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从徐紫嫣上了感业寺,袁刚总是隔三差五献殷勤,不过徐紫嫣却一直对他不冷不热,袁刚自然很不甘心的诉苦道:“好歹上次我也替你救出了王贤哲,你怎么恩将仇报呢”
徐紫嫣一听自然气打一处来,生气的说道:“你还好意思说救王贤哲那回事,中途变本加厉要不是我用你推未图之事要挟,还不知道你会不会早就害死王贤哲了。”
袁刚狡诈的说道:“你此言差亦人最终我不还是救了的嘛,救了就是不争的事实,所谓的变本加厉也是根本没有的事情,我当时只不过想让你答应在我救了人之后赏脸一起吃顿饭而已。”
见袁刚强词夺理,徐紫嫣也就不再多说,不过此时她想到了李纯,就问道:“这次吐蕃对大唐作战,战事如何?是不是派了王贤哲前去?”
袁刚听后震惊不小,他好奇的问道:“你怎么知道王贤哲去啦?”
徐紫嫣依旧冷冷的回答道:“宫中不是人人都在传言松赞干布如何九头力臂,也就只有神通广大的李纯能够抵御,所以我很好奇王贤哲到底有没有去抵御他的结义兄弟松赞干布?”
袁刚微微不爽道:“你不是好奇,是关心那王贤哲吧?”
徐紫嫣懒得解释道:“随便你怎么认为,到底有没有去?”
袁刚假装很失落的样子回答道:“我正也要告诉你一个不好的信息,那就是王贤哲的确领军前去抵御吐蕃大军了,没想到不是大家认为的神通广大,而是去了就败得一塌涂地,现在正在被押解回来受审的路上。”
徐紫嫣听完后整个身体都微微一颤,她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样,向袁刚打听了事情来龙去脉后,她感觉到应该是松赞干布利用了王贤哲,现在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这佛祖面前替他祈祷希望他能够躲过这一劫。
武家兄弟临行前见了徐紫嫣的事情自然被袁刚知晓了,袁刚醋意浓浓的前来问徐紫嫣道:“这大美女就是大美女,武氏兄弟出远门不去和自己的亲妹妹道别都跑这么远来和你道别了”
徐紫嫣蔑视的看着袁刚,说:“你就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啦我曾经在武家呆过,他们视我为一家人,武家兄弟这次出远门就是嘱托我帮助查询下武顺被害的真相”
袁刚听后惊讶不已,他万万没想到武家兄弟对此事还追着不放,他也没想到徐紫嫣也被卷了进来,思绪了万千后,他还是忍耐不住道:“武顺的死不是真相已经大白了吗,被一群流氓误杀致死,我劝你就不要掺和进去了。”
徐紫嫣听着总觉得话中有话,盯着袁刚闪烁不定的眼睛问道:“难道真是事由隐情?你知道其中真相”
袁刚越发不安起来,环顾左右而言它,然后随便找了一个理由慌忙逃走,这越发让徐紫嫣更加起疑决定深查下去,还好的事发地点就在感业寺附近查询还算方便,不过在查询的过程中徐紫嫣总觉得经常后面有很多眼睛在盯着自己,而且袁刚还隔三差五来叮嘱自己不要再查,这让她心里隐隐约约有了一层预感,徐紫嫣私自调查的事情自然被武媚娘的眼探汇报给了武媚娘,武媚娘听闻后怒不可遏但碍于姐妹之情她也不好痛下杀手,而是借着亲自来感业寺祈求大唐早日平定吐蕃之乱的名义见到了徐紫嫣,她告诉徐紫嫣不要去管武顺遇害之事,说这事朝廷不已经下了定论是一帮流氓误杀而已,武媚娘的这番话和异常举动更让徐紫嫣起了疑心,难道真如未来野史所说的那样武媚娘是谋杀自己亲姐姐的元凶,不知道是出于对真相的好奇还是出于想替武顺找出真凶,她试探的问道:“可我一直听闻说武顺姐姐之死事有隐情,难道皇后不想替姐姐找出真凶”
武媚娘绷着脸说道:“姐姐这话什么意思?是怀疑哀家不会替亲姐姐主持公道还是怀疑我朝的御史衙门都是一群酒廊饭袋?”
