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床前明月光-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怎么回事。看到画,老奶奶的儿子儿媳才眼睛一亮。原来,那幅画真是齐白石的工笔昆虫画,是老奶奶的丈夫二十多年前在上海文物市场淘来的,当时老头请了专家鉴定,确实是真迹。画原本就没有裱好,老头也想拿出去裱好,但篇幅太小,想弄个玻璃框子挂在家里又显得张扬;再说,老伴也一直反对他搞收藏,他要瞒住老太,就这么一小作品,花了好几千呢。后来,老头去世了,家里人再找这幅画就没有找到,没有想到,被张金富发现了。之前,老奶奶的儿子请专家鉴定过,现在的市场价起码大几万元,毕竟是白石老人的精品之作啊。老奶奶感动不已,逢人就讲;凤城电视台又添油加醋地报道了一下。顿时,张金富俨然成了个新闻人物、平民英雄。老奶奶颇有感召力,她成了张金富的义务宣传员,小区里废品几乎都被张金富包了。

  张金富说,收废品行业里面有好多“学问”,价格上的欺瞒,秤上的短斤少两都是“窍门”。有些人收废品的时候,秤的时候,脚在下一抬,重量就不同了。还有人用九折秤,短斤少两,卖点废品谁还会斤斤计较?但是,这种“花头精”少玩为好,吃亏只是一时。人要诚信,生意才能长久。现在那几个小区的人,要等张金富来才肯卖废品,邪门了。张金富说:

  “人多点特长好啊,我平时帮人家换换灯泡,搬运些东西,人家不会亏待我,有些废品免费赠送。人心都是肉长的,将心比心啊。”

  我真的没有想到,张金富的全部秘密在这,真是“一行服一行,豆腐服米汤”。张金富接了电话,跟我打了个招呼,忙去了。看着他们夫妇忙碌的身影,我似乎悟出了什么。。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 50 节
女儿金丹还没有找到,父亲金四已经瘦了一圈,不停地打着呵欠,就是睡不着。也难怪,千金宝贝失踪五天了,做父亲的能不牵肠挂肚嘛。唉,孩子再丑,也是自己的,金四不愁谁愁?

  父爱如山,稳重持久。金四表现出了一个父亲惊人的耐心和毅力,早出晚归,四处寻觅打探,一壶水、几块黄桥烧饼是他一天的全部。我劝他报警,要他相信人民警察的力量。我的房东也插了句,凤城的警察很厉害的,犯罪分子想鸡蛋碰石头,除非是活腻了?金四摇头反对,说:

  “警察队伍里难道就没有酒囊饭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碰到个别亡命之徒,把我女儿当人质,来个鱼死网破怎么办?”

  金四强调,警察也有害怕歹徒的时候,这个镜头他老金不是没有见过,太冒险了,不行不行。金四连说了好几个不行,真拿他没法。金四看来香港的警匪片看多了,把坏蛋的力量想象得无比巨大,弄得紧张兮兮的,我和房东只好相视一笑。其实,自古邪不压正,现实生活中,警察抓坏人,哪个坏人不像小鸡子一样被拎起来?金四被我说得没有办法,恳求再等上一两天报案,他感觉情况快有些眉目了。

  第二天,木匠打来了电话,说了些关于金四女儿的消息,金丹可能被传销组织控制了。木匠的消息是从永贵那听来的,比较可靠。

  本来,那天上午,木匠是去看永贵的,徒弟也找到三天了,还没有去“慰问”下子;顺便,他也想把永贵的工资结清,好歹师徒一场,好聚好散。木匠建议永贵去职高混上两年——他的年龄确实太小了。木匠已经和朱老夫子打过招呼了,只要永贵同意就行,二职高的大门随时向永贵敞开,这可是天大的面子。回到舅舅家的这两天,永贵听话多了,帮助舅舅舅母卸货卖货,眼明手快,干得倒挺欢实。他想靠打工赎罪还债。一千元,也不是个小数目,够这小子忙乎一阵子了。

  永贵的舅舅买了些卤菜,留木匠喝两盅。饭桌上,永贵说,他在网吧“避难”的时候,发现有一伙人,好像是湖南的,在网上“钓鱼”,以找工作为名引诱外地人来凤城搞传销,并且提到什么海光。

  “哦,有这回事?”

