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玩唐-第5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郭听说此事,急了,立即上疏说:“往年吐蕃多次兴兵入侵,图的就是突厥十姓与安西四镇。最近几年罢兵,请求和亲,不是因为吐蕃真心向往中国礼义教化,只是因为他们吐蕃国家多难,人口与牲畜染上了瘟疫,担心大唐乘他们势窘时大举进攻。为了喘息,才有和亲之事。”

疏奏到了京城时,正是王画与坌达延发生冲突的时候。在这一点上,英雄所见略同,老郭与王画意思差不多。只是老郭说得更激进。其实和亲也未必是假。象唐朝那样嫁公主,为什么不和亲,不和亲才是傻子。象金城出嫁一次,吐蕃得到了多少礼物?特别是那些能工巧匠,对开化吐蕃起到多少作用?没有这些技术与文化的流传,吐蕃能这么迅速地强大,然后反过来攻打唐朝,掳掠了五十万百姓,将老的小的砍死,或者逼他们跳悬崖,然后剩下中年人做奴隶吗?

所以和亲好啊。

吐蕃为什么不和亲呢?

老郭又说:“现在公主已经下嫁,吐蕃得到了大义,国内开始安定。现在忠节不为国家着想,只想做吐蕃的向导。一旦吐蕃得志,必然会控制忠节。以前吐蕃无恩于大唐时,尚要索取四镇之地。如果帮助唐朝攻破娑葛有功,请求朝廷割让于阗疏勒二镇,朝廷到时候用什么理由拒绝吐蕃?而且由于默啜侵凌,唐朝安西四镇兵马疲惫,如果相助忠节,不求吐蕃,又有什么兵力出兵突骑施?此外,吐蕃治下各个蛮部与婆罗门(印度一部分国家)正不服从赞普号令,如果吐蕃又照此类推,借唐兵前往征讨,朝廷又能用什么借口拒绝他们的要求?所以自古以来聪明帝王都不愿接受夷狄恩惠,就是担心他们以后提出永无休止的要求,酿成大患。再说,阙啜忠节请出阿史那献来,还不就是因为阿史那献是可汗的子孙,想靠他来招抚十姓吗!阿史那献的父亲阿史那元庆、叔父阿史那仆罗、哥哥阿史那子及阿史那斛瑟罗、阿史那怀道等人也全都是可汗的子孙。过去大唐朝廷以及吐蕃赞普曾将他们一个个地册封为可,都想用他们来招抚十姓,但均未能达到目的,这些人在位不久便纷纷破族灭家。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都不具备超出常人的才能,恩德与威名也不足以影响部众,所以虽然他们都是可汗的嫡系子孙,各个部落还是不肯亲近依附他们,何况阿史那献与可汗的血缘关系比他的父兄还要疏远一些呢?倘若阙啜忠节自己的兵力就足以使西突厥十姓部落归附的话,那么他就没有必要请求可汗的子孙阿史那献出来作可汗了。而且一旦交战,必然从各部征兵,各部不胜骚扰之下,有可能与娑葛会合。这样内部不宁,外有突厥伺机入侵形势,安西四镇自此无宁日矣。”

老郭这篇深有远见的奏折,在历史上十分地有名气。

当然因为王画出现,略有不同,其中一个重要的角色,郭虔瓘压制在鄯南,没有出现。

但老郭说了这么多道理,宗楚客依然不从,建议冯嘉宾持节安抚忠节,侍御史吕守素处置四镇,将军牛师奖为安西副都护,发甘州凉州以西兵,兼带吐蕃兵,以讨娑葛。

当时娑葛派来向朝廷贡献马匹的使者娑腊还在京师,只说此事立即马不停蹄回来禀报娑葛。娑葛于是派遣五千骑兵出安西,五千骑兵出拨换,五千骑兵出焉耆,五千骑兵出疏勒。正好忠节在计舒河河口迎接冯嘉宾,娑葛派兵袭击了他们,生擒阙啜忠节,杀死了冯嘉宾,又在僻城捉住了吕守素,并把他绑在驿站的廊柱上一刀一刀地剐死。

