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光靠我和你哥,得把我俩累死。所以啊,好好跟人家过,人无完人,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你说是不?”
潘长英笑着点了点头。看着屋子干净亮堂,也很喜欢。“嫂子,你的眼光不错啊,这价钱还真是不贵,挺值得。”
“嗯,我觉得也是,连装修都省了,多好啊。”
俩人说着收拾了屋里的被褥,厨房的家什,那边男人们也把家具都归了位。看上去,这个家也像模像样,充满生气了。
张元芹在灶上烧了水,让长英看着,对小谢和几个小战士说:“谢谢大家帮忙啊,一会喝点水,我去买菜,咱们今天就算给我们新家暖灶了。”
大家知道这是高兴的事,也没推辞,笑着答应了。
出了小区后面的胡同就是卖菜的,张元芹很快的买了几个鲜菜,几个下酒菜,匆匆回家了。
招待完大家已经是下午两点的时候了,两口子这才躺下歇了一会。
午后的阳光温暖,照在床上,让人心里暖融融的。张元芹看着睡在身边的潘长兴呼呼的打着鼾,就觉得好笑,心情无比的舒畅,觉得一点也不累。她悄悄的起来,又开始收拾散乱的衣物。
下午,张元芹出门买东西,见中医院人来人往的,她就拐了个弯,进了中医院的大门。
张建茂没在后勤,张元芹刚要走,听前边财务室里传出了张建茂的说话声,低低的,听不清在说什么,但肯定是他。
张元芹走过去,没敲门,推了一下,门没锁,虚掩着,一推就开了。张建茂正搂着一个跟他岁数差不多的女人,嘻嘻的说笑。
看见大姐进来,张建茂吓了一跳,赶紧松开那个女子,后退了两步,好像这样就避开了嫌疑似得。
张元芹没再往里走,反而转身退了出来,在门外等着他。张建茂急急地跟出来,尴尬的挠着头“大姐,你怎么来了?有事?”
“看来你早就忘了答应我的事了吧?诊断证明。”
“我开好了,我开好了,说下班就给你送过去呢,没想到你就来了。”说着着急的从兜里掏出了一张纸。
“不用送了,我自己来拿!建茂,你离婚了吗?”张元芹接过纸,一字一句,沉着声音问他。
“快了,她们家已经答应了。”
“那就是还没离?那你现在干的这叫什么事?”说罢,转身走了。留下张建茂懊恼的在楼道里。
前世,就是这个女人,跟着建茂,带着个儿子,不明不白的一直跟着。谁要是给建茂介绍对象,她就给搅黄了。这一世,还是她!
张元芹心里很气愤,又很无奈。这有的事,自己真的无法改变,就只能走一步说一步了。
眼看就要到月底了,想着摆地摊的事,张元芹又购置了不少东西:大大的旅行袋,编织袋,衣服架子,简易的人体模型。还专门找人做了一个可以折叠的挂衣服的架子。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除了旅行袋,张元芹把一切都运到了租来的102。
每天上班,张元芹和周宝芬都在合计着缺什么,要买什么,细细地记着每一笔账。两人还时不时的去看已经在摆摊的人,什么样的货卖得快,什么样的货卖的慢,卖得快得人说话是怎么说的,卖的慢的又是怎么说的。货物和说的话也都记得清楚,时不时的俩人要拿出好的话要说一说,提醒下啥样的话不要说。还很注意人们现在穿衣打扮,回头率高的记下来,人们常穿的颜色款式,记下来。。。。。
张元芹下班前,假装头晕摔了一跤,嚷嚷的大家都知道了,第二天,她就拿着诊断证明来请病假了,说医生让休养,要请三个月的病假,厂里批了假条,只给了两个月。
。。。
 ;。。。 ; ;
第二十一章 早市
潘长兴最近心情很好,天天上班,小韩都变着花样的给自己带些好吃的,虽然不值钱,但是人家这个徒弟可真是会来事。不忙的时候,还会给自己捏捏肩,酥酥麻麻的,难怪人家都让异性按摩,真是舒服透了。咳咳,自己可是正人君子,哪会去找异性按摩,成什么人了!
张元芹和周宝芬再一次来到北京进货。准备了这么长时间的个体户,因为没有门脸,变成了摆地摊。
虽然天气还很冷,但是服装市场上早已经是春意盎然了。这一次熟门熟路,找到相熟的老板,看了样子,挑了最热销的款式,几个小时就把货物理清。两人把货物走了火车的货运,下午连人带货就都到了保定。
租了三轮车,两人把货物运到了租来的102。因为这次的量很大,两个人光是把货物整理出来就很是费了一番功夫。外套一个袋子,裤子一个袋子,裙子一个袋子,秋衣裤一个袋子,还有长袖的衬衫,薄款的毛衣。。。。。。。
张元芹不知道明天等待自己的是什么,心里有点忐忑,辗转了很久才睡着。
第二天,天气晴朗,是个好日子。张元芹惦记着摆摊,很早就醒了。孩子们还在熟睡,她做好早饭,自己吃了几口,叮嘱了潘长兴几句,急匆匆的就骑车出门了。
来到102,拿起准备好的东西往自行车上装,张元芹这才发现,小小的自行车,根本装不了那摩多东西。无奈,她只好带着衣服和一张早就准备好的毯子上路了。
一路上,早起的人们有遛弯的,有买菜的,有送孩子上学的,还有急匆匆吃着油条上班的,一副繁忙景象。
青年路幼儿园对面的地摊已经有很多人了。这里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卖菜的,卖衣服的,卖帽子口罩的,卖童装的。。。应有尽有,鱼龙混杂。
好的位置已经被别人占了,张元芹就占了一个靠里的位置,旁边就是一家卖**的。
她支好自行车,把毯子铺在地上,开始一件一件的往外摆衣服。
这衣服还没摆完就有人来问了,“呦,这衣服看着新鲜,多少钱一件?”是个四十岁左右的妇女,拿着一件枣红的毛衣问道。
张元芹嘴里发干,咽了口吐沫才掩饰了自己的紧张:“大姐,真是好眼光。是最新的样子呢。30一件。”
中年妇女看了看,又丢下了:“有点贵,先不买了。”
“大姐,你要诚心要就给你便宜些。你看这样子,这颜色,你穿一定好看,而且呀,还没重样的。这件衣服我可没见大街上有人穿,这是最新出来的广州货。”
“是吗?20一件我就买了。”
“大姐,你看这颜色多衬你肤色啊。我这小本经营的,不能给你便宜太多,这样咱俩一人让一步,25一件行不?”