徐紫嫣觉得气氛很是尴尬,陪着笑脸道:“那是我道听途说,是我的错。”
武媚娘怒气渐消,叮嘱徐紫嫣专心诵经念佛即可然后佛袖而去。
 ;。。。 ; ;
第六十四章 白傲战吐蕃
李纯战败的消息传到了京城,李治很是生气,询问众臣应该如何处置,一些大臣认为李纯以前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次碰到强大的松赞干布马失前蹄尚可宽恕一次,应该给他一次将功补过的机会。而袁刚则是跳了出来,对李治谏言道:“皇上,从裴将军的奏章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次李纯将军轻易就中了敌人的埋伏,李将军是沙场老将,不应该不知道穷寇莫追的道理,而且微臣也可听说李将军和松赞干布是结义兄弟,所以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有通敌之嫌”
李治想了想,问道:“那以爱卿之见,应如何是好?”
袁刚把早已想好的话脱口而出:“皇上,既然李纯将军有通敌之嫌,那前线将军位置肯定不能再担任,我们应该派一个德才兼备的将军带领援军前往抵御松赞干布。至于有没有通敌也应该把李将军召唤回来调查,如果没有则还其清白,如果有,那就应该以通敌罪治之。”
李治听后觉得赞同,袁刚又补充道:“皇上,毕竟现在李纯将军有重大嫌疑在身,所以臣请求夺其兵权,押解回朝,免得他听到召他回朝真若通敌叛国那时则后悔莫及,如果真是冤枉的,我们再还其自由之身也不迟。”
李治同意并又问道:“那众爱卿觉得此次派何人前去接管李纯位置较妥?”
众大臣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些许时光有人提议道:“现在大唐能够抵御松赞干布非莫属郑仁泰将军莫属。”这郑仁泰可是唐朝功臣,三朝元老,玄武门的先锋之一,战功无数,资历最深,李治听闻喜上眉梢,也认为最佳人选也非郑仁泰莫属。可没想到这个郑仁泰或许是惧于松赞干布的威名也怕自己落下李纯一样的下场到时候自己一世英名就扫地居然托病拒不上任。这让李治苦恼不已,反而让袁刚灵机一动想到好的人选。他想到了白傲。
对于选白傲替代李纯,李治先是不以为然,因他生怕再重蹈李纯的覆辙,不过袁刚确给出了两个理由让李治最终欣然同意,理由一是白傲曾经参与和李纯一起对天竺作战,经验丰富,且这段时期接触了吐蕃军队,对吐蕃军队了解胜过大唐其他将军;理由二是白傲和李纯在天竺西行过程中建立了很深的兄弟之情,如果李纯关押在李治手中就不怕白傲不会使出浑身解数打败吐蕃。
接到圣旨的白傲无可选择,他只有临危受命挂帅出征,与此同时李纯被押解回京接受大理寺的调查,到了前线后的白傲把高家兄弟叫到了一起,了解了详细情况后他断定是松赞干布在国家大计上不顾与李纯的兄弟之情诱骗李纯进了埋伏圈。高家兄弟听完也恍然大悟,顿时怒火中烧,愤愤不平道:“没想到松赞干布是如此小人,李纯大哥对他如此兄弟情深,他确忘恩负义”发完怒火后他们又对白傲说:“将军,现在你是主帅,发令吧我们同仇敌忾,不打败松赞干布不救出李纯大哥,我们誓不为人”
白傲并没有立即拍板,想了片刻后对他们兄弟俩讲道:“我也想先见见松赞干布再做定夺”
高明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说:“将军,松赞干布这样的小人还有什么可谈的,我们可不能再赴李纯大哥的后尘,你这次带了援军前来,我们现在兵力远多于他,直接开战即可。”
白傲微微一笑:“我见他有几个目的,一是求证并问责于他让他心中有愧,这样战争未始,敌军底气就已输三分;二是顺便打探吐蕃军队的虚实。”
白傲让高明兄弟安排自己和松赞干布见上一面,没想到确吃了一个闭门羹,吐蕃那边以松赞干布身体不适,不宜见客为由直接回绝掉了他们的请求。高家兄弟对此气得吹胡子瞪眼睛,向白傲说道:“将军,定是那松赞干布做贼心虚,既然见都不见,那也没什么好谈的,我们开战即可”
白傲叫来了裴行俭等相关将领,研究作战策略,白傲先问裴行俭道:“素问裴将军智勇双全,经历大小战事无数,战功赫赫,对于此次与松赞干布一战,不知将军有何良策?”
