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一段记忆里的老味道,也比就此改名换姓要好。
所以,抱歉,小子。
其实方博也明白,中国文化里,从来就不缺乏保守的元素。
厨师们经过反复斟酌、调试,然后在厨房挥舞刀铲、炝炒煎炸、慢火细炖,最后展现出的只有色香味型的美好,而美味的秘密,却被匿藏在了神奇技艺的背后。
可抛去保守是否正确不谈,人家又欠他什么呢?
本份和情分,他一直都分得很清楚,且不说和血脉传承难分彼此的家族技艺,对于一个老人而言有多重要。
方博一向心宽,失落之后,瞬即也就调整好了心态。
倒是孙强知道了事有反复,特意过来指点迷津:“小方你就不要伤心了,其实,我认为你不拜师倒是好事。”
哈?
自走炮厨子耸肩,一副高人嘴脸:“文老头的家传烹鱼技法虽然好,不过到底起步就有些窄了。”
比划一个手势,增强说服力:“学厨的门槛虽低,但是越往后走,你会发现烹饪是摸不到顶的,所以从一开始,最好就一步一步按部就班的来,底子打厚一点,不管是一个菜系里的纵向深入,还是不同流派的触类旁通,都有好处。如果一上来就专注于一类食材,一种技法,一家之言的话,以后想要跳出原来的窠臼,难度会成倍增加。”
如果换一个人,失去了这个拜师学艺的机会,自是极可惜的。
但这小子不一样。
孙强觉得,他不应该满足于一辈子只当个烧鱼的厨子,这片天地很大,他可以飞得更高更远一些。
方博似懂非懂,但牢牢记在了心里。
……
晚间,文老头到底过意不去,又一次找了上来:“收徒就算了,但不管怎么说,捏个事是我不地道,教你一道菜做补偿,小方你学不学?”
哈?
还带民事赔偿?矮油,这个可以有。
文老头这一次没“鸽”他,教的菜肴,也十足十是一道名菜。
金枣小排,脱胎于鄂菜名师冷明春的“金枣汁羊肉”。只不过这里的金枣,和人们口中常说的枣子,没有半毛钱关系,而是另一种集观赏食用于一身的常见植物——金橘。
其实就全国范围来说,鄂菜一直未入主流。
除却归类为小吃的热干面、豆皮,外省人能够一口叫得出名字的,无非也就是“清蒸武昌鱼”,“排骨藕汤”等寥寥几种。
然而事实上,这种起源于荆楚之地,在屈夫子的《楚辞》中即有记载的地方菜系,历史之悠久,并非一般食客所熟知。尤其当武汉三镇成为九省通衢的交通枢纽后,进一步融合南北风味,颇有几分淮扬菜推陈出新的意境。
无论是冷大厨的金枣汁羊肉,仰或文老头暗搓搓偷学的金枣小排,都是如此。
滚、烂、鲜、醇、香、嫩、足,且汁浓,味纯,既保留了鄂菜的传统特点,又带着鲜明的现代融合菜特征。
新鲜的农家土猪仔排,从脊骨根部剁下。
肉取的稍厚,最外面是嫩红的肋条肉,内附一层薄薄的肥嫩脂肪,里面的粉白精肉纹理分明。
将排骨斩成寸长小段,用淘米水去尽血污,农家传统的饲养方式,保证了肉质上佳的同时,还免去了焯水的步骤,最大程度保留住了营养成分。
同样葱姜爆锅,然后下仔排翻炒。
兹啦啦的诱人声响中,香气扑鼻而来,方博在旁边睁大了眼一眨不眨,看着新鲜无比的红嫩肋肉,几乎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白断生。
然后在细密油泡的浸炸下,渐渐染上一层金黄的晕色。
随后料酒炝锅,让香气变得更加圆润而纯粹。
排骨炒至变色后,锅内下入黄酱,这是用黄豆炒熟研磨之后,再以传统方法发酵而成的调味酱,有历史的醇香和浓郁。层层叠叠的厚重酱香,加上新鲜猪肉熬出油脂以后的酯香,彼此交融的天衣无缝,是最可怕的口水杀手。
方博的喉头,狠狠涌动了一下。
然后又一下,再一下。
好饿,饿得肠胃都开始抽搐了肿么办?
大概因为嗜酒的缘故,文老头的手腕并不稳,但动作却依旧大气舒展。
这一刻,他不再是小小炉头上那个被人遗忘的迟暮将军。
很快,黄酱就给仔排染上了一层富有光泽的黄褐色,和炒糖色又或酱油上色不同,黄酱炒制并未让食材的颜色加深,依旧是挑动人们味蕾的鲜艳。
老头子或许不再有敏锐的味觉,可是对于火候的把握,依旧是顶尖水准。
眼看仔排已然七成熟,就开始了这道菜里最重要的一步工序。
七分金橘汁,两分六月鲜酱油,一分米醋,再撒进去一勺砂糖化开,就调成了独门的味汁。
金黄的调味汁不能一次性倒入,而要以“燎味”的手法,每次拿平底锅铲浇半勺进去,调味汁遇上热油,然后在“兹啦”的躁动中,化为一阵又一阵充满了鲜香的烟气涌出。微酸的味道让人垂涎,在鼻翼缭绕不去,能清晰分辨出其中的清爽果香。
方博觉得,跟人学做菜真是一种从肉**体到灵魂的折磨。
那种口水从舌根下面涌出,美食却又吃不到嘴里的痛苦,谁能理解?
