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玩唐-第4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活着也有许多活着的方法,同样有许多活着的方法让人生不如死。就象五王这一路南行,恐怕遭受了押送官员的无数凌侮,甚至家中女眷都有可能被如狼似虎的士兵欺凌。这种活法,不如一死算了。

武则天努了一下嘴,那个老太监拿出来一个铁券。

王画再次伏下,怎么着,也要表示感谢。

“那么哀家再说一说你与小郡主的亲事。”

王画与李裹儿脸上再一次失色,都以为武则天赏了铁券,这是隆恩,挟这个隆恩,让王画与李持盈完婚。

但武则天没有这个意思,她继续说道:“因为小郡主是哀家的嫡系孙女,所以让她下嫁给你,也可以说是让你成为哀家的半个孙儿。可惜了。”

她下面没有,但都明白她可惜了什么。本来是一桩好好的婚姻,但是王画偏偏挑选高难度的,喜欢上了李裹儿。

“现在哀家依然将你当作半个孙儿,你可否愿意?”

王画愣了一下,因为不知道这个半个孙儿,是一个虚名,还是让他继续迎娶李持盈,做半个孙儿。他瞅了瞅李裹儿,看到她挺起来的肚子,犹豫了一下说:“臣愿意。”

以他与李裹儿的关系,半个孙儿也不为过。

但武则天将话锋一转,说:“哀家这一年来时常回想起这一生的所作所为,有些地方做对了,有些地方做错了,所以吩咐皇儿为哀家树立了一个无字石碑。不过哀家还是想听一听,你对哀家的评价。”

王画再次犹豫了一下说:“陛下,一生是有功有过。第一个功劳就是打击保守的门阀,西汉削藩,是皇室藩王粗于皇权,东汉之败是后室数次控制皇帝,宦官乱政导致的,但也是门阀独大,剥削百姓,其实皇室与国家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因此有了张角起义,造成东汉瓦解。所以陛下这一举措对社会进步有良好的意义。”

说到这里,他叹息一声,现在这一切让老武全部重新推翻过来了。

“第二个功劳是劝农桑,薄赋役,所以国家从高宗初年三百多万户增加到六百多万户。第三个贡献就是稳定边疆,特别是屯田政策。四是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五是用人不对门第,就象臣一样,如果不是陛下,臣也不会脱颖而出。所以陛下执政期间隐隐有贞观遗风。不过陛下也有许多做错的地方。在陛下执政时间,打击了保守的门阀,也产生了许多新兴庶族,增加了竞争力与活力,可大多数贫困百姓却没有得到好处。所以土地吞并开始严重,逃户增加。因为错杀了许多名将,战斗力减弱,所以数次出现败役。导致士兵大量伤亡,兵源紧张,边兵驻守边疆时间延长,府兵制度开始破坏。还有信图谶、崇佛教、建寺院、筑明堂、造天枢,浪费了国家许多金钱。对于张氏兄弟,人主富有四海,嫔动千百,陛下既为女王,所宠幸不过数人,并不奇怿,但不该让张氏兄弟参与政事。还有蛇一头可行,两头为怪,既立太子,又扶助武氏宗室,所以也为初四兵变留下了祸根。最后就是信用酷吏,杀害了许多无辜的宗室弟子与文武百官,尽管有许多人该杀,但有些人罪不当死,这些人是国家的栋梁之材。所以边关少勇将,朝中少能臣,所幸陛下不惜一格用人才,提拨了许多人才,才将这一错失弥补,没有造成多大的危害。”

“你的评价倒也很中肯,但哀家不明白国老对哀家是何意,为什么他临去前,要推荐张柬之?”(文*冇*人-冇…书-屋-W-R-S-H-U)

如果不是狄仁杰推荐了张柬之,张柬之也不可能担任宰相,或者能避去神龙政变之祸。不过这只是一个原因,幕后主要还是李旦与太平公主推动的,张柬之只是一个放在台面上的人物。当然当着李旦的面,王画不好说出来,他从容答道:“陛下,当初太宗因为魏征推荐候君集与杜正伦,几乎掘去魏征之墓。但东征高丽回来后何言?”

