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来自后世内地的陈晓峰想不起来,也不足为怪,只因83版《射雕》演的实在是太好了,后世那么多黄蓉的扮演者,能让人记得的又有几个,只有俏黄蓉翁美铃让人最是难忘,至于洣雪,鬼知道是谁?
心里这样想,但是口里绝对不会这么说,“哦,原来是黄女侠呀,失敬失敬。”陈晓峰赶紧赔罪。
“哼,算你识相。”洣雪看陈晓峰知道自己了,也不再追究了。
第六章 抄袭小说
几人聊了一会儿,赵蕥芝就问道:“阿峰,你准备找什么工作?也和华仔一样去演戏?”
说着上下打量了一下陈晓峰,不等陈晓峰回答,又自己说道:“你要去演戏,不一定能红,长的普通,也没什么特点,又没有一点演技。”
“芝姐,给留点面子呀,不用这么打击我吧。”陈晓峰苦笑道,虽然自己也没有打算去演戏。
“雅芝说得够客气了,要我说呀,你是一定红不起来,不说阿发了,你就是和华仔都比不了。”这女人还在为刚才的事生气着呢,落井下石的事做起来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
“呵呵,也不一定呀,阿峰虽然长的不出众,没有演技,但是可以慢慢学习呀,你们是没见过阿峰的学习能力,不是一般的强。”刘德华一听有人夸自己帅,高兴的找不到北了,插话道。
“学习能力强?”洣雪和赵蕥芝都有些疑惑。
“恩,阿峰刚来香港一个星期,从刚来时候的只能听懂,到现在已经可以正常交流了,粤语虽然说得还是不是很标准,但是已经基本掌握了。”停了一下,刘德华又接着说道,“而且阿峰现在基本上都会写好多繁体字了。”
“真的?”赵蕥芝有些不信。
“语音天才?这么小的机会都能让我们遇到?”洣雪也有些不信。
“真的,不信,你们问发哥。”刘德华一看两位美女都不信,连忙拉着发哥出来证明自己所言不虚。
看周闰发也点了点头,两人这才有些相信。
看着美女相信自己的话,刘德华爱表现的性子来了,又得意的说道:“阿峰不只是个语言天才,而且文学方面也很厉害的。”
“文学?”这下子不只是洣雪、赵蕥芝迷惑,就是周闰发也有点不明白刘德华的意思了。
“恩,阿峰一边学习写繁体字,一边写了本小说,很好看的。”
“写小说?”三人没有一个相信,字都还没学会多少,都能写小说了,不是天方夜谭嘛。
“真的,不信,你们问阿峰。阿峰,快解释一下呀!”刘德华拉着陈晓峰,让他解释。
陈晓峰有些哭笑,自己觉得干对照着字典学习太死硬了些,不是个好办法,所以在刘德华没在的时候就把手机里面的小说抄了出来,等刘德华回来之后,就对着一边翻译成繁体字,一边学习,这样更高效一点。
谁知让这个大嘴巴说了出来。
“别听华仔胡说八道,就是在学习繁体字的时候,觉得有个文章句子对着学习要容易一点儿。”顿了顿又说道,“写着玩的,没有多少内容。”
“阿峰谦虚呢,我都觉得写得很好看。”想了想刘德华又比喻道,“一点都不比报纸上面连载的小说差。”
洣雪、赵蕥芝眼睛发亮了,心里想着今天一时兴起过来玩,想不到还真遇到天才了。
周闰发也是好笑,自己一时心善,还救了个小说大师出来?
这时,洣雪说话了,“阿峰,真看不出来呀,写了多少字了,写得什么内容,给我们看一看。”
陈晓峰无语了,双手一摊开,表示没带,“稿子放家里了,总不可能随身带着吧。”
洣雪只是打趣陈晓峰,也不是真要看小说,看着没带也就没在意,众人聊了一会最近的娱乐圈话题,就分开了玩。
吃过饭和发哥分开了,一回到家,刘德华就抢过小说稿,自己看了起来,而陈晓峰也躺在床上想着明天准备去投稿的事。
时间回到六天前,陈晓峰住进刘德华家第二天。
拿出字典看了一会儿,就想瞌睡,“这样不行,效率太低了,什么时候才能学会,唉,对了,以前学习英语的时候都是对着句子文章来的,现在也可以这样。”陈晓峰想到了以前学习英语的方法,如今也可以用来学习繁体字,而且可以同时把手机里面的小说抄下来。
抄哪一本呢?陈晓峰犯愁了。
都市小说,肯定不行,现在连苗头都没出现,没人会接受。
西方魔幻小说,也不一定接受,仙侠小说,玄幻小说,这些都从没有出现过,人们不一定接受,说不定投稿的时候,就被打回来了,还是武侠小说,保险一点。
但是武侠小说,这是有多久没有看了,手机里面能有吗?想到这里,赶紧拿出手机,打开电子书翻了翻,半天没发现一本。
“唉,21世纪网络小说流行,谁还看传统武侠小说呀,武侠小说是写一本扑街一本,就是有,也是仙侠类的。”
一本本翻着,突然看见一本,心中一喜,“咦,有了,《昆仑》《沧海》,虽然不是传统武侠,但是也是后现代武侠小说了。”
《昆仑》作为后现代武侠第一书,重塑“后金庸时代”武侠之魂,书中机关算学玄妙无方,稀世异宝横绝而出,精彩绝伦。以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构思为蓝本,通过主人公梁萧由一个江湖浪子成长为一代豪侠的传奇经历,给读者展开了一幅气势磅礴的江湖画卷。
