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让思维再创新-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抽象思维也是如此。
  在一次演讲中,一位演讲者开了一个小玩笑:“三天之内,朋友们给我一个水果,能够办到吗?”听众齐声回答:“能够!”有人高声说:“不要三天,现在就去给你买一个苹果来,不就办到了吗?”演讲者又说:“请注意,我要的是水果!”大家听了一片茫然,苹果不就是水果吗?有的学者是这样“抽象”的:面对五颜六色的苹果、柑橘、香蕉、菠萝……,我们抽象为“水果”、“植物的果实”,水果,就是把所有含有水分的植物的果实统称为“水果”,苹果是具体的,水果是抽象的。
  “水果”,就抓住了共同点和本质的属性。
  面对千姿百态的大雁、海燕、仙鹤、天鹅……,抽象为“飞禽”,也可以说叫“鸟”。
  具有眼、耳、鼻、舌、四肢、身、有能动思维的高级动物,我们叫“人”,“人”就是一种抽象,其实都是具体的张三、李四、王五、赵六。
  “白马非马”的命题大家都知道,其实,它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我国古代伟大的逻辑学家公孙龙(约公元前320…前250年)提出了一个命题:“白马非马”。
  对于一般人,说“白马是马”就如同说“张三是人”一样,清楚明白,准确无误。
  怎么可能“白马非马”呢?孔子的六世孙孔穿,名气很大,自认为很聪明,为了驳倒公孙龙的主张,找上门去辩论,结果被公孙龙驳得无以应对,败下阵来。
  他们在赵国平原君家里进行了辩论。
  孔穿对公孙龙说:“向来听说先生道义高尚,早就愿为弟子,只是不能同意先生的白马不是马的学说!请你放弃这个说法,我就请求做你的弟子。
  ”“白马非马”是公孙龙成名的得意之作,要他放弃是不可能的。
  公孙龙回答说:“先生的话错了。
  我所以出名,只是由于白马的学说罢了。
  现在要我放弃它,就没有什么可教的了。
  ”接着公孙龙说:“想拜人家为师的人,总是因为智力和学术不如人家吧;现在你要我放弃自己的学说,这是先来教我,而后才拜我为师。
  这显然是错误的。
  ”在这场舌战中,孔穿已处于下风。
  公孙龙不愧为一位能言善辩的逻辑学家。
  他在教训过孔穿以后,又针对孔穿其人,宣传起自己的理论。
  公孙龙引经据典地说:“白马非马的说法,也是仲尼(孔子)所赞同的。
  ”子所赞同的,你孔穿还能不赞同吗?接着,公孙龙对孔穿讲了一个故事:当年楚王曾经张开弓,装上箭,在场圃打猎,结果把弓弄丢了。
  随从们请求去找。
  楚王说:“不用了。
  楚国人丢了弓,楚国人拾了去,又何必寻找呢?”仲尼听到了说:“楚王的仁义还没有做到家。
  应该说人丢了弓、人拾了去就是了,何必要说楚国呢?”公孙龙评论道:“照这样说,仲尼是把楚人和人区别开来的。
  人们肯定仲尼把楚人和人区别开来的说法,却否定我把白马与马区别开来的说法,这是错误的。
  ”最后,公孙龙又做了总结性的发言:“先生遵奉儒家的学术,却反对仲尼所赞同的观点;想要跟我学习,又叫我放弃所要教的东西。
  这样即使有一百个我这样的人,也根本无法做你的老师啊!”孔穿听了,无法回答。
  古龙这样调侃说:白马非马,女朋友不是朋友。
  有人问,什么样的圆才是最圆的?有人答,想象中的、抽象的圆!具体的圆,总不会是最圆的。
  有人认为,这样的抽象,对具体万物而言,少了些生动有趣,多了些生硬冷冰。
  但这种抽象,就上升到理论和规律了。
  俄罗斯文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理论是冷冰冰的,可它能叫人去获得温暖。
  ”当我们面对“抽象”一词的时候,似乎也有一种“冷冰冰”的感觉,似乎它超越了眼前看到的现实,跑到了它们的背后,甚至是“脱离”了它们。
  这种感觉是很正常的。
  抽象思维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类型,具有概括性、间接性、超然性的特点,是在分析事物时抽取事物最本质的特性而形成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推理、判断的思维活动。
  于是,抽象思维的概念就清晰了: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
  它属于理性认识阶段。
  抽象思维凭借科学的抽象概念对事物的本质和客观世界发展的深远过程进行反映,使人们通过认识活动获得远远超出靠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知识。
  科学的抽象是在概念中反映自然界或社会物质过程的内在本质的思想,它是在对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抽取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撇开其非本质属性,使认识从感性的具体进入抽象的规定,形成概念。
  空洞的、臆造的、不可捉摸的抽象是不科学的抽象。
  科学的、合乎逻辑的抽象思维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它是思维的高级形式,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基本方法协调运用,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联系。
  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正如列宁指出的:“当思维从具体的东西上升到抽象的东西时,它不是离开真理,而是接近真理。
  ”本书讨论的是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只是各种思维中的一种,抽象思维也是创新思维的一种。
