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将军王-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综上所述,不能看出神宗皇帝对福王朱常洵的宠爱已经到了一种让人不可置信的地步,可是反过来呢?

    先是建造邸第就花了二十八万两银子,再后来就是饮酒好色,欺男霸女这些都是小事,可是现在更甚,竟然*得福王府士兵八百人哗变。连八百士兵都不能管理好,这偌大的江山岂能承担?

    “陛下,身体要紧,还是早点休息吧。”李恩忍受不住长时间的沉默,不得不轻声提醒道。

    “嗯。”神宗皇帝转过身,慢慢的向殿中走去,他的脚步虽然慢,却很平稳,看不出与平时有多大区别。但是李恩却知道这位神宗皇帝看起来懒惰,脾气好,可一旦触及其底线,神宗皇帝的怒火是很可怕的。

    “看来,在朕的子孙中唯有校儿最为出色,可惜错过了最佳的启蒙年龄,即使现在进行启蒙也为时已晚,罢了,就让他多学学兵家与发家之事也不是坏处。不过一个千户做皇长孙的师傅的确是不合适,你有什么好建议。”神宗问李恩道。

    “宗千户没有功名,是封不了文官的,而武官中确实没有可以做皇长孙师傅的官职,奴婢也不知。”李恩答道。

    “本打算借着这次宗帅立功对其进行提拔,可是没有提拔的职位,那就用其他的补偿吧,你找人去问问,看看他想要什么赏赐?”

    “诺!”李恩应下,这就是万岁对宗帅的赏赐了。一点也不意外,这一次宗帅立大功太大了,首先是护驾之功,其次是擒拿刺客,最后是帮助万岁顺心如意的将此次事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能得到这样赏赐也是应有之意。见神宗皇帝没有其他吩咐,李恩躬身着退了出去。

    李恩来到城东千户所,向宗帅宣布了神宗皇帝的旨意,“宗千户,你有什么要求就提出来吧?”

    宗帅想了想,道:“下官还真有一件事要麻烦公公。只是……”

    李恩道:“没关系,万岁爷爷说了,你提出的赏一定满足你。”

    宗帅这才松了一口气,道:“是这样的,我的千户所大比武后进行了征兵,兵是征到了,可是武器却是缺少,而且我的户所用的兵器也不是制式兵器,能不能请万岁将城东军匠坊划给下官用于制作兵器。”

    李恩一听,喝道:“大胆,你竟然要私造兵器,你这是要造反吗?”

    宗帅连忙解释道:“公公明鉴,给下官一万个胆子也不敢造反啊。只不过我对火铳的要求很高,不看着制作心里不踏实。而且,军匠坊做出的每一件武器都要登记造册,下官只是去领自己可心的武器罢了。”

    “原来是这样,那我回去向万岁爷爷回禀,能不能成可就两说了。”

    宗帅赶紧送过一包银子道:“全凭公公费心了。”

    李恩一掂银子,知道不少于五百两,遂笑逐颜开,道:“宗大人放心,哀家知道怎么说,你就等着听好消息吧。”

    “那就仰仗公公啦,公公慢走。”

    “不用送了。”
第037章 改革 火铳流水线的诞生
    神宗皇帝是很大度的,听到李恩的回禀二话没说就把城东军匠坊交给宗帅管理,不过每制造出一件武器,都是需要登记造册的,并且只能领取自己千户实有人数的额度。

    宗帅兴高采烈的来到城东军匠坊,发现军匠坊熟人——李兴禄。

    当李兴禄知道自己所在的军匠坊现在归宗帅管理了之后,十分高兴,并且领着宗帅参观了整个军匠坊。

    宗帅看了一圈之后,感觉比较满意,同军匠坊大匠师傅进行交流之后,明白了现在的枪管都是人工穿孔的,这样一来难免会粗细不均,射击前加火药的时候也不好把握量,宗帅是军人出身,自然之道如何制作枪管,不过现在可不能将技术泄露出去,只好将最原始的泥模具法提了出来。

    大匠师傅表示,泥模具法制造模具过于费时间,泥模具的之作需要烧制,晒干等多道工序,不易批量生产,现在只是用此方法制造火炮,而且泥模具容易干裂,成功率不会超过五成。宗帅一听,原来这个方法过时了,没事,还有其他方法,讲方法说出后,大匠师傅大呼天才,然后痴了似的跑去实践。

    宗帅之所以要城东军匠坊,主要目的还是想要全面升级千户所的火铳,至少要升级的燧发枪的阶段,第二个目的就是想利用城东军匠坊给自己和毛杰一人做一把手枪,当然了,是那种半自动手枪,其实宗帅早就让黑子造好了手枪除了枪管和弹簧以外的主要零件,黑子的铁匠炉温度不够,制作不了枪管和弹簧,所以只能让李兴禄在军匠坊制作。

    “李兴禄,叫说有工匠都到我这集合。”宗帅下命令道。

    等李兴禄将所有工匠集合好之后,宗帅发现大匠师傅因为实践被打断而一脸怨气的盯着他,很明显是要宗帅给他一个解释。宗帅歉意的向大匠师傅点了点头,然后开始道:“大家好,我叫宗帅,从今天开始,这个军匠坊就归我管理。我刚才参观了一下,发现咱们现在的生产方式有很大的弊病,个人干个人的,没有协作,这就造成了生产速度的降低。所以,我觉得要对军匠坊进行改革。首先,这是我设计的燧发型火铳,零件有五十个,除了枪管都在。”宗帅说着将黑子已经提前做好的零件放到桌子上,“你们过来看看,找到自己擅长做的部件,每人只做一个零件,但是一定要按照上面的标尺精确制作,擅长做枪管的由大匠师傅统一教授新的制作方法。李兴禄另有安排,大家听明白没有,明白的话,解散。”

