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晋名人小传-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诏命,聚众起事,反对朝廷。司马奕知道这些情况后,深居简出,闭门谢客,小心谨慎地度日,尽量避免嫌疑。公元372年11月的一天清晨,卢悚派弟子许龙秘密来到司马奕居处,自称奉太后密诏来迎司马奕回京复辟。司马奕听了有些心动,想要答应。这时,他的家眷出来极力劝阻,他于是又拒绝出门,并斥退许龙。自此,更加明哲保身,整天在家饮酒消愁,安于屈辱,总算避免了杀身之祸。

    公元386年10月甲申日,司马奕病死于吴县(今江苏省吴县)。司马奕史称废帝,又称海西公。



………【第二十八篇 司马昱】………

    司马昱(320…372)字道万,河内温县人,司马绍之弟。生于晋元帝大兴三年,卒于咸安二年,年五十三岁。(历代帝王疑年录作生于大兴四年,卒于咸安二年,年五十二。此从历代名人年谱并参晋书本纪)幼奇嶷,为元帝所爱。晋元帝少子,母郑阿春。

    东晋简文帝司马昱,初封琅蚜王,后封会稽王。桓温于公元371年11月废司马奕后,于同月己酉日立他为帝,改年号为“咸安”。

    司马昱继位后,一切听命于桓温,形同傀儡。公元372年7月,司马昱病危,宣布立子昌明为太子,并在一天一夜之内,连发四道诏书,请以大司马镇姑孰(今安徽省当涂县)的桓温入京辅政。桓温不理睬,司马昱只好写下遗诏,授权桓温可以依据周公辅助成王的故例摄政;如果太子不值得辅助,可以取而代之,自行称帝。郎中王坦之接到这诏书,极力劝谏,并当着司马昱的面将诏书撕成碎片。司马昱*地说:“天下本是取来之物,卿何必如此着急呢?”王坦之反驳说:“天下是宣帝、元帝的天下,陛下怎能私自授予他人!”司马昱沉吟良久,无话可答,命令王坦之重新起草遗诏,改成:“家国大事都要一一禀告大司马(桓温),太子要象刘禅对待诸葛亮一样,敬重桓温。”第二天(己末日),司马昱死于建康宫中。司马昱死后的庙号为太宗,谥号为简文帝。

    人物事迹

    及长,清虚寡欲,尤善玄言。初封琅邪王,后徙会稽王。永和元年(公元345年),进位抚军大将军,录尚书六条事。帝弈立,进位丞相桓温废弈,迎昱为帝。温威震内外,昱虽处尊位,拱默而已。在位二年,卒,谥简文帝。昱著有文集五卷,(《隋书经籍志》注作一卷。此从《唐书志》)传于世。

    与“道”的渊源

    晋明帝时,有个戒行精峻,能够占知吉凶,预测祸福的女尼,法名道容。道容早住在历阳乌江寺修持,后来明帝把她请来京师,想亲自试一试她是圣是凡,于是把花放下,结果过了好长时间,花不萎谢,由此算是服了她了。

    此后,简文帝司马昱爱好道术,还在没登基时,就拜京都清水道师王濮阳为师,司马昱对清水师非常敬重,甚至在府第之内,为他建立道舍。道容见此,虽然极力劝阻,可是哪有半点用处?然而,也就从此开始,每当司马昱*道屋,总是看到屋里神仙,全都变成了比丘僧。司马昱怀疑是道容捣鬼,然而一时又抓不着把柄。

    不久司马昱登基,就是东晋简文皇帝。其时太极殿上有好多好多飞鸟,筑窠而居,简文帝让占筮家曲安远起卦占筮,曲安远筮后禀道:“西南有女人师,能灭此怪。”

    简文帝闻言专程派人前去乌江,迎请道容,向她请教有何方法,可让鸟群不再在太极殿上筑窠。道容听后答道:“可请皇上清斋七天,受持八戒。这样以后,鸟群就会从太极殿搬迁,飞到别入作窠。”简文帝毕恭毕敬,完全照办,结果要不了七天,群鸟况集,运窠飞离而去。

