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事了。马上要开春了,时间不等人啊……
灵丘县是一个大县,各行各业门类齐全。譬如说在棋盘大街上,就聚集着很多经营笔墨纸张的店家,如王记书铺,徐记印坊等,这一天,徐记印坊接到了一单奇怪的生意。
要求印刷一千份通告,一般来说这样的通告大多是一些海捕公文。可是这回通告的内容却是十分的古怪,今欲收购各类牲畜骨头,每斤收购价一文钱,量多不限。收购地点,樟树大街沈氏老宅。
说实话,印坊的掌柜看见要印这样一份东西,脑袋有点懵。若不是看见来客拿出了白花花的银子,还以为是在开玩笑呢。这年头,别的没有,这骨头不是随处可见吗,那还用得着花钱啊!还大量收购,可能有什么用呢?不过既然是生意上门,没有不做的道理。于是约定了三天之后交货。
三天后,沈大他们每人提着一个浆糊桶,揣着一大摞通告,开始出没于灵丘县的大街小巷。很快的,大街小巷都在议论这件事了。
“古时有人千金买马骨,没想到现在还真的发生这样的奇事了,有趣,有趣。”一个秀才站在通告前摇头晃脑的道。
“哦,没人要的骨头也能卖钱了吗!一斤收购价一文钱,那不是说十斤骨头就能换一斤米了吗!”看通告的很多人都不识字,在听了秀才读了一遍之后,有些人心动了。
“得了吧,哪有那种好事——”一个商人模样的人不屑的道:“你也不看看那落款,樟树大街沈氏老宅——沈氏老宅知道不,那是沈霸王的家啊,你若真是拿了骨头去啊,怕是被怎么玩死的都不知道!”
“哦,沈霸王的家啊,多谢老哥指点。我说怎么会有这种好事呢——”先前那人作恍然大悟状。显然沈朗的名声还是很响亮的。
于是在通告贴出二天之后,愣是没有一人上门。沈朗都做好了准备,买好了磨盘,准备好了仓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却没有料到会发生这种情况。在派出沈大他们打听了之后,沈朗这才明白,感情这霸王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了。
不过不要紧,城里人不相信,自然还有人相信。只要有人挑了头,以后就好办了!毕竟十斤骨头就能换一斤米,上那去找这样的好事去!很快,在沈大他们去几个屯田的地方通知了之后,一帮还不能下地干活的半大小子们。提篓筐的提篓筐,拎麻袋的拎麻袋,浩浩荡荡的开始了寻骨行动。若是别人说的他们还不敢相信,可是沈大少说的,那准不会唬人。
“九斤八两,算十斤那——”
时近中午的时候,在沈家老宅门口,排起了一条长长地队伍,一帮子少年在依次卖掉捡到的骨头。现在轮到的恰好是一个五里屯的小孩,等到过秤了之后,把十文黄橙橙的铜钱攥在手里时,笑得都露出了两颗小虎牙。
“谢谢少爷——”
他认得端坐一旁的沈朗。因为前几天沈朗在五里屯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捡这些骨头辛苦吗——”沈朗爱怜的摸着他的脑袋道。
“不辛苦,一点都不辛苦。我只花了一个时辰就捡到了这么多。”说着他摊开了紧握的手掌。满脸都是笑:“现在我拿了这么多钱回去,家里人准会夸我呢——”
“好孩子,快回家去吧。小心钱别掉了——”
“哎——”甜甜的应了一声后,小孩蹦蹦跳跳的走远了。随着这样的事一幕幕发生,周围一些原本准备看好戏的人坐不住了
“兄弟,看来是真的啊——一文钱一斤,一点不带错的啊!”说这话的人看见连那些小孩都能捡到那么多,已经心痒难搔了。正在盘算着哪儿骨头比较多一点,可扭头一看,好么,刚才还是一大群人,现在已经走得一个不剩了,动作比他还快。
沈朗看着这一幕微微一笑,事实胜于雄辩,有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又拿到了真金白银,随之跟上的人还会少吗!现在的大明朝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特别是去年鞑子刚刚袭扰过大同一带,至今灵丘县还有许多食不果腹的难民呢。
事情果然如此,没几天沈家老宅门口就开始排起了长龙,而且不再是童子军唱主角了。很多成年人也加入了其中,甚至都有邻县的人!平均每个人捡到的也增加了许多。其中更是有个人卖到了破天荒的八十文,这人大概是以前跑江湖卖艺的,喜得他直接凌空翻了一个跟斗。
还有一些小贩从中觅到了商机,卖馒头的,卖煎饼的……都是蜂拥而至。乡亲们此刻腰包是充实的,心情又都是大好,自然也都要祭祭五脏庙了。于是那些小贩个个忙得脚不着地,不亦乐乎。他们心中还在默念,菩萨保佑,沈公子这生意千万要做的长久啊!
