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大鹏抢先一步大声道:“祝百总大人、督导官大人身体健康,步步高升!”
…………
隆武四年在一片喜庆中到来。
大年初一,圣旨送达辰州。隆武帝准了庞岳之前的几条建议,同意将荆州暂且交由忠贞营驻守;改编王光泰、郑四维二部,新设岳州、永定二镇,王光泰为岳州总兵,郑四维为永定总兵;赐予庞岳尚方宝剑,准以定武侯、右都督府都督同知的名义节制岳州、永定二镇兵马,战时总领辰州、岳州等湘北各地防务;封王光泰为襄阳伯,郑四维为荆州伯;封张云礼为琅峫伯,石有亮为南阳伯。卢启武为保定伯,崔守成为扬州伯;其余有功之将也均有封赏,晋勋阶一级,赏银两锦缎若干。
对这个结果,庞岳还是比较满意的。能争取的差不多都争取到了,隆武帝也表现了最大限度的慷慨与宽容,自己若是还不知足那就有点贪得无厌了。
至于岳州、荆州知府和各县知县的人选,庞岳也已得知一二。岳州的知府、知县多为去年隆武朝首次科举的进士,其中新任知府刘越的籍贯又正好是隆武帝为唐王时的藩地,河南南阳。属于天子的嫡系。荆州新任知府是高谦,何腾蛟的同乡兼门生,何系的主力干将之一。并且,据说这个高谦原本是何腾蛟向隆武帝推荐的岳州知府人选,荆州各县知县也大都是何腾蛟推荐的岳州各县知县人选。没想到这次竟被全部任命到了荆州。很显然,这对心高气傲的何系官员而言,几乎与发配无异。
何总督对岳州的军政两路进攻均告失败,也让庞岳松了口气。当然,庞岳自知与何腾蛟无怨无仇,对这个人也谈不上有多大恶感,只不过希望下次率军应敌之时能少一些牵绊掣肘,仅此而已。
而对王光泰、郑四维二人而言。这一结果也没让他们太过失望,总兵官、伯爵、有自己的直属人马,新降之将能有这等待遇。已经算不错了。至于受庞岳节制一事,庞岳之前已与他们进行过沟通,再加之这段日子以来受到的待遇甚是忧厚,因此他们暂且也还算得上顺从,接旨之后立马赶到庞岳面前千恩万谢,再一次指天表明了忠心。
同样是受封侯爵。张云礼、石有亮等四人则表现得甚为不安,理由是此次庞岳都未能晋爵。他们又岂能心安理得地受封?甚至还一同找到庞岳,希望他能上书请天子收回成命。对此。庞岳自然是坚决驳回,不管张云礼等人是真的惶恐还是故作谦虚。
到此为止,隆武三年遗留的几项事务已悉数处理完毕。隆武四年,庞岳自知依旧是任重道远,如何能在清军再度南侵之前进一步壮大自身实力,做好迎战准备,乃是未来数月的重中之重。
…………
初二晚上,庞岳抽空召见了鹰眼卫总监刑彪。
湖广镇两大情报机构中,相对于已经走上正轨的情报司,作为后起之秀的鹰眼卫虽然起步晚、在规模上也要小上一些,但精悍之态也已初现。其中的成员有很多都是当年刑彪在东厂时的同僚、下属,业务娴熟,干起老本行来得心应手。
不过,之前刑彪不难感觉到,庞岳显然更加倚重情报司,交给鹰眼卫的则多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外围事务。但刑彪对此也能理解,毕竟情报司成立在前,成员也多为跟随庞岳多年的旧人。他只是希望能凭借自己的表现来一步步地取得庞岳的信任,因此在先前的几个月里,无论接手的事情有多么不起眼,他都会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做到最好。
同时,刑彪也在默默地等待着机会。他从不是一个甘于平庸之人,也一直坚信眼界开阔的庞岳绝不会将鹰眼卫搁置太久。这天,他得到了庞岳要召见自己的消息。虽然这种召见时常都有,但他心中隐隐约约有一种预感,这次会不一样。
“属下参加大帅!”
“不必多礼,坐吧。”庞岳和往常一样淡淡地笑道,“最近鹰眼卫表现得不错,我都看在眼里,老刑你可是功不可没。”
“属下不敢。”刑彪依旧是不苟言笑,答话也直接、简短。
“哈哈……你这性子倒是对我的脾气。”庞岳道,“行了,那我也就不拐弯抹角了,直接说正事吧。你对北直隶、山东、山西等北地诸省可否熟悉?”
“回大帅的话,属下便是山东人,后任职东厂,也常在直隶、山西等地走动。再加之北地诸省语言、风俗相近,因此属下也自认为算得上熟悉。”
庞岳点了点头:“那好,若是我派你去这些地方办件事,你可有困难?”
刑彪愣了片刻,随即答道:“大帅有事尽管吩咐,就算有困难属下也会全力克服。”
“那我要是派你去这些地方常驻呢?”
听到这似乎随意的问话,刑彪在刹那之间清晰地感到了自己的心跳。激动一闪而过,他面色如常:“属下斗胆请大帅详细示下。”
“自情报司与鹰眼卫相继成立以来,我军获利甚多。但就长远来看,我镇目前的情报网还远远不够强大,对南方诸省尚且能探知一二,到了北方就差不多成了睁眼瞎。为了在以后的战事中能更好地料敌先机、出奇制胜,我们就得进一步将网撒开、撒到鞑虏的后方甚至眼皮底下。我的打算便是将这撒网的任务交给鹰眼卫,由你老刑全权负责,不知你意下如何?”
