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闹得中招的士兵们一天都吃不下任何东西,卢启武也因此被庞岳训斥了一顿。
默默忍受着无数从天而降的土块,鸟铳兵们终于在万分煎熬中装好了弹药,但土块却依然没有停,军官也在继续发着一条条口令。
“装火绳!”
“甲局全体都有!举铳!”
“点火!”
“预备!——放!”发出这条口令的同时,负责指挥的军官重重划下了举在半空的手臂。
“砰砰砰……”一连串密集得听不出节奏的巨响骤然而起,方阵前上方腾起了一股白烟。
白烟尚在弥漫之时,刚刚发射完的第一排鸟铳兵在军官的号令声中迅速收铳后退,退到原来的第三排鸟铳兵后装填弹药,原来的第二排、第三排则上前几步,整个方阵又恢复了第一轮射击前的状态。
“乙局全体都有!举铳!”
“点火!”
“预备!——放!”
“砰砰砰……”
第二排射击完毕之后,第三排又接替了他们的位置。如此周而复始,一共进行了三轮射击,完成之后,鸟铳兵们又以最快的速度收铳而立,显得颇为训练有素。此时,抬眼朝百步之外望去,只见原先在前方竖着的那一百个木靶已倒下大半,剩下的也已经是破烂不堪。
随后,刚锋营鸟铳兵和陷阵营鸟铳兵开始交换位置。乘着这个空档,一群辅兵也迅速上前将被打坏的靶子撤走,换上新靶子。一切准备妥当之后,陷阵营鸟铳兵也进行了三轮同样精彩的射击。
“好!”待操演完毕之后,朱大典再次发出了一声源自内心的称赞,“有如此犀利的火铳,有如此精锐的士卒,大明又何愁没有复兴的一天?慕远,你可是功不可没啊!”
庞岳谦虚道:“卑职岂敢妄自居功?这鸟铳兵的训练尚在初步阶段,实战经验也非常匮乏,要真正做到与建奴抗衡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朱大典摆摆手,笑道:“无妨,慢慢来吧,毕竟万事开头难。不过,老夫相信你的能力只要多花些时日,这些问题必定会迎刃而解!眼下,鸟铳手的操演已经完毕,老夫想再去看看其他的士卒。”
“遵命!朱大人这边请!”
接下来,朱大典又近距离地观看了长枪兵和刀盾兵的战术动作演练。士卒们那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一刺一砍之间显现出来的爆发力,都让朱大典深感满意。此外,部分官兵们胸前挂着的一块块金属片也让他感到非常新奇,等庞岳介绍之后他才知道,原来这是一种叫勋章的东西,是官兵们用敌人的首级换来的,是一种荣誉的象征。听到这里,曾经执掌过营伍的朱大典立刻看出了这种制度的意义所在,不由得对发明者庞岳又高看了几眼。
时间过得很快,很快便到了中午。
“朱大人,马上就到用饭的时间了,咱们这就回城吧?”庞岳朝朱大典问道。
朱大典摆摆手:“不必了,你不是说士卒们都是在这里吃午饭的吗?那今日中午老夫也在这叨扰一顿好了!”
庞岳有点犹豫:“这……恐怕将士们的伙食,朱大人会不习惯。”这倒是他的心里话,作为一个读过相关史料的穿越人士,他知道朱大典并不是那种会在生活上亏待自己的清官,眼下赣州镇的伙食比起其他军镇可能强了十万八千里,但也不一定会合朱大典的口味。
“哈哈哈,难道慕远在伙食上亏待士卒,怕老夫揭穿不成?”朱大典难得地开了个玩笑。
“朱大人说笑了,”见朱大典态度坚决,庞岳也就只好顺着他的意思,“那朱大人请随卑职来吧!一会儿卑职会派人把饭食送上,还望朱大人不要嫌弃。”说完便将朱大典请到休息区的帐篷里休息,稍作等候。
午饭送上来之后,朱大典端过碗,发现白米饭上居然还有红烧肉,便摇头道:“慕远,老夫不是说过了吗?士卒们吃什么老夫就吃什么?不用给老夫特殊照顾。”
庞岳笑了:“朱老大人多虑了。今日正是改善伙食的日子,士卒们吃得也是这个。”
“那平日里呢?”
“平时自然没这么丰盛,但一天三顿白米饭是管饱的。当然,那些在训练中表现不好的士卒会得到一定惩罚,伙食标准也会降低。”
“当真?”
“卑职岂敢欺骗朱大人?”
“那好,你在此等着,老夫出去看看。”朱大典说完,放下碗之后便独自走出了帐篷。庞岳笑了笑,并没有继续跟上去。
不到两刻钟,朱大典又回来了,坐下之后笑道:“看来慕远所言非虚!外面的多数士卒的饭食果真和老夫的无二。呵呵,仔细一想,还真是老夫多虑了!如果慕远不让士卒们吃好吃饱,他们又岂能有如此高昂的士气?”
