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100位首富人发迹-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卖掉。观察家认为,这样的有舍有保的果断决策,是这两个公司形成目前如此良好的经营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人们也许还记得,在大约2年前,宝马公司决定卖出罗孚公司时,曾引起轩然大波,不仅不少宝马公司的管理人员想不通,而且罗孚公司的英国雇员也表示抗议,但苏珊娜·克拉滕等人不为所动,坚信自己主张的正确,显示了这名女士的胆识。

  苏珊娜和她的弟弟总的来说已经跟他们的祖父父亲一代有了很大的区别。用传记作家雍布鲁特的话说:“赫伯特·昆特还是一个非常喜欢管企业细节的企业家,他喜欢自己来规划和建造工厂,监督建筑设计师的工作。他的儿子赫尔伯特、哈拉尔特和女儿苏珊娜就已经现代多了,他们留给经理人员更多的空间。这已经定下的新的音调。而今天这一代走得更远。他们离企业业务更远了,仅限于监事会里的职位。当然,在那里,他们参与重大问题的决定。”

  现年39岁的苏珊娜·克拉滕能有如此胆识也不奇怪。她本人虽然出生于富翁家庭,但勤学上进,严格要求自己。她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获得企业管理学士学位,然后又在瑞士洛桑大学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即MBA学位,同时也在多家银行和公司工作过,积累了很多经验。有趣的是,她当年曾化名在宝马公司实习,并且因此与现在的丈夫相识相爱。一个当年的实习生,后来当上该公司的董事,这也成了宝马公司的一段佳话。

  苏珊娜1990年结婚以来,有了3个子女,看来家庭挺和睦。她喜欢打高尔夫球,或者去奥地利滑雪,对孩子的家教也很严厉。

  在德国,家长经常给孩子设置一些顺境下的“障碍”,有时甚至还故意“制造”一些犯错误的机会。一次苏珊娜7岁的女儿要跟同学去郊游。临行前苏珊娜发现孩子忘了把食物和手电筒装入行囊,可她没有提醒。旅行回来,孩子饿得脸色发黄。这时,母亲才问女儿怎么回事,并帮女儿分析原因。最后,女儿表示:“以后出门一定要先列一个物品单子,那样就不会忘带东西了。”




名副其实的全球最富家族 
039名副其实的全球最富家族 

  2004年10月,靠沃尔玛超市起家的沃尔顿家族5位股东包揽了美国《福布斯》杂志全球富豪榜的第六至第十位,总资产1000亿美元,约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个人资产(528亿美元)的两倍。沃尔玛这5名持股人组成了名副其实的全球最富家族。 

  家族富过全球首富 

  2002年是沃尔玛连锁超市创始人萨姆·沃尔顿逝世10周年。就在这个年头,老沃尔顿生前财产的5位继承人好消息不断。 

  先是沃尔玛超市连锁店1月份做出的统计报告显示,该公司2001年销售总额达到2200亿美元,创下公司历史纪录,并且超过了上年排名第一的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企业在2002年世界500强排名中拔得头筹已成定局。 

  2月底,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2002年全球富豪榜,沃尔顿家族5人的资产总值共上涨了98亿美元,创下1029亿美元的历史纪录,让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不得不刮目相看。 

  财产平分 家人心齐

  沃尔玛的增长速度快得惊人。1995年以前,世界500强里还找不到零售业公司的名字,而现在,零售业巨人沃尔玛已经登上500强榜首。此前,历史上还从未出现过服务业公司取代制造业公司,名列500强榜首的先例。这当然与沃尔顿家族齐心协力打造沃尔玛息息相关。 

  沃尔顿一家人都是“卖货郎”出身,老沃尔顿先进的经营理念和3个儿子在公司中期发展上进行的技术投资,奠定了沃尔玛今后成功的基础。老沃尔顿1992年离开人世,根据他的遗嘱,沃尔顿家族的5位继承人平分了家产。 

  老沃尔顿的3个儿子——罗宾逊、约翰和吉姆,不仅继承了父亲的财产,还继承了父亲的管理天赋,分别担任了沃尔玛国际连锁超市的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和总裁,将沃尔玛的事业越做越辉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分了家,但他们还是有劲往一处使,沃尔玛的事业蒸蒸日上。 

  老沃尔顿的妻子——海伦·沃尔顿担任了公司的名誉主席,挂着头衔在家里享清福。惟有沃尔顿的女儿、4个孩子中的老大,因为婚姻不顺,独居在得克萨斯州的私家农场里,不问世事。 

  “夫妻小店”借钱起家 

  1918年,萨姆·沃尔顿(SamWalton)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的一个小镇上。萨姆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这使他养成了节俭的习惯。1936年,萨姆进入密苏里大学攻读经济学学士学位,并担任过大学学生会主席。1940年毕业时恰逢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萨姆毅然报名参军,在美国陆军情报部门服役。 

  二战结束后萨姆回到故乡,向岳父借了2万美元,和妻子海伦在纽波特租到几间房子开了一家小店,专卖5至10美分的商品。由于萨姆待人和善,附近的住户都愿意到他店里来买东西。谁知,房东嫉妒萨姆的小生意红红火火,找借口收回了店面。无奈之下,萨姆来到本顿维尔。1962年,他开了一家连锁性质的零售店,取名沃尔玛(Wal-Mart)。 

  “女裤理论” 广开财源 

  萨姆的“薄利多销”政策是沃尔玛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他的“女裤理论”就是对沃尔玛营销策略的最好阐释:女裤的进价08美元,售价12美元。如果降价到1美元,会少赚一半的钱,但却能卖出3倍的货。此外,萨姆开店还坚守着一个信念,“只要商店能够提供最全的商品、最好的服务,顾客就会蜂拥而至”。因此,他向员工提出了两条要求:“太阳下山”和“十英尺态度”。 

