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夷也是除了木头什么都没有,正好把这种新设计的漂亮小木屋方案也弄到夏威夷去,而且采用更加漂亮的设计,将来说不定还可以把这样的小别墅当成旅游度假的卖点。
日本的森林资源丰富,瑞典也绝不逊色,而且更有意思的是瑞典人也知道这点,诺贝尔家族的人正是胶合板的发明人!不错,就是发明烈性…炸药的诺贝尔,不过发明胶合板的人是他父亲,真是家学渊源。瑞典的家具做得出色并不是没有原因的,他家竟然是人造板材的鼻祖。
这个时候的诺贝尔家族已经开始在制造炸药,并且大赚了一笔,他们的客户是俄国!俄国人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使用的水雷正是出自以马里内?诺贝尔,他的儿子阿尔佛雷德?诺贝尔,正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现在则跟着父亲刚刚从圣彼得堡回到斯德哥尔摩,因为俄国战败之后他们失去了最大的客户,这种不太稳定的炸药无法转到民用,以马里内的公司关门大吉,父子俩回到瑞典准备研究更先进的炸药。
来到瑞典唐宁就想起了瑞典的木材资源,也就想起了著名的ikea,这家公司就把人造板材优势发挥到极致,创造了一个家俱帝国。所以唐宁联系到了以马里内这位胶合板的专利持有人,邀请他共襄盛举,再次改进人造板材。唐宁早就想搞人造板材工业了,不过忙不过来,找到这位大才来帮忙再合适不过了。
以马里内带着他的儿子们就来了,见见世面,科学教皇可不是人人都能见到的,当他们来到“教皇”居住的地方时,瑞典摄政王子也在,因为唐宁居住的正是王宫。唐宁本来只是想与胶合板的发明人合作而已,但是看到“诺贝尔”这个姓氏,就好奇地邀请他们来共进晚餐了,在看到以马内里的两个孩子之后,心里在猜哪个是“那个诺贝尔”。
卡尔王子是一个喜欢水彩画的艺术家储君,他这个时候的还没有预料到胶合板这种新材料的超级广阔前景。王室成员嘛,总是过着不知柴米的生活,哪里知道这种极大提高民生的材料的属性?唐宁要做的不仅仅是以马内里那种把卷下来的树皮纵横交错粘在一起,更是要连以往废弃掉的木渣都粘在一起的人造板材,这种板材重量轻,易塑型,外表则可以粘上一层高质量的表面,看起来不比实木家俱差,质量也不会差太远,价格则便宜了一大截。ikea就是凭借这样的材料生产巨量的家俱。
唐宁还要给王子和诺贝尔父子介绍他的计划,设计客户自己组装的简约家具,便于运输,便于安装,便于流水线大量生产,也因此便宜,在同一个价位上,这样的家俱是最好的。既然ikea还不存在,那新的家俱公司就叫这个名字好了,虽然不知道这四个字母是什么意思,是瑞典语吗?不好问别人。
唐宁跟木材是喜结良缘了,给江户灾民设计了榫桙木屋,又准备给瑞典人设计家具。榫桙结构的家俱就不适合家俱了,因为它毕竟复杂,恐怕会给自己安装家具的用户带来困惑,还是比较符合直觉的钉子结构一看就理解。木屋是在流水线工厂生产,再复杂也可以由不同工位的工人学会,所以没有这个问题。
听说大公大人做生意从来不亏?卡尔王子要求入一股,这当然大受大公的欢迎,这不但有利于新生的ikea能以最快的速度把生意铺开,还有助于大公和瑞典国王结成坚实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就像他现在和巴伐利亚公爵的关系一样,有那每年赚n英镑的5%汽车厂股份,不管他怎么折腾,成了大量基督徒的眼中钉都好,巴伐利亚公爵家都得支持他这个女婿,不会放弃双方的友好关系。
