路。但是没想到的是,农田开垦需要这么长的时间。看来以前是估计得太过乐观了。

“这些问题须得慢慢解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说。无人参军当兵,是太过杞人忧天之说。”章楶说着,话锋一转道,“或许,真正到了西北遍地良田,人人吃穿不愁,那么军需物资也有了保证,西北军民也会为了保护自己的良田宅院而誓死抗夏,荡平西夏也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事。这样想岂不是更好?”

对啊!王诩一拍脑袋,自己怎么没有想到这层,若是西北百姓人人都有良田可耕种,西夏人来了一阵捣毁,谁跟他娘的拼命。看来还是自己太过想要推广儒魂七律了,不过被章楶这一说,倒是显得这些个武将也是直率过头,同样是没想到这一层来反驳自己。

“不过邵牧,我也说过,这些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这期间,你能做成什么样子,还要靠你自己。”章楶捋着胡须,意味深长地看着王诩。

王诩顿时明白过来,章楶这话,就是暗示要帮自己了,“多谢知州。”

“诶,我只是从旁协助而已,能做到什么样子,还得靠你自己。西军将士个个都是历经百战的,想要他们老老实实地听你说教,非是我让他们来就行的。”

“邵牧当然明白。”王诩喜不自胜,有了章楶帮忙,就不愁没人来听了,至于说能不能成功“洗脑”,王诩并不担心,一次不行十次,十次不行百次,总能让他们接受。

“这事可以在泾原路做,但是想要推广到其他路去,却不需要得到朝廷的准许。”章楶提醒王诩道,他亦是觉得王诩的这套理论很好,但是朝廷能不能准许,还另当别论。

“这个……”王诩蹙眉想了想,毕竟自己眼下没有太大的权力,若是被上面批驳了,岂不是前功尽弃,还是不能冒险,泾原路就泾原路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

“还是先在泾原路试试再说吧。”王诩回了章楶一句。

章楶点点头,拿出一份上奏的札子对王诩道,“这份札子是上奏朝廷,希望朝廷着将作监制造新式的农耕工具,然后进行推广,而不仅限于西北一隅。”

“多谢知州!”对于农耕工具的推广,王诩一直是在不遗余力的进行着,如今已经见着了成效,然后借助朝廷推广,显然事半功倍。

“纺织院乃是商人的事,所以这个问题,还得邵牧你自己解决。”

“邵牧明白。”王诩点点头,这次章楶的到来,着实给他带来不少惊喜,剩下的当然就只有靠自己了。

章楶的札子已经呈报朝廷,而医馆、书院、纺织院和在原县的工学院都已经进入了正规,更为难得是,扎木吉将医馆带进了正规之后,又马不停蹄地开始去聚集族人。

匡尚现如今已经不跟着王诩了,而是被王诩派去主管医馆和书院的大小事宜,跟在王诩身边的则是丘一林找来的两个将来要当作教官用的陆高科和荣水添。

陆高科善骑,荣水添能打,两人跟着王诩已经听了好几天的课了。王诩不仅将儒魂七律讲给将官们听,也开始逐渐地让郭景修和折彦质讲授给他们手下的兵丁,而他自己开始时不时地抽空去军营宣讲,不过效果显然没有对将官们宣讲那般好。而陆高科和荣水添跟着王诩,随时接受洗脑,逐渐地还成为王诩对外宣传的“左右护法”,这倒是让王诩都倍感意外。

扎木吉离开医馆去聚拢族人之后,王诩还是将身体渐好的回纥商人安顿在了医馆,此人名叫哈伊尔,据他自己说是来自黄头回纥。因早年听说大宋朝物阜民丰,出产丰盛,所以哈伊尔就带着钱财和驮队前来大宋进行贸易,哪想红珊瑚外漏,被凌阳云觊觎,进而谋财扣人,这一关就是许多年。倒是凌阳云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没有对其痛下杀手,反而让其能活到今天,重见天日。

第一百九十八章 回纥人的底细

十几天的时间,断断续续地有武将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不过让王诩倍感欣慰的是,郭景修和折彦质两人,两人若非是有什么军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