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晋名人小传-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君姚兴常常对鸠摩罗什叹说:“大师聪明超悟,天下无双,可不能使法种无嗣啊!”总觉得鸠摩罗什如果不能留下后代,是极大遗憾。为能让其留下";法种";,姚兴遂强逼鸠摩罗什接受伎女十名,不让他再住僧坊,另立一座房舍,殷勤款待。

    当时众人对此议论纷纷,毁誉渐起,甚至有人以此效仿。为能弘法传经,鸠摩罗什仍然忍辱负重,每到讲学时,总先语重心长:“好比臭泥中开莲花,只采莲花,莫取臭泥。”

    鸠摩罗什不仅培养了大量人才,最大伟绩就是翻译佛经。从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到长安至公元413年圆寂,十一年中,他在弟子的帮助下译经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他的译笔忠于,圆通流畅,典雅质朴,并纠正了四百年来他人译经之误,成为后世流传最广的佛教经典。

    公元413年,感知大限即近的鸠摩罗什,对众人起誓:“假如我所传的经典没有错误,在我焚身之后,就让这个舌头不要烧坏,不要烂掉!”不久,鸠摩罗什圆寂,在逍遥宫依佛制焚身,火灭身碎后,惟有舌头完好无损。

    三寸不烂之舌,证显鸠摩罗什之誓。

    (鸠摩罗什生平故事,依据《佛教的故事》一书(无碍编著)及新疆电视台《丝路的发现》栏目“鸠摩罗什”,综合杂糅。谨以此文向高僧鸠摩罗什致敬!)



………【第十三篇 刘牢之】………

    刘牢之(?…402年),字道坚,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生于东晋时代,自幼出生于尚武世家,从其曾祖及其父的武功表现可看出刘氏一家世代尚武。根据晋书刘牢之列传记载:曾祖羲,以善射事晋武帝,历北地、雁门太守。父建,有武干,为征虏将军。世代以壮勇称。

    刘牢之中国东晋名将。官至征西将军,都督兖、青、冀、幽、并、徐、扬州和晋陵诸军事。出身将门,骁勇善战。东晋太元二年(377),应募参加兖州刺史谢玄统辖的“北府兵”,初任参军。四年,随谢玄在盱眙(今江苏盱眙东北)一带击败前秦军的进攻,升鹰扬将军、广陵相。八年,淝水之战时,他率精兵5000夜袭驻洛涧(即洛河,今安徽淮南市东)的5万前秦军,并分兵断其退路,使前秦军腹背受敌,迅速崩溃,争渡淮水,梁成等10名将领阵亡,士卒损失1。5万人。初战告捷,对整个战争的胜利起了重大作用。他因功晋龙骧将军、彭城内史。九年,随谢玄北伐,收复了今河南、山东、陕西南部等地区。后曾参与*浙东农民起义军。淝水之战后,东晋朝廷内争复烈。兖、青州刺史王恭、骠骑大将军司马元显、荆州刺史桓玄等为争夺朝权,都拉拢手握强兵的刘牢之。刘对他们先靠后反,反复无常,致使将佐逐渐离散。不久,其兵权为桓玄所夺。元兴元年,被迫自缢。

    刘牢之由于曾祖、父亲都曾为晋朝武官,刘家世代以壮勇而着称,刘牢之在此尚武家风下,应也长于武功,后来谢玄在京口募卒,时机一到,刘牢之便投身北府兵之中一展长才。除了尚武的家风之外,刘牢之自身条件也颇为优异。根据晋书刘牢之列传记载:牢之面呈紫赤色,须目惊人,而沈毅多计划。

    由此看来,刘牢之除了家风尚武之外,本身亦相貌不凡,且为沈稳刚毅多计谋之人,自身良好的条件加上家风因素,奠定了刘牢之之后在北府兵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的基础。

