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玩唐-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我们不脱衣服,怎么能服侍郎君洗澡?”两个俏生生的小丫头中一个说道。一边说,一边还在继续脱,立即四个雪白的小馒头露了出来。

第五十章 准备

王画也不是柳下惠,可他岁数还小。另外这两个小姑娘是贺家的婢女,有可能与贺掌柜还有什么暧昧的关系。虽然现在大家都是这样,连姬妾、妓妾同样可以送人、转卖,只是正规一点的滕妾要好一点。不过王画还有一点不习惯。

他只好找到贺晨,将他的好意婉绝。

贺掌柜还以为他年幼,腼腆,嘿嘿一乐,将那两个婢女召回。

宝林斋的动作很快,第二天不到中午就将房屋找好,这是洛阳城三个南门最西面的厚载门外一个农庄。

时光到了二月尾声,春天的气息更加浓厚了,农庄上绿柳开始带着浓浓的绿意,路边还开着各色的小花,让人感到这里充满了勃勃生机。在农庄外有一泓小溪,碧绿的春水向东北而流,贯入城内,融入洛水。

抬头再向东北看去,还可以看到青色的邙山在洛阳东北,象一个壮汉傲然屹立。

农庄并不大,但王画对这里的环境很满意。其实生活了这么多年艰苦的生活,王画很容易满足。

甚至因新雨之后,空气里还散发着淡淡的泥腥味,让他感到那一种大自然的味道。

王画拱手道:“这地方很好,多谢贺掌柜了。”

将王画安顿好,到了傍晚时分,贺掌柜带人顺着这条小溪,将一块巨大的木材拖进农庄。这块木材比王画要求得更加粗大,最少有两个半合围那么粗,长度也达到了三四丈。几十个大汉抬着它,还要喊着号子,可见它的重量。

王画看了一个树干,一道道年轮密密麻麻的,还不知道这棵树木生存了几百年。这棵树木砍伐下来,尽管现在洛阳水运发达,可从山上运到河边,工程不会亚于王画制作的那一件漆箱。

贺掌柜小心翼翼地说道:“王小郎,这棵木材行不行?”

毕竟王画最需要的是紫檀与红木,杉木只是其次。

王画说道:“很好,但这样一来。”

他比划了一下这个木材的粗度,也就是高度,都快有自己大半个人高了。他说道:“恐怕成本更高。”

“成本好说,只要王小郎将它制作成精品就是。”

王画也是一笑,怎么提起成本了,昨晚不是说过,一千万钱最好,还嫌自己钱花得少,怕器具制作得不精美。

这几大家族现在已经就好象西晋石崇与王恺斗富。只是玩得更隐蔽更高雅一点。

对于他们的心理状态,王画不置是否。但他也想将王家击败。以一人之力,将一个雄厚的家世,在工艺上才学上,彻底地击败。经过了这么多事后,王画对这些世家反感到了极点。他更不管宝林斋的后台是谁,只是将他们作为击败王家的一个势。

世家嘛!那有什么了不起的!我的财力人力不如你们,可在工艺上未必不如!

王画双手抚摸着这块木材,想到。他眼里更充满了自信的神采。

第二天,木匠就召进农庄来。

在王画的指挥下,他们将这根木材下半端削平三分之一。下端的平底留作为器具的托底。这个工程要求不高,只要平整就行。再往上去,就着原来圆形木头的轨迹,留下一小段来,这个工程同样要求也不高,但务必用刨子将它本来的圆形刨得更光滑一点。在这一段,也就是将来器具的最下方是留来做底纹饰的。

然后从这个圆弦形往上去,一直到中间部份,就着木材的圆形,打造成两个平面。下面一个斜面就写铭文的,中间一个直平面是作画的。至于从木材中间以上的部份,王画暂时没有动。

这将是这件器物的灵魂所在——特大型木雕!

