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地盘在元末-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人的面色红润,眼睛炯炯有神,笑着看萧羽:“你就是萧羽萧子琦吧?”

萧羽回道:“在下萧羽,字子琦。”随手将老爷子的信亲手交给老人,又瞄了一眼迪深穿的衣服,心想这个老人该是迪深了。

老人,当然就是迪深。

迪深看到萧羽的动作感叹:“这是朱子深衣。虽然我所学与朱子理学不同,但是这服饰我是赞同的。只是不知这天下还有多少人记得衣汉服了。”

萧羽心中一动,怪不得有点眼熟。原来是朱子深衣。说来,朱子深衣是根据朱子的朱子家扎记载考证的。它的下摆是均由十二片布组成,代表一年中有十二月,体现了强烈的法天思想,衣袖呈圆弧状以应规,交领处呈矩形以应方。这代表人做人要规矩。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衣带下垂很长,一直到脚踝,代表人要正直。这就是汉服!现在的元朝是中华历史上第一次由异族占领中原。而朱子深衣作为最为典型的汉服,意义不凡呀。

萧羽心思急转,看来迪深是个十分坚定的民族主义者。这样一来对萧羽是有好处的,萧羽的打算是建立一支可以保护好自己的武装力量。而迪深是宋的故官,对元朝廷是持消极态度的。所以萧羽决定要尽力取得迪深对萧羽的支持,而现在萧羽得先给迪深一个好的印象。

就在萧羽继续思索怎样给迪深好的印象的时候,迪深已经开口了。

迪深道:“萧羽,你教授孩子们武艺,我替他们向你致谢了。”

听到这里萧羽急忙起身道:“迪员外言重了,我初来乍来,能教这样好的学生是我之幸。况且坞主救我性命,为乡里乡亲做些事情算不得什么。”

迪深忽然一笑:“听说温班那小子做了你的干叔父?你又当了我外孙的大哥。怎么却叫我员外?”

萧羽心中了然,一喜,急忙上前行礼。不想却被迪深实实在在的给拦住了。

萧羽这下有点纳闷了,要说这是礼节性的,却是真真切切的给打断了。

那这到底有算什么?

迪深很快就将答案告诉了萧羽:“倒不需如此,以后的事谁说的准?”

萧羽也不做作,起来回到位置上:“迪老,此次我来想询问一些事情。”

迪深回道:“我在外面到还时有通信,问吧。”

一番问答后,萧羽算是清楚了。

元英宗以后元代的统治者在面对国家的衰落吏治的腐败,土地兼并的愈演愈烈等关系国计民生问题上以及基本上没有什么用力的措施,或者说元代的统治者以及没有能力改变国家衰落的事实。

而后的时间内,在公元1323年到公园1332年的十年中更换了五个皇帝,这样频繁的政治变换很大程度上将吏治的腐败狠狠地推了一把。从整个历史上看此时的元朝国势已经不可挽回的颓败下去。虽然元顺帝虽然在1340年亲政后实施了一些力图挽救王朝没落的措施,但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以及包括元顺帝在内的整个统治集团的日益腐败之能使得元朝的衰落步伐加快。

而从迪深口中得出的最为重要的信息就是现在的时间。

已经是公元1348年了,而中国历史上波澜壮阔的元末农民起义便要在1351年拉开帷幕。

虽然在还有两年多的时间,但是萧羽知道一个很令人吃惊的数字:元代农民起义的次数多达一百多次,要知道元代入主中原的时间上总共加起来还不满百年。几乎没一年都有一次或者以上的农民起义。虽然众所周知的事元政府的军事力量还很强大,但是末世之象已经显现。

而文科出身的萧羽还知道一件大事:在公元1350年更改钞法。

至正十年也就是公园1350年,现在萧羽所处的后年。元廷下诏成立诸路宝泉都提举司,发行至正中统交钞,用行政命令亏定没贯价值1000文,或者元宝钞2贯。中统交钞和至元宝钞并行使用,同时铸造“至正通宝”钱。与历代的铜钱并行使用。

