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情殇之等云来-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普便道:皇上还说,人生苦短,犹如白驹过隙,不如多累积一些金钱,买一些房地产,传给后代子孙,家中多置歌妓舞伶,日夜饮酒相欢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没有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

    将军们如获至宝,叩拜赵普后,齐齐回家写奏折告老还乡。皇帝表面殷勤挽留,可众将军心里明白,皇上不过是借赵普之口,说了自己的想法,所以死心塌地要回老家。皇帝表面上百般挽留,可将军们死心要走,皇帝便一一恩准了。

    赵匡义起先还诧异为何正值壮年,前半生戎马兵戈,几多腥风血雨,好不容易皇朝矗立,为何个个要舍弃荣华富贵,锦绣前程,回乡种田,后来看了看皇帝的笑脸便也明白了。

    一时宾主尽欢,皇帝命令宫中大宴群臣。宣花蕊夫人进殿献技。不得不说,赵匡义此时是佩服自己的哥哥的,不对,以后只能称皇上了,纵观历史,都是共患难易,同富贵难,多少功臣最后都不得善终。皇上却做的很好。确实让人佩服。
第九章女人心
    皇后宫中

    赵匡胤皇后宋氏,本位平常人家之女,资质平庸。但皇帝自以为宋氏温柔闲德,与自己出生入死,且有子嗣,所以登基后,欲封为皇后,当初皇帝要册封之前,皇后曾亲自劝阻皇帝说,自己本乃一介布衣,不通礼法,亦无学识,无德无能统领后宫,随请皇帝宠信的徐贵妃代为料理后宫,徐贵妃为开过元老之女,且博览群书,秀外慧中,比自己合适,自己只想一心礼佛,要为皇帝祈福。

    此言一出,皇帝更为感动,执意封后。

    一日,皇后侍女回报:敬事房禀告,皇上已有一个月有余未宠幸后宫佳人,只时常招花蕊夫人进宫献舞。

    皇后挥挥手,下去吧。侍女低声道:皇后,听说这花蕊夫人沉鱼落雁,又能够善舞,您是不是也应该一睹。。。。。皇后淡定的笑了笑,本宫对花蕊夫人的美貌没兴趣,倒是想看看徐贵妃现在是何等的焦急如焚。。。。。。

    入夜,养心殿,皇帝还在批阅奏折,皇后亲自熬了一碗红薯羹端了进来,皇帝接过尝了一口:是红薯,朕好久没吃到了,皇后今日怎么想起做红薯羹了。。。。。。

    皇后道:臣妾与皇上,本为平民,没想到能有今日的荣华富贵,臣妾时常心中惶恐,怕如今一切只是黄粱美梦一场,臣妾常常想起从前,皇上尚在军中,军饷时时拖欠,家中无以为计,难免红薯充饥。所以,虽有山珍海味,任时常吃吃红薯,提醒自己勿忘当初艰辛。今日一时兴起,就端来与陛下共享。。。。。陛下是不是已经嫌弃红薯了。。。。。。

    皇后一番话,把赵匡胤一下子拉回了从前,回忆起当初的种种艰难。皇帝揽皇后入怀,深情的说:皇后说的极是啊,朕怎么会忘记当初呢。说罢,一口气把红薯羹全部吃了,皇后得意的笑了。

    皇后又道:皇上,臣妾想去锦云峰凌云寺为皇上和天下苍生祈福,不知道皇上以为如何?

    赵匡胤:准奏,只是辛苦皇后了,锦云峰山高峻拔,甚是难行啊。皇后抱紧了皇帝,仿佛又回到了当初,当初那个平困交加,但是丈夫只属于她一个人的日子。。。。。。嘴里还不忘回皇上的话:若轻而易举,岂能感动上苍,恩赐福报啊。

    这日,皇帝设宴,花蕊夫人和孟昶在席,酒过三巡,微醺,皇帝要花蕊夫人献舞,花蕊夫人领命,可鼓手迟迟不来,皇帝看向孟昶:听说孟兄亦是懂音律,琴棋书画皆精通之人,可否为朕献艺啊。