  “太阳下山”是指每个员工都必须在太阳下山之前完成自己当天的任务,而且,如果顾客提出要求,也必须在太阳下山之前满足顾客;“十英尺态度”是指,当顾客走进员工所处10英尺的范围内时,员工就必须主动地询问顾客有什么要求,而且说话时必须注视顾客的眼睛。 

  遵循着萨姆·沃尔顿的信念,沃尔玛的连锁店越开越多,1980年,萨姆的资产达到64亿美元。 

  高科技挖潜降价 

  沃尔玛的经营管理者们从不忽视科技的力量,20世纪70年代末,公司就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20世纪80年代初,又花费4亿美元从休斯公司购买了商用卫星,实现全球联网。通过卫星和电脑互联,公司总部可以随时清点任一家连锁店内库存、销售和上架的情况,并通知货车司机最新的路况信息,调整车辆送货的最佳线路。 

  这样,沃尔玛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公司的运输潜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使得沃尔玛超市所售货物在价格上占有绝对优势,成为消费者的最佳选择。 

  全家都是“抠门儿” 

  尽管萨姆成了亿万富翁,但他节俭的习惯却一点也没变。他没购置过豪宅,一直住在本顿维尔,经常开着自己的旧货车进出小镇。镇上的人都知道,萨姆是个“抠门儿”的老头儿,每次理发都只花5美元——当地理发的最低价。但是,这个“小气鬼”却向美国5所大学捐出了数亿美元,并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多项奖学金。 

  老沃尔顿的几个儿子也都继承了父亲的节俭。美国大公司一般都有豪华的办公室,现任沃尔玛总裁吉姆·沃尔顿的办公室却只有20平方米,公司董事会主席罗宾逊·沃尔顿的办公室则只有12平方米,而且他们办公室内的陈设也都十分简单,以至于很多人把沃尔玛形容成“穷人”开店“穷人买”。 

  1996年在中国设店

  “节俭”的沃尔玛在短短40年时间内迅速扩张。截至2001年,该公司在海内外共有4249家连锁店(其中国内3144家,国外1105家),它们有折扣商店、购物广场、萨姆会员店、家居商店4种形式,全部由总公司控股,实行直营连锁。1996年,沃尔玛选择了中国深圳,在那里建起了第一家中国沃尔玛分店。2001年底,沃尔玛正式加入北京超市大战的行列。




传媒业头号大亨:罗伯特·默多克
040 传媒业头号大亨——罗伯特·默多克

  他出生在一个小小的农场,他就读于一所国际知名学府。他是普通的办报人,他却是传媒业最大的成功者。他能很勤奋、执著的工作,更能疯狂的购并扩张。在2004年《福布斯》杂志公布的世界富豪排行榜上显示,默多克排行第43位,净资产达78亿美元。作为世界传播业的头号大老板罗伯特·默多克,他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完全可以跟美国总统和摇滚歌星麦当娜相比了。据统计,他的资产高达120亿美元。

  他总是能利用别人口袋里的钱把事办成

  

  默多克1931年3月11日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以南30英里的一个农场。1949年,他进入英国的牛津大学学习。

  这期间,他的父亲已是一个有成就的报人,主办着包括墨尔本的《先驱报》在内的4家报纸。1952年秋,66岁的父亲死于心脏病,他的责任过早地卸在惟一的儿子默多克的肩上。

  默多克返回澳大利亚后,出乎意料地发现父亲的资产竟面临危机。几家报纸在财政上正陷于困境。他说服母亲,保住了两份报纸没有转让。他又到伦敦《每日新闻报》参加了简短的培训。在从英国返回澳大利亚后,刚满22岁的默多克担任了《星期日邮报》和《新闻报》的出版人,那时是1953年,他所在的阿德莱德的人口已接近50万,成为仅次于悉尼和墨尔本的澳大利亚第三大城市。当默多克开始管理《新闻报》时,他发现父亲生前尽管是个天才的记者,却没有多少企业家的经营才能,报纸几乎没有什么盈利。默多克立刻全身心地投入报纸的日常工作:拟定标题,重新安排版式设计,泡在排版、印刷车间,弄得满手油污。默多克工作起来就像发疯了一样,他不顾董事会其他成员或有关编辑的反对,坚持以自己的经营方针干下去。几年之内,他将《星期日邮报》同最大的竞争对手《广告报》合并,并且使《新闻报》大获成功。

  成功使默多克增强了信心,决心扩大战果。他听说珀斯市的《星期日时报》经营不善,陷入困境,便决定兼并它。珀斯市在澳大利亚西海岸,人口35万,从阿德莱德到珀斯乘飞机需6小时。结果,默多克筹措了40万美元兼并了这家报纸。有人感慨地说:“默多克总是能够利用别人口袋里的钱把事办成。”

  默多克锐意创新,他使《星期日时报》脱胎换骨,从标题制作到版面安排都有变化,向珀斯市居民展示出一副色彩丰富、鲜明大胆的全新面目。很快,该报的发行量迅速增加,报社扭亏为盈。

  年轻的出版商默多克迈出了事业成功的第一步,他已经组成了珀斯和阿德莱德两市的小小的报业集团。这时候,他养精蓄锐,又准备向首都悉尼乱糟糟的报业界宣战了,而且他还想挤入激烈竞争的电视业中一试身手。

  电视经营许可证是由澳大利亚广播局管理的。经过一番激烈的政治较量,默多克得到了阿德莱德的TV一9电视台的经营权。一年之内,这家电视台赢得了相当多的利润。

  挑战三巨头 用成功大报为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