这时候老郭也到了疏勒镇,并且在河口扎下栅垒。听说后,看到敌人势大,不敢出营抗击。

当王画听说这个消息后,他感到好笑。以老郭的能力与胆量,绝不会是贪生怕死的人。这也是气愤朝廷不听他的建议,玩了一个心眼。

大家彼此彼此。

不过老郭如果真有这份变通,对他似乎是一个好消息。王画还真怕老郭是一个认死理的人,如果是认死理的人,还真有点不好玩。

就在王画往回赶的时候,牛师奖与娑葛在火烧城交战了。这一战让牛师奖全军覆没,娑葛乘机攻陷龟慈,切断四镇间的联系。然后派使者进京,向李显讨要宗楚客的人头。宗楚客又让周以悌取代郭元振统领安西各路人马,召郭元振入朝,册立阿史那献为十姓可汗,以焉耆布置军队讨伐娑葛。

但这时候娑葛头脑还是很清醒的,而且听说王画出使吐蕃,不知道为什么在沙洲出现了。人的影儿,树的名儿,写信给老郭:“本来我与大唐朝廷之间没有任何矛盾,我的仇敌只有阙啜忠节一个人。但兵部尚书宗楚客接受了阙啜忠节的重金贿赂,就毫无道理地想发兵攻破我的部落,并且御史中丞冯嘉宾和安西都护府副都护牛师奖将军相继领命而来,我又岂能坐以待毙!另外我又听说阿史那献也将来到此地,他的到来只会使安西四镇冲突增多,恐怕今后难以有安宁的日子好过。请大使商量解决吧。”

其实他还真白担心了。

无论是牛师奖因为贪功,没有喊王画帮助,还是老郭,也没有邀请王画。

其实王画还真担心他们喊自己前去,可一路东行,一个人也没有请他,王画只是摇头。

但老郭将娑葛的信呈给了李显。宗楚客大怒,奏称老郭有不臣之心,征召他入朝,准备治罪。不过老郭岂是凡夫俗子?早就料到了,让他儿子走小路进京,将实际情况一一向李显禀明,请求留在西域稳定局势。最后李显也反应过来,将周以悌流放白州,在王画回京之前,下诏赦免娑葛罪,立为十四姓可汗。

此事到此结束,唯独让王画吃了一颗定心丸。

现在他最害怕的三个人,老郭排在第一位,然后是薛讷,最后是张仁愿。

只要老郭会变通就好办。

还有大宋在钦州听说此事,也黯然一叹。王画为了保全自己,让自己到钦州来,无疑是江夏之地。敢情老郭也将西域当作了一个广阔的江夏,逃过朝堂刀光剑影。

大约是因为感到脸上无光,李显带着群臣又跑到洛阳去了。

王画同样速度很快,但到了洛阳时,也接近年关了。

自己一家人同样也跟着李显跑,赶回洛阳。这让王画皱了一下眉头。但他立即将李红喊过来,询问了一下京城的消息。

其他的情况都很好,因为王画的嘱咐,李红与沐孜李这四个多月行事都很小心,几乎切断与外界的联系,倒也平安无事。只是李红嘴呐了呐。

王画问道:“李红,有什么事?”

“公主这几个月经常与武延秀来往,外面风言风语传得很厉害。”

王画听了一笑,风言风语是有可能有的,来往也是有的,暧昧关系不会有的。都忍了这么多年了,如果有不好的事发生,早就发生了。况且眼看孝期已满。这有可能是韦氏与武延秀走得很近,怕外面人说闲话,用李裹儿做了挡箭牌。

而且武延秀能歌善舞,长相娇美如花,虽然因为李雪君的事,与王画有些龌龊,但也不会让李裹儿产生厌恶感。

不过他心里面,还有些不悦。当然也有可能是韦氏故意这样安排的,不过见到李裹儿后,一询问便知道原委。

他将沐孜李喊来,画了一幅图,这是十年前邙子巷行刺事件中,那个主使刺客的图像。虽然过去了很久,可那一天王画与他交战时间很长,一度被他逼得上楼跳楼。因此,印象深刻。

本来王画都不想将这件案子翻开,也没有打算找出这个人。若大的唐朝,四千多万百姓,找一个无名无姓的人,怎么找?

