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家-第3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是这么说,不过林鸿飞的心里还真不怎么着急,道理很简单,后世那些有着响亮名字的畅销车型多了去了,随便找一个和这款车差不多的中级车的名字套用过来就是,甚至只是这短短的时间里,林鸿飞就已经想到了好几个合适的名字……对于盗用了未来其他品牌的名字,林鸿飞没有一点心理负担。

林鸿飞这么说,崔广鑫反倒是不好说什么了,只好连连道,“林总您日理万机,疏忽了这种小事也是正常……能帮到林总这点小忙,这是老崔我的荣幸。”

林鸿飞刚想说名字我已经想好了,可话到了嘴边,却变了个主意:这事儿貌似也能拿出来当做一个宣传的噱头啊!

事实上,到了这个时候,一些前期的宣传计划就可以陆续的启动了,君不见后世那些新车型在发布之前的一年左右,就开始陆续的有各种“谍照”出现在网上了么,其实这些谍照都是厂家有意发布出来,为新车造势的,若不是厂家的行为,大街上谁知道这么一辆进行了伪装的车型到底是哪个厂家的哪款车?

之前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是现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林鸿飞就有许多手脚可以做了,想到这里,林鸿飞不由得感激的看了崔广鑫一眼,“老崔,这事儿我还真的谢谢你,如果不是你的提醒,我还真没想到这么一个好办法。”

“嗯?”崔广鑫顿时一脑门的浆糊,他完全没明白林鸿飞说的这番话是什么意思:到底是怎么个情况?

可是虽然崔广鑫心中甚是好奇,但林鸿飞却已经没有了继续同崔广鑫“聊天”的意思,他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想要实施自己心中的想法了。

……

通过陆续的爆谍照的方式来为自己公司的新车造势,林鸿飞的想法很好,但当林鸿飞将自己的安排吩咐了下去之后,才傻眼了。

在林鸿飞的记忆当中,国内的汽车类杂志有4家,分别是《汽车导报》、《汽车之友》、《车主之友》和《汽车知识》,可是曹军的调查结果却告诉林鸿飞,现在国内只有一个叫做《汽车之友》的杂志,而且还不是月刊,而是双月刊。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林鸿飞就有些懵:《汽车导报》、《车主之友》和《汽车知识》这三家杂志社哪里去了?

这也是林鸿飞对国内汽车类杂志的了解太少的缘故,国内这四家最大的汽车类杂志期刊当中,《汽车导报》是1994年才创刊,《车主之友》创刊于2000年,《汽车知识》更是创刊于2002年,唯有《汽车之友》这个老牌的汽车类杂志创刊于1986年,林鸿飞若是能够找到其他三家汽车类杂志,那才真的是见鬼了。

当然,虽然仅有《汽车之友》一家双月刊,但对于林鸿飞来说,作为宣传也已经足够了,林鸿飞大手一挥,“小曹,帮我联系一下《汽车之友》的总编!就说我林鸿飞打算和他们《汽车之友》合作,绝对可以保证他们《汽车之友》杂志的销量激增30%以上,问他愿不愿意来?”

……

事实证明,林鸿飞能够让《汽车之友》的销量增加30%的消息,对于《汽车之友》杂志社的震撼是巨大的!

《汽车之友》杂志创刊于1986年1月,双月刊,16开黑白印刷,彩页4封,48页正文,此外还含有4个彩页,定价仅有0。54元,启动资金10万,创刊号发行44000,全部邮局发行,除1000多份在邮局零售外,其余都是订阅。创刊之初全年发行6期,全年发行量约30万份,发行收入约10万元,这个数据,在1986年的时候很耀眼,但放在1992年的时候,未免就有些不够看了。

作为共和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的一类汽车类杂志,自创刊开始,《汽车之友》影响了一代代的汽车人和汽车爱好者,在国内汽车行业以及汽车爱好者当中有着相当的影响力,可是最近,《汽车之友》的主编茅东海先生却有些烦。

让茅东海先生感到烦的原因很简单,自进入1992年以来,随着老大人南巡解开了经济发展的束缚,给国内经济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可《汽车之友》的销量非但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增加,反而有些萎缩了:四月份的时候,《汽车之友》的总发行量是2万多本,但5月份的时候,《汽车之友》的发行量竟然不到2万份!

虽然《汽车之友》向来采取订阅的形式,零售的数量极少,可茅东海先生却从这个信号当中感觉到了十分不好的信号:市场上零售的前几期的《汽车之友》杂志出现了大幅度的滞销!

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这几期的《汽车之友》杂志对汽车爱好者的吸引力非但没有加强,反而让他们感到厌恶了!一想到这个信号,茅东海先生就一身的冷汗。

想到这里,茅东海先生再次下意识的望了桌子上的那封信,那封由北郡市工业制造公司发来的公函。

作为国内汽车行业的媒体人,茅东海先生对于这个北郡市工业制造公司自然是很了解的,他们不仅在短短的一年内异军突起,靠着央视成为了国内摩托车行业的领军人物,更是联合老毛子坑了德国人一把,从德国戴姆勒公司的手里坑来了两条自动生产线以及奔驰轿车的底盘技术,可是……

第0518章 林在哪里?

