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寻巴记-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竹架周围,是舞蹈的人虎。

    我问罕宝这是怎么回事,罕宝说,这是每月一次的“白虎之祭”,白虎即廪君死后的魂灵,谷中除内外宫外,还有七个居人的大洞,每月的月圆之夜,七个洞中都要抽出一个人来祭白虎,至于说最终落在谁的头上,得当众占卜决定。通常多是老弱病残的人,但年中月圆之夜是大祭,得选年轻力壮的人,不然廪君就会生气。

    我又问为什么非得要用活人来祭虎,罕宝说用活人祭虎表示对廪君的尊崇,也可以控制人口的增长,使谷中人口长期处于一个恒定的状态,不然这小小的山谷就养不活一万多人了。在远古的时候,廪君之巴原是居于谷外的,白虎之祭也都是猎取邻国的人,所以常常为此打仗。

    我于是想起覃大爷的话来,这么说来,覃大爷的祖先虽也是巴族,却不是廪君—部的人,他们之间常常发生战争,是廪君部的敌人,所以痛恨白虎。

    如此看来,廪君之巴至多是巴族的一个大部落,可又为什么以国相称呢?

    “谷中真的有白虎吗”我问罕宝。

    “当然有,在谷口的另一端,月圆之夜便能看到。”

    “可以去看看吗?”听尹宝如此肯定,我想白虎之谜快要破解了。

    “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去看的,但我也想去瞧个究竟。”看罕宝的神色似乎醉翁之意不在虎。

    罕宝先带我到龙格处,铜匠铺中除龙格外还有三个人,就是今天曾见过的采灵汲的两人和像小唐的美女。看样子他们四人是罕宝的心腹。罕宝为我作了介绍,两个采灵汲的分别叫纳莫和扎格,是两个猎户,美女叫丽雅,是一位洞主的女儿。

    龙格此时正在打造一些勾环之类的器具,看样子是作攀爬用的,但设计得并不合理,我将身上的圆珠笔取出来,在一块麻布上画了几个修改图样,又将我从法国人那里看到的几件攀爬器件的图样一并画出来,并给罕宝讲解使用方法。罕宝大为赞叹,先是将圆珠笔拿在手中仔细瞧,随后使劲按住我的肩膀说:“我就知道你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人,有时间一定得听你讲讲谷外的事情。”

    我们六人在夜谷中穿行,峡谷上的天空已变成了一条蓝黑色的带子,带子上的星星更亮了,像钻石一样闪着光。

    走了很长的时间,大概有四、五公里路程,来到一处开阔地带。皓月当空,一道十来米宽的深涧横在面前,深涧之间悬着一道独木桥。我们六人隐藏在几块巨石后。祭虎的土人就扔在对岸,此刻正苏醒过来,迷惑地望着夜空中的一轮圆月。在离他很远的地方,有几个白点在移动,一个、两个、三个、四个,越来越近,是四只白虎,两大两小。

    土人感觉到死亡的逼近,想作垂死地挣扎,向涧边吊桥爬来,大概是胆吓破了,爬了几步又倒下了。面对高悬的吊桥,即使爬拢了又有什么用呢?最多能跳下深涧,逃脱虎口但却逃脱不了粉身碎骨的命运。

    白虎走近了目标,土人再次苏醒过来,仰坐着两手支地,不敢想像土人此刻惊恐的脸色。白虎的一只前爪已搭上了土人的胸膛,其它三只白虎也围了上来,一声凄厉的惨叫划破夜空……

    我不敢面对这惨绝人寰的一幕,将头深埋在两腿之间,仿佛嗅到血的气息。良久才又抬起头来,白虎已经享用完了自己的美食,正在添净身上的血迹。一阵冷风从背后吹来,像钢刀刺过心脏。

    突然,一只白虎站立起来,在月光的映照下,我看见的分明是一个腰围虎裙手执长矛的高大酋长。眼中两道寒光朝对岸射过来,当这光射到我身上的时候,陡现出一股杀气,若龙格手中的剑光。

    廪君,我确信自己看见了廪君。”

    <;a>;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阅读。<;/a>;

 ;。。。 ; ;第五十五章 魅影迷踪
    第四十五章魅影迷踪

    我先将唐婉丽送到她同学处,然后赶紧回学校报到。

    这段时间又是病假又是事假还有一段失联,让学院领导很是老火,我赶紧检讨认错,幸好我只是个上选修课的老师,没有影响到教学,才放我一马。

    蛊毒仍然不时发作,抽空到医院去补充了一些药物,但医生告诫我不可太过依赖此类药物,是药三分毒,总会有些副作用的,尤其对记忆力有伤害。

    发作轻微地时候,我便通过练功运气来抵抗,但每隔五六天,都会有一次比较厉害的发作,只得赶紧吃药。

    某日经过学校报亭,晚报上头版几个大字赫然醒目:“重庆工商各界发力,香港购回巴国重器”。再看所刊图片,可不正是我那意外流失的巴王权杖、玉琮和怪斧。

    怪斧命名为“战国巴蜀虎纹铜钺”,仔细一看,泥土清理出来之后的怪斧肩部,果然有一只攀附的老虎图形,原来这东西叫钺。

    而权杖则被命名为了“战国骨形玉器”,大概是不了解其功用的缘故,也是,木棒朽烂后,光剩一个权杖头是有些让人费解,谁又有我这个能力穿越到“两千多年前”的巴国去了解真相呢?