  这可是个重大发现,木匠很是敏感,赶紧在第一时间打电话告诉了我和贵锁,我们都住得靠近海光。

  下午,金四回来的时候,我把情况告诉了他,金四很兴奋——这和他白天打探来的情况基本相似,金四的努力终于有了一些成效了。金四估计,传销的人要租房,肯定去一些老的小区,空置房多,价格便宜。这几天,金四一直在几个老小区转悠着,明察暗访。每到一个小区,他都来到小区的活动中心,向善良的老奶奶们求援,让她们帮帮忙,她们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金四嘴很滑滴,说了很多好话,甚至声泪俱下,终于,几个热心的“老凤城”出马了,转了一圈,打探来的结论是:海光有搞传销的,人不少。

  金四说,不知我家小丹在不在里面。

  “海光?”

  我估计是海光小区。我知道,外地人在凤城租房子,首选城西海光,这里房子旧,房源多,租金便宜。我和贵锁、金四、阿三商量好了,晚上没有事我们就到几个老小区溜达溜达,重点是海光。

  天还没有黑下来,金四慌慌张张告诉我,听一个老太太讲,海光小区四十栋老有外地青年男女频繁出入,并且听到内面有类似喊口号的声音。我赶紧告诉了贵锁他们,约好决定晚上去看看。

  晚上九点多钟,在夜色的掩护下,我、木匠、贵锁、翠芳、阿三、金四几个人悄悄来到了海光小区。四十栋五楼最西边好像比较热闹,灯开着,窗户却关得严严实实。房子里不时传来一阵又一阵的喧哗,似乎高潮迭起,许多人在跟着喊口号,能听得清楚:

  “——我们都是兄弟姐妹,有福同享!”

  “我们都是兄弟姐妹,有福同享!”

  “努力成功!”

  “努力成功!”

  “加油!加油!”

  “加油!加油!”

  一阵掌声,又一阵掌声,好像在联欢,又像是开誓师大会。

  我们几个人蹑手蹑脚爬到了三楼,正准备继续攀登,“嘘——警察!”黑暗中一个人打起手势,让我们安静。我定睛一看,好像有几个黑影,贴着墙角,埋伏着。

  突然,这几个矫捷的身影晃动了下,“咚咚”两下,门踹开了。

  “不许动!凤城警察!”

  几只手电筒照得楼道亮亮堂堂,随即,警察们冲了进去。木匠大手一挥,我们也赶紧跟了上楼。房间里乱着一团,里面的人像一群惊弓之鸟,抱头乱窜。客厅里摊了几张席子,旁边胡乱地堆着几床被褥,印着“营销攻略”的讲义散落一地。“站好!站好!”警察下命令了,几十个“学员”抱着头,站着,有男有女。几个传销的讲课“老师”从人群中给“请”了出来,随即戴上了手铐。为首的“老师”看上去很年轻,二十五六岁,瘦瘦的,细皮嫩肉,文弱得很,和五大三粗的警察简直不可同日而语。老金拼命睁大双眼在搜索,终于在一个角落有所发现,女儿头发蓬乱,看到父亲时尖叫了一声。

  父女相见,拥抱,流泪。金四仔细瞅了瞅,女儿瘦多了,难怪,每天吃的就是白菜和辣酱。警察把传销组织的头头们带走了,一位老公安握住贵锁的手,说了声:“谢谢!”大家感到有些莫名其妙,贵锁笑了笑给我们解释了。原来是贵锁瞒着大家报的警,公安在我们的前面就行动了,天罗地网早布置好了。木匠斜了贵锁一眼,阴阴地说:

  “你是捂着被子放屁——独吞?抢功啊。”