作为国内汽车行业的媒体人,茅东海先生对于这个北郡市工业制造公司自然是很了解的,他们不仅在短短的一年内异军突起,靠着央视成为了国内摩托车行业的领军人物,更是联合老毛子坑了德国人一把,从德国戴姆勒公司的手里坑来了两条自动生产线以及奔驰轿车的底盘技术,可是……

有了戴姆勒公司的自动生产线和底盘技术,北郡市工业制造公司就能够生产出高品质的汽车来吗?作为汽车行业的媒体从业者,茅东海先生很明白,有了好的生产设备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生产出优质的产品来。所以对于这一点,他心里很是怀疑。

但是一想到杂志社这两个月的现状,茅东海先生又不由得有些头疼。

杂志社这两个月的销量为什么出现了如此严重的下降?茅东海先生其实很明白,国内总共就只有这么寥寥的几款车,早被杂志社给翻来覆去的介绍了无数遍,能够通过其他渠道介绍到的车型也早已经被报社的编辑们给介绍了个遍,面对一个没有实质内容的杂志,读者们怎么可能有兴趣?

可是面对国内一潭死水一般的汽车市场,他茅东海区区一个人又有什么办法?

想到这里,茅东海总编不由得再次拿起那封从遥远的古齐省寄来的信看了起来:奔驰W126SL、宝马E32、马自达9、林肯加长版……看到这里,茅东海总编不由得叹了口气:去吧,哪怕是为了北郡市工业制造公司愿意为报社提供的这几款车,也得去看看。

终于下定了决心的茅东海茅总编拉开自己办公室的门,对着外面喊了一嗓子,“老王,老李,还有小刘,你们三个进来一下。”

老王是报社里资格最老、文笔最老道的老资格编辑;老李算是杂志社里的首席汽车评测师,有着超过20年的驾龄,算是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了;至于小刘,虽然人年轻,但照相的技术真不含糊,虽然才来了杂志社不到两年的时间,但现在已经俨然在杂志社里稳坐摄影师的头把交椅了。

正是明白这些,大家伙儿才不由得愕然。

这是什么情况?要大活儿要出动了?外间的大办公室里,正在为了如何提高销量、写出汽车爱好者喜欢的文章而绞尽脑汁、不停的和自己的头发较劲的小编们不由愕然的抬起头,有些茫然不解的看着表情似乎轻松了不少的总编:难道头儿有办法解决咱们杂志社遇到的问题了?

良久,望着头儿紧闭着的办公室门,终于有人小声的嘀咕了一句,“看来头儿有办法了。”

众人顿时附和的连连点头,之前一直紧绷着的脸上也浮现出一丝轻松之色。

……

作为一份每月都能够卖出几万份的双月刊,在国内非正统的杂志行列当中,《汽车之友》也算是有钱了,但饶是如此,《汽车之友》杂志社也舍不得拿出钱来给自己的人买机票……以《汽车之友》在当地的影响力,真想买几张机票还是不成问题的,问题是茅东海总编舍不得这么一笔钱,这趟的长途出差,他宁愿选择坐火车去,用省下来的钱给杂志社里面添置点东西。

但是哪怕是坐火车,茅总编也有些舍不得坐卧铺,就在茅总编心里犹豫着是直接坚持着硬座到古齐省还是稍微“奢侈”一点,选择硬卧的时候,接到《汽车之友》杂志社的电话、明确了《汽车之友》杂志社会派出最高规格的队伍前来洽谈合作事宜的消息后,北郡市工业制造公司打来了电话。

“请问,是《汽车之友》杂志社吗?”电话中,对方很客气。

《汽车之友》作为一家自负盈亏的杂志社,在对待来访的电话的时候没有那些吃国库粮的官方媒体的硬气,所以对于这个电话,茅东海很客气,平日里也是如此,哪怕打来电话的是一名普通的读者,茅东海对他也很客气,“是,这里就是《汽车之友》杂志社,请问您找谁?”

“那太好了,”听到茅东海的这句话,电话中的那人明显的松了一口气,微微一顿,电话中的那人换了个更加和气和轻松的说道,“你好,我是北郡市工业制造公司林鸿飞董事长的秘书曹军,要找你们杂志社的茅总编,请问茅总编在不在?”

北郡市工业制造公司董事长的秘书?这个名头有点长,第一次重复起来微微有些拗口,但这丝毫无碍于茅东海先生心里油然升起一种淡淡的飘飘欲然之意,忙一叠声的道,“你好你好,曹秘书,我就是茅东海,请问你找我什么事?”

不怪茅总编的反应这么激烈,这也是理所应的情况,任谁知道一家年产值几十个亿的超大规模的公司的老总,竟然主动安排自己的秘书同一个年销售收入不过20多万的小杂志社的总编联系,也会激动不已的。若是茅总编之前还没有下定决心答应林鸿飞的邀请那或许还可以另当别论,但对于已经答应了林鸿飞邀请的茅东海来说,他现在考虑的就已经是如何拉拢住这么一位大金主,看看对方能不能在自己的杂志社上做点广告、并且借着对方提供的几款车拉动一下销量的事情了,在这个时候,茅东海先生怎么可能不对曹军客气有加?

“原来您就是茅总编,您好您好,”茅东海很激动,可是电话那头的曹军也同样很激动,他也没有想到自己这次的事情竟然这么顺利,忙将自己这次打电话过来的目的说了出来,“茅总编,是这样的,接到您的回复之后,我们林总十分高兴,特意委托我们公司在贵地的经销商帮您定了四张机票,如果您现在还没有订机票的话,请您就不要再去订票了……”

曹军还在那里说个不停,可曹军后来说的什么,茅东海已经完全听不清了,他脑子里就只有一个念头:什么?对方竟然大方的直接帮自己定了机票?!

这可是飞机票啊!

这个时候的飞机票比火车软卧还要一票难求,便是下面县处级的领导也很难有机会买得到飞机票,对于有钱的商人们来说,虽然他们有钱,可飞机票也不是他们说买就买的,能不能坐飞机,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身份的象征,再次之前,茅东海可从来没有想过北郡市工业制造公司能够给自己安排飞机过去。

“喂,喂喂……茅总编,您还在吗?”大概是没听到茅东海的声音,电话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