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怎么好意思?苏公子也带得不多罢?我们这一吃,他就没了。”苏慕闲既然要避嫌,夏衿自然要配合,也装作跟他不熟的样子。
“嗨,他们男人无肉不欢。我看苏公子吃肉吃得欢实着呢。你也别客气,他既让人做了送来,你就吃罢。”龙琴笑道。
“那我就不客气了,你替我谢谢他。”夏衿又邀请道,“坐下一起吃吧。”
“不了,我早年跟我父亲跑镖,常来这边,吃得惯这边的东西。我去外面跟他们一起吃。”龙琴说着,退了出去。
苏慕闲骑着马,带的东西自然不多,这笋子就炒了那么一小碟,不光是龙琴,便是菖蒲和薄荷都死活不肯吃。
接下来的日子里,隔上一两天,苏慕闲就会拿出些好东西,或是蘑菇,或是木耳,或是萝卜和笋干,要不就是一小碗白米让主家熬粥,变着花样地给夏衿改善伙食。
虽然行走了十几天他都没跟夏衿说一句话,但这份体贴与关心,却比任何的情话都要让夏衿感动。
她因本事高,在别人眼里,从来就是彪悍能干的代名词。无论是前世今生,都是她照顾别人多一些,很少需要别人的照顾。现在忽然被人如此周道体贴地关心着,她那颗被包裹得十分坚实的心,渐渐柔软了下来,望向苏慕闲那张因消瘦越**廓分明、胡子拉碴英俊脸庞的目光,也带上了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
大概是得了太后的吩附,阮震担心夏衿路上生病,倒误了大事,所以情况虽然紧急,他却不敢日夜兼程,在行程上安排得张驰有度。这一路走了一个月零五天,他们终于到达了第一个疫区。
之所以说是第一个疫区,是因为这里是第一次发现有士兵得病的地方。发现医治不了,而且还有蔓延的迹象后,宣平候下令大军前行,将得病的士兵和随行军医留在此处。可走了几日后发现军队里又有人生病,只得再留下人来,形成了第二疫区。如此一路走一路留,到现在已有七个疫区了。得病和留下照顾的士兵高达一两千人。
“我先派人去看过,如果还有活人,再回来告诉你。”阮震沉声对夏衿道,吩咐了一个护卫,快马去疫区打探。
不一会儿,护卫回来道:“没、没活人……”脸色十分不好看。
“怎么?死去的人没埋葬吗?”夏衿皱眉问道。
护卫摇了摇头。
夏衿转头对菖蒲道:“把口罩、罩衣、手套、帽子和鞋套拿过来,每人分发一份。”
菖蒲赶紧去了后面马车里,将东西拿了出来。
“这是什么?”阮震问道。
“那些尸体如果不及时掩埋,极容易引起大瘟疫。”夏衿说着,也不解释菖蒲拿出来这些东西是做什么的,手脚麻利地把它们都穿上戴上。除了一双眼睛外,其余部位都被包裹在了布料里。
“像我这样穿戴上,去把疫区打扫干净。”她道。
护卫们虽然没有打过仗,却也知道尸体要及时处理的道理。宣平候带着大军一路前行,被瘟疫的阴影笼罩,边关又告急,自然没空再派人回来看看这些人还活着没有。而那些被皇帝送过来的御医,看到这里没活人后或是恐惧,或是掂着下一疫区的活人,所以也没处理就急急离去。附近的居民远远避开犹恐不及,自然不会靠近这里,以免沾染上疫病,因此这里竟然成了人间地狱,一时无人帮着收尸。
看到夏衿表情冷峻,面色正常,而且还说出这样一番话,准备的东西如此齐全,似乎早就预料到会要做这些事,那些护卫们都面面相觑,表情十分古怪。
不过大家都没再废话,接过菖蒲手里的东西,照着夏衿的样子穿戴起来。
霍乱是经口感染的疾病,被污染的水和食物是常见的传播媒介,并不会通过空气进行传播。夏衿当初做口罩这些东西,便想到今天这种情形:霍乱发病时会吐泄,病期污物甚多。无论是面对活着的病患,还是如今这种情况,戴上口罩心里会好受许多。
看到大家都穿戴上了,夏衿转过头来,对菖蒲和薄荷道:“你们留在此处看守东西。”
“姑娘……”菖蒲刚想说话,就被夏衿严厉喝止:“听话!”
看到夏衿目光冷峻,菖蒲咬了咬唇,不敢再说话。
“走吧。”夏衿率先疫区走去。
“夏姑娘。”阮震却叫住了她,“你是皇上派来的郎中,要去别的疫区救活人的。这些脏活累活让我们去干就行了,你在这里歇着吧。”
夏衿眉头一皱就要反驳,却听一声喝斥:“听话!”转眼一看,却是苏慕闲皱着眉头,口罩之上,那双俊朗的眼眸十分严厉。(未完待续)
正文 第二百五十七章 圣旨下
夏衿知道舒氏是因为受了刺激而晕倒,有夏正谦在,她倒不担心。圣旨下,时间上不容拖延,毕竟救人如救火。
“大伯。”她唤了邵恒定一声。
邵恒定点点头:“你要的东西已做好了一部分,我叫人直接拉到城门口。你去收拾东西,一会儿我们在城门口集合。”说着便出了门。
“菖蒲。”夏衿转头对菖蒲道,“你如果现在还没改变主意,那就去跟你父母告个别。我让薄荷帮我收拾东西。”
“是。”菖蒲眸子一亮,快步朝她母亲那边跑去。
夏衿看舒氏已醒了过来,担心她拉着自己哭,赶紧趁着一群人还围着她时,拉着岑子曼出了正院。
“阿、阿衿,你要去边关?”岑子曼明显被这个消息吓懵了,说话都有些口吃。
夏衿笑了笑:“你不是听到圣旨了么?”
