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抚慰心灵-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个月我生了一次病,乡亲们和家里人都说我是妖魔附体,不让我去看医生,而是请法师巫婆来给我驱妖避邪。巫婆告诉我:'你是冲犯了土地公公,必须每天到山上去朝着老鹰峰磕二十个头,否则今年过不完,你就得死于非命!'

    〃我现在天天都要上山去磕头,把生意也耽误了,病也老是好不利索,心里怕得很,不知如何是好。我的女儿是个大学生,她要我不信巫婆的那一套,还给我讲了些道理。我觉得女儿的话是不错的,但我不敢照女儿的话去做,每天仍然上山去磕头,可是病情却在加重。现在,是女儿硬拉着我到您这儿来,说这也不算是找医生看病,不会触犯土地公公,只是来听听您的指点,所以我就来了。〃

    由于李某缺少科学文化知识,加上其生活的地区有较为浓厚的『迷』信风气,使之也形成了一种『迷』信心理。但其『迷』信程度不是极深,通过教育使之提高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并以事实和实践证明『迷』信的虚妄,可使其破除『迷』信,恢复健康心理。

    『迷』信心理是异常心理中的一种常见的病态心理。其影响广,危害大,是一种值得高度重视和积极防治的病态心理。在对个体患者进行自我调适的心理治疗时,主要应重视以树立患者科学的世界观入手,以科学知识武装患者的头脑,『迷』信心理便会不攻自破。

    不要轻意产生浮躁心理

    浮躁指轻浮,轻率,急躁,做事无恒心,见异思迁,不安分,总想投机取巧,成天无所事事,脾气大。浮躁是比较普遍的一种病态心理。

    1。浮躁心理的特征

    1心神不宁。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不知所为,心头无底,慌得很,对前途无信心。

    2焦躁不安。在情绪上表现出一种急躁心态,急功近利。在与他人的攀比之中,更显出一种焦虑的心情。

    3盲动、冒险。由于焦躁不安,情绪取代理智,使得行动具有盲目『性』。行动之前缺乏思考,只要能赚到钱,违法『乱』纪的事情都会去做。这种病态心理也是当前犯罪违纪事件增多的一个主要原因。

    2。浮躁心理的成因

    1从社会方面上讲,主要是社会变革对原有结构、制度的冲击太大。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一些原有体制正在解体或成为被改革的对象,而新的制度相应又尚未建立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就很难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预测,很难把握自己的未来。那些处于社会中游状态的人更是患得患失,心神不宁,焦躁不安,迫不及待,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社会心态。

    2从个人主观方面来看,个人间的攀比是产生浮躁的直接原因。社会的发展变化,使人们的工作、生活等方面都随之发生变化,在变化中有的人较早获得了成功,这无疑对一些滞后者有着心理刺激,心理适应力差的人便常常与之攀比,后果往往便是造成浮躁心理。

    张某是某事业单位一般干部。张某主动向心理医生作了如下陈述:

    〃我近一年来一直心神不定,早想出去闯『荡』一番,总觉得在我们那个破单位呆着憋闷得慌。看着别人房子、车子、票子都有了,我心里慌!以前也曾炒过股,倒腾过一些货,但都是赔多赚少。我就去『摸』奖,一心想『摸』成个万元户,可结果折子上几千元连个响都没听着,就没影了!后来,又跳了几家单位,不是这个单位离家太远,就是那个单位专业不对口,再就是待遇不好,反正,找个适合口味的工作难啊!后来听说那些在刊物上发表了大作的人很有钱,于是写了信去讨援,说自己好困难,可他们连信也没回,气得我去信大骂了一顿,那些威胁的话,准得让他们家惶恐一段时间的。为此我心里也确实觉得失衡,是变态,但这种恶作剧让我解恨呀!反正,我心里就是不踏实,闷得慌。〃

    患者张某的症状,其产生原因在于社会变革期由个人的攀比心理造成,其表现『乱』碰瞎撞,炒股『摸』奖、跳槽等等,什么事都干得出,干什么事都无恒心,心急火燎。浮躁是一种冲动『性』、情绪『性』、盲动『性』相交织的病态社会心理,与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励精图治、公平竞争是相对立的。浮躁使人失去对自我的准确定位,使人随波逐流、盲目行动,对组织、国家及整个社会的正常运作极为有害,因此必须予以矫正。

    心理浮躁,对人对己以及对国家对社会的正常运作极易造成危害,在运用自我调适的心理治疗方法时,更应注意启发患者认识其危害『性』,培养其现实的态度和务实作风,及对问题多进行分析思考的习惯,以达到治疗目的。

    自我克制产生心理虚荣

    虚荣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

    1。虚荣心理的特征

    1普遍『性』。因虚荣与自尊有关,自尊心人人都有,故虚荣心是一种常见的心态,只是当自尊心受到威胁或表现过分时,才转化为虚荣心。

    2文饰『性』。虚荣心是为了达到吸引周围人注意,而有意采用炫耀、夸张甚至戏剧『性』手法来达到引人注目的行为。

    3流行『性』。虚荣心与赶时髦有关。时髦是一种社会风尚,是短时间内到处可见的社会生活方式,其制造者多为社会名流。虚荣心强的人为了追赶偶像、显示自己,也模仿名流的生活方式。

    4不同于功名心。功名心是一种竞争意识与行为,是通过扎实的工作与劳动取得功名的心理,是现代社会提倡的健康的意识与行为。而虚荣心则是通过炫耀、显示、卖弄等不正当手段来获取荣誉与地位。