  可以说,每一种思维也都可以是创新思维。
  上面谈到的那么多的思维形式,我们不可能都像“抽象思维”一样大动干戈阐述这么多,这些思维的形式在本书中不可能一一作解释,专门有一门学问,叫“思维科学”,它就研究得很多、很细、很深入。
  我们还是聚焦到“创新思维”上吧!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一、喜新褒新(1)
大多数人喜欢“新”。
  有新闻了!过新年了!迎新生了!发新书了!穿新衣服了!新人新气象!新官上任三把火!祝一对新人百年好合!听了新闻联播再说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多时不来,这地方有了好多新变化!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讲了:我们不但要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毛泽东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就有:“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有“新”的成语有许多:焕然一新、崭新面貌、推陈出新、别出新裁、别出新意、避俗趋新标新立异、灿然一新、耳目一新、记忆犹新、日新月异、改革创新花样翻新、悔过自新、革旧图新、吐故纳新、新陈代谢、辞旧迎新……从来只见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宋朝王安石《元日》名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显然,“新”是一种褒义,难怪人们要创造出新东西来。
  总体上讲,人们颂扬的是新与创新,而不喜欢的是旧与守旧。
  人们之所以把旧与守旧作为贬义词,是因为认为守旧的人不接受新事物,用旧的眼光和观念审视今天的一切,可能阻碍发展,阻碍创新。
  长期以来,一个“喜新厌旧”的成语,使人们又给一个“新”字投下了阴影……人们联想到了陈世美。
  于是有人改造了一下:喜新不厌旧。
  有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
  旧的一天天过去,新的一天天到来,新旧在更替:“总把新桃换旧符。
  ”社会有新旧,日子有新旧,理论有新旧,衣服有新旧,朋友有新老,思想、思维也是如此,也有新旧。
  人人都有思想、思维、思路,但不是人人都有新意、都能创新。
  一般来说,人们认为新是好的,旧是不好的。
  笔者在“新领导·新管理”中讲过这样一段:在路上,张三向李四介绍:“李科长,这是我的老朋友,老王。
  ”李四回应:“老王,您好!幸会!”李四接着问了张三一句:“张科长,您和老王交往了多久?”张三回答:“将近20年了。
  ”李四接着又问:“不到20年能算老朋友吗?”张三反问:“那您认为要交往多少年才算老朋友?”李四又说:“得20年!”张三扳指一算,还差3天才20年,他无可奈何地对李四讲:“李科长,让一让好吗,只差3天,就让我和王同志算老朋友好吗?”李四来劲了:“张科长,我再问您,差3天是老朋友,让过去了,那差4天算不算老朋友?”张三想,差3天都是,再差1天当然应该是了,于是回答:“当然是了!”“再多差1天,差5天呢?”“也是!”“差6天呢?差7天呢?差到最后,刚刚交往1天的、1秒钟的,也是老朋友吗?”张三愕然:“怎么会这样呢?”在逻辑学上,这叫“秃子悖论”。
  没有哪一本书说要交往多少年才算老朋友,老朋友和新朋友,这“老”与“新”都是模糊概念。
  精细化管理很时髦,细节决定成败,精细、精确、精准、精工、精巧、精湛、精密,等等,似乎一切精细都是好的。
  其实,也不一定,一直精细下去,哪儿是个头哇?精细过度则是烦琐!有的时候,模糊也是一种创新,模糊管理也是管理的一种创新。
  当然最好是模糊与精细结合,有所侧重,交替进行。
  新与旧、新与老、新与陈,也都是相对而言的,它们本身也都是模糊的、发展的、变化的。

一、喜新褒新(2)
旧的东西,最初也都是新的,过了一定的时日,就陈旧了。
  新的东西,如果不更新、不持续更新,它就会旧了。
  所以,要创新,还要不断再创新。
  创新与守旧是对立的,但是,旧的东西在新的形势下出现,也可能就是一种新了。
  比如古董,太旧了,不旧不成其古董,如果是老古董,那就是老老、旧旧了。
  但是,人们把古董称为文化,它在当时是创新的,它在现代有新的价值:研究价值、收藏价值、增值空间、文化底蕴,等等。
  而且,对一些旧式的东西,还要“修旧如旧”呢。
  客观事物本身无新旧之分,是人们对事物进行了综合分类。
  把一直存在的、一直感觉到的事物称为旧,把未曾见过的、变化了的、罕见的、具有一些新特征的事物叫新。
  新与旧不是绝对的,具有十分明显的相对性。
  相对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不同的主体,甚至是不同的感觉,一定的比较。
  比如说,在中国实施市场经济就是新,而世界上市场经济实施了好多年了。
  我国实施它,是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它是新的经济形式。
  而就是市场经济,我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既有世界市场经济的共性,也有我们中国市场经济的个性、特性,这样的个性和特性,又是一种新了。
  新与旧又是动态的,可以改变的,可以转换的,推陈出新,就是如此。
  新旧既是精确的,也是模糊的。
  有位演讲者在一次演讲中提了这样的问题:美国是一个比较创新的国家,但也是一个守旧的国家。
  她没有一个主体民族,不像我们是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和谐的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