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之天下为棋-第1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玖在信中除了挡剑雨的竹排之外,还提供了另外一种陷阱。将竹竿削成一尺五的长度,一端是尖的,一端是平的,尖的向下、平的朝上,扎入泥土,就成人工的老鼠洞。

    草原上的老鼠洞很多,如果有一两个骑士被老鼠洞坑了,狄人基本上不会怀疑,而轻骑兵在飞速前进的时候,能够看到左右两边的人已经很了不起了,哪里会注意到后面的人?如果左右两边的人都被老鼠洞坑了,那些狄人根本就不会在意,只会继续往前冲。贾玖也就是利用了这个盲点,设计了各个机关。

    因为草原上的老鼠洞不少,狄人也习以为常,也有应对的方法,减少自己受伤的几率。。所以贾玖准备了另外一种东西,那才是是真正要狄人的命的机关,那就是将竹子学成三尺的长度,两端都是尖的。一端向下扎入泥土,一端则比青草略略矮一点。

    飞驰的狄人根本就不会注意到青草下面有这样的机关,以为被老鼠洞坑了爬起来就好了,却不知道在轻骑兵的速度加成下,这些削尖了的竹竿足够撕开他们的胸腔、要了他们的命。

    当然,后面的这个最关键的机关,还是要等待草长鹰飞的季节才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

    贾玖也想过了,春天刚到来的时候,狄人的马还没有缓过神来,以狄人对马匹的看重,他们就是想在这个时候南下,这规模也不会很大。而大齐的春天比草原上来得早,也许大齐的边关的草已经长得老高了,草原上的草才吐出那么一节来。

    所以说,现在才运竹竿也不算太迟。

    慕青霜看了看贾玖,道:“彤云流,这个我能看一看么?”

    “前辈请。”

    慕青霜接过那封信,拆开一看,忍不住惊呼一声,惹得知柳和颜洌好奇不已。

    慕青霜顾不得知柳和颜洌对信件的好奇,严肃地对贾玖道:“彤云流,你可知道,这封信上的方法若是传扬出去,恐怕大齐和狄人之间的高下会从此改写。”

    贾玖答道:“我知道。可是为了父亲,我也不得不做一回小人。我知道父亲跟哥哥这一次是中了别人的算计。可是我还是太小看自己了。若是之前我就想到了这个法子,也不会拖延到今天。没错,我的确用红苕跟万岁换了父亲的安全,甚至万岁也派了人去保护我的父亲。但是那些人的算计早就准备好了,也许万岁的安排不仅仅是满足了我的心愿,也满足了他们的心愿。只怕他们早就传出了消息,说我父亲是去守粮仓的,这次万岁又派了人,根本就是肯定了这个谣言。只怕得到消息的狄人都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呢。如今我只希望因为草原上还是一片冰雪世界,所以还来不及动手。”

    慕青霜迟疑了一下,道:“如此,贫道还是要跟道魁商量之后再做决定。”

    那边知柳和颜洌也看完了,却忍不住多看了贾玖一眼。他们什么都没有说,颜洌是跟着慕青霜回去了,而知柳却留了下来,看着下面的人搬红苕苗。

    玉清山上,道魁拿着贾玖写给贾赦的信件,看了又看,道:“这真的是彤云流交给你们的?”

    慕青霜道:“是的,道魁。”

    道魁道:“本座以为这孩子修身养性,怎么也该好些了才是。如今看来,贾恩侯一日未能脱离危险,这孩子一日不可能收敛杀心。”

    慕青霜道:“道魁的意思是……”

    道魁没有说话,倒是燕翩跹开口了:“道魁的意思是,这孩子是因为想要保护父亲,所以这身上的杀气这才一直没有办法消除?”

    道魁道:“恐怕是的。”

    修道之人心境最为重要,若是杀性一直这么重,将来成就有限是小事儿,就怕走火入魔、伤及无辜。

    沉默了一会儿,道魁道:“如此,就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封信和竹竿送到贾恩侯的手上。”

    这是为了贾玖的事儿破例了。当然,送信和送竹竿一事并不会以道门的名义进行,只不过是借了道门名下的商队的手,利用道门多年经营,把信件和竹竿都送到贾赦的手上而已。

    说起来这还真的帮了贾赦一个大忙。

    贾赦原来不过是京师里面一个醉生梦死的老纨绔,对边关之事也是一知半解,等到了这安远卫才知道,这里的军粮和军械样样都没有,甚至连主将都是饥一顿饱一顿的。贾赦带来的干粮没几天就被分掉了,也跟着一起饿肚子。

    如果不是贾玖进了道门的眼,道门有意照拂,派了一个商队送去了粮食和药材还有蜂窝煤,贾赦和贾琏说不定连这个冬天都活不下来。

    军粮好解决,可是这军械就难办了。商队里面也不可能带有能够满足一个卫所需要的军械,这也使得贾赦每天都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每天都提心吊胆的。

    所以说,贾玖的这封信不但是贾赦的救命稻草、定心丸,也是安远卫上上下下的救命稻草。

    可以阴人家为什么要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人家的刀子?傻子也知道疼好不好?(未完待续)
04回家
    这一次贾玖在宫里待的时间并不长,贾家的人都等急了。不说贾母,就是薛宝钗也每日里赶到贾母的院子里等消息。

    贾玖回来的时候,薛宝钗就扶着贾母出来迎接,贾宝玉和探春两个反而靠了后,这副样子若是不知道的人看了还以为薛宝钗也是贾母的孙女儿呢。

    从皇宫那个满是阴谋诡谲的地方出来,就是贾玖的心上也浮了一层阴影,看什么东西都往不好的地方想,就是明知道薛宝钗在这种事儿上从不落后的,也不免往阴暗里想。也难怪贾玖会这么想,谁让薛宝钗姓薛、他娘也不是贾家的女儿而是出身王子腾的王家呢?

