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肉相残的例子比比皆是,滕府又乃家大业大的富贵之家,难怪滕商会怀疑其心。
滕文岳明白滕商语中之意,肃容道:“父亲,我从小潜心礼佛,虽未真正割断尘缘,脱离俗世终身侍佛,但我心亦与真正的尘外人无异,今生之愿,除却我佛,唯希望父亲母亲健康平安,弟弟亦能平安长大成*人。除此之外,余事尽皆虚空,孩儿丝毫不会放之于心。”
说完,滕文岳整衣一拜到地,“孩儿此心,日月可鉴,还望父亲母亲大人恩准。”
万事皆有大道,此一拜,了却十九年养育之情,从此之后,俗世仙道,再无纠结。
滕商焉能得知滕文岳此话真意,但其中真情却是无可置疑,当下心中一热,连忙扶起滕文岳,激动地道:“孩儿,你的心为父当然不会怀疑,只是为父,还有你的母亲,都舍不得你再去受苦呀!”
青灯古佛,豆腐白菜,对于一个大富之家的少爷而言,显然就是吃苦受罪的事情。
望着“母亲”邹敏如同样心疼的目光,滕文岳淡淡一笑,道:“父亲母亲不用心疼孩儿,舍身侍佛,对孩儿来说是最为开心的事情,何来吃苦之说。”
至此,滕商和夫人再无话可说。
滕商轻叹一声道:“既如此,为父应允孩儿便是。”
滕文岳施礼道:“多谢父亲,多谢母亲。”
……
三日之后,滕府正门前。
滕文岳告别滕商及滕府诸人,邹敏如还在月子之中,没有送出宅门,滕文岳先一刻已与其告别,互相叮嘱一番保重身体之类的话后,在滕商等人不舍的目光中,孤身一人,踏上前去百里外月牙山金顶寺的路途。
走出苍昆小镇,滕文岳并未向月牙山金顶寺而去,左右看看无人留意,立刻改变方向,踏上了前去苍昆山一支小余脉青秀山的道路。
青秀山离苍昆镇三百余里路,约莫半个时辰之后,滕文岳就离开了苍昆镇的平坦之地,进入了山区,四周山峰耸立,幽谷深涧,道路变得崎岖起来。山路上行人渐趋稀少,再望前行走五、六里路,即便是砍柴的樵夫也难以见到一个了。
滕文岳微微喘了一口气,即便已是化虚初期的修道者,初窥修仙之径,连续不停地快步行走三十余里路,仍是稍感劳累。
略微歇息片刻,滕文岳左右看看无人,立刻神念一动,腰间的乾坤袋周围灵气微动,一张淡灰色的“轻灵符”凭空出现在手中。
手掐法诀,念动咒语,啪的一声将手中“轻灵符”拍于腿上。
灵光微闪,轻灵符化作一股青烟钻入滕文岳的双腿之中。
一股暖意从轻灵符入体的位置涌起,瞬间化为滔滔暖流,顺着经脉流变全身。
在“轻灵符”所化暖流的循环流动下,滕文岳只觉得通体舒泰,轻飘飘的若是没有一丝重量,脚尖轻轻点地,嗖的一声向前蹿出三丈之距。
滕文岳暗赞一声,“世间都道神仙好,此话诚不欺人。”
轻灵符只是初级辅助符箓,施符之后,可以轻健躯体,主要用于化虚期以下修道者行走远路时所用。
昔日鳌风要经常往来于苍昆四派所设的坊市和滕府,轻灵符乃其经常用到之物,存货颇多。滕文岳夺舍之后,尚没有机会用到此符,今次乃是自己第一次使用,新奇之下,有所惊赞之下亦属在所难免。
此处山高林密,道路崎岖,已是人迹罕见,滕文岳亦是无须担心这些惊人神通被世间凡人所见,当下借助轻灵符之力,一步三丈,急向远处的青秀山主峰清秀峰而去。
……
………【第六章 炼丹】………
