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过这次喝酒真正的认识到了关羽的功夫,对于关羽也是钦佩有加不敢造次。
刘备、关羽、张飞遂准备结为八拜之交,三人选了一个黄道吉日,这天艳阳高照、云淡风轻,三人杀牛宰羊,来到了平原郊外的一处桃园内,此时正值桃花盛开,争相斗艳,三人遂摆上供品和祭物,当即歃血为誓,共同念词道:“吾刘备、吾关羽、吾张飞,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黄天厚土、天地为证!”这一天恰好碰巧是个桃花盛开的日子,正如传说中的那般“艳桃园英雄三结义”,这个佳话在对于重生后的关羽来说真是这般的凑巧,一切都如天意安排的那样进行着。
刘备此时年方28岁又是汉室皇亲,有着不凡的背景,无论是年龄还是资历都当之无愧的成为了三人中的老大,关羽此时年方26岁,又是朝廷的大将军,屈居第二位;张飞岁数最小排在了末位。三人遂结成了兄弟,誓同生死!当天晚上三人大摆宴席共同庆贺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喝的是一塌糊涂。。。。。。。。。。。。。。。。。
再说董卓逃到平原休整,不禁寻思:自己前番兵败,损兵折将,士气大挫,前番败绩,为黄巾军所破,朝廷定要怪罪下来,如何是好?不能因为这一仗被革职吧?就像之前的黄埔嵩、卢植一样,不绝对不能,他要想一个万全之策;董卓担当朝廷大员多年结交了很多朝廷中的权贵,这一次他要看看这些权贵们的能量了,他开始在脑中过滤起那些人来,他要在其中琢磨一个最能使上劲的人,最能为自己说话的,与皇帝关系最为密切的深的皇帝信任的人才行,这么推来应该是皇帝身边的人才行,有了:当今朝廷说话最有分量的当属皇帝身边的十常侍了,十常侍就是张让、赵忠、段珪、侯览。。。。。。。。。。。。这些人,这些人皆是宦官,但却是权倾朝野的人物,汉灵帝身边的红人,说话自然也最有分量,董卓之前与这十常侍也多有交往,他曾经因为提拔给十常侍送重礼帮助说话,果然那次他如愿以偿的成为了河东太守,那都是几年前的事了。
现在十常侍在朝中的势力空前高涨,好多事情都掌握在他们手里,这十常侍又十分的贪财,所以董卓这次还得寄希望于这十常侍,唯有他们才能帮助他摆脱困境,董卓经过盘算决定将目标锁定在十常侍身上,他决定送十常侍重礼来平定自己战败之苦,董卓打定主意决定这次拿出自己的老底:送给十常侍金珠来平息此事,同时董卓在给十常侍的信中还特别交代希望十常侍帮助他说话不要让他再领征讨之事,他愿意回到西凉去任职,董卓希望十常侍能给予帮助。董卓打定了主意,很快便派出快马几百里加急曾送金珠和信函,他则在平原等待消息。
却说董卓战败的消息雪片似的飞向了东都洛阳,汉灵帝闻后不禁大惊:“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啊!”
灵帝连夜召集众大臣商议对策,众大臣对于前方战事都显得素手无策,大将军何进觐见道:“陛下!当务之急还是需要重启大将黄埔嵩和卢植二人,以黄埔嵩为征讨大都督、卢植为副将与之前派去的右中郎将朱儁一道合击黄巾军方能平息态势!”
黄门侍郎左丰反驳道:“现如今黄巾势大,朝廷如何能拿的出征讨的义军来?不如还让董卓继续在当地与黄巾军周旋,拖住张角,然后等朝廷这边集结大军之后再做定夺不迟!”
“董卓已经败绩,损兵折将挫吾朝廷威严,出师不利理应问罪不可再行征讨大都督之职,必须撤掉!”何进继续道。
左丰再谏:“胜败乃兵家常事,贼势浩大董卓吃了败仗也在情理之中,何况董卓对朝廷素有战功不能一棒子打死,还望陛下明察!”
