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师-第1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本杂志?”

达尔西教授一愣之下,终于是把头给抬了起来,惊奇道:“你也听人说了?”

“听人说什么?”

这次轮到南希惊奇了,忍不住开口问道。

达尔西教授皱了皱眉,点头道:“今天一早我就接到了剑桥大学莫斯教授的电话,说这一期的杂志上有两篇超重量级的文章,虽然不是我的研究领域,不过还是强烈推荐我来看看,你难道不是得到了这个消息吗?”

南希一听顿时明白了。确实,作为伦敦的订户,莫斯教授确实要比爱丁堡这里早上半天拿到杂志,不过能够让那位一向高傲的莫斯教授称为重量级纹章的,看样子恐怕确实不简单啊!

突然间的福至心灵,一个人的名字在南希的脑海中闪过,让她顿时脸色一变!

“你怎么了?”

达尔西教授也是心中一惊,急忙问道。

没有回答教授的问题,南希急忙的前行几步,开口问道:“教授,您快看一看,那两篇文章的作者分别是谁?”

“作者?”

达尔西教授莫名其妙的眨了眨眼睛,把手中的杂志向前翻了一页。作为一名合格的学者,他在看完文章之前是没有看作者名习惯的,因此听到南希的话之后顿时惊奇地问道:“难道你认识其中的一位?”

“这个暂时还不敢确定,只不过上次去华国京都的时候遇到了杂志的编辑保罗,他告诉在这一期很可能有田的一篇文章,所以我有些好奇……”

南希很老实地回答道。当初在京都的时候,保罗和她相处的很愉快,所以在南希问及保罗去京都的原因时,虽然因为保密的原因不便多说,不过保罗还是提醒了南希一下,让她注意这一期的杂志,说很有可能会刊登田路的文章。

“田?”

听到这个名字之后,达尔西教授顿时明白了。

其实不光是南希,达尔西教授同样对这个远在华国的年轻学者非常感兴趣,无论是随着实验进行而越来越看到希望的癫痫科研计划,还是相对庞大的研究经费,都让他在达尔西教授的心中充满了神秘感!

不过即便是如此,达尔西教授还是晒然一笑道:“虽然那个田确实很厉害,不过研究领域是在癫痫方面,而这两篇重量级文章都是有关血脑屏障的,一片研究报告,一篇是综述,应该是和他没什么关系的。而且说句实话,这两篇文章的质量实在是太高了,前面那篇研究报告暂且不提,后面的那篇综述要求就更高了,不在这个行业浸淫个几十年,恐怕是写不出来的……呃!”

正自说着自己的想法,达尔西教授的表情在扫了一眼作者的名字之后,突然愣住了!

刹那间的呆滞之后,达尔西教授突然迅速的往前翻了几页,找到了另外一篇文章,急忙看向了标题下那标注作者名的位置。

“啪嗒”一声,杂志从他的手中滑落,狠狠的摔在了地上……

……

奥地利,维也纳。

维也纳大学医学院,神经医学系的主任办公室内,白发苍苍的梅根教授一上班,就看到了门口新一期的《nature·Neuroscience》杂志。

如果是往常的话,梅根教授肯定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先浏览一遍杂志的文章,不过今天的她明显没有什么心情,把杂志拿进屋之后,匆忙地坐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处理起了手边那一摞厚厚的文件。

作为欧洲神经协会联合会的现任主席,她现在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一周多以后即将举行的第18届神经协会联合会大会上了。今年的大会比往年要晚上一个月,而任期到了最后一年的梅根教授,也将在这次大会上卸任,因此她希望能够把大会办的顺顺利利,漂漂亮亮的,给自己的主席工作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只不过,数千人的学术会议,场地,酒店,人员的安排实在是太复杂,也太琐碎了,什么都要她这个主席拍板,这段时间真是忙碌之极,自己的研究都耽搁了不少。

一直忙到将近中午的时候,梅根教授总算是稍稍轻闲了一些,疲惫的按了按太阳穴,双眼不由自主地放在了桌上崭新的杂志上面。

给自己冲泡了一杯咖啡,梅根教授翻开了手边的杂志。

对于她这样的学者来说,尤其是在忙碌了许久事务性的工作之后,看看学术杂志,转换一下心情,甚至还可以说是一种消遣。

看到目录的第一眼,梅根教授就是心头一震!连忙翻到第一篇文章,全神贯注的阅读了起来。

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着,梅根教授脸上的表情越来越凝重,也越来越震撼,而当她看完了这篇研究报告之后,这种震撼终于达到了极致!

里程碑!

梅根教授的心中忽然闪过了这样一个单词。

如果说两年多以前的那篇突破血脑屏障的文章,让大家看到了用药物去治愈脑部疾病的希望的话,那么这篇闭合血脑屏障的文章如果被证实的话,就意味着这种希望将真正的成为现实!

人们对血脑屏障的利用,将真正地进入可控时代!

想想看,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成就!多少年来,神经生物学的研究者们,不正是朝着这个目标一直在努力吗?

心潮起伏了好半晌之后,梅根教授才又稍稍定了下心神,把目光又投向了那篇综述上面。

完美!

看完了这篇综述,虽然不如刚才那篇文章给她的震撼来的大,但是依旧让梅根教授再次激动了起来。尤其是文章最后,关于后续研究的提示和推断,则让人似乎摸到了完全解开血脑屏障之谜的门槛!

突破性的研究进展,激动人心的提示,突然之间,梅根教授有了一种异常熟悉的感觉!