    从此,简文帝对道容非常器重,并且还专门为她辟地造寺,名新林寺,并且自己也信奉佛法,对她行老师礼。

    孝武帝时,朝野对于道容其人,更加崇敬。然而不知什么原因,在太元年间(公元376至396年),道容忽然失踪,不知去向。其后,孝文帝下令把道容衣钵,入葬新林寺边上,所以后来新林寺边,多了个衣钵冢。

    道容的事迹虽然看上去有点荒诞不经,然而却反映了当时社会崇高神秘方术的一个侧面,同时也反映了尼众生活中的另一个角落。

    历史背景

    (1)母亲之故,甚得司马睿所亲

    东晋简文帝司马昱一生历经几个阶段,首先在其出生至母亲郑贵妃过世之前,父亲司马睿共生子,分属四位人,司马昱因母亲之故,甚得司马睿所亲,三岁时即受封为琅邪王。但随着司马睿过世(318),母亲也于咸和元(326)过世,司马昱开始成为政治斗争中的眼中钉,从琅邪王改封会稽王,一待就是三十八。三十八远离政治争斗,司马昱走向玄学,在他提倡下,东晋中期以前玄学呈现丰饶的发展。

    (2)被提名为皇帝候选人

    在政治上,司马昱历经明、成、康、穆、哀与废帝位皇帝,曾经被提名为皇帝候选人,但在政治斗争中失之交臂。但也由于置身于帝位争夺之外,反而让司马昱的官位一扶摇直上,没有受到伤害。在穆帝即位后,司马昱出任禄尚书条事、抚军大将军,开始掌握*,援引会稽人士以及玄学同好,大*中央,对穆帝、废帝时期对外战争或内政处以及自己即位为皇帝后与桓温之间的抗衡,这些人都产生诸多影响。

    (3)受封为琅邪王

    咸和元·司马昱七岁,按常而论,七岁之孩是否对自己的出嗣入继有这么清楚的意识。司马昱因受元帝喜爱而受封为琅邪王,对其政治地位而言,是一种巩固作用,为么会以七岁之龄,提出欲还封会稽要司马昱回嗣会稽究竟是司马昱本人的想法,亦或是由旁人主导这是很值得探究的。

    司马睿于永昌元(322)闰十一月过世,司马绍继位,是为明帝。由于明帝在位仅三,三间又内逢王敦之,外有长江上游占据巴蜀的雄断在边境生事,境曜、石军队相继寇边。司马绍将所有的精用于处国家大政。10吾人从史中看出明帝对父亲生前处继承或对诸子平等宠爱的反应;另一方面,或许也因此时郑夫人仍在世,其所凝聚的旧势仍很强,让明帝无法有强的政治动作。11明帝司马绍在太三(325)三月,立五岁的长子司马衍为皇太子,确*人,同闰八月驾崩,享二十七岁。司马衍即位,是为成帝。郑夫人在次(成帝咸和元,326)也过世。郑夫人一死,以成帝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消灭郑夫人党羽的动。其中第一要务,是要将视为皇权继承的琅邪王位拿回来,首当其冲的就是司马昱。

    作为

    司马昱即位为皇帝后,桓温主控朝政,一步步要消灭反对势?首先要对付的就是?径嚣张的司马昱同父异母哥哥司马晞。在整个事件过程中,司马昱展现完全地执着,而终使桓温?得?妥协。

    即帝位的司马昱?到两?就过世。但在这两?间,他一方面应付执政的桓温,另一方面?积极地为维持司马家业而布局。大?引用反对桓温的人士*权?圈,来发挥制衡桓温的……。司马昱人才的布局早在其担任首辅已开始。如其所重用的高崧,曾为他起草阻止桓温?伐之书信;遭受桓温排挤的范汪,也被其援引出任重要的地方官,作为外援;以及积极为司马昱阻止桓温窃国之欲的王彪之、王蕴与谢安等人。

    墓葬群

    东晋末年简文帝司马昱的墓葬群在湖北武汉被发现——三座东晋末年古墓。文物专家称,这是武汉地区首次发现有明确的东晋纪年铭文的古墓群,真实反映了当时士族聚族而葬的特点。

