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皇商-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I霞鄹裨龀せ蚴羌鄹裣陆档姆缦铡!蓖踮急净挂晕馐推鹄椿岱岩环墓Ψ颍幌氲饺卧端党隽肆揭故鞘×瞬簧俳馐偷牧ζ

“可是,商人和百姓们愿意买吗?还有,若是咱们的纺织生意更值钱了,我们故意说不值钱,他们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才会相信我们?”毕竟是做钱庄生意的人,夏彦一言道破了关键。

“纺织品的价格会受到极大的冲击并且下跌。他们不和我们合作,还有其他的选择吗?至于怎么让他们相信,这个也不难。把买票号买得最多的商人组织起来,让他们派他们信得过的掌柜和我们的掌柜一同管理纺织院的账目的记录,这样他们应该就会放心。至于说以后纺织院有什么重大的事情要决定,那么就要提前通知这些商人,问问他们的意见。当然我们可以不采纳,他们也可以不再继续持有我们的票号。就像朝廷要增发两引一样,一旦增发,两引就不值钱,商人们自然可以兑换成钱或是茶叶和盐巴。除了通知大把持有票号的大商人们,也要通过报纸把我们的决定提前公诸于世,让持有我们票号的百姓也能够知道,从而做出他们自己的判断。”共同分配利益,那么就要知道和了解详细的信息,王诩知道自己是开了这个先河,这种模式很容易复制。所以说,他想尽全力地将制度完善好。

裴健看了众人两眼,不由得插话道,“公子。以裴某看。这件事没这么简单。若做得大了,势必会引起朝廷的关注。”

听了裴健的话,王诩也开始有些犹疑了,任远对着裴健一拱手,“我们可以拉拢商人和百姓,当然也可以把官吏包括在内。”

“即便是能拉拢地方的官吏,难免此事不会传到朝堂上……”对于任远的那一套。夏彦是比较反感的,他是纯粹的商人,认为作为一个商人,就应该用商人的手段来解决事情。

任远一哂,对于他这个古板的大哥从来都不以为然,昂然道。“哼,莫说我们王家乃是如今江南的第一号,他朝廷不敢妄动,就连小商小贩他都无可奈何。”

此话倒是让王诩很是吃惊,他认为北宋朝就算是很讲道理的王朝,比起明清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但是也不会让商人猖狂到那种程度。

“不知大哥还记不记得,仁宗至和年间。福建商人范士举等竟结成了多达数百人的贩私茶组织。不仅福建。两浙商人也是聚结朋党,私贩茶盐。时遇官司,往往斗敌。甚至于被甲荷戈,白昼公行。他们做的都是非法勾当,朝廷拿他们如何?我们王家经营的都是合乎律例的买卖,凭什么指手画脚。”

听任远把这些话堂而皇之地讲了出来,夏彦有些恼火,并非是被任远驳斥,折了面子,任远当着人这么做已经习以为常了。而是,因为任远的作法背离了商人本有的原则,在商言商,从来是夏彦秉持多年的信条。

“这些个商人最后还不是被官府查处了,得到了什么好处吗?”

任远轻蔑地一笑,不屑道,“因为他们都是小鱼小虾,米粒之珠而已,怎能与我们王家相比。既然大哥这么说,那么就说说合乎律例的茶叶交易。仁宗天圣元年,由权三司使李谘等人主持在河北、陕西等地区部分实行了用现钱而不再用交引来偿付入中的所谓‘见钱法’用以取代交引发,停止发行茶引和盐引,其意图就是,使茶与入中粮草,各以实钱出纳,不得相为轻重,用以断绝虚估茶盐两引的弊端。尽管为了照顾商人的利益降低商人交易茶盐的赋税给予了大量‘饶润’,但由于商人丧失了从交引贬值中获得的厚利。结果,结果这次的所谓‘见钱法’只施行了三年就完蛋了。李谘等人被贬官,参与变法的一批三司属参与变法的一批三司属吏甚至被流放到崖州,交引法重新出现。更为讽刺的是,十一年后的仁宗景祐三年,由于财政困难朝廷不得不再把李谘请出来实行‘见钱法’,李谘心有余悸,请求宋仁宗下诏表示支持,”并对商人做出了大大让步,商人们买茶叶,只需要先缴纳一半的钱,余下的数额,待到茶叶卖出后再缴清,即便是这样的利益让步,即便是有仁宗的支持。但是,第二次变法也只推行了六年的时间,庆历二年,见钱法再次被推翻,交引法恢复。”