    众工匠三人一伙,五人一帮的开始研究这些零件,最终确立了一个最终的分配方案。大明朝第一条火铳流水线诞生了,宗帅也没有想到,后人称这一天为十七世纪中国技术革命的开端。

    万历四十三年六月二十日夜,这一日是河南省城院试的日子。毛杰等国民会的成员正在饱受柳如风的摧残,突然老管家跑了进来,称门外有大量火把向老宅移动,说至少有几百人。众人听后议论纷纷。就听柳如风淡定道:“不要慌乱,都安静下来,儒者需心中有静气,你看你们这样成何体统,毛杰,你陪老夫到门外观瞧。”

    说罢领着毛杰走向大门口,一到门口,毛杰就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这哪是几百人,明明就超过一千人马。”

    “柳叔,一会如果遇到事情,你领着国民会的成员们先走,我在这阻挡一阵。”毛杰决然道。

    “镇定,毛杰,你的养气功夫还不到家,以后要是进了官场是要吃大亏的。”柳如风呵斥道。

    毛杰马上施礼道:“小侄知错了。”遂恢复到平时那种风轻云淡的模样。

    柳如风看后点点头道:“孺子可教。”

    过了一盏茶的功夫,等人马走近之后,毛杰这才认出,领头的正是第二届院试冲刺班的学员,只见众学员快步走到柳如风面前一躬到底,齐声道:“感谢恩师教导。”

    通过谈话毛杰才知道,也不知道是柳如风第六感灵敏还是运气好,开封考区的院试题目竟然也打对三题。这些学员商量后齐齐来拜谢恩师的,那些车马上装的都是礼物。不用说也知道,又是一夜不醉不休。

    可是这样一来,院试冲刺班的名声可就打出去了,实际上,明朝的八股制已经严格限定在《四书》范围之内,区区四本书,出题的范围显得很窄,只要长年累月以其中的每一句话为题,逐一作下去。等上了考场,总归会碰到一道以前做过的题目。这也是科举制度中一件很无奈的事情,正因为如此,到清朝时,八股文已经走到尽头,可谓该出的题目已经出尽。没办法,只能从《四书》以外的儒家典籍上寻找题目。可就这样也不成,于是,又有考官将两句不相干的话各裁去半句,组合在一起让考生以此作文,称之为:截塔题。而毛杰提出的题海战术正是对付明朝的八股制的最佳利器,再加上功底深厚的柳如风这个老秀才横插竖引,东拉西扯,明明一道题的破题点却能在四书五经上都能找得到出处,这样一来,要是还打不上题那才怪呢。

    可是其他士子并不知道这个道理,于是乎将院试冲刺班传得异常诡异,为什么用诡异这个词呢?主要是有小道消息称柳如风乃是刘伯温的后人,因为一些事情,隐姓埋名,将刘改成柳,他的本名为刘如风。深得刘伯温的神算,像院试这种小事,掐指一算,就能算到试题。有人提出来了,要是柳如风真那么神,怎么可能连续十年都没考中举人?中国人从来都不缺少会圆话的,后世这样,在明朝也是如此,马上就有人蹦出来称柳如风那是有祖训,因为刘伯温泄露天机过多,贻害后人,其后代均不可参加科举,要想科举也行,中秀才就得终身不娶,中举人就要大难临头。现在看来这些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可是在明朝那个年代,尤其是万历年间言论自由的时期,这种论调竟然称为了主流,传播到大江南北。
第038章 郑继之来了
    万历四十三年六月二十七日夜,第二日就是发榜的日子,彰德府考区的前五名和开封府考区的前五名的卷子会放到一起进行评比,选出本届湖南院试的案首。然后在把考中的考生名单拉出来,并写榜、报信、张榜。

    彰德府考区除了前五名其他考中的考生名单都已经发榜了,所以不再重复,开封考区的卷子也很快的选出前五名,现在就只差由正副主考排定前十名的名次。

    明朝的官制还是比较低调的,这种相当于后世高考等级的考试评卷房间竟然仅仅是一间古朴肃穆的平房。这时候天色已经很暗了,屋字里面掌着灯,里面坐了两个人,其中一人约有六十开外,正是本次副主考,河南按察使兼任提学副使高光高提学。

    提学道这个部门在明朝并不是一个独立机构,正统元年(1436年),始设“提督学校官”(简称“提学官”或“提学”),南、北直隶由御史充任,各省由按察司副使、佥事担任。在万历年间,东林党与浙、楚、齐三党之间的党争激烈,各党均想从各级考试中选取优秀者充入自己党派中,所以除了南、北直隶的提学官由御史充任,各省提学官均由按察使兼任。

    按察使的官职可不小,正三品,主管一省的刑名、诉讼事务。同时按察使所在机构提刑按察使司也是中央监察机关-都察院在地方的分支机构,对地方官员行使监察权。提刑按察使在明代与承宣布政使并为一省最高长官,只见此时的高提学愁眉不展,因为,今年的院试与往年不同,往年像这种级别的考试,每三年都要进行两次,只要是自己按着流程和朝廷的体制做就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是现在却不行了,朝廷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竟然将吏部尚书郑继之派来当河南主考,吏部尚书是干什么的?那可是相当于后世的人事部长,每个官员的考核都是他说了算,让你当官想不当都不行,不让你当官想当你也当不了。高提学此时心中有些忐忑,生怕细节上一个不好,得罪了郑继之,等到下次考核难免要被免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