    刘牢之活跃的时代背景,是在淝水之战前后到东晋末年之间,其事业也大半在此时期,此时天下的局势是相当混乱的,他能崛起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在淝水之战中把握了机运。在西晋王朝灭亡之后,北方为五胡盘据,汉族势力退据江南。公元三一七年,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即位重建晋室,是为晋元帝,史称东晋,到公元四二0年刘裕篡晋之间,这个王朝一共维持了凡十一帝一零三年的偏安统治。东晋到孝武帝时,由谢安执政,为了应付北方前秦帝国的南侵,于是谢安命其侄谢玄筹组史上所称之北府兵应战,而这支军团,后来也对东晋后来的政军上有重大影响。刘牢之就是在此混乱的背景局势下崛起,掌握时机,投身军旅,后来更一度掌控北府兵兵权,对东晋末年的局势有一定的影响力。

    当时北方前秦最为强大,前秦王符坚四处用兵,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多次侵扰晋国边境,于是朝廷商议要挑选一位能够防御北方的良将。太元二年(377年)十月,谢安便推荐了其侄谢玄。于是晋廷召谢玄回朝,任他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镇守广陵(今江苏扬州市)。谢玄随即招募勇士,刘牢之与东海何谦、琅邪诸葛侃、乐安高衡、东平刘轨、西河田洛及晋陵孙无终等因为骁勇出众而应选。谢玄以刘牢之为参军,领精锐为前锋,百战百胜,号称“北府兵”(北府即今江苏镇江),敌人特别畏惧“北府兵”。后前秦将领句难南侵,谢玄带何谦等抵拒秦兵,刘牢之在盱眙获句难辎重,得到运船无数。战后,刘牢之被任命为鹰扬将军、广陵相。太元八年(383年)五月,车骑将军桓冲率10万大军进攻襄阳,宣城内史胡彬率众至寿阳,声援桓冲。刘牢之则率2000人做为胡彬的后继。

    八月,前秦军大举南下,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参见淝水之战)。十月,苻融率骠骑将军张蚝等攻破寿阳,慕容垂攻克郧城(今湖北安陆)。胡彬得到寿阳陷落的消息,遂退保硖石(今安徽寿县西北)。苻融命卫将军梁成率兵5万屯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淮河支流洛河),并于洛涧入淮水处设木栅切断淮水水道,使胡彬的水军无法东撤。谢石、谢玄的主力部队自东向西推进,因害怕梁成,到达距离洛涧25里处便停止前进。胡彬困守硖石,粮食将尽,派人向谢石报告。不料,信使被秦军截获,并送至苻融处。苻融即报告苻坚,说晋兵人少,粮食不继,宜乘机发动攻击。苻坚得此消息,即将大军留于项城,自领轻骑8000赶往寿阳,倍道就苻融。苻坚等至寿阳,即派在襄阳俘获的晋将朱序前往晋营劝降。朱序仍心向东晋,便借机对谢石说,前秦百万大军还没有全部到达,应赶快攻击其前锋。谢石采纳朱序的建议。

    十一月,谢玄派刘牢之(时为鹰扬将军、广陵相)率“北府兵”精兵5000人击秦军梁成部。刘牢之在距离秦军十里的地方,梁成阻涧列阵。刘牢之率参军刘袭、诸葛求等奋勇渡河,于阵击斩梁成及其弟梁云,又分兵切断秦军退路。秦军腹背受敌,溃逃,争赴淮水,溺死1。5万人。晋军擒前秦扬州刺史王显等人,乘机缴获大批军械物资。处于劣势的晋军首战告捷,士气振奋,乘胜水陆继进,径逼淝水。不久,符坚大败,回归长安。时秦军的残余力量集结在一些小地方。太元九年(384年)正月,刘牢之进攻谯城(今河南夏邑县北),克之,派安丰太守戴宝守卫。不久,刘牢之任龙骧将军、彭城内史,论功被册封为武冈县男,食邑五百户。

