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医扬名-第2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志当初救出华佗之时两人躲避在长安,李当之就是长安人,之后一直侍奉华佗,算是的了华佗最后的传承,因此李当之一脉在后世一直称为华派,供奉的是神医华佗。

华佗死后,李当之虽然没有华佗出名,但是也名声赫赫,和吴普等人都是当世的名医。

李当之死后,王志也曾多次帮助过华派的后人,不仅是华派,就是张仲景的伤寒派也多次得到她的帮助。

只不过王志在明朝末年重回都市,对于满清时期和民国以及建国初期的事情就不知晓了,回到都市后他也没有听说过华派的名气,以为早已经在战乱中断了传承,没曾想今个竟然遇到了。

对于这些故人之后,王志一直都很照顾,因此当初在听说了司马峰的事情之后才会如此痛心,甚至最后替张仲景清理了门户。

“你是华派的,华佗一脉之后?”王志看着李岩眼神复杂,要是真论起来这个李岩可切切实实的算是他的晚辈,而且不知道晚了多少辈了。

“哈哈,你也听说过华派,不简单。”李岩听到王志那么问不怒反喜,笑呵呵地说道。

“华佗一脉我一直很是仰慕,有时间我会上门请教。”王志说道,他这话说的可是真话,不过请教是假,考教才是真,他的目的主要是看看现在的华派究竟还有多少底子。

“好,我到时候静候王医生大驾。”李岩的性子倒是很直接,没有其他中医大夫的迂腐,要是别人听到王志的话八成以为是挑衅了,即便是立马开骂也必然会动怒,李岩却是笑呵呵地说道。

“有意思的家伙。”王志看了李岩一眼,心中笑道,原本这一段时间他的心态已经慢慢的转变过来的,可是见到这李岩却是不自然地把自己想成了几百岁的老人。

“看来有时间各个流派都要去转一转了。”王志心中打定了主意,在场的除了明末之后衍生出来的流派,以前的流派或多或少都和他有些关系,到时候去看一看,要是底子还在倒是不妨帮上他们一帮,这样一来总比他自己一个人努力要好的多。

只是不知道江源华那个老家伙是那个流派之后,说不准还是我的晚辈呢。王志想着不由的玩心大起,却是琢磨起江源华的来历来了,今早被江源华打击了一番,王大医生可是没有忘记啊。

不过等到王志看向江源华的位子时却是有些失望了,江源华的前面和他一样都是江南二字,不仅是江源华现场没有流派的人也不少,这粗略的一看也有十数人之多。

看到这么多人都没有流派,王志随即就释然了,当初的战乱和当年的动乱很多流派和典籍丢失的丢失销毁的销毁,这些人八成都是学术杂乱之辈。

其实王志猜的还真不错,这些没有流派的确实是学术杂乱,跟随好几位中医老大夫都学习过,有的也是医术大家,有的却是民间隐藏的高人,最后自身医术虽然不错,但是却没有被任何人收为徒弟,到了最后其实也算是自学成才的那种。

古代学术流派大都是师徒结合型的,师承教育是学术流派形成的关键因素。师承师法,从拜师开始,就决定了弟子的学习内容、研究特点和发展方向,师傅的便向往往会影响这徒弟。

老师的言传身教,其主张和风格必然为学生所接受和继承,逐渐形成了在某一学科领域基本观点一致、风格相近、研究方法相似的学派。

中医的流派形成其实当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医的繁荣,学术流派是中医理论产生的土壤、发展的动力、传播的途径,也是人才培养的摇篮。

不过随着教育文化的普及,这种医学流派还在走着老路子,慢慢的脱离了时代,造成了后继乏力,下辈无人的尴尬局面,这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医的走向。

建国后,国家大力兴办中医药高等院校,统一教材、统一学术观点、统一教育模式,“规范化”使中医教育嬗变为单一的院校培养模式,传统的师承方式则转入“地下”。

一些老一辈的中医名家也对现在的中医传承表示了怀疑和质疑,但是现在的教育模式和医学院校大都是根据西医的方式照搬过来的,根本就不适合中医的现状,在这种情况下,高等院校的教育模式其实已经不符合中医的传承和发展了。

中医教育并非单一的院校教育所能涵盖的。比如学习京剧,无论是否经过院校教育,均需拜师一板一眼地学习唱腔,进而才能形成流派。这也是王志决定后期拜访一下各个流派,看一看各个流派的现状的原因。

其实现在王志的中医学院带领学生出去义诊,现教现学就是流派的传承方式,要是有了这些流派的帮助,全国的流派团结起来,中医的发扬和壮大并不是空谈,完全是有可能实现的。

当然,这种想法现在只是王志的一厢情愿,在建国十几年前并不是没有人抱有如此想法,但是各个中医流派虽然都是中医的范畴,但是其中也有很多歧义和不同的见解,想要统一起来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不过别人完不成,就不代表王志完不成,他可是有着先天性的优势的,他自身就是各种流派的总汇,跟随各个时期医术大家钻研医术多年,他的学识可并不是拘泥于一种流派的,算是博众家之长,真要下工夫,这最后中医流派之间的大团结并不是不能实现。

想到此处,王志只觉得豁然之间打开了一扇大门,在扬名中医的道路上他一直走上了一种误区,他一个人的力量岂能和众多的流派抗衡。

“众位杏林界的同仁,我身为江东省的本地人,勉强算是半个地主,先对大家表示欢迎。”等待众人都落座了,周易乾再一次说道。

“周老客气了。”众人纷纷表态,周易乾的名气极大,在场的人都很给面子。

“我再次说明一下,康恩熙先生前来华夏是和大家交流医术的,大家有什么意见或者不同的看法都可以提出来,和康先生辩论或者当场切磋,但是切忌恶语中伤,让人笑话我们华夏不懂待客之道。”周易乾说道,说完话看到众人都点头同意,这才满意的笑了笑,宣布这次的交流会开始。

