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玩唐-第4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画思付了一下,会意过来,李显或者没有对五王动杀机,但韦氏并没有就此放过五王。在她的授意下,放出的钦差不得不在路上刻意耽搁行程。李显下一万道圣旨,有韦氏的干涉,五王还是难逃一死。所以老魏身为中书令,也许早知道了这件事,可不敢吭声。

而且想想周利用“流放”的地点,虽然是在岭南,但是广州都督府,岭南最好的地方,就是放在中原,也是望州。这哪里是在流放,而是在搪塞自己,搪塞关注此事的百姓。等到风声过了,或者自己怒气消了,百姓忘记此事了,韦氏再将他调回来。

韦氏这个想法,这份偏袒,更让王画十分失望。

王画将第五份信打开,看了看,对李红说道:“去将朱先生叫来。”

朱仝进来也不生气,呆在王家这几天,已经隐约地察觉到王画手中还有一支强大的力量,而且连李红都对此不怎么过问,只有沐孜李一人操作。因此他也没有问王画。

他相信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王画早迟会向他透露出所有的秘密。而且王画越强大,对自己本身也有好处。不然就象敬晖等人,让武三思一下子就弄倒了,还扶助什么?

王画问道:“李隆基的王妃是王家的什么人?”

李红与沐孜李皆是一愣,现在与王家正是合作期间,如果李隆基的王妃是太原王家的人,李隆基对王画抱着敌意,有可能现在王画对李隆基也抱着敌意,那么关系就复杂了。

朱仝过来的时候,就想到了王画有可能问这个问题,他答道:“小候爷,你对太原王家知道多少?虽然王家在七姓中排在末位,可势力还是远非你所想像的。真说起来太原王家分为二房,一是祁县一脉,一个太原一脉。祁县一脉从献貂蝉的王允开始,王勃与王绩也是出自这一脉的。但现在主事的却是太原一脉,宰相王珪与王皇后就是出自这一脉,当然王小娘子也是这一脉的。而且你血字营手下大将王晙也是出自这一脉的。”

王画一听晕了,王晙洛阳人,怎么与太原王家沾上关系?而且自己却半点风声也没有听到。

“小候爷,请不要怀疑。太原王家不止在太原才有他们的族人,有许多族人在外面枝繁叶茂。王将军上几代都是官员,常年生活在任上,因此王将军几代都没有在太原定居,就是王将军自己也是在沧州出生,后来随其父长安尉王行果迁居洛阳的。但确确实实是属于太原王家。只是王将军本人矜持,不炫耀家世,因此在太原王家族谱上有,可知道的外人很少。因为小候爷与七姓十家原来有些矛盾,后来小候爷看重了王将军。王将军就更不敢将此事说出来。”

王画苦笑了一下说:“好吧,以后我遇到姓王、郑、崔、李、卢、韦的人,一定要问个清楚。”

“若是公事无所谓,机密私事最好防一防。”朱仝看到王画吃瘪的样子,显然也感到高兴。他又说道:“临淄王的王妃严格来说是来自祁县王氏,不过现在两脉合为一体,也可以说是来自太原王家,她的祖父是梁朝冀州刺史王神念,其子是南梁勇将王僧辨。但也因为世代为官,迁居在外,离王家主脉甚是遥远。而且王王妃与临淄王结婚数年无子,所以只有小候爷与王家合作带来很大的好处,请不要惦念此事。除非临淄王是皇太子,那另当别论。”

王画更加苦笑,心想,如果自己无能为力的话,李隆基不但是皇太子,还是皇帝,但这个王皇后好象让老武的侄孙女武惠妃害死了。

他也将朱仝的话记在心上,最后事情水落石出时,必须要对王家防上一手。但这两三年,就是朱仝都未必能看出什么兆头。与王家的合作也会平安无事。就是以后,李隆基得势了,面对每年一百万缗钱的进账,王家同样会犹豫不决。