青秀山乃是由东向西横亘整个西楚王国的苍昆山脉的一个小支脉,占地颇广,方圆十几里都是此山脉的所在,拥有大大小小十余座山峰,虽不算太过险峻,但山林郁郁葱葱,清泉流淌,花草遍布,寒潭幽谷,也称得上幽深静谧。
主峰名为清秀,位于山脉的中心处,与其余十余座山峰相比,高出约有三十余丈。其形若一根石柱,耸立于峰峦之中,除了山底部还算稍宽之外,再往上行,山壁几成垂直向上,四周皆没有可供攀登之处,故此多年之间,此山亦是没有人迹。
此时已是傍晚,红日西沉,璀璨的晚霞将整个清秀峰都笼罩其中,给山林蒙上一层金色的彩边,似云似雾,如梦如幻,美景迷人。
就在这落日余晖的笼罩中,接近于峰顶之处的后方山壁上,有一仅容一人侧身通过的缝隙,缝隙被从山壁中顽强生长出来的藤叶所掩映,甚是隐秘,不到近处观看,很难现。
拨开藤叶,顺着缝隙而入,向里约有三丈之距,山缝豁然开朗起来,形成一个宽阔两丈可容十余人容身的山洞。
借着从缝隙处溢过来的光线,可见山洞内甚是整齐干净。靠着洞口的方向有序地摆放着几把由青石雕琢的石椅石凳。再向里看,还有一张青石台,上面铺着软软的被褥,似是有人在里居住的样子。
几声撩动藤叶的窸窣声传来,影绰明暗之间,一个面目清秀的青年男子侧身通过缝隙来到山洞内。他脸上布满了灰尘,面色疲惫,衣服之上亦有明显的新鲜磨损之处,显是经过长途跋涉刚刚来到此处。
青年男子走进山洞之后,略微观察了一番,露出满意的神色,自言自语道:“鳌风倒是会找地方,如此险峻隐秘之地,很是适合一个人潜修。”
不消说,这青年男子正是借着舍身之名离开滕府的腾文岳。
当日他借着舍身之名离开滕府后,并没有前去金顶寺,而是来到了这个鳌风无意中现,略加整理后用作借舍身之名离家潜修之地的山洞。
以往鳌风每当炼丹亦或需一个人清修之时,便会借舍身之名去到金顶寺,通过贿赂主持后再偷偷来到此山洞之内炼丹或清修。但腾文岳既然已经打定主意彻底离开滕府,结果终究是离别,再前去金顶寺已无意义,故此离开滕府之后,没有前去金顶寺,而是直接到此而来。
简单吃了一点随身携带的干粮,一阵困意袭来。一直不停地走了三百余里的山路,尽管腾文岳已是化虚初期的修道之人,并且借用了“轻灵符”之力,但终究非是神仙之躯,仍觉劳累。
想着自己为今年三年而定下的计划,虽然时间紧迫,但也不在这一天两天,打了哈欠,滕文岳爬上青石台做就的石床,睡了过去。
……
月影西沉,清晨的第一缕霞光落在青秀峰顶之上时,腾文岳醒来过来。
伸了个懒腰,从石床上跳了下来,经过一夜的休息,所有的劳累一扫而光,只觉得精神奕奕,浑身充满了力量。修道之人果然非同一般,若是一般的凡人,不停歇地行走三百余里的山路,再爬上这几乎没有可供攀登之处的清秀峰,没有三四天休息,绝对缓不过来。
走出山洞,拨开遮盖着山缝的藤叶,贪婪地呼吸了一口清晨的山野间新鲜的空气,用舌头将手边藤叶上清甜的晨露一一舔入肚子,腾文岳回身来到了山洞之内。
平静了一下略显期待的心情,盘膝坐好,腾文岳向腰间一探手,将几十余种材料从乾坤袋里一一取出,藏叶草、落金石、千年乌、阴龟甲……
这几十余种材料都是鳌风当年留存下来的,乃是炼制“藏丹诀要”中记载的适合炼气期修道者使用的“化气丹”所需的材料。
腾文岳将几十余种材料一一从乾坤袋里取出之后,又将用来炼丹的丹鼎取了出来,最后小心翼翼地取出来三块火红色的石头。