  哈哈哈,大家都笑了。据传销团伙的头目交代,金四的女儿确实已经被他们控制了,脑袋瓜被洗得整天做着发财的梦,他们正准备继续敲诈金四呢,可惜警察赶到了。

  金四很是激动,身子有些颤颤悠悠,老泪纵横,对着金丹,抓住手不放,好像宝贝女儿还会飞走一样。我是第一次看到“钢头”流泪,挺让人感动的。

  金丹向我们讲述了她的传销经历,还蛮惊心动魄的。金丹来到凤城就被传销组织控制了,先是把她的手机搜走,然后是给她上课,上得她有些稀里糊涂了。每天都有人“陪”她,金丹足不出户;睡觉也有两个“姐妹”左右相伴。一开始,金丹很有警惕性,不是说来接接电话吗,怎么干传销?传销头头笑笑,说,错,我们是直销。一番洗脑后,金丹一下子信心百倍,她感到自己离发财不远了。发了财,她首先给他爸爸几千块,老说女儿无用,这回服了?她还要给疯妈妈看病,最好到南京这样的大城市。后来,她让父亲汇款给她,金四留了个心眼,没有肯。金丹被指“出工不出力”,受到了传销组织的严厉批评,他们正准备策划第二次让金丹家人汇款的计划。

  翠芳摸着金丹的头,说:“丹丹,不小了,要懂事,听话。”金丹连连点头。金四说:“什么时候大家帮帮忙,让我家金丹在凤城也找份工作,我感谢不尽了。”木匠胸口一拍:“只要有出息,不懒,工作?有啊,我就差个秘书。”哈哈,又是一阵笑声。分别了,金丹被翠芳带回去住了。

  第二天,金四和我们道别,说了很多好话,恨不得对我们磕头作揖。我们继续安慰着金四,金四拿了行李,高高兴兴地挽着女儿回三圩了。

  晚上,收拾床铺的时候,我发现了一张百元大钞,我知道,这是金四留给我的。这老家伙,挺诡秘的。

第 51 节
盼星星,盼月亮,我们盼来了木匠请客。对于男人,还有什么比喝酒更快活的吗?木匠是个大丈夫,一诺千金,没有食言。喝酒的地点在巴蜀酸菜鱼馆。规格?当然要比碰头高得多,现在的木匠好歹也是个老板,不差钱了。清一色的三圩男人,七八个,“不请不约,正好一桌”。凤姐要亲自下厨,让我们尝尝地道的川菜,我们自然多了几分盼头。我最喜欢吃巴蜀的腊肉了,蒸好后,切成片,放些大蒜干辣椒爆炒一下,腊香浓郁,肥而不腻,让人回味无穷。

  除了贵锁、阿三外,木匠还带来了三个人:两个三圩木匠,是木匠手下得力干将,有个姓谭的我熟悉;另外一个三十大几的样子,大大的鼻子很是显眼, 好像在哪见过。哦——想起来了,是王大鼻子,特征太明显了,瞧我这个破记性。王大鼻子是擦背的,在三圩镇还有点名气,在三圩镇吉三浴室干过好一阵子。听人说,王大鼻子擦背擅长点穴位、拿酸筋,能四两拨千斤,让你全身彻底放松,尽情享受搓背的快乐。我们经常在浴室洗澡时看他擦背,他擦背的动作稀奇古怪,花样百出,看着也是一种艺术享受。

  我主动和王大鼻子握了手。王大鼻子说,王木匠是他的叔伯哥哥,他是在洗浴中心和木匠碰上面的。真有意思,弟兄两个在一座城市好几个月,居然没有联系。也难怪,王大鼻子没有用手机的习惯。

  树大招风,王大鼻子是前年被凤城的一家洗浴中心请来做大师傅的。他的背擦得好,脚修得也不错。他师傅是扬州鼎鼎大名的“胡一刀”,一把修脚刀纵横驰骋扬州城大半辈子,无人能敌,扬州的三把刀可是全国闻名啊。名师出高徒,王大鼻子自然也了不得。现在王大鼻子在凤城站住脚了,做了大师傅,带了几个徒弟,有男有女。王大鼻子自己说,他在洗浴中心虽不能呼风唤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