这一刻,纵然是城府深沉,刑彪内心中依旧是激动万分。可以说,他等这一天已经等得太久了。当年在东厂的经历以及自身的天赋早已使他习惯了那种与人暗斗的日子,痴迷于玩弄敌人于无形的感觉,这也直接导致他在东厂撤销后四处漂泊十几年却始终无法找到自己的真正归属。如今,一个全新的机会就摆在他眼前,而且还是独当一面的重任,他又怎会拒绝?
“承蒙大帅如此信任,属下敢不效死?”
“你可要想好了,在鞑虏眼皮子底下潜伏可不同寻常,个中风险不可以言语计。”庞岳故意道。
刑彪的语气平淡而坚定:“请大帅放心,豺狼只能吓倒鸡鸭猪狗,在真正的猎手眼里则根本不值一提。便是鬼门关,属下也得闯上一闯。”
“好!你既有如此信心,又何愁大事不成?”庞岳点头道,“你回去之后便着手筹备,争取早日启程。需要什么都可跟我说,人员、武器、经费等等,我都会尽最大努力调拨给你。”
“属下遵命!”(未完待续)
第三卷 王师百战 第五十二章 田公竭心为政务,陈英倡言建新军
正月的头几天一过,年味便渐渐地淡了下来。转眼之间,湖广镇各营又投入到了紧张的训练之中。湖广都司及其各附属机构也结束了假日的轻松,开始了高效地运转。
这天清晨,田世尊照例起了个大早,前去面见庞岳,汇报一些都司衙门的事务。
庞岳原本就住在湖广都指挥使司衙门,后来因都司衙门的日常事务增多,署事人员增加,觉得自己再带着家眷住在里面也不大合适,于是过完年后便在与都司衙门一街之隔的地方买了座中等宅院作为自己的总兵府邸,这两天刚刚搬进去。
“先生早!”见田世尊到来,大门口带队站岗的亲兵什长殷勤地上去问好,也不用通报,直接就将田世尊迎入了大门。
进了府内,沿途所见的值哨亲兵同样纷纷向田世尊问候。田世尊也微笑着一一点头致意。
如今能够不经通报便面见庞岳的人,屈指可数,田世尊则恰好就是其中一个。作为首席幕僚,如今他身上的担子也是不轻,由于庞岳长期领军在外,湖广都司衙门的日常事务实际上就是由他在掌管着。
对庞岳的信任,田世尊也丝毫没有辜负,将各项事务管理得井井有条,为大军提供了一个稳固的后方基地。
“先生来了?”庞岳起得更早,此时已结束了晨练,正在书房里练字,“快来看看我这字如何?较之过去可有进步?”
田世尊走过去,捻着胡须观看了一会儿,微笑着点点头:“不错,骨架已成。再稍加练习定能更上一层。看得出来,大帅用心了。”
“哈哈……先生过奖了!”庞岳笑道,“快坐吧,来人,上茶。”
这段时间。庞岳的心情相当不错。不仅是因为北征告捷,还因为湖广都司的后方建设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经过清丈田亩、开垦荒地以及实行优惠政策吸纳流民等一系列措施,如今湖广都司辖下各卫所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恢复。去年年底,都司衙门征收上来的粮食除了满足全镇大军的需求之外还有所盈余,实现了自给。除此之外,各处铁矿以及各兵工厂在规模和产量上都实现了提升。势头喜人。
庞岳也知道,之所以能取得这一系列成就,固然有自己布局谋划的因素在内,但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有众多幕僚吏员、军户、匠户们在施展着才华、挥洒着汗水。作为传承数千年的民族,汉人当中从来就不缺乏勇士、缺乏人才。一旦被有效地组织起来,爆发出的力量将足以克服一切艰难险阻。
“昨日,我在辛指挥使那里得知,先生最近总是在都司衙门忙碌到深夜才回家歇息。”招呼田世尊坐下后,庞岳道,“恕我直言,这可不妥。在后方建设上,先生当论首功。亦是顶梁柱,身体要紧,以后可不能再如此操劳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务大可交给下面人去做。”
“大帅言重了,相比于大帅以及众将士的辛劳,学生做的这点小事又何足挂齿?至于日常歇息,学生今后定会注意,多谢大帅关怀。”田世尊笑道,丝毫不以为意。作为幕僚。能够得到主官的绝对信任,能有一个广阔的平台施展自身的才华、实现胸中抱负。他已无太多奢求。
今日,田世尊前来汇报的事务并不太多。几笔较大的款项支出,一些重要岗位的人员调整等等。庞岳认真听完,又仔细询问了几处,在文书上逐一批复。
随后,田世尊又拿出另一沓文书递到庞岳面前:“大帅在北征之前曾与学生提到过都司衙门体制改革一事,学生深以为然,这两月以来在日常事务之余反复思索,现草拟了一个章程,还请大帅过目。”
“哦?”庞岳感到有些意外。上次出征前,他的确与田世尊提过此事,并且正准备在近期着手实施,却没想到田世尊竟已不声不响地拟好了章程。
接过文书,看了几页之后,庞岳更是暗自称奇。
其实,关于都司衙门的改革说起来也并不复杂,就是打破原有的笼统体制,在衙门内分设不同的机构以处理不同的事务,以求做到分工明确、提高效率。可说起来容易,真正实施起来却也并不轻松。庞岳也深知此事绝不是短时间所能完成,因此上次只是提了个大致的构想,至于各种细节则并未深入。
然而,此刻摆在眼前的这份文书却是相当的详细、周到。从各个新机构的设立、权责的划分到人员和经费的调整分配,再到新机构成立后的运行规则与各项日常管理制度等等,无不进行了阐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