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帆一点也没有犹豫说道:“我当然同意,周政和叔叔是个宽宏大量的人,不会因为小摩擦就像仇人似地,他和我们亲近我们还巴不得呢,大家住在一起热热闹闹的,你们也有伴,我也可以时常和周叔叔聊天啊。但是小摩擦肯定会有的,即使是圣人也会生气的时候,这就要我们多担待一点,不管问题出没有出在我们身上,我们都要主动打招呼,划开隔阂,道歉是最好的。”
两位老人都笑着点点头,莫说外人,就是夫妻也会经常小摩擦,如果两人都是倔强的人,肯定会越闹越大,甚至像仇人一般怒目相向。所以关系的处理,必须要相互体谅,相互配合才能和睦地相处下去。
见杨帆点了头,两位老人也放开了心事,杨母笑着说:“那要不要我们今天告诉周政和啊,他都问我好几次了,我房子都给他预留好了。”
杨帆说道:“娘,你这么着急做什么呀,虽然搬过来时肯定的,但是我们直接给他房子住,就有点让他寄人篱下的感觉,虽然我们不说什么,但是别人就会说三到四的,话不好听。周政和叔叔固然看的开,但是叔母是个外人让她受气不太”
两人一听这个话的确愣住了,考虑的的确不周详,心急的问道:“那该怎么办呢?你薇娟阿姨虽然是大度的人,但是是知识分子,乡里骂人的话还是受不了的”
杨帆笑着安慰说道:“这个就要等我们空闲的时候,建房子扩大院子,好好的装修一番,大家都在着方便。那时候叫他搬过来岂不是更好,我们叫周政和叔叔出点钱”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贪钱呢,你政和叔叔的钱你都敢要,这个我们不答应”
杨帆说道:“你们听我说清楚嘛,我们只是象征性的收一点钱,做给大家看的,这样别人就不能说长道短的了,政和叔叔住着也有理由也有面子,他也是房子的主人嘛,几千块钱意思意思就够了,政和叔叔还是拿的出来的,如果实在拿不出我们也可以借。”
“这个是个好主意,那就这样,我们和他说清楚这些。”两位老人听完眼睛一亮,觉得确实可行,顾及到了周政和的面子。
杨帆又说:“顾及到了周叔叔的确不假,可是估计你们要被人骂了,说你们贪财,连教授的钱也敢要。”
“没事,一点点骂声算的了什么,那些年你爹被骂的懦弱无能,已经习惯了,早就油盐不进了,死猪不怕开水烫。”杨母笑着说道,眼睛却放在杨老头脸上。
杨老头无奈地摊摊手说:“还是怕的,怕你娘掐我,更怕她的口水沾在我脸上,哎哟……”
“死老头,你说什么哪,在孩子面前也说这个话……”
………【第四十八章秋天田间的诗歌】………
这是秋收时分,田间的稻谷金灿灿的,在晨光之中焕发着喜悦的光芒,就连那稻叶上的露珠也在晶莹闪烁。
“收割喽,收割喽,大家一起去热闹……”杨帆拉着破嗓子从村里一直叫唤到田里。
大家都呵呵直笑看着杨帆,收获的喜悦挂在脸上,难以掩饰的住,稻谷不值几钱,但是毕竟勤劳而来的,那种勤劳所得的满足感岂是外人所能明白的。
于是大家浩浩荡荡直奔田间,镰刀在手,汗巾在腰间,草帽在顶上。男人们有说有笑,相互递着烟,女人哈哈地说着家事,谁也不能嘲笑了谁。
玉泉村的稻田大部分集中在一块,一眼望去稻子光芒四射,如果有风那是稻浪涌涌,一片丰收美景,空气中也能闻到那股稻香气。脑海里也是那香喷喷的米饭。
往年大家种的都是一季水稻,可是由于今年经济不景气,呆在家里没有出去的人也多,闲着也是闲着,于是种了两季水稻。头季稻谷由于时间紧张,种出来的品质肯定没有二季稻谷品质优良。好不容易经济复苏了,大家种了二季稻才出去打工,成熟的时候才回来收割,这些人大部分是中年人,有家有孩子,老人和女人肯定不能收割完,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回来收割稻子。
“杨帆你什么时候回来的?许多年不见你了。”
“杨力哥,我也是许多年不见你了。”
“去,你不回来,我还能看见你吗,真是的。还像以前一样开玩笑,没有变。”
“杨力哥,你也没有变多少啊,只是发福了,在外面挣的不少吧?”
