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朗走到近前一看,原来路旁不知是谁,遗失了一把精致的折扇,捡起来一看做工还十分的考究,檀香木制成的扇骨,湖绸的绢面,扇头上还系着一块羊脂美玉,刚才的闪光就是这块羊脂美玉发出的。展开扇面,上面画着一幅黄山的泼墨画,在扇面的下方还题着一首诗——辞黄山亦是吾家峰,神物不可谱。顶髻在心眸,一一屈指数。落款赫然是黄道周。沈朗看见了这个名字,不禁心头一动。黄道周啊,这可是一个**oss;他的书画想必也是很值钱的。黄道周是明末一代大师。曾经官至吏部尚书。最后满清入关被俘而死。也是一代忠烈。
赵秀宁显然还怕沈朗不识货,故意惊呼道:“哎呀,沈公子,这回你可捡到宝了,这是石斋先生的真迹啊(黄道周,号石斋),这样的一把扇子市面上最少值二十两银子——”
沈朗却不为所动。淡淡的一笑道:“我捡到了固然高兴,可是遗失的人该怎么办呢——所以还是物归原主的好!”
说着沈朗冲身后的随从一招手:“留个人守在这里,等到失主找来就还与他吧——”
赵秀宁见了心中一喜,可她还想再试一试:“公子,石斋先生的真迹可是很难得的,难道真的这样放弃了吗——”
沈朗玩味的看了她一眼。微微一笑道:“东西固然很好,可是先贤所言不敢忘啊——”
说完沈朗轻轻地吟道:“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说完之后,沈朗就把折扇交给了随从,再也没有看它一眼。
看见沈朗丝毫不为所动,赵秀宁和小丫头交换了一下眼色,心中愈发欢喜。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现在可真是要刮目相看了!两人又走了一段,时间却是不早了,赵秀宁看着沈朗嫣然一笑道:“今天来此踏青,却是耽搁了公子正事,现在时间不早了,不如随小妹去别院小坐一番如何——也让小妹尽一番地主之谊!”
“好啊——恭敬不如从命。”沈朗微微一笑道。
赵家的别院在灵丘县县城内,是一处豪华大院。沈朗还是第一次来到这里,他的出现引起了许多下人的窃窃私语。赵秀宁却是落落大方的与沈朗并肩而行,等到两人走进正堂后,赵秀宁笑着道:“公子既然来了,吃过一顿便饭再走吧——”沈朗微笑着点了点头。早就听说自己的这位未婚妻多才多艺,正好今天见识一番——
“小姐,公子难得来一次别院,就让小婢去做几个菜吧——”
侍立一旁的小丫头抢着道。赵秀宁玩味的看了她一眼。微微一笑道:“也好,那就做几个时令小菜吧——”
“遵命——”小丫头满面喜色的看了沈朗一眼,喜灼灼的下去准备了。
俗话说得好,要抓住男人的心,先要抓住男人的胃。她决定好好地露一手,来提高她在沈朗心中的地位。不一会,一盘盘的美食就流水价的端了上来。先上来的是水陆八珍。做的倒是中规中矩,不过照赵秀宁说,小妮子做的菜还在后面。
果然,不一会小丫头就端着一个大碗款款而来,还未走进,一股扑鼻的异香已经迎面而来。赵秀宁一闻到这个味道,就是扑哧一笑道:“死妮子,倒真是用了心的——”
沈朗定睛一看,雪白的汤碗里除了一些常见的冬笋,火腿之外,还飘着朵朵兰花,扑鼻的清香就是兰花散发出的。“这是才开的春兰,拿来做汤最是鲜美,请公子品尝——”小丫头羞答答的道。