庞岳笑着点点头:“其实,对于练兵一事,卑职也不是很在行,只能定一个大致的方针让下面的人去办。不过在卑职看来,若想练成一支精兵,说难也不难,提高士卒们的待遇,再施以重复而严格的训练,唯此而已。提高伙食标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提高士卒待遇,重复而严格的训练……”听完庞岳的话,朱大典若有所思起来。
第二卷 初展身手 第二十九章 飞速发展
三天后,朱大典满意地离开了赣州,此次的赣州之行让他感触颇多。朝气蓬勃的士卒,严整有序的军阵,热火朝天、忙忙碌碌的铁厂和军器局,眼里充满了盼头的工匠……一切都让朱大典感到那么新奇,他已经记不得自己有多长时间没有见过如此士气饱满、充满着活力的军镇了,因此不仅毫不吝惜赞美之词,更是打心眼里对庞岳这个后起之秀刮目相看起来。临行前,朱大典又语气诚挚地勉励了庞岳一番,并留下了此次的犒赏物资,五万两白银和部分兵器铠甲。
送走朱大典之后,庞岳自认为此次自己和赣州镇全体将士的表现还是让朱大典满意的,从他的表情以及与自己的多次谈话中便可得知。虽然仍有一些方面需要改进,但庞岳并未因之耿耿于怀,毕竟朱大典自己也说过,万事开头难,谁也不能保证一上场就将事情办得完美无缺。
此事一了,庞岳重新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赣州镇的建设当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进入十一月份之后,军器局已经打造出来足够的长枪、腰刀、箭支等冷兵器,加上原有的,几乎可以武装两个赣州镇。新近制作出的棉甲,加上之前已有的各种铠甲也足以让所有的官兵全都披挂整齐。此外,打造出的鸟铳也已经超过了一千支,足以装备三个司。铁厂的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每月的熟铁生产量可达到近五万斤。
面对工匠们的努力成果,庞岳自然是大感欣慰,除了按规定给有功之人发出奖金之外,还特意增设了一种勋章,即劳动勋章。劳动勋章也分为金质、银质、铜质三等,颁发给有过突出贡献的工匠,获得这种勋章的工匠不仅能在伙食标准和工钱待遇上提高相应的等级,还可以享受到一项绝对可以让他们心动不已的优待——子女可以入学。作为总兵的庞岳特意抽出时间子,亲自去聘请了一些有名望的教书先生,开办了一家书塾,专门吸收铁厂和军器局的工匠子弟入学。当然,只有获得过三等以上劳动勋章的工匠才能让他们的子弟享受这一待遇。
这下,外形简陋、正面只刻着一把锤子的劳动勋章彻底成了工匠们朝思暮想的宝物。勋章本身的价值和附加的伙食和工钱待遇还只是让他们感到欣喜,但子女可以入学的规定却几乎让所有人都为之疯狂。要知道,“读书人”这一身份在明代百姓心中的分量那可是沉甸甸的,尤其对于是被划入贱籍的匠户们来说,让子女读书识字更是一种比登天还难的奢望。眼下,只要认真努力干活,获得三等劳动勋章之后便可以让子女变成“读书人”,这样一种殊荣又怎能不令工匠们心动?于是,面向工匠的生产表彰大会和授勋仪式结束之后,铁厂和军器局的生产速度又开始向一个新的高度急速上升,甚至出现了极个别工匠半夜翻墙进入作坊加班的情况。
此后,根据实际需要,庞岳又对军器局的生产方向做了一下调整。原来的长枪、腰刀的生产量被下调,同时又增加了标枪、重盾两种兵器的打造。标枪是对付敌军骑兵的利器,大型重盾也是提高步兵方阵防御性能的重要手段,在野战中显得格外重要。此前,由于赣州镇连长枪腰刀都不能全部装备上,军器局也就没有多余的人力和原料来打造标枪和重盾,如今有了条件,庞岳自然得弥补上这个缺憾。火器方面,除了继续打造鸟铳之外,还增加了抬枪。抬枪,外号“九头鸟”,长三米、重12公斤左右,是一种带有三脚架和旋转装置、并由两人操纵的大口径火器,射程与鸟铳不相上下,威力强劲,可轻易穿过敌军的盾车,算得上是这个时代的“战防炮”。抬枪的缺点是体型大而沉重,携带不便且操作复杂,因此不便于大量装备。但现在由于鸟铳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庞岳决定打造一部分抬枪以弥补鸟铳火力的不足,装备量先暂定为每个旗装备三支。
除此之外,盔甲的生产也进行了调整。虽然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加班加点,军器局生产出来棉甲再加上原有的甲胄已经足够装备所有士卒,但庞岳却并没有因此满足,而是考虑打造防护性能更好的铁甲。不过,以铁厂和军器局目前的生产能力来说,要让全体官兵都披上铁甲恐怕得等到猴年马月,至少在短短几个月之内绝无可能。于是,庞岳便退了一步,让工匠们先给每个战兵都打造一顶铁盔,铁盔打造完毕再打造铁甲。之所以这样决定,是因为他考虑到,战场上头部所受的伤更容易致人于死命,特别是将来遇到满洲建奴的时候,那帮野人的弓箭可是专射人面门的。所以,在目前生产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就只好先考虑头部的防护了。
至于铁盔的样式,庞岳地给工匠们提了了一个大致的要求,即在明军制式铁盔的基础上做一些改动,增加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精铁面罩,以保护官兵的脸颊和鼻子,同时保留盔顶的红缨。。当军器局制作出第一批这种头盔之后,庞岳马上派人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种头盔可以完全抵挡住五十步之外射来的箭支。即使是三十步左右射来的箭支,杀伤力也就能够被面罩抵消大半。看到这种结果,庞岳大喜过望,下令大规模生产,争取在明年三月之前能够让大部分战兵戴上这种头盔。面对庞岳的要求,工匠们自然无不应诺,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他们的工钱和伙食待遇,更关系到他们家里的孩子入学的问题。
就这样,在各种政策的激励下,军器局又开始加班加点地生产兵器,军队的训练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赣州镇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
时光荏苒,转眼就到了隆武元年的十二月下旬。
临近年关,天气格外寒冷,赣州城已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