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场隐身豪富-第2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缴纳了五险一金吗?”

    “像李师傅,是退休工人,就没交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不过钱都发给他们了。不是退休人员的,一样都没少。”

    “出炉了,你们走开点,别烫着了。”李师傅喊。

    几个人听到喊声,朝冶炼炉看去。实际上看不到什么,先出炉的是炉渣,因为炉渣轻,都浮在上面,从管道流到生产石头砖的设备里面去了。过了一会,就是通红的液体流在他们面前的一个个容器里,看不出是什么。如果按密度,应该是铁水吧,午阳想。

    浇满一个容器,一个年轻人就用铁钩钩起管道口,对准另外一个容器,另一个人对着装满了的容器浇水。浓浓的水蒸气过后,通红的液体很快就变成了黑色的固体,果然是铁。这些容器马上就被叉车运走了。

    接下来出炉的是银,银后面是铅,再后面就是黄金了。金属的量,也是按照这个顺序递减,都是经过冷水浴以后,才还原成本色的。

    午阳说:“老陈,这些金属每种含量大概是多少?”

    陈绍南说:“刚开始进行过检验,铁的含量是13。38%,银含量是0。33%,铅含量是0。225%,黄金是每吨3。22克。现在进入正常生产了,由于进料的计量不是很准确,就没有再检验了。都是在一个场地开采的,变化应该不大。”

    “3个厂的黑沙都一样吗?”

    “差不多吧。”陈绍南说。

    午阳觉得了解得够了,就带头往陈厂长办公室走。陈绍南跟上来说:“书记,人要发财很难也很容易,就这个把小时的工夫,一个炉子生产的生铁,就值3万块,60个炉子,就是180万,乡亲们能够分得一半,有90万呢,一年下来,就有将近80亿。陈家洲和上湾总共只有3000千多人,人平260万呢。”

    肖绍球说:“如果劳动力在冶炼厂上班,每年还有几万块的收入吧?”

    “对,现在除了老人孩子,每个人都有事做,不能到工厂上班的,种个菜养个鸡什么的都来钱,所以我说要发财很容易嘛。以前守着金山几千年,就没有得过一点好处,想发财可太难了。”

    午阳说:“老陈,你要跟乡亲们讲好,这些钱的分配一定要公平,不要让人给贪污了,如果引起民愤,这个事情就搞不成了,我们中国历来是不患贫患不均。对了,冶炼厂生产黄金的事情,乡亲们肯定都知道,你帮我了解一下,如果大家想要,我可以拿出一些分给大家。”

    陈绍南说:“书记,这个可是有合同的,此例不可开,要了黄金要白银,那就是一个个的无底洞了。”

    “你说的是对的。不过我也确实不在乎这一点点黄金,要不然是这样吧,你帮忙统计一下人数,我给每人送一套金项链、戒指、耳环,不管男女老少,包括那些没过门的、怀孕没出生的都有,不会打造得很粗,加起来也就是150克。”

    陈绍南说:“书记,这倒是可以,不过也不要急,今年刚刚生产,还没有什么利润,明年过年再说吧。不过有件事倒要请你行个方便。乡亲们的房子迟早是要拆迁的,建房子的时候,要用一些石头砖和石板什么的,就送给他们算了。”

    “没问题。乡亲们要挖宅基地,想办法抽出推土机来,帮他们挖吧,不要收取费用。还有,现在的耕地都废了,要帮大家在山坡上开垦一些耕地,让他们种点蔬菜瓜果。”

    “好,书记,我替乡亲们谢谢你。我带肖总上去打个招呼就走,你就不要上去了。”

    看着他们两人上楼,午阳想起陈绍南刚才的话,发财很难也很容易。对自己来说,简直就是太容易了。开采和冶炼这里,每年能够收入黄金150多吨不说,白银含量这么高,现在收藏银制品的人越来越多,价格也在逐年攀升,一般的铸造物件,每克都是8、9块钱了。七妹家里原先仓库里储存了不少的银锭,去年开始就没有余存了,今年更是开始动用库存了,有了这里的银锭,制造银器就不用愁了。

    还有一个最主要的,是有这么多的生铁。原来购买易河钢铁厂进行扩建的时候,还为铁矿石和生铁发愁呢。易河公路、铁路运输方便,可船运只能是两千吨级的小船。公路、铁路的运费高,会减少利润,小船要出长江口驳接,也会增加成本。有了这每年的1600万吨的生铁,就够钢铁厂生产3年了。地下还有那么多黑沙,钢铁厂生产3、50年,都不用愁原料了。虽然要占用很多资金,可自己的资金很充足,在物价疯涨,货币贬值的情况下,囤货比存钱强多了。

    当然,这里说好了是要给岳红、白鸽、江瑶、江瑜一些收入的,可能有多少?