“那我得再看看,先不买了。”
张元芹笑着说好,没有再劝。这个心啊,咚咚咚的跳得厉害。还好没丢人,把话给说全了。也没白费自己背了那么长时间的台词。
这第一次时很羞涩,再有人来问,张元芹已经能够应付自如了。虽然人们大多是只看不买,但是张元芹的心里不再胆怯,人也就自然了许多,话也就顺畅了。
看看周围,张元芹还是很有自信的,那些卖衣服的,大都是卖的老年衣服,样式老旧,颜色灰暗。自己的摊子不但样子新颖,而且花色繁多,让人眼前一亮。唯一的缺点就是稍稍贵一些。但是,不贵,哪能体现它的特色呢?不贵,谁又会买呢?再说只是稍微贵那么一点,不怕,会有回头客的。
就在张元芹这样想着的时候,就看见那边一片混乱,有卖菜的推着小车跑得,有人急着收摊子,还有人在跟谁大声叫喊着“这还没卖钱呢,你们就来收钱,真是要命!”
“收这么多钱,你们可真是黑啊!”
“真是,天天来!催命来啦?”
人群骚动不安,很是混乱。几个穿着制服的人正在跟他们大声的说着什么。
张元芹看了看旁边卖**的大姐,面无表情,只是跟客人说着话,好像这一切都跟她无关似的。张元芹也就低下头,整理衣服,反正又不是自己一个人,有什么事,大家这么多小商贩都在,还怕他们抓自己吗?
很快,那阵骚乱就到了身边,它经过的地方,人们大都在小声地咒骂,生意也受到了影响。张元芹看着这几个城管的人,心里又开始打鼓,觉得自己好像在做什么亏心事呢。
一个小个子城管对卖**的大姐说道:“生意不错吧,老吴?看你高兴的样子,就知道不错。来,交费吧”
那老吴麻利的交出十五块钱,“你们今天来的巧,刚卖了十来块,要是早来点,我这十五块都没有呢。”
“少跟我们装穷啊,我们还不知道你,看看这整个早市,就你卖的多,不用藏着掖着了,我们都知道,又没多收你的费。”
另一个高个子城管对张元芹说“呦,新来的?东西挺新啊,都没见过。”
张元芹赶忙说道:“我这初来乍到的,啥都不知道,这收的是啥费啊?”
“你这问题还挺多,老吴,给她讲讲。”
那老吴看着张元芹,给她使了个眼色“妹子,啥费你就别管了,就交钱吧,都是这个规矩。按月交,是十五块。按天交,一天一块钱。”
高个子城管看着张元芹,嘿嘿一笑:“知道了吧,这叫摊位费。咋样,按天还是按月?”
“按月吧,不过大哥你给张票吧。要是明后天你来不了,别人又不知道,我不还得交费吗?”
“放心吧,不会的。快,交钱吧。”
无奈,张元芹只卖出了一件衣服,挣的钱全部都交了摊位费。不免有些灰心丧气。
旁边老吴看着她的样子,撇撇嘴:“妹子,一看你就是没吃过苦的人。你干不了这个,赶紧回家吧。细皮嫩肉的,那是干这个的料?”
听老吴这样一说,张元芹倒是乐了:“大姐,你这是经验多,我没经验,您给指导下?”
“指导我可不敢,不过你还真是得跟我多学学!不然我看你干不了几天,钱也挣不到,还得累个臭死!”
看着张元芹虚心学习的样子,这老吴还挺得意“你的货是不错,可你来的不是地啊,这是早市,来的都是老太太,年轻的都上班,来的没几个,你的生意肯定受影响。”
“那该咋办呢?”
张元芹听她说的是这个道理,别家卖的老年人的衣服,看着样子老旧,可是有人买啊,自己的样子倒是新颖,可基本都是只看不买。
张元芹打起精神,虚心的叫着:“大姐,遇到你真是我的贵人啊!我这啥都不懂,您这一说,还真是那么回事。您再给我说说,这应该到哪去卖呀?”
看她说的诚恳,老吴也就不再卖关子。
“一会早市散了,跟我走吧。”
。。。
 ;。。。 ; ;
第二十二章 庙会
早市收了摊子,张元芹只卖了两件衣服。准备了这一个月,总觉得是开门不利。
看着人来人往的大街上,张元芹的心里很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