来到瑞典之后,唐宁已经发现了,北欧的报纸对无神论者特别的宽容,大赞一个。看来远离罗马教廷的地缘政治果然很起作用。
由于出色的工业炸药已经被唐宁发明了,诺贝尔家就失去了一个发家致富的机会,为了“补偿”他们,唐宁给了他们一个为ikea人造板材提供化学支持的机会,并且让诺贝尔家的两个孩子都留在身边做助理,一个叫阿尔佛雷德,一个叫艾米尔。
唐宁虽然抢了阿尔佛雷德名垂青史的机会,可是却挽救了这个叫艾米尔的少年,如果历史没有改变,这个少年就会在研发炸药的过程中出事故身亡。也许这样诺贝尔一家子会更快乐。
唐宁的工业炸药并非尽善尽美,诺贝尔还有机会涉足这个行业,而且更具指导性,老诺贝尔已经让两个少年认科学教皇为化学老师,老师自然也不会让他们失望,正在开心的当口的大公当场把自己“最近正在研究”的元素周期表构想讲了出来,让自己这位化学老师不浪得虚名。
早在1789年,三大化学之父之一的法国人拉瓦锡就发布了包括33种化学元素的列表,由于元素不多,化学家们并没有很直观地看出元素的“周期”。随着新元素地不断发现,化学家们不断地总结,已经隐隐地感觉到有什么规律在里面,唐宁现在公布元素周期律正当时。完整的周期表中自然存在的元素就有98个,而现在只发现了四十多个无素,每一个元素的发现都成就一个“诺贝尔奖”呢!所以,元素周期表这个东西绝对是化学大宗师级的发现。
唐宁已经没有做大宗师的兴趣,他并没有把周期表的秘密完全揭示,仅仅表示这是自己最近在考虑的有趣的排列,启发诺贝尔家的三个人往这方面去想,这里是不是有一个周期律。他既然抢了工业炸药,打算让他们仨有兴趣的某个人成为元素周期律的联合发现者,大名远播的力度一点都不比发明工业炸药弱。
果然,聪明的阿尔佛雷德立即被周期律这个概念吸引,就算未来的国王在一旁都旁若无人地沉浸在思考中。
第117章 雪上飞
瑞典虽然是个农业穷国,可是它的科学并不落后。首先,瑞典皇家科学院大名鼎鼎,瑞典的科学家宗师辈出,如:卡尔?林奈,奠定了现代生物学命名法二分法的基础,是现代生物分类学之父,也被认为是现代生态学之父之一。
又如:永斯?贝采利乌斯。当维勒制备氢氰酸的时候,他注意到尽管元素组成与李比希在前一年制备出来的雷酸完全相同,但是它们的性质却极为不同。这个发现挑战了当时的主流化学界的理解,当时主流思想认为仅当元素组成不同的时候,化合物才会不同。随着更多此类现象被发现,比如维勒在1828年发现尿素与氰酸铵有着相同的原子组成却有着不同的性质,贝采利乌斯便引进“同分异构”来描述这种现象。这位瑞典化学家与英国的道尔顿、法国的拉瓦锡被称为现代化学之父。
有两大位“之父”级别大科学家,足以想见瑞典科学之昌明。
除了科学方面的成就之外,瑞典的政治也在向民主过渡。在战争中把芬兰和波美拉尼亚输给了俄国之后,不满的军方将领迫使指挥得一塌糊涂的国王古斯塔夫四世退位,议会随即选举卡尔王子为国王,是为卡尔十三世。
卡尔十三世与表妹结婚之后两儿子早夭,后来选定的表弟王诸储也中风死亡,没有了合适血缘继承人的卡尔十三世卡尔另立储君之际,深感拿破仑大帝对欧洲各国的影响力,于是派出大臣卡尔?奥托?莫尔奈前往法国询问拿破仑的意愿。但莫尔奈独自行事,把王位出卖了给法国元帅让…巴蒂斯特?贝尔纳多特。这是因为大部分瑞典军人考虑到未来可能与俄国发生军事冲突,因此倾向于由一位军人出任未来的国王贝尔纳多特后来获议会选举为储君;他来到瑞典后,获卡尔十三世收为义子,改名“卡尔?约翰”。