裴行俭转动着自己的小眼睛珠子,反应倒挺机灵,立马就回答道:“白将军,上次松赞干布引诱我军进入他们的埋伏圈,要不我们这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在场所有人都好奇的睁大了双眼,竖起了自己的耳朵,好像不敢相信听到的,白傲饶有兴趣的问道:“怎么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将军请详言。”
裴行俭微微一笑,说:“白将军带着一部分军队出去和松赞干布大军对战,假装抵挡不过,然后迅速撤军,料想他们也会快速追击,我们大军在路途设伏,守株待兔”
高聪一听,连连挥手道:“此计不妥,想那松赞干布是何等英明之人,怎么会连这简单的雕虫小技都看不出来。”
裴行俭说:“就是因为松赞干布英明,他已经把此计用在我等身上过,他定然断定我等不会用如此简单计策诱他,所以必定中计”
白傲想了想,说:“我赞同裴将军之言,不过为了把戏做的真,我决定先挨他们一刀,之后逃跑时大家要乱且无序伏击之人要看到他们大量军队进入埋伏圈方可动手”接着白傲又把次日之战的详细的细节告诉在场的所有人。
第二日,在战鼓声声中两军对战开始了,对方始终不见松赞干布出面,白傲等人都大骂松赞干布小人没脸出来见人等难听话语,对面战将一听怒不可言驱马就朝唐军杀了过来,在大战了几百回合之后,白傲瞧准时机,看到一刀朝自己手臂而来,假装躲闪不及,一时鲜血直流,白傲见状立马掉转马头吩咐快撤,对方战将岂能放过这种趁胜追击的机会,在后面穷追不舍,追了一段距离后确停了下来,他看了看自己左边的一个小将,恭敬问道:“是否要追?会不会是唐军引诱我等进入埋伏圈?”
仔细的一看这左边无名小将,让人大吃一惊,原来这是松赞干布乔装改扮,他下了马,俯身仔细的看了看地上,说:“从地上杂乱的足迹和血迹来看,倒是像落荒而逃”
旁边的另外一个小将按捺不住道:“唐军派了这么一个没有多少实战经验的白傲前来,不失败也才怪,诱敌之计我等刚用过,料想他也不会用我们用过的来设计我们。”
松赞干布想了想,说道:“还是小心谨慎为妙,我等先派出前军继续追击他们,中军后军殿后,如果前军追上他们发现的确没有埋伏,我等大军迅速押上。”
吐蕃的前军很快就追到了“逃”得疲惫不堪的唐军,两军又厮杀在了一起,白傲很快又表现出体力不支然后迅速拔腿就跑,吐蕃军都大笑说这次唐军派来的是个“逃跑将军”,然后派人快马加鞭把前方战事汇报给后面的松赞干布。松赞干布听闻后并没有宣布大军全力押上去,而是指派中军快速支援,下令一定要捉住白傲等人,在他看来如果唐军真是逃跑,那前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