    花蕊夫人愣,孟昶却如同领了美差一般:臣荣幸之至。

    于是,孟昶鼓,花蕊夫人舞,在一霎那间,花蕊夫人有一种错觉,自己又回到了以前的幸福时光,丈夫吹箫,自己舞蹈,御花园中蝴蝶与花瓣起飞,长袖飘飘,琴瑟和鸣。。。。。花蕊夫人翩翩起舞,如同九天仙女一般,轻盈的脚步踩在每一个鼓点上,回眸一笑百媚生,咚咚的鼓声敲进了在场每个人的心里。皇上看痴了,可元佐却不解风情偷偷的跑到了廊外,“丫头,果然是你?”

    芸儿笑笑,没想到我们又见面了。你为什么在这里?

    我是秦王赵匡义的儿子啊。

    芸儿龇牙咧嘴的笑了笑,你是他的儿子啊。元佐奇怪,难道你认识我父王?

    芸儿嘿嘿的笑了两声,不置可否。

    又一个少年姗姗而来,是德昭,惊讶于你们怎么认识的?

    元佐没有实言相告,怕芸儿尴尬,便搪塞到:机缘巧合。

    元佐反问:你们又如何认识的?

    德昭同样的心思,学着元佐的客气,机缘巧合。

    芸儿觉得好有意思,这两个人是兄弟,却为了自己撒谎糊弄对方。三人哈哈大笑,重逢总是好事一桩吧。

    其实,李处耕将军也注意到花蕊夫人的侍女,有点像自己的女儿,只是多年不见,自己也记不清女儿面貌,何况是花蕊夫人的侍女,又不方便直接询问。只能伺机而动。芸儿看见了自己的父亲,虽从小到大,只有三面之缘,可那张让母亲不停记挂人的脸,自然记得清楚,可是芸儿并不愿意相认。

    相认对芸儿来讲已经没有意义了,心智未成之前,渴望父爱,可如今父亲一词,只是母亲相思至死的烙印,只是折磨母亲半生的符号,代表母亲的思念和痛苦外,再无其他。

    宴会依旧,里面歌舞升平,轻纱薄裙的舞姬长袖飘飘,让人浮想联翩,丝竹管弦齐鸣,好不热闹。廊外三个少年也聊得甚欢。

    直到一个人拉住了花蕊夫人的手,原来皇帝走了过来,要与夫人一起跳舞,夫人想收手,可被皇帝拉住不放,皇帝也许是真的醉了,嘴里喃喃道:好美的玉手。。。。。。

    花蕊夫人大惊,跪倒在地:陛下您喝多了。。。。。晚宴才在一片惶恐和凌乱中结束。

    清晨,皇帝醒,觉得手边有什么异物,掀起被子一看,吓呆了,是一双石膏做成的女人的手,大叫:来人啊。

    侍卫交代,只有徐贵人夜间来看过陛下,再无其他人来过。。。。。

    于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徐贵人被贬为庶人,其子被交于王贵妃照顾,王贵妃暂时掌控后宫。无任徐贵人如何在宫门外叫屈,如何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结局已经不可能改变。王贵妃是天上掉馅饼,都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就擢升了。。。。。徐贵妃是天降横祸,都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皇后安然自得的在外烧香拜佛:请保佑我儿,身体健康,洪福齐天。

    皇后是聪明的,流水的美人,铁打的太子。。。。。难道不是吗?花蕊夫人算什么,根本不成威胁,毕竟她名义上是孟昶的妻子,也无子嗣,真正的对手是后宫里有子嗣,还有家族势力的贵妃美人们。。。。。

    德昭已经是年少初成,再过几年,一旦正式立为太子,我这个皇后也就熬出头了,不用再委曲求全了。。。。。。德昭啊,你要快快长大啊,母后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啊。。。。。。
第十章想自由
    花蕊夫人宴会受辱后,一直卧床不起,御医说是惊吓过度。花蕊夫人终于可以清净的过几天安生日子了,这病自然就缠绵悱恻,怎么都不能痊愈。

    一日,街上赵匡义巧遇花蕊夫人的丫头芸儿,芸儿本想躲闪,无奈被将军认出,只好过来行礼,赵匡义便问:夫人可好?