这次的币制改革,源于顺帝即位后,对贵族,官僚,寺院滥行赏赐,元廷挥霍不度,加上各地灾荒频频。使得国库空虚,,财政艰难。

在脱脱再次出任中户右丞相后,集合中书省,御史台,集贤,翰林两院等部大臣共同商议解决财政危机的办法,最后决定采纳吏部尚书契哲笃更改钞法的建议,试图以此来摆脱危机。发行的中统交钞价值比至元宝钞高上一倍,还滥发宝钞与铜钱并用。民间舍虚就实,藏钱弃钞。改行钞法实行后不久久使得物价上涨十倍,京师用料钞十锭还换不到一斗粮食。人民视同宝钞如同废纸。元末战争频繁,郡县多以物换物。

萧羽深吸一口气,得出一个结论。后年的更改钞法将加速元代的财政的崩溃。

这样一来元朝的经济秩序将得到极大的打击,而元代作为中国唯一一个不歧视商业,不打击商人的王朝,此时的商品经济是极为发达的。元廷政策导致的混乱很快就要影响到江南地区,而且元代不同于明清时期,元代的航海极为发达,虽然在这个时空南宋行朝没有在崖山之役灭亡而是在南洋地区兴盛了一段时期,但是根据迪深的话,在南洋占据统治地位的并不是南宋遗民所建立的政权,而是当地的原住民建立的政权。甚至萧羽还隐隐约约感到南宋遗民很有可能被那些土著给压迫,就像现代的东南亚华侨那样被印尼土著给压得喘不过气来,甚至发生数次排华运动。扯远了,话说回来就是萧羽所处的地方很块就要波及到,很可能发生剧变!

萧羽微微摇头将这些“遥远”的东西暂且寄下。

迪深忽然问道:“现在你可有了打算?”

萧羽一想有点为难,在元代对于萧羽来说最前途的当然是从商,元代政府是支持商业发展的。而且距离温家坞不远的地方就是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之一泉州。

要知道元代最发达的港口就是泉州了。靠着多了近八百年的知识萧羽自认从商是不输于这世界上的任何一人的。

但是从商萧羽就要对面不久来的战乱,即使能过靠着自己的一点武力能度过乱世,但是一想到沈万三的下场萧羽不由的打了个寒颤。

除了从商的话,士农工商,当工人?虽然在建国后到开放后的那段时间是个十分光荣的职业但是萧羽没有很幸运的穿越到那个时期。而且萧羽即使能当个十分成功的工人,也就是个匠人而已,就还再如何厉害还能改变历史?还不是得被朱老八给一张纸给打到社会的底层去?

这个也否定掉,当农民?还是地主吧。不过没钱呀。

这样的话就只有当官了,倍儿有面子呀。忽然想到明代的官员的薪俸是很低的,甚至以个厅级官员穿的像个乞丐一样。萧羽记得有个史料记载,有一届科考录取三百多人。最后记载这三百多人的时候是,总共两百多人的下场很是悲凉;其中被杀数十人,在诏狱以及各大监狱里呆着的有近百人,其余的正在奔赴各地流放。其中安安稳稳当官的也就三十余人,最后留下的事些聪明的想尽了各种方法辞官的。什么?你不相信。

史载:洪武一礼部主事为了辞官尽然装疯,为了演得真实些,这些仁兄竟然学了孙膑逃跑时用的招数:吃猪屎。呜呼哀哉!!

