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区别于整个庄园,我们把居中的宏伟建筑叫作思陀宫,这座金色宫殿的正门由6根罗马柱耸立在前面,极有气势。很像,但少于罗马万神殿的8根巨柱。罗马柱的前面是巨大的草坪,而草坪再往前,是宽阔的湖面。现在是11月份,湖面的莲花已经残了,也无人力收拾,但可以想象这在夏天将是一道美丽、宜人的景观。
迈进宫殿的第一个大厅是南厅,无奇,往里,是建筑里最宏大的房间——大理石沙龙。它的样式也是基于著名的罗马万神殿,椭圆形的穹顶离地高达17米,中央有一个巨大的椭圆形采光玻璃,其下覆盖着19*14米的空间,光是这个穹顶在建造时就花费了12000英镑。沙龙中存放着许多石膏雕像,有好些值钱的古罗马雕像被他的“无良”儿子给拍卖掉了,而那人类280个,动物14个的浮雕还健在。
大理石沙龙的东面是国家音乐厅。你没看错,正是国家音乐厅,国家xx厅是流行在17、18世纪贵族宅邸里的叫法,用恢弘华丽的装饰来吸引眼球、招待国家元首,你看,维多利亚女王就在这里被伺候了那么久,没心没肺的女王在人家破产拍卖的时候还买走了不少人家的传家宝。
音乐厅里仍然有不少石膏雕像,连壁炉架的砖都是镶金边的,达到拍卖级别的艺术品。两个字——讲究。
国家音乐厅再往东是三个图书馆中最大的,就叫大图书馆,23*7。6米。巨大的红木书柜下层有500个书架,上层有240个书架,不过现在都凋零了,在1849年的拍卖中,这里有超过两万册大多数是第一代白金汉公爵收藏的书籍被售出,拍卖总共持续了24天之久。
因为是图书馆,这里有一些知识分子的半身像,如:荷马、培根、牛顿。
逛完了东边,回到大理石沙龙,往北,来到了宫殿入口的主要大厅——北厅。天花板上是18世纪著名建筑师、园林艺术家威廉?肯特的以黄金为背景的灰色画。画中有五位罗马神话的神灵,经伯爵大人介绍,分别是众神的信使与商业神墨丘里、众神之王朱比特、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农神萨图尔努斯、太阳神阿波罗、月亮和狩猎女神戴安娜。
唐宁微笑道:“也许墨丘里是我应该崇拜的神灵。”
公爵大人回道:“恐怕您已经得到了墨丘里的庇佑!”就算全盛时期的公爵大人,他也羡慕这位土豪的百万身家,现在欠债百万的他更是话语里都带着酸气。若他没记错的话,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刚刚成立的英国政府没有信用,为了筹措120万英镑才成立了英格兰银行!现在有钱了?居然花300万买下一家电报公司的股票,而且才25%!不解!
回沙龙,往西,“国家绘画厅”,由于众知周知的原因,空荡荡,没啥好欣赏的。
绘画厅再往西是“国家餐厅”,这里好歹天花板上的壁画还在,画的挺有情趣,青春女神给朱比特的鹰喂食,丘比特与两个为众神跳舞的美惠女神玩耍,丘比特与两个美惠女神同眠,戴安娜和她的猎犬。这四幅画分别占据了东、北、南、西。它们之间的装饰是动物画,有天鹅和它们的宝宝、鸽子、兔子。
国家餐厅之西还有一个温馨的秀帷小餐厅。这里恐怕才是主人经常用餐的地方,天天到国家餐厅谁受得了?
维多利亚女王来住的时候居住的房间在小餐厅西侧,叫嘉德房间。
贵族都是有品味的,思陀宫中光画室就有三个之多,小画室还有两个。有一个日本风格的壁橱用来放置公爵的财宝,可惜现在已经只剩下架子了,还有一个壁橱挂着莎士比亚的画像,叫作莎士比亚壁橱。嗯,这个时代的画像很可能就是画家与莎士比亚面对面照着本尊来的,所以是珍品。
此外,还有伦勃朗房间、礼拜堂、哥特式图书馆、埃及厅(出入马车,可能因为埃及战车很出名)、安特图书馆,不一而足。
总之呢,虽然已经凋零,仍然依稀能感受到大贵族生活的奢靡和品味,估计不便宜。
为了杀杀价,不得不拿捏一下,说:“终于看完了呢!呼,真不错,可惜……跟我的计划有点冲突。我在伦敦东郊开工厂,还一直在考虑在那边买一大块地来建大型造船厂,白金汉郡在西北边儿,真是有点远啊。”
公爵笑道:“地理位置不是问题,哪能所有的家都安排在伦敦附近呢?你不也讨厌肮脏的伦敦吗?我以前在爱尔兰还有房产呢!哎,现在都……”
唐宁:“嗯,那您开个价吧,我要是建完钢厂、造船厂之后仍然有不少盈余,再跟您商量商量。”
公爵本来要开个三十万英镑的天价,可是被唐宁这绵里藏针的讨价,不敢开得太离谱,思考了半天,在唐宁快要离开的时候,他才勉为其难开了价:“二十万英镑,我的底线。”
唐宁点点头:“好的,我回去好好想想,再跟朋友们商量商量,非常感谢您亲自带我游览了思陀园,不管怎么样,这都是难忘的经历!”