漆,在中国历史很古老了。可大多数只是用它来装饰的,粉刷墙壁家俱,至于做工精细一点,就成为了高贵的工艺品,可最终目标还是服务于漆器本身,而漆器本身,无论是屏风、瓶、樽、洗、奁、几、盒、箱等等,最后还是用使用的。也就是无论再高明的漆器,还没有摆脱使用物这一范畴,成为真正一个观赏品。

千万不要认为一个纯观赏品,是一个废物,越是这样,它的身价反而更加昂贵。

而艺术品本身是一通百通的。不一定非要使用漆器,就固定在漆器本身上。比如供奉在日本奈良唐昭提寺的鉴真夹贮漆像,就被日本人视为国宝。这尊漆像,先雕刻木像,再用十层麻衣做漆胎,用黑漆、朱漆做漆灰,再贴上金箔,最后罩漆。这件艺术品,就是结合了木雕与多重漆法制作完成的。

但还没有跳出漆器这一范畴。直到百宝嵌这一工艺出现后,大量优秀的漆器开始出现,有的漆器已经不能用漆器来形容了。比如清乾隆年制作的御制象牙镂雕锦地染色嵌石祝寿图镜连金蟾吐珠金漆木座(汗,好长的名字,有的更长),只是在象牙镜边缘与木座使用了朱漆,其他部份要么绘画,要么牙雕,要么镶金。

在清朝,技术的进步与发达,这样的器具带给人的感官还要好一点,如果将它放在唐朝,将会引起多大的轰动?

而且王画更加雄心勃勃。就凭这么大的一块木材,制作出来的器具将会有多么庞大?

当年,乾隆花费三年时间,将一块玉料从和田运到北京,又花费八年时间,耗费了十五万个工作日以及一万五千余两白银。终于凿成了高二米多、重达五吨的绝世精品大禹治水图玉山。这是乾隆以大禹自夸,浪费了这么多人力财力,只求一件工艺品。在政治上这种行为不值得夸耀,可在艺术界,这是一件很隆重的盛事。

王画也没有乾隆那么牛的本钱与资源。木材雕刻与玉器琢磨这两个工程的难度也不能相比,但这件漆器一旦制成,也许因为木材的密度,重量稍逊一筹,可在体积上绝对超过它的数倍!

就是他请宝林斋请了大量技术人员帮助,这件漆器的完成,耗费的工作日,也颇为可观。当然,一旦制作完成,它有可能使这个世界工艺界为之膛目结舌,售价更是一个天文数字,尽管就是售给宝林斋,他也会因此而从中取得巨大的利润。

这件漆器一旦完成,他也不会再愁开办瓷窑的本钱了。所以他向贺掌柜说,这是他的漆器的收山之作。

其实,这场暗中的竞争,王家有着巨大的优势,也许他们聘请的漆匠比王画手艺还要高超,画家比王画的画艺更高,书法家比王画的书法写得更好。但王画见识,整整领先了这个时代一千多年,创新与见识方面,将整个大唐的艺人加在一起也比不是他一个人。

并且对艺术品的美感,他也更是遥遥领先于现在唐人。

究竟是创新见识取胜,还是技术手艺取胜,这还得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直到两件漆器全部问世,最后才能决晓!

但随着一些工匠的悄悄到来,王画开始动手了!

第五十一章 灵魂

王画选择的雕刻主题人物是他的半个老乡——洛阳缑氏县人陈袆,法名玄奘,也就是世称的唐三藏,唐僧。他在天竺游学十二年,还那烂陀寺,依戒贤之命讲摄大乘论、唯识抉择论。时有师子光讲中、百二论,驳唐三藏之说,唐三藏会和中观、瑜伽二宗作会宗论三千颂破斥之;后又制破恶见论一千六百颂破斥乌荼国小乘论师之破大乘论,因而名震五天竺。

这一年唐四十一岁,想要东返,戒日王闻其名,于曲女城为其作大法会,印度十八国王均列席,大小乘僧及婆罗门等七千余人亦到,此即佛教史上著名之曲女城辩论大会。唐被授于论主,称扬大乘,提出论文真唯识量颂,悬于会场门外,经十八日,竟无人发论难之。经过这一次大会,十八个国王于会后,返依为唐僧的弟子。