    陈绍南和肖绍球下楼来,陈厂长也跟着下来了,老远就喊:“黎书记,您来了也不上去坐一会呀。”(未完待续)
 第七百五十章 地下有坑
    糟了,走过了,脚底下就是一个礼器坑。于是马上往回走。所谓的礼器,古人将其定格在玉、酒、牺牲、黍稷,而那些青铜器,仅仅是盛礼器的器皿而已,所以午阳现在在找的,除了玉器,其他都不是礼器而是器皿了。

    午阳在前面走,闵颖父女在后面跟追,走了一会,闵父在后面喊:“姑爷,越过线了,那里我们没有买。”

    闵颖说:“爸,别说话,让他找就是了。不是我们买的地,有宝贝,买过来就是了。”

    走了几分钟,午阳看到地下的一个个礼器坑里,各种酒器、食器、水器、武器与工具,简直是琳琅满目,可惜他大部分不知道叫什么名,能够叫出名的,也就是爵、鼎、觚、簋,还有就是戈、钺、矛、铲、斧这些武器和工具了。看看前面没有就站住了,等闵颖父亲到了,就指着地上说:“这里就是边界了,再往东、往南都没有了。到时候买地或者租地,就在这里砌围墙。下面我们往北、往西走。”

    闵父说:“好,你在前面走就是了,我们能记住的。”

    “那我先走了。”午阳说着就往北走。他现在的功力已经很不错了,几十米的地下都可以看清楚,别说是这几米厚的黄土层了。往北走了60米,停顿了一下,因为他看到,地下的埋藏物,已经由礼器变成了乐器。

    一排排的编钟,配着一两个镛(大钟),还有铎、铃等。可能是当时这里作为内城,地域有限。跟礼器一样,都是挤挤密密埋藏在一起,以至于根本就分不清到底是多少个坑。再走了几十米,就到了北边的尽头,又停下来等闵颖父女。

    闵颖比父亲走得快多了。马上就到了午阳身边,午阳指指地上,就又进行往西走了。这次走的时间就长一些,距离大概有2000米。这样,一个东西长2000米,南北宽120米。总面积360亩的礼器坑、乐器坑就划定了。

    按照在其他地方考古的发现,有了马坑、礼器坑、乐器坑,应该还有车马坑,没有就是不符合规制的。于是午阳又往北边跑了一段,没有发现。就越过公路往南走。公路南边也是一些破坏了的马坑,闵颖家买的是公路两边各1500米长、100米宽的土地,午阳走过南边的100米,再运转真气看,果然就看到了侧卧着的一具具马骨架,马骨架的距离比较远,还散落着一些金属的马饰,另外的金属饰品。应该是车饰了。马车倒不见了踪影,估计是完全腐朽了吧。

    是不是车马坑无法确定,先看看地方大小再说。来回跑了一遍。发现也是2000米长,100米宽的样子。午阳就思考起来,这里如果由自己来挖掘,耗费资金不说,马车腐朽了,必须盖房子建博物馆。要征收土地,造成的影响可就大了。还是不搞算了。那些车饰、马饰也舍弃算了。自己的公司毕竟不是专业的考古队,没有必要在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上面纠结。

    看到闵颖父女要过来。午阳喊:“这里没什么东西,别过来了,我们抓紧时间去山里吧。”

    午阳走近,闵颖就问:“真的没什么?”

    “应该是车马坑,可对我们没有什么意义,等我们将礼器坑那边挖掘完了,将这个事情报告给文物局,让他们来挖掘好了。”

    闵父说:“也行,免得我们费时费力,挖了一堆没用的东西,还要担个破坏文物的罪名。姑爷,刚才发现了东西,要怎么搞?”

    “我看还是租赁土地算了。地里的果树和麦苗、蔬菜,肯定是保不住了,我们就按征地赔偿好了。爸,您跟乡亲们谈好租金后,就马上组织砌围墙,但您不要组织挖掘。”

    “你准备租几年呢?”

    “三年吧,足够挖掘的了。到时候要将耕作层的土给归拢,以便恢复成耕地,果树再移栽回去。”

    闵父问:“你是要让你的人来挖掘吧?”

    “对,我们公司有个安保公司,人员都是从部队回来的,素质很高,不会出去乱说,马上又到了老兵退役的时间了,我让人去招聘几千人,老带新,过来挖掘。”

    “姑爷,如果山里也有宝贝,可不是几千人能够干得过来的。”

    “不怕,只要有了带班的人,工人好招,这既不是技术活,也不是重体力活,退伍老兵的亲朋好友都可以来嘛。唯独就是不能要本地人,他们回去一说,全世界就都知道了。对了,爸,颖儿,为了加快挖掘进度,可以用机械挖掘到4米左右,文物都在5米,只要掌握好这个深度,就不会损坏文物的。”

    闵颖说:“我们这个地方也没有劳动力了。闵键带到非洲一些,父亲的建筑公司招了一些,能干事的都基本上走了,你不用担心这个事情。”

    午阳说:“这样就好。到时候只要将围墙砌高一些,就不会有闲人进来了。”

    “午阳,听你的意思,是不准备在这里建博物馆了,那挖掘出来宝贝以后怎么办呢?”

    “这样吧,你和爸喜欢的,要留下就留下,其他的都运到我家里去,让专家进行研究鉴定后,再送博物馆展出。”

    “那我们这里的那位老研究员怎么办?”

    “我们先不理他,如果他找上门来了,就让他去我家里去研究。我们聘请的专家,都是早已成名了的,有了研究成果,署名不署名都无所谓,都算在他头上好了。我以为,他反正已经退休了,即使有了研究成果,也不会再给他评高级职称,给他涨工资,我们就在经济上多补偿他一些。”

    闵颖说:“这样也行。”

    闵父说:“姑爷做事很仁义呢。”

    闵颖笑道:“他要把资产都捐出去了,那才叫仁义呢。”

    午阳说:“我也想捐出去。可是古人云,给人鱼不如给人渔,所以我还是只能只能组织人去发展生产,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

    闵父说:“姑爷。有钱还是要捐出去一些好,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雪中送炭,也是积德呢。”

    闵颖说:“午阳,爸爸可是我们的楷模呢,他自从卖出去房子起,就开始做善事了。光是学校,就捐建了6所小学,一所中学。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