“还可以,挣了有一万块钱左右吧,当然不能和你相比,你坐在办公室就能挣钱,多舒服啊。”
“哪有,我还不是回来种田了,还是回来种田好,多自由啊。”
大家都只是善意的笑,杨帆在村子里还是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同的,他的名字也从来没有离开过大家的话题,虽然八年过去了,可是惦记他的人许许多多。杨帆也曾帮助过许多去上海打工的村民,获得了大家的喜欢和敬佩。
人是感性的动物,忘恩负义的人的确不多,你对他好,他也会对你好。杨帆也能把握帮助的度,从来不施舍他人,给与的帮助向来是竭尽全力,不管别人的选择对和错,杨帆从来不指手画脚,事后别人自然会明白的。不会以上位者的眼光对待人,给与人帮助的同时从不挂在嘴里,大恩如大仇杨帆还是懂的。
杨帆看着杨力思潮起伏,杨力这人特别讲义气,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可是改革开放就溜了出去,四处漂泊阅历丰富,手艺学会许多,砌砖墙,弹棉花,开拖拉机,打碎石等,从来没有找不到工作的时候,小日子过的很滋润,家里打点的也是井井有条,据说存款有几十万了,可是就是不去城镇发展,在家种几亩田交给媳妇管理,每年出去几个月就回来,悠闲地过段日子。
杨帆刚考上大学那年,杨力请他吃过一顿饭,杨帆十分不解地问为什么不去镇里买房,杨力曾说不喜欢镇里的人情淡薄,也不喜欢都市人的势利,觉得能够生活的不错就够了,在村里没事的时候四处溜达闲逛也不错,面对乡亲们也有味道。
杨帆笑着问道:“杨力哥你收割稻子完了,今年还会出去吗?”
“不打算出去了,出去做什么,路费都要那么多,挣的也少,我在家休息一段时间再说,明年出去早一点不就得了。”
杨帆家种了两亩田的稻谷,没有怎么撒农药,就连除草剂都没有用过,水稻品种也是最好的,产量不会很高但是质量一流,是要留着自家吃的。
当杨帆开着小型农用收割机的时候,村里人还是惊讶了,忙问好不好使价格如何,当得知价格在四千左右时,觉得还是有些贵。往杨帆的篓子一看是什么呀,熬开了酒糟鸡蛋花儿,好几个脐橙,两个大西瓜,几包烟。
一家子要抬着车去吗,杨帆,杨老头,周政和,小孟,小明,人也太多了。到了田里,把收割机的刀片装好。杨帆说:“我们还是先吃点东西,喝个酒糟再动手好吗?”