全书110余万字,情节曲折,武功精彩,情感动人,并以其整体上的气势恢弘,引领读者进入一个江湖、历史、人性、文化多方面得到广泛表现的世界。
确定了目标,就是一个字一个字的抄下来了。
铁血天骄篇:内容简介“南宋末年,蒙古大军大举南侵,少年梁文靖与父亲梁天德为躲避蒙古兵役进入四川,恰好遇见南宋主战的淮安王被刺。因梁文靖相貌酷似淮安王,淮安王府策士白朴便强迫他行李代桃僵之计,率领宋军对抗蒙古人。梁文靖连夜逃走,遇上蒙古女子萧玉翎和穷儒生公羊羽。公羊羽传授梁文靖“三才归元掌”,克制萧玉翎的黑水武功,谁知梁文靖和萧玉翎一番纠缠,竟生情愫。此时,蒙古大军逼近合州城下,大战一触即发。梁文靖被迫来到合州,再次被众人尊为淮安王。父亲战死,合州即将失守,面对国家危难,梁文靖终于克服懦弱本性,展露英雄侠义,解了合州之围。。。。。”
然后就是内容:
大巴山脉西接秦岭东连巫峡雄奇险峻天下知名。山中道路又陡又狭深沟巨壑随处可见;其惊险之处真个飞鸟难度猿猱驻足以李太白之旷达行经此地也不禁长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时维九月正是深秋季节满山红枫似火黄叶如蝶一片斑斓景象。
崇山峻岭之中但见一条鸟道上依绝壁下临深谷若有若无蜿蜒向南。一阵山风呼啸而过掀起崖上枯藤露出三个班驳的暗红大字:“神仙度”。。。。。。
玉翎怒哼道:“反正我是个没爹、没娘、没师父的野孩儿反正没人肯要的。”
文靖恍然大悟不禁呵呵傻笑玉翎被笑得面红耳赤对他又捶又打将一颗螓埋入他宽阔的怀里只觉平生之乐莫过如此。
远处传来悠扬的川江号子唤醒了沉醉的恋人文靖仰天长笑携着玉翎的素手向那江边的蓬船走去……
于是陈晓峰就开始了自己的抄小说生活,在发哥把身份证拿来之前,已经连续抄了一个星期了,第一卷都已经抄完了,效果不错,最起码基本上香港大部分文章,陈晓峰能够读懂了。
第七章 小说投稿
第二天一大早,陈晓峰就起了床,早饭都没吃,直接往明报大楼赶去,既然要小说投稿,当然要选名气最大的报社。
而且说不定还能看见心目中的金大侠呀,中国人谁没有一个武侠梦呢?想想都有点小激动。
明报,1959年,金庸出资8万,沈宝新出资2万,共同创办《明报》,每日出版一张。创刊初期,沈宝新管营业,金庸负责编务,金庸的《神雕侠侣》就是在上面连载的。
倪匡曾说:“《明报》不倒闭,全靠金庸的武侠小说。”当时金庸的武侠在《商报》上连载已拥有大量读者。许多人为了看金庸武侠,开始关注《明报》。慢慢金庸的武侠小说打稳了《明报》基础,加上沈宝新的经营手法,《明报》的广告业务稳步上升。
60年代中国大陆的政治变局为金庸的出人头地提供了机会,金庸拯救《明报》也靠的就是这个时候的社论,特别是1962年“难民潮”事件的报道社论。1962年,受“大步前进”影响,内地有大批人员偷渡香港,被香港警方堵截于上水梧桐山。由于事件敏感,《大公报》、《文汇报》等报都不予报道,《明报》却“莽莽撞撞”,大声疾呼,从5月12日起,几乎每天都作头版全版报道。此时,《明报》才开始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定位。“难民潮”结束之后,《明报》一改报格,从一份侧重武侠小说、煽情新闻和马经的“小市民报章”,提升到一份为读书人、知识分子接受的报章。
1968年,又创办《明报周刊》,经数年发展,也成为香港历史最悠久、最权威、销量最大、读者层面最广的娱乐周刊之一。
尽管《明报》与查良镛在有关中国问题上常被人讥笑为“机会主义者”和左摇右摆的“墙头草”。到如今《明报》已经被视为一份拥有独立报格的知识份子报刊,赢得很高清誉。
金庸这个人不好评价,说他大气吧,可是稿费给的却很低,林燕妮现被称为全港最好的散文作家,当初也为《明报》撰稿,要求金庸加稿费。金庸说:“你那么爱花钱,加了又花掉,不加”。亦舒也叫他加稿费,他又说:“你又不花钱的,加了稿费有什么用?”亦舒为此在专栏里骂他。金庸看了,仍笑着说:“骂可以骂,稿照样登,稿费照样一点不加。”
但是说他小气呢,也不至于,后来一九九九年初金庸先生以一元钱把《笑傲江湖》版权卖给了中央电视台;希望能拍出一部既有娱乐性、历史感又有文化品位的武侠功夫片。
陈晓峰也曾想过是不是在其他报社投稿,因为明报的稿费要比同行的其他报社低一筹,但是也只是想一想而已,虽然其他报社稿费可能高一点儿,但是定位太低,名气太小。
进了大门,看到前台有个小姐正无聊的看报纸,陈晓峰走了过去,问了声“小姐,我是来投稿的,请问?”
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只见那女孩头也不抬,拿出一张表格递给自己,接着看自己的报纸。
看了看手中的表格,又看了看正专心看报纸的前台女孩,陈晓峰无奈的摇了摇头,拿起笔填了起来。
填完递了过去,那女孩放下来手中正看的报纸,拿过表格看了看,然后向陈晓峰伸出手来。
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