“有心了——”沈朗笑着夸赞了一句。一尝之后味道果然非常的好,鲜美之中带着兰花的清香,令人回味无穷。看见沈朗吃的满意,小丫头更是来劲了。说了一句公子慢用,后面还有。就像一只花蝴蝶般,轻盈的退下了。沈朗看着她的背影微微一笑。当日拿大棍敲我,今天却是如此殷勤。还真是表现不同,待遇不同啊。小丫头还以为那天她改变了妆容,沈朗认不出她呢,其实早就认出来了。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 ; ;
第二十一章 喜事定下了
紧接着小丫头又上了一道“兰花肚丝”,新鲜的猪肚配以兰花,口味亦是非常别致。菜过三旬,酒过五味。赵秀宁看见沈朗笑道:“沈公子,若是爹爹在此可以行个酒令,今天小妹作陪却是不方便,不如咱们来射虎如何——”
沈朗心道,前些日子我给海棠猜谜,现在却是轮到我了。有趣有趣!沈朗知道,自己的这位未婚妻可是有名的才女,却是不能让她小瞧了,便微微一笑道:“好啊——”
“公子,那么听好了,我出两道谜题,这两道谜题的谜底合起来,就是下一要出来的菜,”
说着赵秀宁出了第一道谜题“古月照水水长流,水伴古月度春秋。留得水光昭古月,碧波深处好泛舟。”
沈朗稍一考虑,已经知道了谜底:湖。
接着赵秀宁又出了下一道谜题,水里游鱼山上羊,东拉西扯配成双,一个不吃山上草,一个不会水中藏。
谜底是:鲜。沈朗稍稍一想,就已经知道了。便朗声笑道:“小姐,在下侥幸猜出了,是不是湖鲜二字——”
看见沈朗几乎是与她同步,赵秀宁忍不住击掌赞道:“公子才思敏捷,小妹叹服——香儿,把湖鲜端上来吧!”
“哎——”小丫头脆生生的应了一声。端着一个大碗上来了。沈朗一看,是一盘色香味俱佳的松鼠桂鱼。还冒着腾腾的热气!赵秀宁笑嘻嘻的道:“沈公子,今天可是占了你的光了,平时我要吃到这个菜都很难呢——”
小丫头脸一红道:“哪有啦,沈公子是贵客嘛。”说着小丫头转脸看向沈朗道:“公子,快尝尝味道怎么样——”
沈朗尝了一口道:“很不错,外松脆,内软嫩,卤汁酸甜适口,滋味鲜美。形状也做得很漂亮——里面加了糖,香醋,酒,盐,湿菱粉吧。”
“公子说的一点没错哎——您要是喜欢的话我以后天天给你做。”
小丫头听见沈朗的夸奖高兴的眼都笑弯了!沈朗微微一笑,能做到这样足见功夫了。这个时代还没有番茄,不然配一些番茄进去,味道还要好。“公子,其实我这都是小道,小姐才是真正的高手呢,”
小丫头自己出了风头,也没忘记夸一夸主子。
“哦,”沈朗很感兴趣的道:“如何个高法,说来听听。”
小丫头立马唧唧喳喳的说开了:“那都是一年前的事情了,小姐想拜石斋先生为师,石斋先生就出了一道难题,要小姐以杜工部的七言绝句为题,来做出相应的四道菜……成了的话就以一把折扇相赠——”小丫头忘我的说着,浑然忘了已经说漏嘴了。沈朗听了也只是微微一笑,并不点破。倒是赵秀宁看见了他脸上那一抹挪揄的笑意,心中暗道惭愧。
小姐就作了四盘菜,第一盘以绿韭菜垫底,面上放着两个蛋黄,取名“两个黄鹂鸣翠柳”;第二盘以青菜垫底,面上洒着一溜蛋白,唤作“一行白鹭上青天”;第三盘将韭菜铺成山峦状,山尖遍染蛋白,呼为“窗含西岭千秋雪”;第四盘是一大碗清汤,面上漂浮着四片洁白的蛋壳,便称为“门泊东吴万里船”。石斋先生看见了这四盘菜,当场就收下了小姐为徒呢。”
“都是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了,还拿出来说道,也不怕沈公子笑话。”