而沈大他们几个也不够用了,于是沈朗又紧急从府中调来了一批人,这才堪堪稳住了阵脚。不过好在这些人都是次序井然,因为每个人手里都是提着个鼓鼓囊囊的大麻袋,想乱也乱不起来。
这其中沈朗也是人尽其才,他发现沈大责任心很强,就让他负责货物的盘点。而沈四精于理财,就让他专管银钱的发放。而他呢,自然是居中指挥了。忙碌了一天之后,总算是消停了。可这还只是初步的工作,而在沈家老宅内,进一步的深加工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围着四个巨大的磨盘,一麻袋一麻袋的骨头进去之后,出来的就是骨粉了。
骨粉的营养价值很高,氮氨磷等营养元素齐全,据后世的测算,骨粉中含氮2—6%,含五氧化二磷15—28%,肥效直追后世的尿素。沈朗曾经看见过一篇报道,同样的二块田地,在施入了骨粉之后,二者的亩产可以相差近三百斤。所以在世人眼中的废弃物,在沈朗看来,却都是宝贝。
 ;。。。 ; ;
第十五章 意外来客
当然,骨粉的加工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从石磨中出来的骨粉还只是半成品,还要经过三道工序的加工,并且添加入一种药材才能发挥作用。而负责这三道工序加工的,都是绝对可靠的心腹家人。而且每道工序的经手人又各不相同,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的防止泄密。
反正沈家老宅足够宽敞,足够使用了。三天后,一袋一袋的成品骨粉已经堆满了一间屋子,沈朗正在逐一巡视,沈大他们紧紧地跟在沈朗身边。
“沈大,现在已经有多少成品了——”
“回禀少爷,已经有一百石了。这还只是五天的量,看这情形,往后还会越来越多。”沈大喜滋滋的道。
现在他对沈朗已经佩服的五体投地了,沈朗曾经私下里告诉他。这每一袋骨粉净重是一石,施进田里之后,就可以净增一石粮食。一石换一石!而一石骨粉满打满算成本不超过二百文,可一石粮食最少要二两银子。如果遇到灾年那就更不止了。这不就是一座金山吗!
“嗯——”沈朗点了点头道:“通知各处的庄丁们(现在沈家的各处田地都变成了农庄,所以都改称庄丁了。)明天准备接收骨粉吧。”
“是——”沈大恭恭敬敬的道。
“这几天你们都辛苦了,我都看在眼里。”沈朗环顾了一遍身边的众人。足足有二十人之多。
“从这个月开始,每个人的月例增加三成。以后再酌情增加!”“多谢少爷——”每个人都是面露喜色。跟着少爷就是好啊!而沈大他们四个却都是没有表现出多少欢喜,他们是瞎子吃馄饨——心中有数。这些还只是明面上的,作为负责三道核心工序的他们,和已经变相成为沈朗管家的沈四。沈朗早就许诺他们,每半年分红一次。而且那数目绝对是他们想象不到的!
第二天,联系了马车行,二十辆满载着骨粉的大车,浩浩荡荡的出城了。这是骨粉第一次亮相,使用方法什么的别人都不知道,所以沈朗亲自带队前往。车队行驶了大半个时辰之后,第一站先到了五里屯。到了地头之后,早就黑压压的站满了人,看见了一溜大车,个个都是眉开眼笑。上次沈朗说的那两样屯田利器,早就把他们弄得心痒难搔了,今天总算是盼来了!所以还不等沈朗吩咐,已经个个自觉的开始卸货。
“少爷,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是把你盼来了,你不知道,这些天大伙都不知道问过我多少遍了呢!”站在人群最前面的是沈管事,这会已是抓住机会,半是诉苦,半是献媚的道。
“嗯——”沈朗点了点头。然后冲着众人笑道:“大伙的心情我理解,从现在开始,肥田粉就会持续供应了(沈朗给骨粉起的名字)。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给每块地都用上!”
接着沈朗就每亩施用多少数量,如何使用,该注意些什么事项详细的和众人说了一遍。肥田粉使用起来不复杂,很快众人就听明白了。于是按照沈朗指导的,众人将一袋袋肥田粉施进了田里。五里屯有二千多亩地,而且为了一碗水端平,这次可分配到的只有四十石。按照每亩一石的施用标准,正好是四十亩地。
现在五里屯作为一个农庄已经是一个整体了,所以不管这些肥田粉用在哪些地上都没有什么怨言。
“大少啊,能不能先透个底,用了这些肥田粉,今年的收成有多高啊!”说这话的还是那个老佃户,现在他和沈朗也比较熟了,所以就问出了最关心的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属于老生常谈,上次沈朗在改制成农庄的时候已经说过了,不过这种超出常理的事,对于已经习惯了低产量的他们来说,总觉得有些玄乎。所以现在有了机会,能再听沈朗讲一次也是好的。沈朗微微一笑,环顾了一下四周,周围都是一个个或认识或不认识的面孔,可无一例外的,每个人都竖起了耳朵,唯恐漏掉了一个字!
“怎么说呢——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对于麦子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这肥田粉就是它们最好的‘粮食’。所以啊,以往那些每亩一石半的产量都是老黄历了。今年不适用了——”沈朗大声的道。
看了看已经面露喜色的众人。沈朗还打了一个风趣的比喻:“今年啊——大伙就等着躺在谷堆上睡觉吧!”
“哗——”沈朗的话一说完,众人就是一阵欢呼!在经历过水车和压水机的事情之后,他们已经对沈朗彻底佩服了。谁要是不服,只要去田里看一看就知道了,那一片绿油油的麦苗。除了沈家的田地之外,哪里还能看到!所以现在沈朗说的话,比皇帝说的还管用。
接着沈朗又是席地而坐,和大伙唠起了家常,主要是关于农庄的事情。沈朗知道,这些都是农庄的亲身体验者,他们可以最直观的感受到农庄的种种好处和存在的不足,所以倾听他们的声音是十分重要的。
现在这些人都不再害怕沈朗了,而且对于农庄带来的变化确实有许多话要说,所以你一言我一语气氛十分热烈。对于他们说的沈朗都听得很仔细,一些重要的建议或意见还让沈三记录下来,等到回去之后仔细研究。
因为沈朗知道,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