王画才将第五封信念了出来,不然朱仝也看不懂。

信上说大约去年郝鹏飞卷走了大量钱财,平安无事逃跑后,却到了南洋转了一圈,大约是受王画在朝堂上说的从南洋交换粮食的影响。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运来近百万石粮食。然后在苏州以每斗不到四十文钱出售。因此洛阳这一段时间米价让王画大批粮食运过来后,冲击了一下,再受他的影响,又冲击了一下,下跌到五十文以下。

当然就是这样,商人还有赚头,毕竟是粮食,不是盐,过往关税并不重。所赚的钱不是胜在利润,而是胜在量多。

郝鹏飞并没有直接出面,是交给几个大户人家代办的。如果不是王画故意留下几条线索没有掐断,都不注意此事。

所以沐孜李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似乎郝鹏飞现在是在帮国家平稳粮价,也不符合他的风格。难道他手里也有一块广大的土地,在种植粮食?

朱仝想了一会儿说道:“这个郝鹏飞是一个人才啊。”

虽然不乐意,但王画不得不承认,原来那个让自己轻易骗倒的纨绔子弟,这几年成长起来,至少比王碱兄弟强得多。

他对李红说道:“你让人带信到小琉球,让他们加强巡逻。”

最好的办法,就撤出台湾。现在航海的船只增加了许多,难免会有人登上岛屿,那就有可能发现王家的造船基地。但王画舍不得,比如自己缺少什么,可以立即从中原买回来,而且在上面经营了很长时间,与原住民十分熟悉,有了自己的生产基地了。特别是掳获奴隶,王画偏偏喜欢掳获倭人,台湾又可以作为一个中转点。现在粮食直接从长江入港,更是一个重要的中转站。

王画舍不得放弃。那只有增加保卫力量了。

“还有,对一些忠心的奴隶可以作一些适当的奖励,让他们看到盼头。但对武器管理继续保持严格。”

这一条李红也明白,一味的镇压,最终必然适得其反,况且大洋洲上还是以奴隶为主。只是这些奴隶来自四面八方,拧不成一股绳,所以成不了大势。否则王家都有可能对大洋洲失去控制。所以适当地选择一些怀柔政策,也很重要。

但下面的话她就有些不明白了。

王画又说道:“而且一些淘汰下来的船只,可以出售出去。现在航海方兴未艾,能卖个好价钱。朱先生,你估计太原王家能拿出多少现钱?”

朱仝想了一下说:“如果将金银与铜钱,还有绢一起拿出来,大约在七八十万缗钱,不会超过一百万缗钱。”

数字也算巨大,可对于一个庞大的家族来说,这些钱还是微不足道。难怪外人评论说王家开始衰落。但王画并不耻笑,他看着的是王家的人脉与资源,不是王家的资金。他又说道:“你写一封信给王家族长,就说让他准备五十万缗钱,还有五十个会经营的掌柜。我会让他半年后至少增加五十万缗钱以上的收益。沐孜李,你也要安排近百个忠心耿耿的手下,要求会写一些字,算一些账,精明强干,口风严实。”

“二郎,你要做什么?”

“这个郝鹏飞在玩经济杠杆,那么我就与他玩一把。”

听到这里,朱仝已经明白了一大半,但王画怎么操作,他还是不大明白。这个对他来说,似乎也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但他有些担心地说:“就怕这一次他们也陷了进去。”

“朱先生,无妨,你可以直接告诉他们,如果同意,到时候会给他们一个公道的分成。如果不是同意,我也有其他的手段。而且资金,这一次我也有可能会向皇上借一百万缗以上的钱进行操作。”

还是不大明白,但知道这一次王画玩得可不会小,不说太原王家能拿出多少钱,就是现在的王家并不是外人所想的那样,手中的现钱也足足有近五十万缗钱。还有源源不断的宝石、珊瑚与铁矿石进入唐朝,数月后还有一批粮食也进入唐朝,但因为涌入的人口猛烈的增加,这一小批早稻的产出,运过来的不会很多。