灵帝见朝廷大臣一时争执不下,一时也没了主意遂挥手示意大臣们退下,就这样朝廷中一连几天争执不下,朝廷中一时出现了很多声音,意见不能统一,但此时的何进作为大将军而且又是国舅,他的妹妹何后乃是灵帝的正室皇后,所以何进在朝中那就是外戚,自然说话是有一定分量的,不过现在的朝廷又有了另一种不同的声音那就是宦官也就是十常侍们的声音,这两股势力在朝中明争暗斗,互相倾轧,所以意见很难统一。
不过十常侍们很快收到了董卓的重礼和曾上的亲笔信,这下十常侍们一下子乐了,这下好办了,董卓要求不再带兵征讨,而且还要十常侍们给他安排个好的去处,十常侍们当然懂得顺水推舟了,这天朝堂灵帝再次询问大臣们意见,何进继续出列力挺黄埔嵩与卢植还有朱儁三人共同征讨黄巾,这一次十常侍们没有表示反对而是出乎意外的对灵帝建议道:“陛下!大将军言之有理,黄巾军如果不能遏制后患无穷,黄埔嵩、卢植、朱儁乃是朝廷的重将要平息此次犯乱非三人不可,而今西方羌军再次作乱,韩遂、马腾再次逼近西凉,西方吃紧,西部须增派将领以坐镇西凉方可保西方无事!”
正文 第六十一章 主副争锋(求推荐、求收藏
“谁人可以御敌?”灵帝问道。
十常侍继续荐道:“非董卓不可以御敌!董卓对西凉事物十分熟悉,在当地的影响非常人能及,所以平定西方事物非董卓不可!”
“即刻班昭着董卓赴西凉平定战乱!”灵帝下令道。
十常侍进而道:“陛下!要董卓平定西方祸事还需给予一定爵位以安其心,让其专心御敌而不遗余力!”
灵帝道:“这样传我旨意封董卓为西州刺史(正一品)总览西凉、陇西、关中诸路军马,征讨韩遂,平定羌军犯乱!同时着黄埔嵩为征讨大都督、卢植为副将、朱儁为征讨副都使,统领大军征讨黄巾军,所到之处各路诸郡予以协助,各地方予以配合共掳黄巾!”
却说黄巾军前番击败董卓,获得大胜,张角与众将不禁弹冠相庆,庆贺取得的胜利,当日即大摆酒宴,大军痛饮三天三夜喝的是酩酊大醉,张角的黄巾军势力猛增,但他没有携大军继续追击董卓,而是为刚刚取得的胜利而沾沾自喜起来,庆贺之后,张角让诸路大军继续回原地驻守,他自己则继续吞并巨鹿,张宝回则回曲阳驻守,张梁回广宗驻守,左己回仓亭驻守,韩忠、赵弘则率兵回颍川驻守,张燕带大军回老家黑山一带驻守,何曼回青州协助何仪,整个大军一哄而散分头去讫,从而放弃了乘胜追击的大好机会。
却说董卓率大军屯兵平原按兵不动,朱儁遂找到董卓催促董卓下令进兵,董卓道:“黄巾军势大实难争锋,敌众我寡不可与战!”
“兵法云‘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张角大军新胜没有防备,我大军如果出其不意掩其不备来个突袭定会大获全胜!还望都督深思!”朱儁荐道。
董卓继续道:“此事还须从长计议,千万不要鲁莽行事,否则后果不可设想!”
朱儁急道:“都督若是有所忌惮,那么吾愿自带本部人马前去!”
“没有我的同意汝岂敢私自出兵?别忘了我才是征讨大都督,朝廷封汝为副都督,我想你身在仕途这么多年不会不懂这其中的道理吧?”董卓反问道。
朱儁怒道:“董卓不要以势压人!在大事面前容不得这许多,汝怯战,吾岂是贪生怕死之辈!”言罢提剑就准备起身走人。
这时董卓喝止道:“朱儁汝这是违抗上级命令,违抗命令汝该知何罪?”