好不容易“燎味”完毕,就在方博以为可以起锅的时候,文老头又冲他翻起了眼皮:“四勺高汤,不许多也不许少。”
我去,还没完?
方博彻底崩溃了。
求死,各种死,只要别被馋死就行。
咕咚,咕咚……
清亮的高汤遇上亮黄的豆酱,随后化为浓厚金黄的汤汁翻涌。
咕咚,咕咚……
仔排吸足了味道,和一丫丫对半切开金橘载沉载浮,髓质的纯郁和果肉的甘爽完美调和,绘成一副汁肥味浓的美食画卷。
咕咚,咕咚……
汤汁渐渐收干,露出了丰腴酥烂的排骨真容。
******分隔线******
(第一,本文不搞基,女主是一个很可爱的女孩纸。第二,我绝对不可能是妹纸,请各位童鞋务必不要误会。第三,前面的菜品大家不嫌麻烦,完全可以照着试做,今天这个不行。因为金橘下锅前有特殊的处理方法,至于怎么处理嘛……我没学会。)
第十三章 一顿“将就”
'''cp|w:480|h:342|a:l|u:/chapters/20154/13/34129766356449418293'''
别看不碰锅勺多年,可文老头的厨艺仍然折服了方博。
一般厨子烹饪排骨,绝不会选用带肋条肉的材料,因为这种肉和排骨的整体口感相去甚远,混搭烧制极考验厨师的炉头功力,火候不足又或过头,都会让肉质如皮筋一样,嚼之不动。
可当方博迫不及待的夹起一块排骨,送入口中的时候……
唇齿略作咀嚼,纤长的肌肉就绵绵断开,让人意外的酥烂,肉香酱浓的味蕾体验,让人难以抑制美食入口的喜悦。
然后才是平常处于最外层的肥嫩部分,这一层的肥肉走油恰到好处,入口即化,带来了极为厚重的酯香,明明是满嘴的油润丰腴,但却丝毫也不腻口。因为金橘而呈现出的清爽后味,完美中和掉了油腻感,先香后鲜,妙不可言。
最后才是紧挨着骨头的瘦肉部分,充分吸收了汤汁后,牙齿轻轻一碰,就能感到肉汁疯狂涌出,是仔排最为浓醇的本味骨香。附着在骨头上的肉膜,还带着两份弹牙的嚼劲,让食物在舌尖上越嚼越香……
菜是好菜,可是方博却吃得心塞不已。
明明每吃一块排骨,他都忍不住满足的长叹,可却偏偏不敢闹出太大动静。
因为烧了这么一道好菜的文老头,脸上却没有任何成就与满足。
还特么黑得吓人。
或许这是很多老人的共性,性子执拗,偏偏很多东西又死死藏在心里,方博想着。东方人特有的内敛,昔日家长的威严,不善于也不愿意和晚辈沟通……环境、脾气、内因、外因,林林总总的缘故加起来,类似文老头这种际遇的家庭,绝不是少数特例。
但方博可以品尝菜肴,却无法对他人的家事随意置喙。
也罢,一道私房菜交换一个未完成的承诺,自己和这位老人,终究只是彼此人生的过客。
……
来到三味鱼坊,已经是第三个月,方博获得了自己的头一个轮休假期。
他把时间用在了,嗯,网吧里。
当然不是网瘾发作,而是去搜寻一些和烹饪、厨师有关的资料。劳逸结合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他认为勤奋与否决定了成功的速度,而眼界与见识,则意味着更高的成就上限。
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哪怕这一份阅历,只是源自他人的感悟。
想法不错,可惜,过程出现了一点意外。
本来么,为了好好查找资料,他只是习惯性的挂了个q,而且还藏头露尾的设置了隐身。
没想到一声“滴滴”后,某个对话框里弹出了这样的留言:“我知道你在线,别装没看见哟,赶紧的,吱个声回个话。”
这丫头……
心思全放在一篇美食杂谈上的方博,顺手给堂妹敲了个省略号过去。
然后,他就彻底傻眼了。
“哥你今天智商欠费了,回复前就不看一下我的留言时间么?。”
马上看,前一条消息的发布时间是上个月22号,这都两个星期了。
现在能装被盗号么?
想了想,方博很理智的选择放弃,特么露陷都露成甜甜圈了好么。
与其这么没技术含量的抵赖,还不如考虑一下,怎么应付接下来的事情。
果然,妹子接下来一句:“哥啊,咱家母上大人也就是你的亲姑姑,知道你现在有空,特宣懿旨着你觐见,立刻,马上!就是这样,喵。对了,消息是我刚告诉她的,不用谢我叫雷锋。
“……”
好吧,妹妹,你开心就好。
……
又要去见姑姑了,哎哟,两只脚跟灌了铅一样肿么办?
要不出门找辆小车撞一下,然后告诉车主俺不是碰瓷,俺真的感谢天感谢地感谢命运让俺们相遇?
噫,这种又逗又傻的事情还是不要干了,真这样做,姑姑一定会亲自杀上门的。
方博这么害怕自己的亲小姑,并未因为大家庭关系不睦,兄妹姑侄激烈撕逼什么的——虽然这样的戏码在现实中绝不缺乏,但和方博一家毫无关系。
正好相反,他们这个大家庭的关系很亲近,彼此之间,是真正让人感到温暖的亲人。
但太亲了也不是没有坏处的啊!
比如现在。
看着嘿嘿干笑,腆着一张谄媚脸上门的侄子,方秀梅的表情很不好看。
这个从小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