    太元九年(384年)八月,谢安认为符坚刚刚被挫败,应当乘机开拓中原,于是以谢玄为前锋都督,率豫州刺史、冠军将军桓石虔等进攻前秦。谢玄军进至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古邳镇东),前秦徐州刺史赵迁弃彭城(今江苏徐州),谢玄进据之。九月,谢玄派刘牢之攻秦兖州刺史张崇于鄄城(今属山东),张崇弃鄄城逃奔后燕,牢之遣将军刘袭追张崇,战于河南,斩其东平太守杨光。刘牢之遂据鄄城,河南城堡承风归顺归附的甚多。平定了兖州,谢玄采纳督护闻人的建议,整顿漕运,保证军粮等物资的运输。十月,谢玄派阴陵太守高素率步骑3000进攻前秦青州(治今山东青州西北),秦青州刺史苻朗请降;又进军冀州(治今河北冀县),命刘牢之和济北太守丁匡据守础x(今山东茌平西南),济阳太守郭满据守滑台(今河南滑县东),奋武将军颜肱渡黄河,于北岸扎营。苻坚子苻丕派将军桑据屯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抵御。谢玄命刘袭夜袭桑据,桑据逃走。苻丕惶恐求降,谢玄派晋陵太守滕恬之渡黄河,驻守黎阳。至此,兖、青、司豫等州为亚军所据。

    时后燕王慕容垂围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不下,于七月撤围。至十二月,苻丕仍然保据邺城,没有离开之意。慕容垂复率兵包围邺城,只留出苻丕西走之路。苻丕势穷粮竭,急忙向东晋谢玄求援。谢玄派刘牢之、滕恬之等率领2万人马救援邺城,苻丕长期被围,粮运被断,谢玄从水陆运米2000接济苻丕。

    太元十年(385年),二月,刘牢之进至枋头(今河南浚县西南)。苻丕发觉部将杨膺、姜让曾上表晋廷,许诺若晋军来援,当称臣于晋,遂杀膺、让。刘牢之获悉,徘徊不进。三月,燕军攻邺城不下,慕容垂将北去冀州,命令抚军大将军慕容麟屯驻信都(今河北冀县),乐浪王慕容温屯中山(今河北定州),召骠骑大将军慕容农回邺。慕容温派遣万余名士兵为慕容垂远送军粮,并在中山营造宫室。刘牢之进攻驻守孙就栅(今河南浚县境内)的后燕黎阳太守刘抚,慕容垂亲自率兵救援。刘牢之进军交战,不能取胜,于是退屯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慕容垂回邺城。四月,刘牢之于邺城击败慕容垂,慕容垂退至新城。不久,又从新城北退。刘牢之没有告诉苻丕,单独率兵追击,急行军200里,至五桥泽(今河北广宗北),由于急夺后燕战备物资,军队稍微纷乱,被慕容垂趁机回击,刘牢之大败,死数千人。慕容隆与慕容德(慕容垂弟,后为南燕帝)率兵在五丈桥截击刘牢之,刘牢之驰马跳过五丈涧,单骑而逃,适逢苻丕率援军来救,才得以入邺城,刘牢之收集散兵,军势稍振,旋被召回。不久,刘牢之被任为龙骧将军,驻守淮阴。后进戍彭城,复领太守,并讨灭刘黎。

    太元十三年(388年),丁零族首领翟辽定都滑台,自称魏天王,建立*。太元十五年(390年)初,前秦将张愿派兵击破金乡,又围困泰山太守羊迈,刘牢之派参军向钦之击败围兵。后刘牢之败于翟辽之子翟钊。八月,刘牢之率军自彭城长途奔袭鄄城,一举攻克。翟钊逃奔黎阳,造成滑台(今河南滑县东)侧翼*。刘牢之与刚收复荥阳的朱序所部晋军两面夹击滑台,激战竟日,翟辽大败,渡河北逃,其部将张愿降晋,河南丁零势力基本肃清。

    太元十八年(393年)闰七月,司马徽在马头山(今安徽省怀远南)聚众起事,刘牢之派遣参军竺朗之进攻,司马徽败死,起事失败。时慕容氏掠廪丘,高平太守徐含远告急,刘牢之不能救援,晋廷以其见死不救而免了他的职。

    隆安元年(397年),司马德宗继位,史称晋安帝,是个白痴。时会稽王司马道子辅政,执掌朝政大权。仆射王国宝、建威将军王绪依附司马道子,参掌朝政。王国宝等劝说司马道子裁减方镇兵权,引起平北将军王恭、鹰扬将军殷仲堪等人不满。王恭、殷仲堪以清君侧、诛王国宝为名,联合举兵进逼建康(今江苏南京)。王恭以刘牢之为府司马,领南彭城内史,加辅国将军。王恭使刘牢之讨破王廞,让刘牢之领晋陵太守之任。王恭本来就以才地陵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