赵秀宁很是谦虚的道。沈朗却是连连摆手道:“此话差矣,小姐的文采,在下也是很佩服的。”
这一餐是吃的宾客尽欢,待到宴席撤下之后,沈朗又和赵秀宁相谈良久,最后赵秀宁更是亲自把沈朗送出门外……
而到了晚上,回到了家里之后,沈崇文已经迫不及待的问道:“朗儿,今天有没有遇到那位赵小姐——”
沈朗微微一笑道:“嗯,见到了——”
“印象如何——”沈崇文已是连忙追问道。
“很好——是不可多得的好女子——”听见沈朗竟然对她评价如此之高,沈崇文高兴的哈哈大笑:“既然如此,再过几日就让媒人行纳彩之礼吧。”
“一切全凭父亲大人做主——”看见沈崇文这么积极,沈朗自然没有异议,而且他还觉得,若是包办婚姻都是这样的话,倒也不算太坏……
此后一连数日,沈朗每天都去别院拜访,而赵秀宁呢,也是一改往日小住几日的习惯,竟然一直逗留了**天之久。直到已经接近年尾了,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灵丘县。
而赵秀宁一行返回了大同家中之后,赵秀宁的母亲赵氏马上追问女儿,这次看的怎么样?一开始赵秀宁不想说的,毕竟女孩儿家面皮薄嘛,怎奈赵氏逼问甚急,赵秀宁最后才羞答答的道:“元宵欲观灯,怎奈才除夕。”
赵氏不懂女儿的意思,再追问女儿却是怎么都不肯说了,没奈何只能等到赵朝瑞回来后问他了。赵朝瑞一听却是大笑道:“她已允婚啊,这不就是一个‘肯’字吗。”
赵氏还不明白呢,赵朝瑞笑着道:“怎奈才除夕”暗指今天是除夕,在过一天才是正月。“肯”字加上一横就是“正月”二字。怎么样,现在懂了吧!”
不说赵朝瑞的家中欢声笑语,在沈朗的家中,此刻也正十分的热闹。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饭桌的格局自然是老太太居首,沈崇文夫妇居左,沈朗居右。骆氏和孙氏则各带着沈婉和沈柔坐在下首。
今天的气氛十分好,首先农庄一片欣欣向荣,大丰收那是毫无疑问了。而农器行也是卖得红红火火,赚了不少钱。而沈朗这几天天天出入赵家别院,更是令老太太开怀,老太太一高兴,这饭桌的气氛自然就好了。
“祖母,孙儿有件事要和您说一下——”沈朗趁着今天是除夕之夜,老太太的兴致正高,提出了自己想要从军的想法。
话一出口,一桌子人鸦雀无声,所有的目光都看向了端坐正中的老太太。沈朗心中也有些忐忑,真要是老太太不同意,这事就费劲了。
“我的心肝啊,呆在家里安安稳稳的,为什么要去那等危险的地方呢——”老太太听完之后,不置可否的道。
“祖母,树欲静而风不止啊——眼下各地已是狼烟四起……”接着沈朗把先前和沈崇文说的话又原封不动的说了一遍,老太太等到沈朗说完了,却是连连点头道。
“很好,很好,朗儿有此等志向,实乃我沈家之幸啊——”
看见老太太如此开通,沈朗倒是没想到。老太太环视了一圈,朗声道:“男子汉大丈夫,自当闯下一番事业。朗儿有此雄心壮志,我一个老婆子怎么能拖他后腿呢!”
不过老太太也提出了要求,那就是不能影响和赵家的婚事。不能影响她抱大胖孙子!沈朗自然笑着应下了。
于是,纳彩之事就紧锣密鼓的进行了。这一日,二个戴盖头,着紫背子的媒人来到了赵府。结果喜气洋洋的进去,高高兴兴的出来,因为这趟说媒实在是顺利的很,简直就像是送钱给她们一样。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