岑子曼张了张嘴,却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夏衿也没空理她,匆匆回了自己院子,让薄荷收拾她东西——其实昨天晚上,菖蒲和薄荷就把她要带的东西收拾得差不多了。她现在要做的,就是将这段时间做出来的针筒和药剂装好,放进木箱,再用破布旧衣将四周塞满,钉上盖子,以免在路上被撞破。
“衿姐儿。”
这里刚把东西收拾好,外面就传来舒氏沙哑的叫声。
夏衿叹息一声,走了出去。看到外面人头攒动。不光舒氏,邵家老老少少所有人都来了。舒氏眼眶红红的,被杨氏搀扶着,步履蹒跚。
“祖父、祖母……”不待大家说话,夏衿就将所有人都叫了一遍,然后道,“大家放心,我一定会活着回来的。
说着,她跪了下去,给祖父母和父母分别磕了一个头。
“衿姐儿。你一定……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一定要活着回来。”舒氏流着泪拉着她叮嘱道。
“嗯。娘,我答应你。”夏衿点着头,鼻子酸酸的。
“东西可收拾好了?”邵老太爷问道。
“收拾好了。”夏衿知道不能再耽搁,转头朝人群里扫视一眼。看到菖蒲提着个包袱。已在她身后候着了。不光是她。薄荷也拿着包袱站在那里。
“姑娘。”看到她望过来,薄荷的娘忙道,“让薄荷也跟着您一起去吧。您身边怎么能只有一个丫鬟?拿个东西提个水都不方便。”
“是啊是啊。”薄荷的爹也附和着。
“让菖蒲和薄荷都跟着去。在去边关这段时间。每人的月例提高到二十两银子。”邵老夫人开口道。
在场的下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本来同情菖蒲和薄荷要跟着去送死的,现在都变成了羡慕。他们虽然疼儿女,但二十两银子于他们来说是个大数目,一辈子都攒不了这么多钱。而二十两这还仅仅是一个月的月例。要是两人在边关呆上两三个月,赚个五、六十两银子,一家子都不用愁钱了。
舒氏自接了圣旨,就心如刀绞,惶然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才能在不抗旨的情况下,让女儿的情况好过一些。
听到婆婆的话,她像是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急急道:“只要你们忠心护着姑娘,你们的父母什么事都不用做,我给你们养着。”
说着,她从腕上退下两个金镯子,分别塞到菖蒲和薄荷的娘手上:“这是赏你们的。待她们平安护送姑娘回来,我会再赏你们每家二十亩良田,将卖身契还给你们。”
下人们又是一阵吸气声。能有自由身,还能得到二十亩良田,再加上一个足有三两重的金镯子,几十两银子,会过日子的话,以后两家都能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了。
菖蒲、薄荷愿意跟夏衿去边关,正是出于世仆的忠心。邵老夫人和舒氏这收买人心的手段一出,顿时获得两家的感激。两家人一起上前给邵老夫人和舒氏磕了头。
一个下人进来,挤到邵老太爷身边,跟他低声耳语了几句。
“衿姐儿,皇上派的护卫都在城门口等着了。东西收拾好的话,咱们就走吧。”邵老太爷知道自己这话会有些不近人情,像是要赶孙女离开似的。但圣旨一下就不能拖延,他还是做了恶人,催着夏衿上路。
“走吧。”夏衿将披风披在身上,朝院门走去。
菖蒲和薄荷赶紧抹干眼泪,指挥其他下人搬上行李,跟着往外走。
岑子曼一肚子不舍,本来想跟夏衿乘一辆车的,但看到舒氏紧紧地拉着夏衿的手,她便识趣的没有跟上,转而上了自己的车。
邵家所有人,连带岑子曼、董岩和一些下人,乘车的乘车,骑马的骑马,一起将夏衿送到了城门口。
城门处,十几个精壮男子已在那里候着了。除了他们,还有一个中年女子,穿着窄袖上衣,样子十分干练,一看就是个练家子。大概是太后贴心,特地派了个懂功夫的女子来伺候夏衿。
除了他们,苏慕闲也在场,正站在一旁跟邵恒定说话。
夏衿以为他是来送行的,倒也没在意。朝他微一颔首,就指挥邵家的下人将她要带的东西搬上马车。
宫里特意备了两辆马车,一辆豪华舒适的给夏衿乘坐,另一辆拉行李。除此之外,还备了几匹马给夏衿换骑。
夏衿是极不喜欢哭哭泣泣的送别场面的,但为了亲人,还是耐着性子跟大家一一告别。眼看着时辰不早了,这才上了车,准备启程。
然而在马车徐徐朝前驶去的时候,她透过车窗,却看到苏慕闲也骑着马,跟那些护卫走在一起,这样子不像是送行,倒像是跟着一起去。
“这是怎么回事?”她不由诧异道。
苏慕闲的职位的御前带刀侍卫,说白了就是皇帝的保镖,工作岗位是在皇帝面前。他前段时间又接了一个盯梢燕王的事,这事也必须在京城做,他没理由一同去边关的。
菖蒲这段时间都在做董方的思想工作,自然知道夏衿在京城时的这段经历,知道苏慕闲想娶她的事情。
听到夏衿的话,她伸头朝窗外张望了一下,捂嘴笑道:“姑娘,苏公子为了你,要一起去边关呢。”
“别瞎说,可能是皇上让他护送我到十里亭,看着我离京再返回复命吧。”夏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