武则天听了不语,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是对是非,只有后人来评价了。但你既许诺哀家,作哀家半孙,因此哀家有一事相求。”

“臣不敢,尽请陛下吩咐。”王画说这句话时,心里特虚。

“哀家这一去,皇儿他们自当有事,恐难为哀家尽个大孝。这是哀家一大憾事。”

李显与李旦默不吭声,不是自当有事,而是不会情愿为武则天守孝,也许会守,但顶多守一个七七小孝,那已经孝顺得不行了。大孝,可能吗?那是整整三年。

武则天继续对王画说道:“因此哀家想你为哀家守个大孝。”

王画听了脸上都快流出汗水来,这真是古怪的要求,你虽然杀了不少子女,可也有许多子女活在世上,为什么让我这个外人为你守满三年大孝。当然,如果是其他还好办一点,比如祭日禁荤腥,清明冬至去扫扫墓的什么。以老武对自己的恩情,也不算过份的要求。主要是在这三年之间,王画不能成亲。眼看武崇训死了,与李裹儿还是李持盈这道障碍,但操作变得不是那么困难了。可这一答应下来,三年过后,又是什么变化?

王画沉默着不说话。

武则天忽然愤怒地说:“难道你不愿意吗?”

喝完后,脸上飞起一道道红云,这是不好现象,真的快要不行了。

连李显也说道:“王侍郎,就答应朕的母后吧,以后朕会对你补偿。”

武则天不顾李显的话,缓了一口气又说道:“王画,这不是你一个人的幸福,是大唐的将来。难道你想讳旨吗?”

王画都快晕死了,我为你守不守孝,与唐朝将来有什么关系?但老武连讳旨都搬了出来,他只好跪下说:“臣授旨。”

“那哀家就放心了。”王画也不知道她放心什么,但似乎真放心了,说完这一句,她脸上洋溢着一片笑容,眼睛也合上了。

老武终于走了,李显等人伏下大号,但王画看到他们皆是雷声大,雨点小,哭声凄厉无比,可没有看到多少泪花儿。本来老武一走,王画也会感到伤心的,可现在脑子里浑沌一片。

老武将他喊来,肯定不是让他谈她过去是非的,也不会谈狄仁杰推荐张柬之对错的,更不会为仅为自己赐一个字。如果那样,随便派人传达一下口旨,自己敢不受?况且这个字也很好,高朗,高郎令终,十分地吉祥。因此主要前来就是让自己守这个大孝的。而且守大孝还关系到唐朝的国运?

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而且让他郁闷地是,老武说完就撒手西尘,想问都没有办法问。

正在这时候,李旦在他耳边低喝道:“母后让你守大孝,她仙逝,你都不哭一下吗?”

这是正事,王画只好与李显他们一样,号淘大哭,不过与他们彼此彼此,皆是雷声大,雨点小,而且王画雨点特小,挤了半天,也没有挤出一滴眼泪。这时候他最想的一件事,就是早知道这一天,不如让手下到南美洲找到辣椒,现在用辣椒水抹在眼皮上。

号了大半天,李显想起来正事,立即传百官到上阳宫来,商量武则天的葬礼,特别是太常寺与礼部的大小官员,要一起到来。

一会儿各个官员陆续地走了过来,本来按照武则天的旨意,要与李治合乾陵。

但这时候给事中严善思上疏说:“乾陵以石为门,铁锁其缝,今启其门,必须重新开凿。神明之道,体量幽玄,况今合葬,动众加功,恐多惊动先后地下之灵。况且合葬不是古礼,在汉朝时皇后也没有与皇上合葬。只是到了魏晋,古礼倾废,才有合葬之事。望陛下于乾陵之旁,择一吉地为陵。若神道有知,幽途自当通会。若其无知,合之何益?”