公爵没能立即得到正面的回复,失望地将财神爷送上马车,自个儿在多彩的深秋颜色中欣赏他这有可能再也无法以主人身份欣赏的华丽花园,百感交集。
第19章 电讯
来找bt合作的新闻机构还真不少,泰晤士来了,每日新闻也来了,然后,路透社的创始人保尔?路透也来了,这时路透社才刚刚成立不久,2年,最惨的是路透社是使用有线电报的急先锋,前边不是说过吗?路透社电报公司!无线电报横空出世一举粉碎了路透社电报公司的优势,相当于电报线路的巨额费用全砸了。无线电报好说,带打字机的!还能复印的!你说有线电报那帮家伙们还能有什么盼头呢?保尔?路透是怀着上吊心来找唐宁的。求解救,求合体,干啥都行,救救咱们路透社吧。
保尔本是德国犹太人,1845年到伦敦之后立即从犹太教皈依了基督教,名字也改成了现在这个,可见他本人是拿节操当干粮的家伙。没节操的人往往有商业头脑,这个商人还特别的胆大,在1848年欧洲大革命浪潮中,他是柏林一家书商的合伙人,出版了激进的小册子,遭到柏林当局的监视。于是,他离开了柏林到巴黎发展,工作的地方是查尔斯?路易斯?哈瓦新闻社,法新社的前身。在巴黎的时候,他发挥聪明才智,使用信鸽通信以弥补柏林到巴黎间电报线路缺失的一环。速度稍微快一点点,在新闻界的意义就不一样,金融信息更是如此,因为巴黎当时是欧洲的中心,股市会影响柏林,早几分钟知道消息的收获是很大的。同理,英吉利海峡通电报后,意义更大,因为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那里的股市信息会影响全世界。
唐宁不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从他随手打赏国会150万英镑就能看出端倪来。他对自己的发展路线有一个清晰的规划,150万巨款到手之后,就要着手重工业了,这个太费时间,而他在争取时间,争取在英法联军入侵故国之时已经拥有了巨大的影响力,不是去拯救腐朽的大清朝,而是能在中国找到合适的人来扶持,改变中国。在这种情形下,他仍然想对获得路透社在日后那样一张巨大的情报网。所以,要么路透社卖给他,要么他自己来建情报网,这个事情太重要了。
鉴于路透先生在言谈中透露出来的商业才华,唐宁决定让他成为重要伙伴,他要买下路透社的50%加1股。充当中央银行角色的英格兰银行才仅仅拥有200万英镑的准备金,有了一个超级大款做靠山,路透先生决定再一次出卖灵魂,好,我卖!
东印度公司实际负责着英国电报公司的全球网络建设,特别应唐宁的要求,在广州、上海、日本建立电报网络。日本现在正在进行着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允许中国和荷兰的商人在长崎的出岛进行贸易,这个岛国在未来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国家,所以唐宁会重视它的情报。
入主路透社之后,唐宁则让路透社来负责全球情报网络的建设。保尔原来的野心很小,只不过是想在英国贩卖一点金融信息,没想到一下子成为电报业巨人的合作伙伴,唐宁对国际的政治、军事、民生、经济都感兴趣,路透社将迎来一个跨越式大发展。令保尔不明的是新老板太低调了,居然连公司名字都不改。让外界一听,还以为是路透先生在主导公司。
路透社刚刚成立,值不了几个钱,而唐宁为情报网所投入的经费十分充足,无论从哪方面来看,保尔都稳赚不赔,工作积极性极高。
唐宁跟泰晤士报等新闻机构的关系也发生了悄悄的变化,原来泰晤士报希望利用bt电报网建立自己的全球新闻源,这就与路透社产生了利益冲突。还是那句话,路透社的成功与否对自己至关重要,所以,唐宁毫不妥协地拒绝与泰晤士报合作,希望他们以采纳路透社的消息为主。也就是在这一刻,泰晤士报认为唐宁利用自己的垄断优势开始做恶了,原来赞不绝口的态度开始转变风向,特别是bt还拥有组建无线通讯管理委员会的权利,泰晤士认为一个无良的垄断大公司初现端倪。
英国报纸的新闻源习惯与欧陆还不太一样,路透社成立之初,几乎很难把自己的消息卖给报纸,路透先生已经很卖力了,但最初在伦敦的表现很不妙。
于是,唐宁拍板决定,创办自己的报纸,哼,泰晤士报这个风向也太容易变了,仗着自己是老大就操纵舆论,甚至还呼吁要更换英国电报公司的总裁,士可忍孰不可忍?
泰晤士报和某些议员也太幼稚了,不要说有罗林森和塞缪尔两大盟友在bt,单论他那些控制在他手上的高能电池厂、纸带厂、油墨厂、打字机厂,唐宁大人在bt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既然要发行自己的报纸,对于自动排版机的研发就显得更重要了,在自动排版机发明之前,手动排字工的工作可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正因为如此,这个时代发行量最大的泰晤士报都没能超过8版,因为工作量太大,当排字工作太大时,并不是增加排字工的人手可以解决的。
活字印刷术虽然是中国人发明的,可是在中国并未被大规模地采用,因为汉字数量太多,几千个字,活字跟死字几乎没有太大区别。18世纪初,巴黎曾刻出一套十万余字的木刻汉字,但规模过于庞大,难以使用。19世纪初英国的瓦兹曾造出一套准确的活字,但成本如此之高,普通汉字印刷没有希望能够使用。英文可就完全不一样了,总共才26个字母,活字拼在一起的难度很小。
唐宁最想做的事不是一个大发明家,而是手下有一大帮发明家,在自动排字机的研发过程中,他主要交给了在世博会上招揽的传真机发明家贝克韦尔。当时的排字工人是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给报纸排版,可谓活儿多人囧。由纸带机来完成排版流程的原理并不复杂,但贝克韦尔最初的方案需要庞大的字母库,简直可以让机器崩溃的庞大,这位老发明家又没吸取在发明传真机时的教训,信息量过载对自动机器来讲是致命缺陷。新闻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