萧羽念及此。口中喃喃道:“忍?打住。”而不知怎么的萧羽前面的“忍”是开始说的第一个字,下意识中知道不该说这些所以萧萧的“打字”倒是没有说得很清楚。反应过来后反倒是“住”字说清楚了

所以一直关注萧羽的迪深倒是听到了一部分:“人主”

迪深别样的笑道:“志向不小呀。”

萧羽也楞了,老半天才知道人家理解错了。但是看到迪深“诡异”的笑容。忽然想到温班和温迪氏的对话,“那,夫君和公公,爹爹相中的外力便是萧羽?”。

此时迪深看着萧羽的眼眸正色道:“今日你来,我正有件要事与你商谈。”

-----------------我叫分割线-------------------

PS: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小君的更新会有点另类。

希望各位读者能够海涵一二。

琉球这本书的更新将一次更新四章左右,但是不是每天而是每几天。

小君再次声明即使缩写也不太监!!

拜求推荐(第一次求票好紧张呀!)

第十三章 斗地主?

 萧羽将自己来到这个小地方的所见所闻都联想起来。原本富足安详的世外桃源变成现在贫者竟然到了食不果腹的地步,明明能够自给自足但是却很然有很多人缺粮。不过萧羽所不知道的是刚开始获救的时候温班和女儿提到过温家坞和桃花村衰败的始末,但是因为萧羽被穿越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给结结实实地震住了,而且因为太过虚弱而没有听到多少东西。现在,萧羽现在将那些破碎的记忆连接以来,加上温科那些少年学武保护家人。萧羽要是还不明白的话就是个白痴了。

所以萧羽现在能够猜得到迪深此问的目的了:对付刘由。

于是萧羽端坐正色道:“还请迪老示下。”

不想迪深却卖弄其不多的小聪明,反问:“萧羽你来此地有些时日了吧?”

小青年萧羽才来了两三天而已,不过想来也能算得上有些时日。搞不清楚迪深目的的萧羽干脆道:“是的,有几天了。”因为相信温老爷子的引荐所以也没想迪深的小手段。

迪深也没想到聪明反被聪明误将事情给弄复杂了。不过还是将主题提了出来:“那你说这桃花村比之陶渊明文中的世外桃源如何?”

还好,总算绕回来了。

萧羽回想到自己来的路上,虽然看不到很多东西。但是田地是没有荒芜的,再从记忆中台湾的地理区位一想。心想:此时琉球地区地广人稀,气候适宜。在耕作上可以达到一年三熟,而且水,光,热条件都是很的。对于元统治区的世界来说世外桃源不为过。

所以萧羽回道:“陶渊明文中的世外桃源也不过尔尔。”

迪深看到萧羽态度不错,并没有敷衍的神色,这才说了些有用的话:“如果你早些年月到这里,你所言当然不错。只是造化弄人呀…………”

说到这里迪深也不管萧羽是不是认真听着就说开了,萧羽知道老人的脾性。人一老呀,就爱回忆过去。所以萧羽也就老实的听着,也不答话。况且萧羽也意识到这是个了解桃花村和温家坞衰落的始末的重要机会。

和温班的几句话就带过不相同,迪深作为直接和刘由对阵的人,知道的更加详细体会的也更加深刻。

萧羽从迪深回忆中算是更为详细的了解到了两个地方。

温家坞嘛,领头人是温班。当然精神领袖是温老爷子。温家坞人的生活来源是生产船舶,温家坞还有个小型的造船厂是温老爷子办的。想造船这种较为大型的工程要的人手是不少的,坞内的匠人有不少,种类也多。有木匠,有铁匠等等。靠着将造的船卖出去,赚上一笔,而且在船舶作坊外的时间他们还可以做些私活。开始的时候又没有赋税。温家坞在那时是极为红火的。而且温家坞在海边靠着,可以煮盐卖又是一笔不少的收入。按照现代的说话,温家坞就整个一手工业的人为形成的村落。

而桃花村呢,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中国农村。小农经济,男耕女织。村民和温家坞的人数差不多,也有个千把人的样子。大都是跟随温老爷子和迪深迁徙到桃花村的。而那时的琉球是很荒芜的,千把人安置下来田地是够的。有田有地,而且琉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