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九州河山皆华夏-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鼙巍

    各部官员及各省督抚任命如下:内阁首辅、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黄道周;内阁次辅、文渊阁大学士傅冠;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朱大典;户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何楷;工部尚书、东阁大学士郑瑄;刑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周应期,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王锡衮,左都御史、文渊阁大学士路振飞;右都御史、湖北巡抚堵胤锡;佥都御史、偏沅巡抚傅上瑞;湖广总督、东阁大学士何腾蛟;两广总督丁魁楚;太常寺卿曹学佺……其中入阁人数达二十多人,为明朝历届内阁之最。

    此外,朱聿键又封其胞弟朱聿奥(金字旁)为唐王,封已故桂王朱常瀛长子朱由楥为桂王,命居梧州,又派遣官员前往慰问惠王、鲁王、益王、靖江王等藩王。

    *********

    二十九日下午,福州行宫一偏殿

    “臣庞岳,叩见陛下!”

    “臣王东日,叩见陛下!”

    身着簇新武官补服的庞岳和王东日恭恭敬敬地跪下向面前的隆武皇帝朱聿键行叩首礼。

    “庞爱卿、王爱卿请起。”朱聿键脸上挂着微笑,“你们和朕也算得上是老相识了,不必如此拘束,坐吧。”

    “谢陛下!”待朱聿键坐下之后,庞岳、王东日也小心翼翼地坐了下来。

    朱聿键也不兜圈子,而是直截了当地步入了正题:“你们的奏折朕都看了。在奏折上,你们都提出离开福建前往他处镇守。呵呵,你二人的观点似乎有点不谋而合啊!那如今,朕就想知道你们为何会有此种想法。庞爱卿,你先说吧。”

    对于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庞岳早就在脑海中演练过无数遍了,因此几乎是不假思索地答道:“启禀陛下,如今建奴主力已经陆续返回北方休整,其在南方的兵力已经不足以继续南下。此种情形便带给了大明一个机遇,一个积攒实力、扩大朝廷声威的绝好时机。大明若要实现中兴,就不能仅仅局限于闽省一地,而是应该把眼光投到湖广、两广、云贵、江西甚至南直隶等广大区域。因此,微臣窃以为,陛下应该趁此良机派遣兵将前往以上各地,联络各路抗清义士,收拾民心,把这些广袤区域彻底划入朝廷的掌控之中。唯有如此,朝廷才能获得充盈的兵源和钱粮来源,驱除建奴、光复河山方能不成为一句空谈。即便朝廷力量一时有限,那至少也应该派遣精干力量抢占几处战略要地,以免在建奴再次南下时手足无措。微臣不才,愿领兵出闽省,为陛下镇守一地,防备建奴!”

    听完庞岳的话,隆武帝不由得点了点头。庞岳说得没错,自六月十四日潞王朱常淓投降,清军兵不血刃攻占杭州之后,多尔衮认为大局已定,便下令英亲王阿济格、豫亲王多铎着手准备北撤休整事宜。就在不久前,英亲王阿济格已经带着近半主力返回北方,豫亲王多铎也已将其余的八旗主力集中到南京一带,就等多尔衮派来接替的内院大学士洪承畴、多罗贝勒勒克德浑一到便率军北撤。现在江浙一带的清军,多为最近归附的明朝降军,战斗力有限,一时也不会大举南下。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年初,新成立的隆武朝应该不会有什么危险,但若想趁这段时期发展实力,那就势必要采取些积极措施以抢占先机。

    “那王爱卿,你又是如何想的?”朱聿键又面带微笑地看向了王东日。

    “启禀陛下,庞总兵所言甚是,如今各地百废待兴,正是我朝大展身手之时。微臣不才,也愿率军前往镇守一处,为陛下分忧。”最近连升数级的王东日似乎还没有完全适应自己的新身份,如今在皇帝面前更加显得有些局促,因此听到朱聿键这么一问,他也说不出更多的话。

    听完二人的表态,朱聿键沉吟了一会儿,开口道:“嗯,你二人的想法,朕都知道了。你们心忧国事,其心可嘉。但此事重大,朕会尽快和内阁几位大人商议一下,一有结果便会告知你们。”

    “谢陛下!”庞岳、王东日同时答道。

    接下来,朱聿键又仔细询问了庞岳和王东日关于军中的情况,募兵募得如何,粮饷是否充足等等,两人一一作答。当得知他们手中的粮草不够时,朱聿键又保证一定督促户部尽快拨付,让两人大受感动。

    不过,眼下正值新朝初立,有一大摊子事在等着朱聿键这个新君去处理。因此,没过多久,便有太监前来禀告,内阁几位大臣在宫外求见。看到这种情形,庞岳和王东日再次叩谢过后便告退了。

    *********

    出得行宫,庞岳和王东日便跨上坐骑直接出城回牛头山大营。

    此时已经是日头偏西时分,落日的余晖铺洒下来,给城外的田野、丘陵、道路披上了一层耀眼的金色,显得别有韵味。但马上的庞岳却是面色昏暗,根本没有心思欣赏眼前的美景。此刻的他,内心在痛苦地挣扎着。

    虽然还没有消息传过来,但作为一名穿越人士,庞岳知道,这时的江阴城恐怕早已经被清军重重包围。誓死不肯剃发投降的全城军民在阎应元、陈明遇的组织下据城而守,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着内心的不屈。七月一日,清军将以汉奸刘良佐部为先导,开始全面攻城。虽然江阴全体军民大义凛然、一致对外,但以一城之力对抗数万如狼似虎的建奴和汉奸军,实在是有些势单力薄。如果历史的发展不出意外,江阴会在八月二十一日告破,全城军民几乎全部遇难,最后仅剩“大小五十三人”。在这一时期与江阴有着相同遭遇的还有嘉定城,为了维护汉家衣冠汉家发,全城军民亦据城抵抗,最后遭遇了同样的悲惨结局。