很早之前,王诩就从夏淮那里知道了什么是入中,什么是茶引和盐引,朝廷用这两种朝廷监管的物品对商人进行利诱,让他们把粮食和军需物资贩运到边境,用以对抗西北二夷。但是,商人送去了粮草和军需物资,但是边境和京城是没有茶叶和盐巴的,所以,朝廷就发行盐引和茶引这种相当于有价证券的东西给商人们,让他们去盐场和茶场兑换等量的盐巴和茶叶。作为科班出身的王诩,自然知道一旦实物变成了有价证券的形式用以刺激商人,那么其中就有很多可以操作的空间了。照目前的情况来看,豪商巨贾们不仅攫取了丰厚的利益而且把持着北宋王朝的战略物资运输,也就相当于把持着北宋王朝的生死。难怪任远会如此有恃无恐。

任远见夏彦哑口无言,继续悠悠然地道,“每年大小节庆,我们王家送到京城中各级官吏府中的财资不下万贯。东西两府(掌管军事的枢密和掌管政治的宰相)的宰执们,皇亲国戚,甚至内侍省(太监)拿得更多。”

“你……”虽然夏彦知道任远在官场上游刃有余,靠的尽是这些个手段,但是之前他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想到今天任远竟然当着众人的面说了出来。

王诩今次算是知道了北宋商人的力量了,难怪王安石变法会落得个悲剧的下场,侵害了盘根错节的那么多人的利益,不倒台还有鬼了。王诩犹记得当初看《金品梅》,西门庆把钱送到蔡京的府上只是的虚构,没想到这种银钱送达中书省的事还竟然是真的。虽然照任远所说,王家能手眼通天,但是万事小心为妙,而且眼下夏彦气极,也得给他个台阶下,“虽说任远说的有些道理,但是做买卖还得谨慎为上。就算我们不惧官府,得罪了太多的商人也吃不消。”

王诩转身朝着夏彦道,“这样吧大哥,纺织品的特质票号这件事就只在大的纺织商人们之间展开,剩下的小的纺织户给予等值的双倍钱财,有了这些钱,买土地或是做其他的买卖都应该可以了。嗯…范围也不要阔得太大,就在钱庄票号通行的杭州、扬州、苏州、江宁府等大的州府施行这种特殊的票号。不要把它扩展得太开,这样影响应该会小些。之前说的用报纸通告就取消了,让大商人们派掌柜来一起记账就行了。”

踱了两步,考虑到这纺织业的生意会引来仇视,那么钱庄的强压利钱,岂不是也同样会引来仇视,“大哥,钱庄的放贷的利钱还是取年利一分,但是把规模做小些,只针对小户农民。其中的具体做法和实施还得靠大哥。”

言毕,王诩伸手阻止了任远的辩驳,他知道任远想要利益的最大化。但是,万事总得考虑周全,而且这东西还是试验阶段,如果铺得太开,将来若是有什么遗漏或是空子就很难弥补起来。

夏彦对王诩点了点头,朝着众人拱了拱手,看了任远一眼,随即就走了,王诩想起了自己在纺织院里撞倒女工的事,又嘱咐了夏桑几句关于管理和工效的事。

夏桑应诺了王诩吩咐的事也拉着不情不愿的任远也辞了王诩跟了上去。

兄弟之间的吵闹料想生不了多久的气,王诩也没有太放在心上,“裴兄,咱们这就去文学院看看。”