杨老头瞪了眼说:“你在家不是偷偷地喝过一碗了吗,快点干活去,小明家还有三亩稻子呢。”
“我不是说说而已,看你急的,进洞房也用不着这么着急呀,哎哟,爹你为什么又打我,我去就是。”杨帆讪讪地下了田。
一个小时不到,两亩田的谷子全部收割好,不费什么劲儿,只要把握住收割机的方向盘,万事大吉,收割稻子就像散步一般。众人都去试了一把,极容易上手,周政和也觉得有趣说:“这样的确省事多了,原来三亩的稻子收割要几天的时间,累死累活的,现在基本上一天就能弄完了,打谷机也装了电动机,再也不需要脚踩打谷子了,不过就是晒谷子麻烦一点。”
把收割机抬到小明家的田里,她家的田要零碎一点,分成了五块。小明今年三十几岁了,长的小巧玲珑的,有几分美貌,嫁个村里的一个马大哈,生下一个男孩。可是丈夫七年前出去打工,就一直没有信息,有人说死了,有人说在海南岛另外娶了妻子。小明带着孩子和父母一起艰难地过活,她一个弱女子自然种田不行,父母年龄也大,一家人维持不了生活。村里许多人劝她改嫁,可是她爱抚儿子尊敬老人,不舍得改嫁,但是过不下去的时候,跑到邻居省的一个县里打工做了小姐,每月寄钱给年迈的父母,养着两位老人,这样过了两年,有一天被村里人发现她是做那个行业的时候,感动了一个村,就连她年迈的父母都哭着跪在她的面前,劝说她改嫁,她依旧不舍不弃地要养着两位老人。
玉泉村原本就团结,见如此的好女人,号召大家起来帮助这位孝心的女子,要向她学习孝敬之道,可是每年送钱给两位老人的时候,都被小明宛然拒绝了,她要自食其力赡养两位老人,不想让父母有村里赡养屈辱的感觉。村里自发起来帮助他们种田,种果树,近几天生活也好了许多。小明在村里的威望很高,碰见的她人无不尊敬的打着招呼。
杨帆在大学期间听说了这回事,感动的眼睛都湿润了,这样的奇女子真的不多见,这样轰轰烈烈的爱为何藏在这样一个弱女子身上,她纤弱的身躯居然有颗善良倔强的心,可命运为何又对她如此的不公。杨帆面对她的时候肃然起敬,回来的时候带了许多礼物给她,却不是同情,有的仅仅是尊敬,还有一份对嫂子亲情的爱。
杨帆对小明说道:“嫂子,你来试试,很好学的。”把收割机交到她的手上,一边在旁边指导。
收割机走了一圈地,看着一排稻穗安然倒在一边,小明笑着说:“果然特别轻松。等下一起去我家里吃饭,我爹妈已经在做饭了。”
杨帆说:“好的,那就麻烦嫂子一家了,嫂子你休息下,喝喝我们家的酒糟,特别滋补身体的,你的开水就给我们喝了。”
小明提了一壶开水,外带一包白沙糖,可是看着杨帆他们居然带的是水果,酒糟就不好意识拿出来。
“杨帆你真的会开解人,我和你谈过好多次,每次发现你都不一样,我的心态也平和了不少。就说现在吧,你还顾虑到我的感受,不喝酒糟要喝我的开水。其实这些年来我看的很开,没有什么的。”
杨帆笑着说道:“嫂子你想错了,我真的想喝开水,你还不知道吧,开水也补人的。”
小明莞尔一笑说:“就会瞎说,开水也能补人,你告诉我补什么?”
“补肾,不对,应该是吃什么补什么,我看嫂子年轻貌美,水淋淋的。喝的就是开水多的缘故吧。”
“去,油嘴滑舌的。”
劝小明喝了酒糟,吃了几片西瓜,便赶着她回去做饭了,田里的事交给他们几个大老爷们,收割稻子已经变成一种享受,可不能让她占了去。
目送小明回去,看着她纤弱的身躯,众人除了尊敬还是尊敬。杨老头说:“杨帆我们这么多人去她家合适吗,不会劳累她吧。”
杨帆说:“我已经和娘打好招呼,一起去小明家吃饭,娘估计已经过去帮助做饭了,不过就要连累到叔母了。”
周政和说道:“这是应该的,薇娟听说了小明的故事也很感动,想要了解她,可是一直找不到机会走到一块,今天听说要去小明家吃饭,早就准备妥当了,四五个人做饭应该不会累着她们。”
大家没有带什么菜过去,需要小明家出一桌子的酒菜,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