    面对这样的悲剧,面对那些孤军奋战的英雄们,我能做些什么?庞岳无数次在内心拷问着自己。但冷静地思考过后,他却痛苦地发现,自己什么也做不了。说实话,庞岳很想立马赶到江阴,见到自己前世无比崇拜的那位民族英雄阎应元,跟他并肩作战,亲耳听他对汉奸刘良佐大声喝出“有降将军,无降典史!”,亲眼见他率全城义民用自己的壮举抒发出“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六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的豪情。但残酷的现实却告诉了庞岳,他目前的实力根本不允许他做出那样的举动,多铎率领的建奴主力仍然留在江南,自己手下这两千多人冲杀过去,除了平添烈士人数外,几乎改变不了任何问题。不光是他,甚至连隆武帝、朱大典等人也没有办法,新朝初立,他们手中的力量也极其有限,对远在长江边上的江阴城可谓是鞭长莫及。

    有时候,庞岳也在心中痛恨自己,虽然自称要挽救华夏民族,但从穿越至今,却几乎一直在逃跑中度过,先是从荻港逃到杭州,再后来又杭州逃到福建!而每次自己都能找到堂而皇之的理由:留得有用之身,伺机复仇!呵呵,好一个留得有用之身!想必当初洪承畴、吴三桂们都是这么想的吧!哈哈,庞岳,你真是个“英雄”!

    但痛骂过自己之后,庞岳又不得不承认,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历史的走向,势单力薄的自己若不暂时随波逐流,那就只能被打翻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可怜的殉葬品。

    唉!明明知道悲剧即将发生却只能在一旁看着,穿越者的最大痛苦莫过于此了吧!看着已经逐渐消失在远处丘陵后的那一轮红日,庞岳发出了一声无奈的长叹。
第二卷 初展身手 第三章 向郑芝龙要人?
    两天后,隆武帝正式颁下诏书,有着定策之功的庞岳和王东日都得到了新的任命。庞岳任赣州总兵、江西都指挥使司指挥同知,王东日任韶州总兵、广东都指挥使司指挥同知,两人都继续统率原有兵马。

    对这个任命,庞岳还是比较满意的。目前,江西的大部分地区还在明朝的控制之中,汉奸军金声恒等部只占领了北部的一小块地区,而且那里也没有像郑芝龙这样的难缠角色。自己现在前去出任赣州总兵,正好可以借机扩大实力、干一番大事业。

    此外,赣州这一战略要地的确不容有失。以赣州为中心的江西南部不仅是是连接湘、闽两省的枢纽,还是广东的屏障,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庞岳在前世读到南明史料时,对发生在隆武二年六月至十月的那场赣州保卫战深感痛心。那一仗,兵力并不薄弱的明军却因人心不齐,再加上督师万元吉的优柔寡断,竟被金声恒、高进库等部汉奸军打得落花流水,各路明军作鸟兽散,赣州最终失守。这一地区的失守不仅极大地压缩了南明小朝廷的战略空间,甚至连后来金声恒、李成栋反清归明之后的迅速败亡也和清军死死扼守着赣州有莫大关联。

    现在,得知自己被委任命为赣州总兵,庞岳自然是倍感兴奋,因为他不用再像前世那样只能在一旁干跺脚,而是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避免那场遗憾的发生。

    接到任命诏书之后,庞岳和王东日便开始着手准备手下军队的出发事宜,事实上,也没多少可准备的,毕竟才那么点家当,整理起来用不了多长时间。但就在万事皆备的时候,庞岳却突然想到了什么,不由得狠狠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怎么把他给忘了?

    这段时间,庞岳一直在注意着各种人才的搜集,一路下来也确实收获不小。上次在杭州遇到了火器工匠康定恩和戚家军后人王樟堂,这次来到福州,庞岳又通过朱大典的协助,又将一批匠户和郎中收到了自己的营中。但有一个人,庞岳一直想将他收为己用,却一直不见他的人影,这个人便是施琅。

    庞岳知道,施琅此人虽然最后投降了建奴当了汉奸,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军事才能还是算得上出类拔萃的,不仅精通水战,对陆战也有着独到见解,只是在其军事生涯的前期一直得不到重用。

    原来的历史上,施琅曾作为偏裨随同黄道周一同出征,出发后不久,当他看出黄道周所招募的根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之时,便向黄道周建议,解散这支仓促招募、毫无战斗力的军队,率精干人员从小路进入赣州,以首席大学士的名义节制南赣、湖广、广东等地兵马,会师进取。但这个建议却遭到了黄道周的拒绝,年轻气盛的施琅一气之下便径自返回福建。后来,施琅随郑芝龙降清,又随李成栋一同进攻广东,这期间却遭到李成栋的排挤,什么好处都没他的份,最后居然还被李成栋强制遣返回福建。回到福建,施琅又投靠了正在沿海抗清的郑成功,本想大展身手,可他那直来直去、有话就说的性子却惹得郑成功看他极不顺眼。以至于到后来,许多资历比他浅、战功比他少的人都得到了郑成功的提拔重用,但奋勇作战的他却几乎每次都只得到百十两银子的封赏了事。1651年,在一次与郑成功的正面冲突过后,施琅被郑成功抓了起来,但之后又侥幸逃到了大陆。见施琅逃到清军控制区,郑成功勃然大怒,不由分说将施琅的父亲施大宣和弟弟施显处斩。这下,憋屈了多年的施琅彻底爆发了,死心塌地的投靠了清军,视郑氏如死敌,并最终于1683年带着辫子水师攻下了郑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