了结了工学院的事裴健心情愉悦地和王诩一同去了隔壁的文学院。

第一百零六章 文学院

“史老久见。”王诩看着远远而来的史高儒,立刻拱手施礼。

老人捋着白须,呵呵地笑着,精神似乎更甚从前了,“邵牧安然归来,史某很是欣喜啊,文学院的学生们也期待邵牧久时了。”

“多谢史老记挂,文学院有如今的面貌还要多亏史老。”

史高儒攀着王诩的手,指着眼前的文学院道,“这些都是任远任公子给钱修建的,里面的内容都是你王邵牧填充的,我史高儒充其量就是个守门的摆了。”

“史老此话折杀邵牧了。”

史高儒哈哈笑道,“蹴鞠、马球、射箭和剑术四项若不是邵牧当时执意推行,恐怕我还固执己见。如今看来,还是邵牧你高瞻远瞩,学生们体格强健,学习用功,劳逸结合之效愈发明显。还有,邵牧的你经世致用之学得到了学生们的大力推崇,不仅在东南地区,现在已经影响到了各个地方。虽然还有争论,但是总的来说推崇之人占了绝大部分呐,可以想见,若邵牧你明年大比高中,经世致用之学将会更上一层楼,能够想见此学不日定会耀然于北宋文坛。《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邵牧你年仅弱冠,便能成就立言,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史高儒说到兴奋之处摇头晃脑,似乎是自己的成就一般。

“史老严重了,我们书院的学生们赞同可能是由于他们没有或是很少接触其他学说……”

史高儒笑着摇头打断王诩道,“邵牧你还不知吧,各地书院的学子已经慕名而来了,这文学院的门槛都快踏破了。跟着咱们的学生上了好些天的课了。不仅如此。还有很多文人雅士休了书信而来,包括洛学的程颐,蜀学的苏氏兄弟,荆公新学蔡卞等人。”

王诩听得一惊,没想到自己的学术竟然引起了这么大的关注,按理说程颐和苏轼、苏辙兄弟休书而来讨论学术也还罢了,因为他们目前都是被贬闲赋。做做诗词,谈谈学术都是很正常的事。怎么新党的蔡卞也休书来信了。

似乎看出了王诩的疑惑,史高儒正色道,“蔡卞乃是新党勋臣,王安石之婿。如今位居尚书左丞,他的修书可要谨慎对之。”

王诩听得出史高儒的暗示。而起也揣摩这蔡卞的书信讨论学术之余会不会有拉拢之意?他随即要来了蔡卞的书信,仔细地翻看了两遍,所言都是学术之事,无非是言及经世致用之学暗合了荆公新学。

收起信笺,王诩嗅得出来一股“臭味相投”的义气,若果他能高中的话,那就有可能由“臭味相投”变成“一丘之貉”了。

见王诩忍不住笑出口,史高儒问道。“邵牧何故发笑?”

“臭味相投而已。”王诩笑着将信笺递给了史高儒。他知道以史高儒的人品,断然是在他之前没有看过这封信的。

看望了整封信。史高儒也呵呵一笑,“不知邵牧可闻陈瓘之故事?”

“陈瓘?”

史高儒将信笺递给王诩,“正是如今的太学博士陈瓘。”

王诩不敢小觑这个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花甲老人,历经新旧两党反复执政的史高儒一句提点就有可能让他在仕途上少走许多弯路,他小心地将信笺收入袖中,恭敬道,“望史老指教。”

“陈瓘自为小官时,就特立敢言。传言绍圣初年,章惇被召为宰相,路过山阳县之时,巧遇陈瓘。章惇素闻陈瓘敢言之名,就请其登船,一同前往汴京。船上,章惇问及当时之时务,邵牧可知陈瓘如何回答?”

王诩谨慎地摇了摇头,他亦知史高儒不是在卖关子,至于史高儒究竟想要提点他什么,那就应该在下面陈瓘所说的话里了。

“以乘舟为喻,偏重则不可行,或左或右,都不能偏向,如此,舟船才能安行。”

王诩仔细咀嚼着史高儒的话,明白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