从记忆的深处翻找了一下,梅根教授很快找到了一个很短的名字,而在看了那文章标题下的署名之后,这两个名字在刹那间重合了起来。

片刻的恍惚之后,忽然间,梅根教授心中升起了一个奇妙的想法!

为什么,不再次邀请他来到大会上演讲呢?

虽然大会就在一周多以后就要召开,虽然会议日程早已确定,虽然对于一个规模庞大的学术会议而言,想要临时增加一场讲座是极其困难的事情,但是不知道怎么的,这个念头就像一个顽强之极的种子一样,在梅根教授的心中迅速的扎根,发芽,并且迅速的成长为了一颗参天大树!

想到这里,梅根教授不再犹豫了,她拿起桌上的电话,迅速的拨通了一个熟悉的号码:“喂,您好,这里是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医学院,我是梅根教授,请帮我转接霍利教授……”

第186章 跨国巨头们的躁动

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着无数的事情。

这些事情,可能是一门一户,甚至是发生在个人身上的小事儿,也可能是影响一个团体,一个城市,甚至是一个国家的大事!

当然,即使是所谓的大事,也是对不同的人来说的。

比如说非洲一个小国发生了政变,这对这个国家的人,或者周边国家的人来说,绝对是天塌下来的一件大事,但是对于美国,华国这些国家的人来说,就是不痛不痒的小事儿了,甚至还不如晚上吃什么来的重要!

田路发表的那两篇文章也同样如此。

一个普通人,关心的只是政治新闻,娱乐新闻,或者是日常的油盐酱醋,除非真是自己或者家里人生病了,否则他们绝对不会去关心谁是心脏病的专家,谁是呼吸病的专家,对他们而言,这些都是离自己很远的事情。当然,对于医学界最新的研究进展来说,他们就觉得无趣和枯燥了,根本连了解一下都懒得去做。

哪怕是一般的医生,或者说其他专业的研究者们,他们也都不会关心,甚至大多数的神经内科医师和神经外科医师们,也不会去看一眼。这些临床医师们只会关心真正可以实用化,可以用在患者身上的技术。

真正会去认真看田路这两篇文章,并且为之震撼,或欢欣鼓舞的,只是神经医学领域中的那一小部分人,即使是在神经医学所有的从业者当中非常小的一部分!

就是在这群人之中,田路的两篇文章顿时掀起了一场风暴!

大家基本上都还记得两年多以前那三篇文章,并且一度为之欢欣鼓舞,而看到这篇研究报告之后,这种欢喜在两年多以后再度爆发了出来!几乎每一个看到这篇文章的专业人士都忍不住拿起手边的电话,迫不及待的打给自己的同事,好友,和他们一起分享自己心中的兴奋……

当然,还有一群人,他们也同样被这篇文章所震撼了,只不过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一般的研究者们不太一样。他们看到的不是技术的进步,和无数种神经疾病被治愈或者控制的曙光,在他们眼中,看到的是绿油油的美元,浓浓的商机!

这些人,当然就是那些制造药品的跨国巨头们了!

制药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

这是一个事关人命的行业,在研发新药的重地,如美国、欧洲等地,有着极为严格的新药上市制度,每一种产品从研发、临床前实验,到临床试验,最后进入临床使用,往往需要十数亿美元,十余年时间,开发周期长,研发成本巨大。所以在美国,每年一般都只有一二十种新药上市,而这些上市的新药,无不成为各个企业最重要的产品之一。

但是,制药行业也是一个高利润的行业。

那些制药的跨国巨头们,如果手上握有大把的专利药,那么就意味着源源不断的销售利润,不仅公司每年的销售额极为可观,甚至每年投入研发的资金都高达数十亿美元。

而一家顶级的制药企业,其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掌握在手中的专利药!

和国内充斥市场的仿制药不同,跨国巨头们手中的专利药,全都利润丰厚的产品,有些常用药物每年的销售额甚至高达数十亿美元。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排名世界第一的瑞辉,旗下号称“最赚钱的专利药”立普妥,每年的销售额超过一百亿美元,连续数年都是世界头号畅销药品。

但是,就算是那些跨国巨头们,也不是每一种药都是特别赚钱的,而且发明专利只有二十年的保护期。纵然有着专利补偿期限制度,近几年来,跨国药业巨头还是纷纷迎来了原研药专利保护到期高潮,站在了“专利悬崖”的边上。

大批的拳头产品专利到期或者即将到期,跨国药企门面临着销售额骤降和利润下滑的威胁。比如说专利药立普妥到期之后,仿制药第一时间上市销售,让瑞辉这家制药界的老大损失惨重!

为了应对这种专利药到期的问题,跨国巨头们除了在其他国家建立合资企业,进行仿制药生产以减少损失外,更多的精力还是放在了新药的研发上面。世界排名前几位的跨国药企,基本上每家每年都要投入数十亿美元进行研发,排名第一的瑞辉十年间就投入了七百多亿美元,为的就是试图找出一种能够替代立普妥的药物。

但是新药的研发不但投入巨大,同时成功率也是极低的。

新药研发的过程,简单一些分的话可以分为研究和开发两个阶段。研究阶段确定候选药物,开发阶段有可以分为临床前实验和临床试验等等。但是,根据一个统计,每评估五千种化合物,只有五种才会有机会进入临床试验,而其中更是只有一种会最后被批准上市销售!

每年那些跨国公司都会开始数十项,同时也终止数十项药物研发,而一旦有一种新药被批准上市,就会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

而正是田路的这篇文章,让很多公司看到了机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