    2。虚荣心理的成因

    1社会阶层及地位的影响。由于社会存在不同的阶层,各阶层所占有的资源比重又不同,就促使某些人想进入社会高阶层,或占有较多的社会资源。如果因种种原因不能达到其目的,个人的自尊受挫,就会启动自我调节机制,即通过虚荣心来达到心理平衡。

    2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例如〃学而优则仕〃、〃光宗耀祖〃、〃出人头地〃、〃衣锦还乡〃等心理观念,促使一些人通过自我拔高印象装饰等手段在故里或社会上显示自己。

    3面子观念的驱动。〃讲面子〃是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民族心理,对面子的珍惜和爱护是昭示和维护自己荣誉、身份、地位的直接表现。每一个中国人从小就受到维护面子的心理训练,丢面子就意味着否定自己的才能,这是万万不能接受的。于是有些人为了不丢面子,通过〃打肿脸充胖子〃的方式来显示自我。

    4与戏剧化人格化有关。爱虚荣的人多为外向型、冲动型,反复,善变,做作,具有浓厚、强烈的情感反应,装腔作势,缺乏真实的情感,待人处事突出自我,浮躁不安。

    5虚荣心的背后掩盖着的是自卑与心虚等深层心理缺陷。虚荣心较强者,大多存在自卑与心虚等深层心理缺陷,为弥补这些缺陷,于是竭力造慕浮华,在所不惜。

    李女士是个体户,她的情况如下:

    〃我社会地位不高,祖宗三代都是工人,现在我有钱了,就可以在手指上戴四个金戒指,以显示经济实力,从而补偿自己的社会地位不足。

    〃你看社会上,有些人即使债台高筑,也要打肿脸充胖子,与他人比吃,比穿,比用、,比收入。当官的则比轿车,比住房,比待遇,比职位……就是不比贡献。一般人家在『操』办红白喜事时,讲排场,摆阔气;在住房装修中,比豪华气派;在生活消费中,大手大脚,寅吃卯粮,借贷消费,以求得周围人的赞赏与羡慕。有的人吹嘘自己是xx要人的亲戚、朋友,自己是xx家、xx长,有xx大作,有xx专利,自己的儿女如何孝顺,如何有出息,或者对子女抱有高期待,施以高压。有的人在名片上冠以夸大不实的'头衔'、'职称'等;有的人将自己的某些短处隐匿起来,或以李代桃、偷梁换柱,欺世盗名。这种情况已蔓延到一些单位、部门乃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总之,在不真实的面上制造一炫目的'光环',使你真假难辨。

    〃往回头看,瞧瞧过去的物价,深感货币贬值之苦。50年代一人1年挣四五十块钱就可以养活四五口之家;60年代一块钱可以买几斤带鱼,70年代一块钱可以买一斤多肉,而现在一块钱甚至买不了一块雪糕,真是越比越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现在不如过去,越比不公平感越强烈,越比嫉妒情绪越严重,越比工作的积极『性』越低,越比越沮丧……〃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是因攀比和不平衡心理导致的虚荣心理。其表现是对物质生活的极度虚荣。虚荣心是一种为了满足自己对荣誉、社会地位的欲望,而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的社会情感。虚荣心较强者为夸大自己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往往采取夸张、隐匿、欺骗、攀比、嫉妒甚至犯罪等反社会手段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其危害于人于己于社会都很大,个体极有必要克服虚荣心。

    对虚荣心理的矫治,可采用如下方法:

    1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即对荣誉、地位、得失、面子要持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2在社会生活中把握攀比的尺度。社会比较是人们常有的社会心理,但要把握好攀比的方向、范围与程度。

    3学习良好的社会榜样。从名人传记、名人名言中,从现实生活中,以那些脚踏实地、不图虚名、努力进取的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社会名流、学术专家为榜样,努力完善人格,做一个〃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人。

    4对不良的虚荣行为进行自我心理纠偏。如果个人已出现自夸、说谎、嫉妒等病态行为,可以采用心理训练的方法进行自我纠偏。即当病态行为即将或已出现时,个体给自己施以一定的自我惩罚,如用套在手腕上的皮筋条反弹自己,以求警示与干预作用。久而久之,虚荣行为就会逐步消退,但这种方法需要本人超人的毅力与坚定的信念才能有所收效。

    

抚慰心灵 第四章远离烦恼

    别让金钱烦恼自己

    人类70%的烦恼都跟金钱有关,而人们在处理金钱时,却往往格外地盲目。

    大多数人感到烦恼的,并不是他们没有足够的钱,而是不知道如何支配手中已有的钱。

    即使我们拥有整个世界,我们一次也只能啃一口面包,一次也只能睡一张床……即使一个挖水沟的人也能做到这一点,也许他们比洛克菲勒吃得更津津有味,睡得更安稳。

    亚诺·班尼特五十年前到伦敦,立志做一名小说家,当时他很穷,生活压力大。所以他把每一便士的费用记录下来。他难道想知道他的钱怎么花掉了?不是的。他心里有数。他十分欣赏这个方法,不停地保持这一类记录,甚至在他成为世界闻名的作家、富翁,拥有一艘私人游艇之后,也还保持这个习惯。

    约翰·洛克菲勒也保有这种总账。他每天晚上祷告之前,总要把每便士的钱花到哪儿去了弄个一清二楚,然后才上床睡觉。

    所以每个人,必须去弄个本子来,开始记录,记录一辈子?不,不需要。预算专家建议我们,至少在最初一个月要把我们所花的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