    芸儿沮丧的说:怎么能好?夫人寻死觅活的,几次都被秦国公孟昶救下了,国公还说,有夫人在,大家的日子才会好过些,夫人听后,气得吐血。。。。。。

    赵匡义挺立在原地,一动不动,心中懊恼和愧疚,是自己害了夫人啊。

    赵匡义问芸儿,可有机会能见一面夫人,有几句话要说。

    芸儿告诉将军,明日夫人会去天宁寺上香,请后堂等。

    翌日相见,夫人越加清瘦,宽大的衣袖被风吹起,夫人如同垂杨柳的枝条,似乎要随风飘走。几乎让人感觉不到夫人真实的存在。看的赵匡义心里酸楚,却不能言明。

    夫人可想离开汴梁?赵匡义脱口而出。

    夫人扶栏望窗外,想当如何?不想又当如何?不过是黄粱一梦。轻轻吟道: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得却故人,却道故人心易变。

    将军可知,奴家没变,只是他变了。

    赵匡义明白花蕊夫人的意思,一个连死都不怕,只求与夫君共赴刑场的女子,结果回报她的却是人间最丑陋不堪的变心和懦弱。

    赵匡义拿出自己的令牌递给花蕊夫人,不出三月,我定想出办法让夫人脱离苦海。以此令牌为证。以后有什么事,可让丫头到秦王府上找我。

    。。。。。。。。。。。。。。。

    赵匡义的表态是斩钉截铁的,可跟一个男人抢女人,本身就是很难的事情,何况这个女人沉鱼落雁,何况那个男人是皇帝?

    赵匡义走在路上,沉思,该如何才能不触犯龙颜,又能巧妙的救出花蕊呢?

    远处传来吹吹打打的声音,抬头,是一送葬的队伍,披麻戴孝,为首的应该是正室夫人,哭的死去活来,一旁七七八八跟着的年轻姑娘,想来应该是小妾,虽银装素裹,可脸上的脂粉是一点都没少,擦肩而过时,香风四起,只熏得人昏沉沉的。听见她们嘴里嘟囔:死就死了,还连累我们守孝三年。。。。。。

    守孝,守孝,这个词一直在赵匡义脑袋中转悠。

    一日,皇宫设宴,喜庆中秋,孟昶也在,花蕊夫人称病未出席。已近午夜时分,殿下歌舞齐作,众人已是喝得踉踉跄跄,赵匡义走到孟昶身边:我敬您一杯。身体却一个踉跄,撞到了孟昶的酒杯,落地,酒杯碎了。赵匡义连忙说,我给你拿个新的。孟昶受宠若惊:臣自己来,自己来。说罢,屁颠屁颠的走到一旁拿酒杯去了。。。。。赵匡义往酒壶里加了点东西。。。。。

    第二天,宫人禀告皇帝:孟昶回府后,暴毙。。。。。皇帝早就觉得他累赘,巴不得他早死早好,所以根本不详查,就直接安排依照礼制安葬,为安抚花蕊夫人,特赐一盒赤金篆文的佛经,以示哀悼之意。

    数日后,赵匡义来孟府拜祭,见夫人面色憔悴,身形枯瘦,十分的心疼,礼毕。赵匡义对夫人说:夫人,可否借一步说话。

    后花园走廊,赵匡义说:夫人节哀顺变,保重身体。

    夫人笑道:我已身无所念,缘何保重?

    赵匡义说:夫人且稍等几日,我会上奏皇上,准您和孟母回故土安葬孟昶并守孝三年的。。。。。

    夫人感激的看着赵匡义:母后也已经故去了,我只想把他们母子带回故乡,安葬在我们曾经一起待过的地方,然后诵经一生,此生便别无所求了。。。。。

    赵匡义说:孟母怎么会?

    花蕊夫人道:母亲城破之时,便一心想自行了断,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