但如果扎合陵是韦氏主使的,那么邙子巷的刺客有可能也是韦氏主使的。

这个刺客去向就能有线索找出来,要么在韦家,要么留在韦氏身边。后者可能性极小,毕竟韦氏现在身为国母,身边的人也时常在世人眼前露身。那么只有前者,或者韦氏一些暗处的产业里面。

王画翻出此案,倒不是向韦氏算帐,也没有办法算。他只想清楚韦氏到底对他做了什么,知彼知己,以后心中有一个预防。当然,秋后算帐时,也能翻一翻。

让沐孜李命令手下按图索骥。

然后王画让洛阳一个铁匠铺替他打造了一个纯铁槊。他的兵器留在和亲团,杨矩还没有回来,只好重新打造一个乘手的兵器,只是这根纯铁槊在兵器史上好象还没有出现过。这么长的铁制兵器,那有多沉。况且加上杠杆原理,格外废力。就象陌刀一样,标准是五十斤,也就是二十二斤,为什么吃力?三米多长,只握住后面一点。因此威力大是威力大,可不好使唤。

而且槊头也不象普通的槊头。

所谓槊,就是长矛的一种,槊头比枪头更细长一点,后面一个木杆。可是王画却在槊头底部让铁匠打制了一个铁锤一样的事物,铁锤前面冒出一个小枪尖。

就是这个头部重量就接近了三十斤,如果是原来的大槊槊杆,都不能支撑这个槊头的重量。

然后再加上铁杆,整个大槊重量达到了赅人的七八十斤重。

当王画讲出设计时,铁匠冷汗直冒,不过也知道王画的勇力。

当然,王画用这个兵器也是赅人的,只求重量与惊人效果,不求工艺与质量。铁匠很快就依王画的意思打造出来。

王画牵来战马,提着这根从古未有看过的古怪纯铁槊,来到宗楚客的府上。

宗楚客在洛阳也有府邸,但不象在长安,在长安的府邸宗楚客一投万金,一投千万金,但洛阳的府邸稍微差一点。

王画骑着马来到他的府邸前,大铁槊往宗楚客门匾上敲,这件铁锤头正好发挥了作用。只是一下子,就将这个门匾敲成一个个丁儿,落在地上。

宗楚客府邸的门房看到如此情形,想关门。但哪里来得及,王画到了洛阳后,开始了第一场的不安份,但也拉开了一场大戏的帷幕。

第九十五章 打东要西

王画冲进了宗楚客的府中,手中这个变形的铁槊好啊。

专门用来砸东西的。如果是铁锤,沉是沉了,可长度不够,但这根铁槊长度不成问题,足有两米多长,而且槊头一个小锤儿,一路骑着马一直砸打。比什么兵器都管用。

敢情王画设计这个兵器就是专门用来砸宗府的。

宗楚客府上有许多下人,可一个人不敢劝阻。别人不同,王画谁敢阻挡。想一想,即使这次和亲,砍了吐蕃的马头,然后来了一场大战,吐蕃人多凶狠?可以说是现在唐朝周边最凶狠的少数民族,然而却让王画杀得哭爹叫娘的。

这就是勇力。

而且事情传到洛阳,已经夸大了许多,有的说王画砍的是吐蕃两名最厉害先锋的马匹,才让两千吐蕃大军震摄了,不敢动弹了。

一个个惦量了一下自己的武力,不敢阻止,找宗楚客汇报了。

宗楚客实际上不在他府中,而在皇宫。

李显下诏中书门下长官以及学士、诸王、驸马到内殿守岁。酒兴正浓时,李显忽然想与窦从一开玩笑,说:“听说你打了很长的光棍,朕很忧虑。今天晚上是除夕之夜,朕想为你完婚。”

窦从一不是光棍,原来有一个老婆,但早逝了。李显说法也能成立。

窦从一恭敬地称谢。

不一会儿功夫,内侍领着灯笼、步障和金缕罗扇走了出来,罗扇后面有一位身着礼服,头戴着花钗的妇人。李显让妇人坐到窦从一的对面,但罗扇遮住,窦从一也看不清妇人的长相。李显让他吟诗,窦从一作了几首《却扇诗》。窦从一人品不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