    再看文字部分,介绍的是香港苏富比的秋拍图录出来之后,三峡博物馆的专家认为这三件东西属于带有明显古巴蜀特征的礼仪重器,对研究古巴国历史和彰显巴国文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发动重庆工商各界筹资回购文物,经与委托人线下协商,以1200万底价购回,这三件重器连同前些时候三峡考古队在天坑洞穴中发掘的众多青铜兵器和尸骨,将于下周星期天在三峡博物馆开始为期十天的展览,同时召开“国际巴蜀文化研讨会”,对这次的文物成果展开广泛的研究讨论,其中就有关于权杖的功能和命名的问题。

    这个意外发现无疑像是给我打了一强心针,无助的心里燃起一丝希望,虽然不能拿回三件宝贝,但至少有了重新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如果有可能……

    心中顿时有了主意:三峡博物馆我是十分熟悉的,不仅因为馆长以前曾是我们学校的教授,而且我也参加过三峡博物馆的文物知识培训班,还留下了考古队长邹前康老师的电话,不知道他是否对我还有印象。

    于是从手机电话薄中翻出三峡博物馆考古队长邹老师的电话拨打过去:

    “邹老师您好。”

    “请问哪位?”看样子邹老师没有存我的电话,必须要自我介绍一番。

    “我是西南大学的皮兆寅,曾参加过博物馆的文物培训,有幸聆听过老师的教诲。”我尽量用恭敬的语气介绍自己。

    “噢,想起来了,那个总有问不完问题的学生。”邹老师居然记得我,好现象。

    “不好意思,烦着您了。”

    “哪里,当老师是最怕上完课没有学生提问题的,皮老师应该也有同感吧。”邹老师还记得我是大学老师,这对拉近距离就更方便了些。

    “有件事情想请教邹老师,不知可有时间。”有了前面的铺垫,我开始直奔主题。

    “皮老师有什么问题,尽管讲就是,不必客气。”邹老师也是个好说话的人。

    “今天看了晚报,关于几件巴国重器的问题学生有点不成熟的想法,希望得到邹老师的指点。”我这个话题不怕他拒绝。

    “好啊,我们正在发起广泛讨论呢,欢迎您发表意见。”邹老师真的很感兴趣。

    “问题很多,学生想当面向老师讨教,不知道邹老师可否拨出时间,一起吃个饭。”我见时机成熟,便继续深入。

    “吃饭就没有必要了吧,见个面倒是可以。”邹老师并没有拒绝。

    “那就一起喝个茶吧,新牌坊有家叫”闻喜”的会所不错,老师定个时间我们在那里见面如何?”

    这是一家中高档会所,也可以喝茶,也可以吃饭,我想这样的安排应该合适。

    “就按您说的办吧,我本周三下午有空,我早点下班就在那里见面吧。”邹老师爽快的答应了我的约请,事情有了一个好的开头。

    唐婉丽也打来电话,说暂时在阳光国旅带境外团,主要是新马泰线路,想请我在学校图书馆帮她借点几个国家的图书准备准备,她晚上来拿,我知道她是醉翁之意不在“书”,自然一口答应下来。并告诉她早点来,一起吃火锅。

    吃完火锅,唐婉丽提出参观一下我的蜗居,我说乱七八糟的就别看了吧,唐婉丽却要坚持,不得已,把她领了进去。

    唐婉丽一进屋,直摇头,说终于明白对男人称呼前面为什么总加个“臭”字了。就开始收拾整理,洗洗刷刷,忙活了半天,我的房间内就焕然一新了,就抱着她亲了一个,唐婉丽就提出今晚不去同学家住了,以后带团回来也都借住我这儿。

    虽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但还装模作样的问为什么,唐婉丽便说同学只有一间屋一张床,两个人挤在一起不舒服,而且同学还有点那个倾向。

    我于是揶揄她我这里也只有一张床啊,难道不怕挤,唐婉丽使劲儿锤我的胸,说你要是不愿意的话可以付租金,我说租金就不必要付了,帮我收拾房间就可以了。

    于是两个人打情骂俏一番,住在一起了,几天下来,有了家的感觉。

 ;。。。 ; ;
第五十六章 真假考古队长
    第五十六章真假考古队长

    位于新牌坊的“闻喜”是一家以弘扬国学文化为宗旨的中高档主题会所,而它的老板蒲总也是一位古玩爱好者和瓷艺收藏家,因为一次国学活动认识了他,一来二去就成了好朋友。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闻喜”有一位古典气质的美女经理雨弦,每次我和朋友去那里聚会,雨弦总会亲自担任茶艺师给我们斟茶送水,或者轻抚古琴弹奏两曲。

    我和邹老师在“闻喜”的一个古琴包间里交流。墙壁上挂着四张古琴,窗户下是一个罗汉床,房间内还有一个茶艺台。

    请考古老师喝茶,氛围是一定要讲究的。

    邹老师是个很随和的人,也比较谦虚低调,所以我们之间的交流十分顺畅。

    我将自己对这几件器物的看法,尤其是对权杖的识别、功用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并就对古代巴人的社会形态,白虎图案的文化延伸都毫无保留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邹老师频频点头,表现出欣赏的态度。

    “皮老师不从事文物考古工作真是太浪费了。”邹老师听完我的陈诉,赞叹不已。

    “哪里,都只是一些皮毛,还望邹老师多多指教。”我继续保持谦虚低调。

    “您今天的这些看法完全可以集成一篇很好的论文,我推荐您参加这次巴蜀文化国际研讨会,争取在学会上宣读。”邹老师当即表态。

    “我哪里敢写考古论文,一点理论积淀都没有,只是一点浅见。”我马上表达自己的态度。

    “这么有新意的东西,不写出来发表太可惜了。”邹老师继续鼓励我。

    “如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