1812年,卡尔?约翰王储逐渐接掌军政大权。卡尔十三世曾期望卡尔?约翰领兵,从俄罗斯手中收复芬兰,但他没有这样做。他继续攻打丹麦,使丹麦割让挪威,并且打败不愿和瑞典合并的挪威。
瑞典军方将领可不是傻瓜,很快,卡尔?约翰就证明他完全不是法国人的傀儡:1813年,他使瑞典与英国和普鲁士——法国的敌人结为第六次反法同盟。拿破仑无人可挡,这位出身奇怪的瑞典王储的一个战略给同盟军带来了新气象——避开拿破仑,只攻击他的元帅们。
1814年莫斯条约后,挪威议会选出卡尔十三世登上挪威王位,是为挪威国王卡尔二世,创建了瑞典…挪威联合。瑞典在这个“外姓王”的带领下,虽然没有从俄国手里抢回芬兰,却得到了挪威。
卡尔十三世于1818年2月5日晚上10时14分去世,但他早就在1811年3月17日病重时,就“把自己和王国交托给王储”。卡尔?约翰继任瑞典和挪威国王,在瑞典称卡尔十四世?约翰,在挪威称卡尔三世?约翰。从此开创了贝尔纳多特王朝。
卡尔十四世?约翰意识到瑞典连年征战,又失去芬兰,国力已经十分疲乏,故奉行中立政策,不再干预欧洲事务。瑞典从此享有和平。现在的瑞典兼挪威国王奥斯卡一世奉行的“最小心、最温和”的自由主义,拒绝任何激进的改革。不过,他也进行了新闻自由和男女平权方面的努力。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奥斯卡一世站在奥斯曼土耳其一边,实行反俄的外交政策,与卢森堡大公合拍。
1857年,奥斯卡一世病重,将军政大权交与卡尔王储,瑞典议会的演讲说奥斯卡一世对瑞典经济地位的提升超过任何一位前任。值得一提的是,奥斯卡一世甚至在年轻的时候因其出色的社会与政治学术被选举为是瑞典皇家科学院的荣誉院士,并担任过北欧首屈一指的也是最古老的乌普萨拉大学的校长。
瑞典国王仍然是政府首脑,但通过国务委员会执政,所有的财政大权皆由议会掌控,国务委员会成员并不是由国王一言九鼎,所以也算得上大半个民主国家吧。
唐宁这个卢森堡都没去过的无神论大公对以卢森堡大公国为名的外交没有什么自信,所以他拟以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校长的身份致电斯德哥尔摩理工学院这个全瑞典最负盛名的理工科大学,请求学术交流,先以不会失面子的方式试探一下对方的态度。卢森堡大学的目标很宏大,可是受挫于不稳定的卢森堡局面,暂时没有动工,还是瑞士联邦理工的名头比较合适。
哎呀,“科学教皇”来了,斯德哥尔摩理工学院的领导者们当然是求之不得。
俄国人听到卢森堡大公访瑞典的消息,果然有点紧张了,他们的首都圣彼得堡正是在波罗的海东边,与斯德哥尔摩隔海相望,海上距离七百公里,他们侵占的芬兰大公国的最重要城市赫尔辛基更是离斯德哥尔摩只有四百公里。
这还不算,当他们听到卢森堡大公将给瑞典人带来超极雪地交通工具时,他们的情报人员耳朵都树了起来!有氢燃料电池引擎的助力果然非同凡响,履带式雪地摩托的速度也达到了60公里每小时,一旦普及,是可怕的战斗力,至少是可怕的后勤运输能力。
卢森堡大公与人暗战总是不喜欢说话,用行动来给对手施加压力。
时值五月天,瑞典南部的雪都已经化掉,但在斯堪的纳维亚这个靠近北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