王画正是选择这一段故事进行雕刻的。

这个工程可谓庞大至极,七千多个大和尚,每一个和尚都要雕刻得栩栩如生,何其艰难。这也是为什么王画请贺掌柜请人,请的最多是雕刻师傅的原因。而且雕刻完成后,还要上漆,打上金箔,以及其他工艺,不但更耗人工,成本也会急剧增加。如果不是宝林斋的后台老板与太原王家比拼,凭借王画,可没有这个本钱制作这个漆器。

这才是第一项工程,当然也是主体工程。王画不可能为了制作这件漆器来颂扬佛教。现在的佛教因为武则天的推动,已经成了国家的一个祸根。大批百姓因为贪图寺庙没有税务徭役,进入寺门,给国家收入带来妨碍。这只是其一,因为寺庙增加,许多僧人不法,诱骗穷苦百姓出香火钱,来求富贵平安,这是其二。因此建造寺庙,花费不说,侵吞百姓田地的事时有发生,这是其三。

王画从没有认为他想做一个滥好人,但也不想做一个穷凶极恶的坏人。

因此,他制作这件漆器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弘扬佛法,而在于唐僧这种为了理想,进取努力这种向上的精神。而这种虚心并且进取努力向上的精神,自唐以后,在中国人身上基本就消失了。到了宋朝以后,国人渐渐变得内敛起来,最后闭关自守。

象唐朝杜审言可以大声说,我的文章赛似屈宋,不管是不是这回事,但这种精神是充满自信的,蓬勃向上的。过了唐朝后,有几个人敢喊出这样的自信之言。有时候那不叫谦虚,纯是虚伪。

这才是他弘扬的主题。

因此,才有了下面两项工程。

第二项工程就是漆画,是多幅连环图画,叙述的是唐僧从凉州出玉门关西行,一直到天竺,然后在天竺闻名遐迩,最后到唐僧归来,唐太宗敕命梁国公房玄龄等文武百官盛大欢迎的场面,这十七年五万里旅程的一些主要故事。

这个工程比不上第一项工程,但因为面积的原因,同样巨大无比。

第三项工程,从这个漆器的一个正面到另一个正面,誊写唐僧撰写的《大唐西域记》。这本书对于印度历史很重要,虽然这个国家创造了悠久的历史文明,可因为不着重历史记载。如果没有这本书,印度的古代历史有可能没有办法重组。就连印度人最骄傲的阿育王故事,也是来自于唐僧这本书的记载。

但这本书共有十二卷,十万余字。这块木材三个直面,面积不小,还不得不用绳头小楷书写,然后采用柘印刻在直面,进行木雕,再打上金粉。

现在贺掌柜终于知道王画说是什么绝响了。他听了两眼发黑,七千余人物塑像,十万来字,还加上一百多幅连环图画,行,小郎君,你牛叉。

硬是大半天没有说出话来。

难怪要这么大的木材做原料。但这也是好事,如果完美地制作出来,那肯定是绝响!

在另一个侧面,也就是最大的人物雕像唐三藏的正背后,王画将它作为主面,王画开始写下一篇铭文:

法师玄奘,为求正义,跋程几万余里,历漠沙,经绝域,渴露饥风,得西域正经回。君子之道,弗以险畏之,弗以难怯之,弗以窘弃之。道路见狙,信义越明。

太史公幽缧著《史记》,孔子戹陈蔡,作春秋;左丘失明,安于《国语》;孙子膑脚,方论兵法。居高不忘形,居贱不移志,居满知其盈,居损亦知聚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今天下言道德者,入于老、入于佛、入于儒,入者附,出者污。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亦吾师弟子也(唐朝有佛教弟子说老子颜回孔子是佛的三个弟子,孔子是儒童菩萨)。为孔子者,乐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