王家爱玩就玩,不玩拉倒。这是利国利民的事,不需要遮掩,王画可以合作的对象很多。但夏收即将来临,必须立即安排。

李红还在发愣,为什么李显会同意借一百万缗钱时,这不是一百万钱,唐朝国库里总共有多少钱?朱仝听到这个数字后,更明白了大概,开始立即写信。

王画并没有结束,他看着第三封信,工艺品是他的强项,但工业却是他的弱项。没有想到自己只说了硝、硫磺与炭末,竟然让手下将黑火药研究出来。那么是不是自己画一个图纸,就能做出枪支大炮来?

当然这是YY了一下,但如果装上投石机,将炸药包点燃,放在海船,都适合海战。他也拿出纸笔。这是画了原始的人力转炉与高炉与煤炭焦化过程的图纸,看能不能有聪明的手下,将高炉练钢技术,提前研究出来?画好了图纸,王画又想到了制造高炉的另一样东西,水泥,这是将石灰石与粘土破碎磨细后,放在窑中经高温烧成熟料,加入适量石膏磨细,才是成品水泥。好象还有一些其他的混合材料与外剂,效果会更好一些,可王画不知道了。

王画又写了出来,看手下有没有能人将它再次研究出来。

想到了水泥,他又想到了玻璃,一般人说玻璃是沙子烧出来的,这个说法是错误的,不但有沙子,而且是石英砂、纯碱、长石及石灰石共同经过高温烧炼,才有上等的玻璃。当然,上等也指与现在市场这种来自大食的玻璃相比。

但怎么烧,什么比例,他同样不知道。反正大洋洲上人多,也不知是十万人还是二十万人,里面有不少沐孜李安排进去的人才。一道让他们中的工匠研究。

王画画了图纸,写了说明,然后将它们吹干,交到李红手上说:“将它立即送到大洋洲,另外吩咐他们,那个铜矿可以开采,但铜暂且收藏起来。另外,将家中所有飞钱兑成现钱。”[WWW。WrsHU。COM]

朱仝正在写信,很长的一封信,王画让他写信,代表着与王家的诚意。这有可能是一个对王家十分有利的事情,但王画写出来,未必让太原王家相信,相反,自己至少不会害太原王家。所以务必用最准确的语言,将其中一些模糊的利害关系写出来。而王画也没有全盘说出来,所以信写得很慢。听到王画提到铜矿的事,他抬起了头。

他知道是来自海外的,如果在唐朝,私人开采铜矿可是要斩头的。

李红却迷茫地接过信,问:“为什么?”

铜的作用主要还是用来当作货币的,没有收藏价值。

朱仝代答道:“李娘子,你想一想,现在市面上有多少人用金银兑现铜钱?就是兑现铜钱是什么比例?”

这个李红倒知道一些,明面上是一两金子换八两银子,一两银子与一缗钱相等。可这几个月,银价与金价在不停上涨,当然,也无所谓,金银并不是直接的货币,只是一个贵重金属。因此大家都没有注意。

“李娘子,可知道原因?”

李红模糊地有一些想法,但还是摇了摇头。

“粮价涨了起来,工人的工薪,以及其他的物价都随之涨了起来。但铜钱还是铜钱,等于铜钱价格下跌了。有的人已经将铜熔化,烧成铜器出售。这在汉朝也出现过内似的事。因为比铜钱使用划算。实际上流通的铜钱开始减少。再看绢,因为棉花种的人多了,养蚕的人也少了,因此绢价也提高了。有许多百姓想用棉布当作钱来兑现,但交易的人看到棉布价格下跌,又不愿意。我不知道小候爷有什么想法,但这种情况有些混乱。因此聪明的人,就能利用少量的钱与粮,撬动市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