这三块石头通体火红,大小不一,大的有拳头大小,小的如蚕豆一般,形状也不尽相同,但火红的颜色鲜艳欲滴,内部似有火焰在燃烧,隐隐有流动之势,散出让人口干舌燥炽热热力。
从乾坤袋里取出来之后,山洞的气温仿佛一下子都升高了许多,生出一种闷热之感。
滕文岳神念一动,用一丝元气将其中一块火红色的石头包裹住,拿起来仔细观察,红芒攒动间,只觉得一股炽热的热流扑面而来,似乎笼罩其上的元气都隐隐被烧化之势。
只是几息的时间,滕文岳已是一头大汗。
伸手擦了一把汗,滕文岳称叹道:“不亏是千年火灵石,内蕴无上地火之力,难怪可以用来淬火炼丹。”
这三块火红色的石头名为千年火灵石,本身乃是一种特殊的内蕴地灵之气的地灵之石,再经机缘巧合之下置身于地火之中,由那无上地火淬烧千年,内蕴的地灵之气不断吸收地火精华,两者合二为一,转化为地灵之火,潜藏于石心之内,石头颜色由白变红,由此形成千年火灵石。
而千年火灵石正是藏丹诀要中记载的修道者不结金丹亦可炼丹的秘术——“淬火炼丹”的关键所在,布下藏丹谷独有的引火之阵,以引火之阵将千年火灵石中内蕴的地火精华引导而出,借由地火精华引烧丹鼎,功效等同直接导引地火炼丹。
而这些千年火灵石都是未被夺舍前,鳌风从位于西楚王国北部的一座名为火焰山的地火之山中寻找到的,足有数千块之多,以往炼丹已经用去百余块,剩余的全部保存于乾坤袋之中,没料到最终便宜了滕文岳。
将千年火灵石小心放好,又检查一番,确定没有遗漏之处,滕文岳随手布下了几个用来隐藏灵气、火光外泄的小禁制,正式准备炼制自己平生第一炉丹药。
在脑海里又细细回想一遍“化气丹”的丹方,先按照丹方,将几十余种不同的材料分量丝毫不差地分成十份,按照入鼎的顺序依次放好。
做完这些,滕文岳随手从乾坤袋里取出十余颗灵石,按照布置引火之阵的方位依次摆放好,再用元气包裹着三颗千年火灵石,将三块千年火灵石以一个三角之形在引火之阵的阵眼中放好。
仔细看了看,确定这引火之阵的布置没有任何差错,滕文岳立刻往丹鼎之上打了一道漂浮术,让小小的丹鼎虚空漂浮于阵眼之中的千年火灵石之上,相距一尺左右。
做好这一切,滕文岳长舒一口气,闭目平静了一下怦怦直跳的心,待到心绪完全平静下后,盘膝在引火之阵前坐好,手掐法诀,飞快地向引火之阵一连打出九道元气。
元气隐入其中,组成引火之阵的十余颗灵石依次亮了起来,闪耀出耀目的白色光芒,这些白色光芒没有向四周闪耀,而是分别凝结成十余道光束,沿着一种玄妙的轨迹,先后射入阵眼之中的千年火灵石之上。
千年火灵石吸收了十余颗灵石射出来的灵气光束后,内核越火红起来,刺目的红芒隐隐蹿动,伴随噼噼啪啪的燃烧声,猛然热浪蒸腾,三股紫红色的火焰从三颗千年火灵石石心中燃烧而出。
洞内的气温骤然升高两倍有余,漂浮在阵眼之上的丹鼎一下子烧红了起来。
只觉得皮肤仿佛都被烤焦了,滕文岳顾不上擦一擦如雨般从额头滚落的汗珠,瞪大眼睛全神贯注地注视着丹鼎的变化,待到整个丹鼎都已变成刺目火红色,不敢有任何迟疑,立即向鼎盖打出一道漂浮术,让鼎盖自动离开丹鼎,漂浮于丹鼎正上空一尺的距离。
滕文岳另一只手也没有闲着,根据丹方确定的炼制化气丹各种材料入鼎顺序,抓住一份阴龟甲,准确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