实际上就是不想武则天与李治合葬在一起,认为武则天的作为不配。

不过李显依然不从。

在一片纷乱中,王画走出寝殿,李裹儿又跟了过来,有些恼怒地问:“二郎,为什么你要答应?”

王画一摊手说:“你想一想上皇对我的恩情,她都用旨来逼我了,我不答应能成吗?但裹儿,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大不了再等三年,况且现在你我只差一个大义,与夫妻有可区别。”

李裹儿还是不乐意。

这要慢慢开导,因此王画又说道:“裹儿,在这里不好说,明天你回家,我慢慢对你说。”

他故意用了回家这一个词。

李裹儿才稍稍色霁,但王画还在逐磨着老武的想法。这时候殿外面的冷风一吹,他头脑也开始清楚起来,仔细回想,忽视身上流出汗来,心里想到,幸好自己为了老武开心,写了一本《红楼梦》,才让老武在临死前,放了自己一马。

他心里默叹道:老武啊老武,不愧为古今往来,唯一的女皇帝,这份智慧,纵然自己,或者朱仝,都只能望尘莫及。

第四十八章 眺望

武则天最后这个要求,传了出去,大家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太搞怪了,怎能让王画替她守大孝呢?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老武关在了上阳宫,头脑被关得不清醒,才有了这个无理的要求。可对王画也有好处,都认为老武一生提拨了无数的大臣,特别是一些出身寒门的,如果不是老武执政,他们有可能终生没有机会进入高堂。但神龙政变时,却没有一个大臣向老武进忠,也只有王画一个人兵发绥州,几乎一死。对错不提,这也是一个君臣相宜的佳话。

也不是没有人看出来的,李旦就想出了一部份。但如听到这个消息,立即赶到王家的朱仝所言,李旦还是低估了王画。否则现在有可能与王画接触,而不是无动于衷。李旦是认为自己这个母亲高看了王画,但只是当时将王画吓了一身冷汗,毕竟老武死了。对王画影响不大,却对自己影响很大,如果有聪明人想出其中原委,自己乐子就大了。

要这个虚名没有用,就是老武说了,我家老三没有用,你们一起帮助老四吧,自己能做成皇帝么?反而会招来杀身之祸。所以不情愿,还是替王画扑火,派人推波助澜,到处散发谣传,说老武这是赏识王画,所以才让王画守这个大孝。

手下幕僚领命出去,李旦坐在椅子气得不行。能不生气吗,这小子放了自己心爱小女儿的鸽子,本来等他腿伤好了,找他的麻烦。现在自己这个老母亲发了神经病,让他守孝,自己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以亲事为借口,上门踢场子。也不大好踢,因为那个府邸现在只能一小半算是王家的,其余都是李裹儿的。这还不算,自己还要派手下,替王画向天下人说王画的好话。

但王画也快活不到哪里去,他要替老武尽孝,这回再也不能躲在家中,闭门不出。虽然不是每一刻都到灵柩前,但是太后死了,有许多礼仪,一些重要礼仪他还是要到场的。

最主要是他的身份很尴尬,肯定不能算是大臣了,如果是大臣,也没有这个资格守大孝。虽然守这个大孝会吃很多苦头,可也不是什么人想守就能守的。就象每天早上替韦氏到痰盂的人,虽然是一个下贱活,但皇宫那么多太监,绝大部份人却没有这个资格做这下贱活。

但他肯定也不是武则天的亲孙子,甚至连孙女婿,都算不上。

少数与王画交好的大臣,比如大宋同志,每一次看到王画的样子,都挤眉弄眼的捉狎他。

不仅仅如此,李裹儿更是怒气冲天。正月十三早上就到了王画家中,王画劝说了半天,用了无数的理由搪塞过去。但是随之问题也来了,李裹儿要赖下来不回去。

如果是原来,也没有关系,这两个人是恋情也好,奸情也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