第147章 交流会之殊途同归

“嘿!这康恩熙可是要舌战群儒啊。”听到周易乾说完,王志心中顿时冷笑一声,不过就不知道这康恩熙有没有诸葛亮当年的风范了。

“各位,周所周知,中医诞生五千余年,自黄帝之始,神农尝百草,经理数千年积淀形成了这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开口的正是那位河间派的何正年。

何老先生坐在椅子上,眼睛不屑地看了康恩熙一眼,淡淡地说道:“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并且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

说到这里,何正年话音一转看着康恩熙问道:“敢问康老先生韩医诞生几何,所依据为何?”这次的医术交流会并没有什么明确的课题,所到底也不过是众多江东的中医名流和康恩熙的对抗而已,是以一开始何正年就说了中医的历史渊源,反问韩医的历史,这话虽然刁钻,但是也算是这次的话题范畴,不算是恶意中伤。

“哎!”听到这里,王志顿时有些兴趣缺缺,摇头叹了口气,此时在坐的可以说几乎包含了大半华夏的杏林名家,如此阵仗对付一个康恩熙,即便是胜了也脸上无光啊,要是康恩熙侥幸胜了,这颜面可就丢大了。

“王医生为何叹息?”边上的李岩看到王志叹息摇头,轻声笑问道。

王志也不隐瞒,将心中的想法说了出去,这个李岩为人直爽,看得出没有什么花花肠子。

“这王医生就有所不知了。”

李岩说道:“前一阵子周老前去韩国原本是给一位多年的老友治病,最后被韩国的一干医生得到消息,生生的围在了当场,韩国的数十位名医当场和周老交流切磋,实为交流切磋,不过是想给周老一个难堪,你猜最后结果怎样?”

“结果怎样?”王志笑问道,其实这结果已经不言而喻,必然是一群医生被周老辩论的哑口无言,从而颜面尽失,这才有了康恩熙的江东之行。

“嘿嘿,结果周老一人将韩国数十位名医辩驳的当场羞愧不已,颜面尽失,不过当时康恩熙因为有事去了俄国不曾到场,回来之后勃然大怒,这才向周老下了帖子,有了这次江东之行。”李岩说道,说话的时候脸上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好像独占众韩医的是他自己一般。

“难怪!”王志心中不由的笑了,他还一直猜测这个康恩熙为何前来江东,不曾想这中间还有如此故事,既然有周老的先例在先,康恩熙这次是来找场子的,如此阵仗倒是不为过。

就在王志和李岩说话的时候,康恩熙也开口说话了:“这位先生所言实在是有失公允,俗话说学无先后,达者为先,韩医虽然历史没有中医诞生早,但是作为之后兴起的医疗体系并不是没有和中医一较高下的资格,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前,难道历史久,诞生早就能说明一切,这种道理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康恩熙自然知道韩医的历史比不过中医,却对韩医的诞生避而不谈,单单说什么后起之秀前浪后浪的话语,也算是扬长避短了,这几年中医在国际上的舆论每况日下,确实有些让人堪忧。

“嘿!康老先生刚才所言长江后浪推前浪非常经典,我甚为赞同,不过不论这前浪和后浪都是长江的浪,康先生已经说了,韩医并非中医,而且和中医没有丝毫的关联,这浪不浪的好像和中医韩医没有什么关联吧,难道康老也认为韩医是中医的一支,要是如此,有华夏几千年浑厚的底子在,韩医这一支够独领风骚,取得如此成就也算是中医之幸了。”此时开口的却是另一位中年人,年约五十多岁,前面没有什么流派,写的是江东东治。

东治此话一出,顿时引来一片叫好声,虽然说东治这话有些抠字眼的意思,但是刚才康恩熙的话确实有欠考虑,东治如此说顿时让康恩熙脸色涨红。

“这位先生说了笑了,老朽不过是打个比方而已。”康恩熙说道。

“打个比方可以,不过康老先生打比方的时候还希望慎重一些,要是让不明就里的人听了去还以为我们韩医真是我们中医的散枝呢,你们韩医倒是无所谓,可是我们中医损失可就大了,平白多了一个不景气的分支,拖后腿啊。”东治再次说道。

“哈哈哈!”听到东治这话,现场再次爆笑一片。不管这东治医术如何,说话的水平绝对不低,不经意间可是让康恩熙吃了两次暗亏。

而且东治这话虽然让他生气,他却无从反驳。刚才说韩医和中医无关的是他,开口比喻的又是他,东治的话可全是对他话语的解释,当然这解释虽然不是康恩熙的意思,但是却也不是毫无道理。

“周先生,难道华夏的众位医生只会巧言强辩,要是如此,这后面的辩论真没什么意思了。”康恩熙无言以对,只好对边上的周易乾说道。

“那康先生的意思是?”周易乾也不发表意见,而是看着康恩熙反问道,巧言强辩,说不过就是巧言强辩,说的过就是事实胜于雄辩,这种伎俩他见得多了。

“我的意思还是说些实质性的东西,既然是医术交流会,自然以医术为主,那些历史什么的就没有必要说了,究竟孰强孰弱,到时自然知分晓。”康恩熙理所当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