    古墓群座北朝南并列而葬,面水依岭。三古墓的间距、长度、宽分别为三至四米、三至四点一五米和一点二五至一点四二米,墓葬都为长方形砖室拱顶墓,墙体砖均采用“三平一仄”交替砌筑,后壁中部均有一方形砖砌小龛。据考证,此古墓群为东晋末年简文帝司马昱(公元三百七十二年)的墓葬,距今已有一千六百三十一年。

    三座古墓共出土了青瓷、陶器、铁器十三件。较为重要的是,位于台地东面的三号墓中,出土了“咸安二年亥日”字样的纪年铭文砖两块。铭文砖长为二十九点五厘米、宽十三厘米、厚四厘米,砖横侧面模印有三枚方孔铜钱纹。

    据介绍,六月三十日,武汉市江夏区豹海镇新光村在修筑村级公路时,推土机推出了这三座古墓。当时,古墓的拱形砖制墓顶被破坏。当地政府得知后,立即派人对现场进行保护。武汉市考古所、江夏区文物管理所联合组队对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武汉市江夏区博物馆专家称,发现有明确的东晋纪年铭文古墓群,在武汉地区尚属首次。这一古墓群的发现,为研究有着三千五百年历史的江城武汉获取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也为这一地区的东晋墓葬建立了断代标尺,具有极为重要的考古价值。



………【第二十九篇 司马元显】………

    司马元显(382年…402年)东晋宗室。司马道子之子。任中书令、尚书令。搜括不已,富过帝室。性安三年(399),征调江南诸郡已免奴为客者,到建康服兵役,称为“乐属”。激起孙恩起义。他遣刘牢之*。又用牢之为前锋讨桓玄。后桓玄起兵东下,牢之倒戈,他战败被杀。司马元显,中国东晋皇族。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聚敛财产,富过帝室。

    16岁即为侍中。隆安二年(398),兖州刺史王恭举兵讨伐道子心腹谯王司马尚之,殷仲堪、庾楷、桓玄、杨佺期等举兵响应。他被举为征讨都督,率王珣、谢琰等剿灭王恭,遣将坚守京师建康(今江苏南京),迫殷仲堪、桓玄西奔,解京师之困。加散骑常侍、中书令,领中领军。劝安帝解除道子司徒及扬州刺史之职,自任扬州刺史,累官至尚书、太傅。以张法顺为谋主,培植势力。次年,征调江南诸郡已免除奴隶身份的佃客移置京师,以充兵役,称为“乐属”,激起孙恩起义。他聚敛财产,富过帝室。元兴元年(402)拜为征讨大都督,以刘牢之为前锋讨伐桓玄,牢之倒戈,他为桓玄擒杀。

    主要事迹

    一、孙恩起义

    起因:司马元显顾及到有荆州桓玄的威胁、北府兵刘牢之难以控制,所以欲建立一支新军来对抗。但是因为兵源缺乏,于是下令强征浙东诸郡其本身或父祖本是奴隶,后已放免为佃客的壮丁,集中京师,担任兵役。加上浙东早先有五斗米教孙泰因伐王恭却被司马元显所诱杀,其兄子孙恩躲入海中,愚民以为孙泰不死而集资给孙恩,孙恩欲图谋报仇。在这两种背景之下,孙恩自海上发兵作乱,造成东晋王朝浙东沿海诸郡不安,甚至威胁到京师。

    二、被举征讨大都督

    隆安三年(399年)十二月至四年春,桓玄出兵袭占江陵(今属湖北)后势力大增。兴元年(402年)正月,晋廷下诏讨伐桓玄,以司马元显为征讨大都督,以刘牢之作前锋都督、征西将军,领江州事。二月,司马元显畏桓玄,不敢发兵。桓玄兵抵姑孰(今安徽当涂),遣部将冯该等攻历阳(今安徽和县),东晋襄城太守司马休之坚守城池。桓玄军截断洞浦(即洞口,今安徽和县南),焚烧豫州(治历阳)守军的舟舰。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