    贾母看到贾玖平安归来,非常高兴,他已经得到消息,自己这个孙女儿又给自己长脸,升了三等郡君,即便是郡君中的最低等,却也是正六品的爵位。

    官场里面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四品的虚衔不如五品的实职,五品的实职不如六品的封爵。贾玖正六品的爵位,已经超过了贾政那个正五品的虚衔。虽然女子不同于男子,但是如今贾母可不能继续忽视贾玖的爵位了。

    贾玖才跪下去给贾母请安,就被贾母叫人扶起来了:“好孩子,回来便好。宫里如何?太上皇可好?太上皇后可好?皇后娘娘可好?诸位娘娘如何?”拉着贾玖进了屋在自己身边坐下,又问贾玖在宫里可见了什么人。

    贾玖一一答了。就是季淑妃之事,他也没有隐瞒。

    贾母长叹一声,道:“原来是他?!他已经贵为淑妃。元皇后和端懿贵妃又都走了好些年了,所以那些旧事就是知道的,也没有几个人会愿意得罪他而贸然提起。这季淑妃原来是端懿贵妃宫里的小宫女,专门伺候端懿贵妃沐浴的。后来也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被元皇后要了去。为了这事儿,端懿贵妃可是被人取笑了好些日子了。谁想到没多久,这女人便承了宠。还成了采女。”

    贾宝玉插嘴道:“那不是跟大姐姐一样么?”

    贾母皱了皱眉头,很不喜欢这会儿有人提起贾元春。又不好斥责贾宝玉,只得当作没听见:“这位娘娘虽然出身不好,又有背主的行为在前,所以被很多人诟病。即便有个争气的肚子,却是生了几个都没有站住,如今膝下也就一个病歪歪的小公主。也正是如此,这位娘娘在宫里越发小心谨慎。他可是出了名的温柔可亲呢。”

    贾玖道:“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情?孙女儿也曾有耳闻,说这位娘娘最是善于察言观色也最是善于左右逢源,这次亲眼见了,还以为自己弄错了。”

    贾母叹息一声,道:“在宫里好好地活下去哪里会这么容易?那日你若是说错了一个字,只怕就跳进了季淑妃的陷阱里面。得罪了皇后娘娘和贵妃娘娘不说,日后只怕就是进宫了,也只能跟着他走了。”

    贾玖吓了一跳。道:“老太太,这位淑妃娘娘现在就开始算计孙女儿将来的事儿了?”

    贾母点点贾玖,道:“学着点儿罢。宫里的人哪个不是走一步看三步,擅长抓住每一个微笑的机会的?”

    贾玖吐了吐舌头,又对下面坐着的薛宝钗道:“宝姐姐,我记得你的生日就在元月二十一。我原来还担心误了姐姐的生日呢。”

    薛宝钗连声说不敢当:“二妹妹客气了,我年纪小。又不是正经的大生日,就是要办,也不过是意思一下,哪里就惊动了府上呢?倒是倩丫头和清丫头,他们两个今年却是十岁的整生日呢。”

    贾玖在下面道:“他们的生日还早着呢。”

    贾宝玉却是个喜好热闹的,听贾母说了这会儿宫里的算计,他已经非常不耐烦,听到贾玖这样一说,立刻便道:“正是呢。上回云妹妹也说宝姐姐的生日他必定会来的,老太太,孙儿已经好些日子没有见到云妹妹了,也不知道云妹妹在家过得好不好。老太太,孙儿想云妹妹了。”

    贾母道:“宝玉,即便你舍不得你云妹妹,那也是你云妹妹自己家。罢了罢了,既然如此,那就依了你,明儿一早就派人接云丫头。”又不无遗憾地道:“今年你大老爷不在家,二丫头的事情也多,倒是连生日也是马马虎虎地过了。”

    贾玖边上笑道:“看老太太说的,孙女儿是小辈,什么时候不能过生日啊。倒是老太太的好日子却该好好的庆祝庆祝才是。”

    贾母乐呵呵地道:“你这丫头,老婆子最不喜欢有人提醒我又老了一岁了,你偏来!就是挨着灯节又如何?要我说,没十年一次的大寿,你们替我提早好好的准备就是了,也不需要年年准备的。倒是你们,一年大过一年,女孩子终究不可能长长久久地呆在家里,如今乘着年纪小,好好热闹热闹才好,将来有了人家,可没有正经过生日的闲暇了。”

    贾母说的也是当时的一个风俗。老人么,最怕的就是看着自己又老一岁,那等于说是自己距离鬼门关又进了一步。所以到了贾母这个年纪,往往很多老人都不喜欢过生日,就是不愿意听到他们又老了一岁的事实。

    贾母也是如此。所以贾母的生日是能不过就不过的。

    但是,大寿是不一样的。尤其是整寿,更是少不了要招待宾客。

    人生七十古来稀,在这个世界上,人能够活过三十岁就已经很了不起,过了四十岁,基本上每年都能够接到认识的人的讣告。过了五十岁,就等着哪天睡着了就再也起不来。

    所以人过了七十岁大关,街坊邻居也好、左右世交也好,都会过来要求沾沾老人的寿。这个时候,跟贾家这样的人家,以贾母的身份就是不办都不成。

    跟贾母这样生在元月里的人,当然不可能在元月里面办大寿,一来是时间紧,二来元月里大家都要走亲访友,也没有那么多时间专门来参加寿宴,所以打贾母六十岁起,这个大寿就放到了八月里,请道士道婆看好具体的日子,借着中秋节前的好兆头,连着摆上七八天的宴席,这才符合贾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