“我朱儁乃是朝廷大员,圣上亲封的征讨副都督,你动动我试试?”朱儁不忿道。
董卓怒道:“汝莫非以为吾的剑不利否?”只见董卓言罢“嗖”的一声拔出了佩剑指着朱儁道。
朱儁见董卓拔剑指向了自己,丝毫没有畏惧,他遂拔出身上的佩剑对着董卓道:“汝剑利吾剑亦未尝不利!”
二人均拔出了佩剑,互指对方,眼瞧着就要动起手来,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帐外有人禀报称:“朝廷特使到!”
二人闻听是朝廷那边来了特使,遂将剑归入剑鞘之中,原本的怒火一下子消融起来,不一会儿朝廷特使来到帐内,二人连忙跪地听候旨意,朝廷特使很快传达了灵帝的旨意,董卓闻后不禁大悦:一切都如自己掌料的那般顺利,朱儁仍然为副都督征讨黄巾,旨意宣布完之后二人一下子成为了陌路人,之前的恩怨也就没必要计较了,朱儁随即提剑出了董卓帐外,董卓也开始准备启程事宜了。
再说刘关张等人三人在一起结拜之后便整日腻在一起,不肯分开,等董卓告知他前去商议的时候,关羽还以为董卓要与他共商征讨黄巾事宜呢!在他看来日后就能和自己的大哥和三弟并肩作战了,自己在汉末也算有了真正的朋友,如果是这样他将不会感到孤单和寂寞了,身边也多了两个得力的助手,这一切是多么的美好啊!关羽这样想着向董卓大帐走去。。。。。。。。。。。。。。。
关羽径直走到董卓大帐,进去之后见众将都已经上座了,关羽走到众将前列落座,关羽见董卓满面红光,精神焕发,好似年轻了许多,关羽跟董卓寒暄毕遂座了下来,董卓见众将落座遂道:“今日召大家前来是有要事通报,什么要事?”董卓遂将朝廷的旨意原封不动的说了一下,众将闻后无不欢悦,唯有关羽闻后心中五味俱全,不知道何去何从,董卓宣布完朝廷旨意后谓众将道:“大家都是跟随我出生入死多年的将领,此次我要去西部赴任了,大家愿不愿意同我一同前往啊?”
“愿意!愿意!。。。。。。。。。。。”众将齐声道。
关羽见众人都一齐的附庸着,自己也跟着附庸着,此时的他对前途还没有一个周全的考虑,但身处这个场合他唯有与大家一口同声,董卓见众将如此齐心遂道:“大家既然愿意跟着我董卓,我董卓自然也不会亏待大家,这次我们惨遭失败,损失不可谓不小,不过没关系俗话说‘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回到西凉之后咱们还会东山再起的!”
“主公威武!主公威武!”众将齐声赞道。
董卓闻后面带笑容道:“大家下去准备吧,咱们即日启程赴西凉去讫!”
众将拱手道:“诺!”言罢纷纷出了大帐回去准备去了。
关羽走出帐外不禁寻思:这董卓还真够厉害的,出了这么大的事情都能逢凶化吉、平安无事,这还不算居然还时来运转的升迁了,真是奇迹啊!看来董卓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厉害的多,在朝中的能量非一般人可比,这个家伙不但成功的化解了失败带来的不利影响还把自己从这种战争中结脱出来,避开这不利的局面回到西凉,而且还官升了一级,达到了权力的巅峰—正一品的大员,而且统领三处军马,成为了西部最具实权的人物,一切都这么不可思议,从这一点关羽可以看出这东汉的王朝是多么的荒谬**,董卓之事是如此的荒唐,他绝对是动用了不少关系花了不少的钱财方能做到这一点的。
正文 第六十二章 打定主意(求推荐、收藏)
但不管怎么说董卓是成功了,前途看好,从这一点来看董卓日后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